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似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华似锦-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尚书令跟着尴尬地笑了笑道:“没有。”
    袁一继续道:“其实,这些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来折冲府之前,这些马曾在皇家典礼露过几回脸,都经过了高超驯马人的特殊训练,才会有这样的能耐,我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
    尚书令点了点头:“看来折冲府真是藏龙卧虎!话说回来,手里有好东西,能够把它用到点子上,也是一种才干。”
    袁一笑了笑:“大人,过奖了!”
    等练兵结束,袁一便做东在醉卧居摆了一桌宴席招待五位大臣,还特意让梅仁和陈精忠前来作陪。
    席间,袁一先把梅仁好好地夸赞了一番,而后,婉转地将要把折冲府的事务将给梅仁处理,希望各位大人关照之类的话。
    说完这些,他向席上的众人敬了回酒,然后,再将话题转向陈精忠道:“陈都尉,前些天制定新规都记熟了吗?”
    陈精忠侧过身子,回答道:“卑职都记熟了。”
    袁一吩咐道:“好!你背一遍新规给大人们听听,征求下大人们的意见。这样,折冲府才能更快,更和谐地融入朝廷。”
    听到吩咐,陈精忠便将折冲府的新规背了一遍,当背完最后一条新规,陈精忠故意道:“纸面上的新规卑职已经背完了。关于哪条口述的新规,郡王要不要?”
    听到陈精忠如此一问,坐在席间的大臣都纷纷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袁一,梅仁则替袁一急得冷汗直冒,在心里咒骂着陈精忠的混蛋。
    席间的气氛顿时变得无比尴尬,可袁一依旧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向陈精忠道:“那条可是最重要的新规,当然要说。”
    听到这话,陈精忠愣了片刻,而后,像是在缓解压力似的咳嗽了几声,方才开口:“口述的新规是,以上所有纪律,奖惩条例对折冲总都尉袁一,不具有任何约束作用。”
    听完这条新规,大臣们都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都将脸一沉,一甩衣袖愤然起身。
    见状,座上的袁一放下手中的筷子,不紧不慢道:“这样就走了呀?各位大人不是很喜欢在别人背后,写奏折提意见吗?怎么当着别人面,就这么吝啬自己的金玉良言呢?”
    尚书令勃然作色道:“荣郡王,别欺人太甚!”
    袁一笑了笑:“各位大人都是朝廷重臣,又是我这个折冲总都尉的上司,我怎么敢在你们面前欺人?不过,尚书大人叫我一声荣郡王,那么,这顿饭就是我以荣郡王的身份,来招待各位大人。所以,请大家看在我是郡王的面子上坐下来,听我把话说完再走,如何?”
    听到这话,大臣们互相看了眼,而后,便坐了回去。
    袁一看了眼梅仁和陈精忠,吩咐道:“有些话,我想要单独跟各位大人说。”
    这时,梅仁和陈精忠便识趣地起身,告退而去。
    袁一看了眼众人,道:“在说事情之前,我想先给各位大人看点东西。”
    说罢,他从兜里拿出五个写着名字的信封,而后,对应着名字交到各位大臣的手。见此,尚书令拿起沉甸甸的信封晃了晃:“这是什么意思?”
    袁一道:“各位大人打开信封,不就知道了。”
    尚书令打开信封,拿出信纸,当看到信上的内容,他不由得大惊失色,因为,信上记录着一件他不堪回首的往事。
    多年前,他家境贫寒,他为了赶考东借西凑,可赶考的路费还是差了一大截,他不甘心自己的满腹经纶,却因为贫穷而被埋没。
    于是,他将心一横,就对妻子撒了谎,说有个大善人愿意出资帮他赶考,那位大善人给的银子,不但,解决了赶考的花费,还刚好带她去长安见见世面。见他这么说,妻子便很开心地跟他一同去往长安。
    可在半道上,他就昧着良心把妻子卖进了青楼,妻子胜在年轻貌美,卖了一个好价钱。
    当捧着沉甸甸的银袋走出青楼,看着幽蓝的天空,他泪水如泉涌,他咒骂老天,为什么要给他一个这么好的妻子?为什么要给他满腹才华?却又让他一贫如洗?
