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潇雨歇-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始毕可汗笑嘻嘻地对刘文静说,唐公的忠心让我敬佩,两家和好签订同盟协议的提议也很好,只是有个小小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我不信任杨广这个人。杨广反复无常,不像唐公这么讲信用,不要唐公把杨广接回长安了,一转身却被杨广给杀了,咱们的协议也就作废了。这样吧,我提个建议,唐公直接当皇帝好了,既然要签订同盟友好协议,我愿意跟唐公签约,这样我才放心。

瓦岗三年 第五十章 绸缪

    刘文静没想到始毕可汗居然狡猾到这种地步。要求李渊公开当皇帝,这是逼李渊举起造反大旗呀。这样的话,李渊的造反和刘武周的造反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本质上原本没有区别,可表面上的区别就大了去了,毕竟,李渊现在可还没有打出造反的旗号。

    将始毕可汗的话带回来后,刘文静不仅自己没了主意,带累了李渊也是愁眉不展了。为什么?因为李渊现在还不能打出造反旗号,不能现在就宣布自己当皇帝。

    如果正儿八经地打出造反大旗,李渊相信,不出两个月,太原周围和长安地区的所有朝廷军队都会集结起来向他扑过来。这些军队人数也不算太多,也就是二三十万,比他的兵马多十几倍,这些军队的将领也不算厉害,跟他李渊差不太多——大隋朝其实不缺能干的大将。

    不到五万的人马抵御三十万人马,还要打败他们,对手还是比自己差不了多少的战将,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痴人说梦,就是疯狂到了不知道姓啥。

    李渊不痴也不疯,他很清醒,他的心腹们也很清醒。虽然手中有几万人马,但仅靠太原这一块地方来对抗朝廷的大部队还是捉襟见肘,所以,怎样树立造反大旗是非常讲究的事情。造反可以,但不能说自己要造反,不仅不造反,李渊他们给出的口号还是“尊隋”。全国造反的贼人太多了,他李渊要把大隋扶起来,他要把皇帝从不安全的江南接回都城长安。

    李渊的借口很小儿科,却也很管用,毕竟太原周围的隋军不好向他动手了,难道这些人敢说,不许你李渊去接皇帝回来?于是,李渊就为进军长安争取到了时间和时机。

    可是,突厥人不吃这一套,杨广是你们大隋的皇帝,我们看不起这个皇帝,不想跟他玩。不能称帝,又用什么法子才能达到突厥人的条件?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父亲,我们不妨效法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昌邑的做法,废炀帝,立代王。”

    就在众人都在为这个问题而头疼的时候,李世民胸有成竹地站出来说话了:咱们不造反,而是另外立一个贤明的皇帝来替代昏君。

    百姓不是说皇帝残暴弄的民不聊生吗?官吏们不是说皇帝朝令夕改把国家整治的一团糟吗?那我们就把这个昏君给废除了,重新为国家选一个皇帝出来。突厥人不是说不信任杨广这个皇帝吗?那我们换一个人来当皇帝,这样,始毕可汗就无话可说了。

    百姓心满意足,突厥人给的难题也迎刃而解,还给了一个堂而皇之的起兵借口,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一语惊醒梦中人,喜得李渊当场一拍案几,站了起来:“李家有子如此,孤之幸也。”

    这是李世民在重大事情上拿出的第一份重量级的建议,他政治上的才华在这一个建议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借口拿出来了,那么下一步就需要拿出点实际的东西来代表口号。毕竟口号仅仅是口头上的话,可算数也可不算数,要给别人一点诚意,还是应该拿出实际的东西,而义军的大旗就是这种诚意的表示。

    用什么样的旗帜既能代表口号,又能耀眼,使其在战斗中具有指挥功能?这个问题也由李世民解决了,他早就在思考这些事情,并在最恰当的时候把自己的政治天赋向李渊,也向这些谋臣们表现了出来。

    “父亲,我建议,我们的军队用红白条纹相间的旗帜。红色代表尊隋,白色代表向突厥示好。旗帜的颜色醒目,也让我方将士在战场上看的一目了然。”

    李世民的建议正中李渊下怀,李渊哈哈一笑,自嘲这虽是掩耳盗铃,却是时势所迫。拍板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后,李渊马上命手下以废杨广立代王为兴义兵的口号,传檄郡县,正式向天下打出了李家义军的旗帜。

