《皇华似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华似锦-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君佯装为了解决争端,就会把这个敏感的问题抛给他,以此来套他的话,希望用最小的代价,保全最大的利用。
    这种时候,他就必须快速反应,巧妙置身事外,他就可以将那套话,稍微修改一下,加入与和谈相关的词句,便可直接使用。
    例如:“在宴会上,我听到,各位对于和谈条件进行了深入,并且激烈的讨论。各位的考虑的确都符合邦交考虑,政治需要和急需解决两国利益点之间的矛盾。即便如此,各位提出的观点和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才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我代表大唐,自然也代表大唐的利益,不管提出怎么样的建议,都有失公正,所以,和谈的问题,还需要各位和可汗共同商议解决。”如此,他便成功置身事外。
    这样一番换汤不换药的话,可是帮他解决了不少问题,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正在袁一得意之时,围在他身边的大臣,又发问道:“郡王知道问题所在,那该如何解决呢?”
    听到问话,袁一抬起头,看到问话的大臣眼里闪烁着狡黠的光泽,只见他不慌不忙,笑了笑道:“说到户籍,各位大人对其相关法度,施行的标准肯定了解地十分清楚。不过,户籍最大使用者肯定是百姓,如此说来,户籍需要具备怎样的特点呢?”
    这时,有人抢答道:“普及性与便捷办理。”
    袁一赞扬道:“这位大人说得很有道理,还有人要补充吗?”
    这时,又有人说话道:“户籍的作用主要是,统计大唐的人口数目,规范人口的区域化治理,也保证朝廷赋税徭役可以落到实处,简而言之,就是让百姓无法逃避应该为国家承担的责任。所以,户籍要规范合理,建立严苛的法度,让上至朝廷,下至州县都统一协作,执行这样的法度。”
    袁一点点头:“如果是这样,你们想想,现在的户籍达到这些要求了吗?”
    大臣们都互看了眼,而后,不约而同地点点头:“现在的户籍就是按这个标准制定的。”
    袁一又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改革呢?”
    听他这么问,大臣们提出质疑:“刚才在朝堂上,我们把需要改革户籍的原因都说得清清楚楚了,难道你没听吗?”
    袁一心里暗叫“糟糕”,可好在他够镇定,接着忽悠道:“我当然知道。我之所以有此一问,是想让大人们反思,得到全新思路。”
    大臣们好像真被忽悠到,纷纷低下头沉思了片刻,而后,开口道:“我们之所以要进行户籍改革,是因为随着大唐的日益强大,与外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国人士涌入大唐,原本他们只是来大唐做做生意,可近来好像有长期定居苗头。如果,不向他们收取一定数量的赋税,就会加重大唐负担,如果收取,又没有合适的法度。如此,便要进行户籍改革。要知道,户籍制度修改容易,执行起来就很麻烦。所以,我们就在究竟改不改革上,产生分歧。”
    袁一想了片刻,道:“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唐政通人和,日益强盛,以后肯定还会有吸引更多外国人士来此居住,甚至定居。的确要规范他们的管理,既然现行的户籍制度很完善,单单为了他们而修改,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为何不另立一个外籍管理制度,让愿意长期在大唐定居的外国人士,享受的待遇和履行的义务和大唐百姓等同,而那些短期居住的外国人士,根据居住的年限,从事的职业交纳一定的数量的赋税。”
    说着,他顿了顿:“本国百姓和外国人士分开管理,这样不更好?”