    最后,像一个男人那样擦干眼泪,坚定而决绝地离开青楼,走向他的前程似锦。

  第226章 别惹袁一(中)

此时,尚书令满脸痛苦,紧紧地抓着手中的纸,他想不明白,当年,他一举夺魁后,衣锦还乡时,就向所有人谎称妻子在去往长安途中病亡。
    后来,等他谋得一官半职后,出于愧疚,他派人到青楼,打探妻子的下落,得到的消息却是,妻子三贞九烈,被卖到青楼没几天,就趁老鸨不备,上吊自缢而亡。
    照理说,这天底下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这段肮脏的过去,袁一怎么会知道这些?
    正在他苦思冥想之际,听到袁一问话道:“尚书大人,我听说你可是个常情的人,虽然身居高位,可对相识于微时的亡妻至今念念不忘。不仅在家乡替她俢了个祠堂赞扬她的美德,还在城郊以她的名义捐了一座佛寺。每年在她的祭日,大人都会亲自替她诵经,就算天塌下来,诵经之事都会照常举行。大人对亡妻的这片深情,真是天地可鉴,对了,她的祭日是十月初八吗?那天,就算遇到天大的事,也不能去找大人!”
    听到十月初八这个日子,尚书令突然失声痛哭,因为,这个日子,就是他把妻子卖去青楼的日子,自那以后,他就与妻子天人永隔,所以,他就把这天作为了妻子的祭日。
    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可他心中的痛苦却变得越发沉重,这种沉重不是因为曾经泯灭人性的可耻行为。而是,他深爱着妻子,当年却只能在妻子与功名两者之间选择其一,可他更爱功名,最后,只能永远失去深爱的人。
    另外的四人看过信封里信后,一个个都惊得呆如木鸡,此时,听到尚书令的哭声,他们才缓过神来。他们并未对尚书令信上的内容起疑,只当他是过度思念亡妻,才会如此。
    这时,门下侍中将手中的纸折好放回信封中,而后,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将信封重重地甩在桌上,对袁一叫嚣道:“你想要干什么?可要掂量清楚了,我们可都是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敢惹我们,就算你郡王那又怎么?我们联起手来,保证让你活不过这个冬天!”
    袁一不气不恼,从容地笑了笑:“这几个信封是我出门时,在家门口捡到的,我见上面写着各位大人的名字,就顺便带过来了。我是一个很识趣的人,可没有偷看!大人火气这么大,莫非信封里装着一些不可告人的隐私?”
    恼羞成怒的门下侍中,狠狠地一拍桌子:“混账!你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吗?你以为这样,就能要挟到我们吗!?”
    袁一依旧装傻充愣道:“差点忘了,我在门口多捡了一封信,上面没有写名字。兴许是那个有心人特意留给我的。现在,正好拿来看看。”说着,他又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拿出其中的信纸,念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完,他用戏虐的眼神扫视了眼众人,皱眉道:“这位有心人写给我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玉指的是什么?各位大人都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莫非玉就指的各位大人?”
    说着,他故意停顿了片刻,方才继续道:“瓦又指的是谁?我无父无母,无妻无儿,可以说是了无牵挂,就像一块瓦片,随便扔到哪里都无所谓,莫非瓦指的就是我?为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难道”
    这时,早已止住泪水的尚书令,打断道:“别演戏了!你究竟想要我们怎么样?”
    听尚书令的口气似乎有妥协的意思,门下侍郎拍案而起:“尚书大人,你怎么就这么糊涂啊!我们只要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要求让我们去做。我们就会受制于人,你难道不清楚吗?”
    袁一冷冷地看了眼门下侍郎:“侍郎大人,还真是挺喜欢拍桌子,是不是很过瘾?我也试试。”说罢,他往桌上一拍,看似十分坚固的桌子便像散了架似的,轰然倒塌,吓得众人慌忙拿过桌上的信封,退闪到了一旁。
    袁一看了眼满室的狼藉,走到满脸惶恐的门下侍郎面前,他稍稍抬了抬手,门下侍郎便慌忙侧了个身。
    袁一躬身向众人道:“让各位受惊了,我给各位赔个罪!早知道这桌子竟然这么次,我就不随便拍它了。这都怪侍郎大人开了个不好的头,引起我兴趣,才会弄得这么狼狈!”