    李渊造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李世民的表现也让他很满意。从这天起,李渊每做出一件决定,都会征询李世民的意见,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形成了习惯。父子齐心,大业有成,估计李渊这个时候是这样思考的。李渊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习惯却在未来给他带来了无穷的悲伤。

    刘文静带着“废杨广、立代王”的口号和新做好的旗帜再次踏上了北上的路途,而唐俭也带着李渊的信函踏上了南下之路,他的使命是去和李密搞好关系。

    与突厥人搞好关系的人出发了,稳住李密的使者也上路了,确立了战略目标,打出了起兵的旗帜,喊出了为天下的口号,拉拢了陇东的财团势力,李渊雄心勃勃,终于甩开膀子大干了。而他心中唯一的担忧也解除了——他的长子李建成终于带着所有家眷赶回了晋阳。

    “父亲……”远远看见李渊,李建成跳下马,疾跑到李渊身前,扑通就跪了下去,张嘴就哭:“父亲,儿子,儿子带大家赶过来了。”

    “好,好,好。”李渊赶紧上前扶起长子,脸上写满了疼爱:“你们来得很及时。你来了,为父就安心了。”

    李建成泪流满面:“父亲,儿子无能,未能把大家都带来。五弟,五弟,五弟他……”

    “小五?他怎么啦?可是病了?”

    看看这一群逃难的亲人,李渊的心砰砰直跳。李渊的五子李智云是他的小妾所生,此时还未满十五岁,而且还有轻微的痴傻。想着从河东到晋阳,路途遥远,加上要躲避地方缉拿,一定走得十分艰难,怕是孩子小,经不住折腾。

    “路上逃得急,五弟与我们失散了。派出去寻找的人前几天赶上我们,说……”李建成懊悔得要命,怎么也说不下去了

    “说什么?”李渊预感到不妙了,赶紧追问。

    “五弟被地方擒住送到长安请功,在长安,被下令斩首……”

    回答李渊的不是李建成,而是李元吉。相对别人来说,李元吉对李家上上下下的人感情最弱,他心里只有两个人,父亲李渊和大哥李建成。其他人对他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所以,述说五弟的死因,李元吉口气很平淡,仿佛在说别人家的事一样。

    李元吉的话如同晴天霹雳打在李渊头上,他身子猛地一晃,身边的李建成赶紧扶住他:“父亲,都是建成的错,是建成无能……”

瓦岗三年 第五十一章 家和

    听到李智云的噩耗,兴高采烈出来迎接李建成的李世民也懵了,他恍惚地看看泪流满面的大哥,再看看神情悲怆的父亲,目光在看到李元吉时,终于聚焦在了一起。他腾地一个箭步跨到了李元吉跟前,伸手就抓住了李元吉的衣襟,怒道:“四弟,你再说一遍。谁抓的五弟?谁?告诉我,我要杀了他……”

    李元吉冷淡的口气,冷漠的神情,激起了李世民的怒火,心疼幼弟的死,他将满心的愤恨发泄在了李元吉身上,语气十分不好,简直是怒叱了。

    李元吉冷哼一声,肩膀一沉,却没能脱开李世民的手,他站稳了冷笑:“我怎么知道是谁?你要杀人,自己去找,有本事把杨广杀了……”

    “元吉住口。世民,你给我放开元吉。”李渊神志有片刻恍惚后,马上清醒了过来,看到李世民和李元吉之间剑拔弩张的样子,他忙将两人吼住。

    李世民也知道李智云的死怪不到李元吉身上,只是对李元吉如此冷漠的态度感到愤怒,听到父亲的怒吼,他忙松手后退几步,垂手立在李渊身前,不说话了。李元吉抖抖肩膀,冷哼一声,也不再说话。

    李渊叹口气,冲李建成挥挥手:“大郎,智云之死与你们无关,你不要过分自责了。二郎,你先安排大家休息,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大郎,你跟我来。二郎,把他们安置好了,你也到议事厅来。”

    “是,父亲。”李建成和李世民同声应道。

    望着李建成恭恭敬敬地跟在了李渊身后向议事房走去,李世民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带着家人向内走去,得到消息的长孙无垢已经指挥仆人们准备好了一切。等把家人安排好了,长孙无垢也忧心忡忡地跟着李世民回到自己的住处。