    大臣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而后,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约莫过了一盏茶时间,他们便商议好了。这时,他们便托殿中的孙满贵传话,请武后来替他们做最后的决定。
    之后,武后来到正殿,用敏锐的目光扫视了眼四周,见混乱的大殿已恢复了秩序,大臣们都已在各自的位置站好。
    她便迈着沉稳的步子走上玉阶,来到原来的座位坐下:“商议好了吗?”她的声音威严而平静,好似方才朝堂上的混乱并未发生。
    当大臣禀告过商议结果,武后微微沉思片刻,而后道:“诸位大人,还有异议吗?”说罢,她静静地坐在高座上,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注视着殿中的大臣,只见他们视线低垂,皆是一副附耳听命的模样。
    她静待片刻,见无人听出异议,便道:“既然,诸位大人都赞同实施外籍管理制度,本宫也无异议。”
    如此,武后便就此事对相关的大臣进行职责划分,并拟定了完成的期限,督促大臣们尽早将制度落实。
    通常,对于这样有分歧的政令,武后向来都倾向于让大臣自行商讨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利用自己绝对的权力横加干涉。
    往往用这种方式制订的政令,更能够让大臣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所以,政令向各级推行时,传达力度更高更快,更能够落到实处。
    待武后气定神闲地将正事处理完,便开始追究起互殴官员的责任。她处罚这些官员的方式有些特别,她并不直接降罪,而是让方才发生冲突的两拨官员,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再提出相应的惩处方法。
    当然,这些都是等到散朝后,涉事的官员将其写成奏折上呈给武后,然后,再由武后酌情处理。遇到这种时候,涉事官员往往都会把对方的责任往轻处写,甚至,为对方求情。

  第192章 遭遇麻烦

这时,武后就会顺水推舟,将为首的两位官员招来训斥一番,而后,对涉事官员象征似的罚罚俸禄,就不再追究。
    武后的恩威并重,不但让大臣感激在心,而且,他们更加相信武后的权威与公正性,也更愿意提出自己不同的政治主张,从而,更能够接受武后替高宗执掌朝政的特殊性。
    袁一不知道由真正的一国之君主持的早朝,究竟是一番怎么的局面?可经历过武后主持的这几次早朝,他的感受是怪异,激烈和有效。
    或许,政治本来就是问题多多,矛盾重重,而解决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在可控范围内,将问题和矛盾拖到台面上再人为引爆,虽然激烈,存在危险,可暗暗闷着的问题矛盾炸开了,炸碎了,就只能齐心协力把它们给解决了。
    第二种,为了避免麻烦,将显露,或是即将显露的问题矛盾,埋得更加深入地底。暂时将一切解决,等到它在地下膨胀在一定程度,再行解决,或是,在不可控的情况下,让它自然爆炸。
    那次的早朝让袁一记忆犹新,可今日的早朝就显得平静无趣多了。
    在大殿中,袁一排在右列第四个,正好前面站着的官员身形很是魁梧。听着大臣们和武后谈论政事,袁一感到无比乏味,渐渐便有了些倦意,他就略低下头,仗着前面魁梧官员的遮挡,竟打起盹来。
    不知过了多久,他隐隐感觉有一个冰冷刺骨的声音,钻进了自己耳中:“诸位大人,还有什么问题吗?折冲总都尉呢?”
    这时,他猛然睁开眼,而后,缓缓地将头抬起,看到在高座上神情冷得像结了冰的武后,正用略带愠怒的眼神看着自己。见此,他在心中寻思,武后究竟问了什么问题?
    见他一脸茫然,武后提高声调,又问了一遍:“折冲总都尉,有什么问题吗?”
    如此,他心中更是纳闷:“问题?我刚才问了问题吗?”虽然,他心中很是纳闷,可依旧表现出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摇头道:“没有。”
    武后眉头微微一皱,声音颇有些不满道:“既然,你没有问题,那本宫就跟你谈谈问题。”说罢,她向众大臣摆了摆手:“退朝!折冲总都尉,留下!”
    待众大臣走后,大殿中只剩下袁一,武后,孙满贵和整理奏折的上官婉儿。武后偏了偏头,示意袁一到近前来。这时,袁一便走上玉阶,为了与武后保持一段相当的距离,他特意在铺设皇缎的御案前停下脚步。
    他看了眼武后道:“娘娘,要谈的问题是?”
    武后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用一种近乎嘲弄的语气道:“你是明知故问,还是真不知道?”
    自从,他被任命为总都尉以来,他没有去过折冲府,也没有处理过相关事务,当然,除了升任梅仁为折冲将军,那是他身为总都尉处理的第一件政务,也是仅有的一件政务。
    之后,他就把折冲府的所有事务交给梅仁处理,现在,武后要找他这个总都尉谈问题,很显然,梅仁将事务处理并不尽如人意。
    他心里明白,可从武后的问话来看,这明显是个陷阱题,不管他说知道,还是不知道,他都难逃指责。常言道,两害取其轻,因此,他便揣着明白,装糊涂道:“娘娘,向来高深莫测,我怎能猜到娘娘的心思?”