    说着,他故意将手搭在门下侍郎的肩上,笑问道:“侍郎大人,是不是啊?”
    门下侍郎深深吸了口气,带着克制的怒色,重重地点了点头。
    袁一看了眼面带愠怒的众人,用不紧不慢地口气道:“说实话,谁没有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大家都同朝为官,大家该做的无非是为君效力,为民造福,心思应该放在大事上,不能揪住某些小事大做文章。”
    “譬如,我是个很懒的人,活不想自己干,就找个能干的人替我把事做了,他要是做不好,别人怎么怪罪他,那是他活该,我不会去管。”
    说着,他停顿了片刻,继续道:“但是,不允许别人揪着我这个懒人不放,因为,该做的事我都做了,只不过,不是自己亲力亲为而已。或许,在理上,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但是,我跟各位大人吃过这顿饭后,可以说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如果一定要逼着我这个懒人做事,那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将船凿沉。所以,请各位大人看在这样的情分上,网开一面。”
    门下侍郎开口道:“既然,你这么不想管事,为什么不向朝廷请辞?”
    袁一答话道:“大人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要带着关羽和张飞?”
    门下侍郎冷冷一笑:“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大人能够掌管门下省,不可能看不透这个道理吧?张飞鲁莽,关羽忠义,都是武艺过人,能够为刘备做任何事。刘备能够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却带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武将前去,如果各位大人是诸葛亮,最先想到是什么?”
    众人都是一脸明白的神色,可就是不把心中的答案说出来。
    袁一知道这些人精不会轻易开口,于是,便索性自问自答道:“先礼后兵。诸葛亮何其聪明,深谙事不过三的道理,刘备已经来了三次,是要定了他这个人才。如果以君子之心来说的话,他是被刘备的虔诚所感动,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割据一方的霸业。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刘备要是四顾茅庐,那么,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这五人都是朝廷重臣,袁一大闹朝堂之时,他们也在场,对于这样的危险人物,武后和高宗为了安抚民心,对袁一宽宏大量,他们都能理解。
    可当时,袁一明明拒绝了所有赏赐,决心归隐于江湖,可还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武后请来委以重任。
    他们可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对于现在的□□势,他们了解地十分透彻,如今高宗病重,随时可能驾鹤西去,武后的权力是高宗给的,高宗一走,就是太子李显继位。
    李显作为新主,肯定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强政治集权,而他已经能够主政,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回武后的权力,若武后以辅佐为由,不交还权力,那么,辅政就会变成干政。
    武后无法从明里留下权力,那么,就只能暗里运作。
    所以,她便趁着现在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殊时期,用自己人多占领朝廷的重要位置,在朝廷上下形成一股坚若磐石的势力。
    若她离开朝堂,退居后宫,在她的授意下,整个朝廷便无法正常运转,新主就不得不让她留在朝堂,继续为其指点江山。
    他们知道,现在正是武后招兵买马的时候,以政治考虑来说,武后重用袁一可以说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投资,他在征战突厥与吐蕃时,立下卓绝的战功,又设计杀死了战神笃鲁,可以说是威震天下,迫使边疆各国纷纷臣服于大唐。
    再则,他能够冒死为士兵洗脱罪名,又将赏赐的钱财分给亡故士兵的家属,他的种种作为,在唐军中广为流传,深获军心。
    自从,袁一重归朝廷以来,他们都以为袁一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拒绝赏赐只是在故作姿态。此时,听到他这番以三顾茅庐为隐喻的话,方才知道,不是他投靠了武后,而是,武后硬把他架到了自己的棋盘上。
    若真是如此,武后如何能让这样一个不图名利,又桀骜不驯的脱缰野马,耐着性子为她鞍前马后呢?武后又是凭什么信任这个危险人物,竟然敢把折冲府交给他?

  第227章 别惹袁一(下)

有了这样一番思量,尚书令开口道:“正如刚才郡王所说,大家都是为君效力,为民造福,不该因小失大。所以,请郡王告诉那位梅将军,请他务必管理好折冲府,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