    “怎么啦?出事了?”轻轻抚mo上丈夫的眼帘,李世民发红的眼睛让长孙无垢一直就在担心。

    “五弟……死了。”李世民闷闷地回答。大业刚刚起步,先损失了一个同胞手足,加上担心远在长安的姐姐,李世民的心情恶劣到极点:“姐夫到了,但,姐姐却没有消息。”

    “什么?五弟死了?姐姐没一起来?我听下人说,大哥他们到了,五弟不是跟大哥他们在一起吗?”轻柔的小手停在了李世民的大手中,长孙无垢惊呆了。

    李世民叹气:“路上跑散了。大哥他们找了一天没找到五弟,只能继续赶路。派出去的人查到五弟的下落,他被地方缉拿住,送去长安后,就被杀了。”

    “啊?”长孙无垢眼中流露出悲伤:“五弟还那么小……”

    李世民的虎目中泪光又现:“虽然我们打出的旗号是废杨广、立代王,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造反的借口而已。长安那边早下令缉拿李家所有人等,被拿住,只有死路一条。只是,姐夫他们已经到太原十来天了,还没姐姐的消息,父亲已经派人火速潜入长安打探消息了。唉,姐姐也不知道逃出长安没有?”

    “姐姐为什么没跟姐夫一起过来?”长孙无垢疑惑地问,柴绍可是已经到了两天了。

    “是姐姐让姐夫不要管她的。姐姐让姐夫带着精壮火速赶来太原助父亲一臂之力,说带着妇孺走得慢。唉,我担心,如果姐姐没能离开长安,万一被朝廷给……”

    长孙无垢眼泪下来了,双掌合十祈求苍天:“姐姐这是为了姐夫和父亲呀。老天保佑姐姐平安。”

    李世民握紧了拳头,眼中射出慑人的凶光:“如果姐姐有万一,我一定要为他们报仇。”

    “夫君……”长孙无垢紧紧地环抱住李世民,喃喃道:“姐姐那么好的人,不会有事的,不会。”

    此时李家上上下下的大老爷们儿却都不曾想到,他们担心挂念的李秀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书也只能给平阳公主用这个名字)在夫君柴绍离开长安后,也带领侍女家人逃出了长安城。只是,她并没有逃来太原,而是走上了另一个方向,李家的老家,陕西鄠县的李氏庄园。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干出了一番让世人瞠目结舌的大功业,也谱就了唐王朝的女性在中国历史上占据辉煌一页的开端。

    李世民哀痛五弟的死,担心姐姐的安危。他的父亲李渊却在短暂的悲痛后,就抛开了丧子之痛。要成就帝业,一定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中,一定会有牺牲,说不定还异常惨烈,当然也会失去亲人、朋友,李渊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所以,现实根本不允许他用太多的时间去哀悼爱子。

    坐在议事厅的沙盘前,李渊久久不语,李建成忐忑不安地站在他身边,低着头,不敢说话。

    过了很久,李渊才叹口气:“大郎。”

    李建成微微有些发愣:“父亲。”

    “大郎,你们兄弟几个中,你年纪最长,我记得,二郎小你十岁,四郎小你十二岁,小五小你十七岁。我常年不在家中,家里许多事都由你做主,所以,你给弟妹的爱最多,特别是小五一直由你照顾。”

    李建成低下头,泪再次滑落:“五弟本就有些……我应该时刻把他带在身边的。”

    “从河东到晋阳,路途本就难走,加上为父不得已提前宣布起兵,沿途缉拿你们的官兵绝不会少,你能把大家都带来已经很不错了。智云出事只是意外,别想了,好好准备以后的事,有无数恶仗需要我们打,大郎,你要为兄弟们做出表率,不能沉溺在自责中。”

    “是,儿子绝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

    走进议事厅,看到李渊和李建成站在议事厅巨大的沙盘前,李世民小心地收起悲伤的情绪:“父亲,家人都安置好了。大哥,等会儿我引你一起过去。”

    “二郎,你过来。”将李世民招呼到身边,李渊感慨道:“有你们兄弟在我身边,我才有起兵的把握。我得到消息,你们的叔叔李神通在渭河沿岸聚集了近万人马跟地方周旋,为我们牵制了渭河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