    武后冷冷一笑。看了眼在御案边整理奏折的上官婉儿,武后只是唤了声“婉儿”,上官婉儿便明白了武后的意思,她放下手边的工作,点了点头就往侧殿去了。
    不多时,上官婉儿捧来一摞文书,而后,站到了武后身边。武后指了指那些文书,向袁一道:“这些都是,这半个月来本宫收到的弹劾文书,你究竟是做了多少好事?才能让这十多个不同职能,不同政派的官员,同心协力地一致弹劾你,甚至还有折冲府的官员例数你的不称职,联名要求罢免你这个总都尉?!”
    相比起武后的愤慨,袁一始终保持着一脸平淡:“是吗?我一直安分守己,没做得罪人的事,真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弹劾我?”
    “好一个不知道!”说着,武后从上官婉儿手捧的文书中,拿出一封看了眼道:“兵部尚书弹劾你玩忽职守,致使折冲府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管理。”
    说罢,她将文书狠狠砸向袁一,通常其他大臣若是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不躲不避,任由文书砸到自己,哪怕可能被文书坚利外壳伤到,他们也绝不躲闪。
    可此时,袁一看到用黄缎装裱的文书,朝自己的脸颊飞来,他本能地伸手,敏捷而轻巧地夹住了飞在半空中的文书。
    见状,武后的怒火更甚,她连二连三地抽出文书,边就文书上弹劾的内容,数落着袁一的不是,边用文书狠砸他。
    虽然,武后说得激烈,可他却一脸安然自若,面对武后甩手砸来的文书,他的身子纹丝不动,手则在飞来的文书中游刃有余。不过片刻,上官婉儿手里的那一摞文书,就全到了他手中。
    上官婉儿从未见过武后如此生气,也从未见过,哪个人能在武后发怒的时候,用手接文书这种诙谐的方式,来挑战她的权威。俩人的之间的这种反差,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笑果,让上官婉儿不由得莞尔一笑。
    这时,她的笑,恰好被捧着文书的袁一瞥见了,他心想,上官婉儿的胆子不小,武后正在大发雷霆,她还敢笑,要是被发现,她可有苦头吃了。不过,幸好她站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武后很难看到她,想必如此,她才会这样有恃无恐。
    上官婉儿发现了袁一的目光,她梨涡浅笑的脸上,不觉飞过一抹红晕,她慌忙低下头,不知是在掩饰方才不合时宜的笑意,还是在掩盖满脸的飞红。
    这时,武后站起身,用不可置否的口吻道:“本宫把好好的折冲府交给你,你却把它弄得像一盘散沙!本宫给你半个月时间,把折冲府整顿好。若半个月后,它没有变成纪律严明,士气震天,本宫所期望的折冲府。那本宫就把你的头拧下来,挂到折冲府的大门上!”
    袁一反驳道:“据我所知,在我没有接任以前,折冲府并没有像娘娘说得那样纪律严明,士气震天。相反,长安各个折冲府里,因为任用许多官宦子弟,恰好他们作为甚少,麻烦挺多,所以,暗地里士兵都怨”
    没等他说完,武后就打断道:“本宫不管以前的折冲府是怎么样,本宫只管现在的折冲府会变成什么样。本宫刚才说的,你要是没有做到,本宫不仅要你好看,还有,你身边替你管事的那些昏官庸官,本宫一个都不会放过!”
    他不得不佩服武后,她竟然可以如此准确地利用他在乎的东西,来控制他。
    他曲意辩解道:“娘娘,有所不知,鉴于折冲府的特殊情况,我只是用一种特殊方法来管理折冲府。可惜,我的良苦用心,都被人给误解了。”
    武后冷冷一笑:“是吗?那你倒说说,究竟用了什么特殊方法?”
    “我向来不善言辞,只懂埋头做事。所以,到时,事情做好了,效果到达了,娘娘自然就知道了。”
    “你这是在忽悠本宫吗?”
    他皱眉道:“这天底下,还有人能忽悠娘娘吗?”
    “谅你也不敢!见你胸有成竹,恐怕不需要半个月时间。”
    他笑了笑:“那就给我三天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