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妻策,倾城花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妻策,倾城花嫁- 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后早前几次想插手慕容恒后宅之事,要往雍王府塞女人。慕容恒与温彩私下商量时,慕容恒曾担忧地道“皇后想用顾雍联姻的方式来控制我,掌控雍王府。明着是联姻,怕是监视、掌握我一举一动的意思更多些。”因为皇帝的话,再因太子妃插手一事,将这事给搅合了。
  但以皇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怕是又要从另一方面下手。慕容恒担心皇后打十公主的主意,他不希望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十公主一生的幸福换来。
  在离开京城前,慕容恒想把十公主的婚事给订下来。
  至少这样,皇后不会因一段政治联姻胁迫十公主。
  “他们的话你要听,但也得你自己喜欢的人做驸马。”温彩拉着她的手,道:“近来,你跟着教引嬷嬷又学什么了?”
  “看账簿,待人接物,还有主持中馈、礼上往来……母妃说,这些也是要学的,我女红好,再学这些就齐全了。皇后娘娘说,我比七皇姐学得好,七皇姐一看账簿就说眼花头昏,八月初六她就要大婚,急得皇后娘娘直训她,说她不用心。七皇姐说她不用学会这些,让皇后娘娘给她挑会这些的宫人作陪嫁。”
  七公主不用学,是因孙建华对这些事早已熟络,孙建华是卫国公的嫡长孙,家中长辈自小对他抱有厚望,除了读书,在为人处事上卫国公父子也是用心教导。这样的孙建华,除了处事圆滑得体外,便是对家中庶务也多有接触。
  温彩猜对了此事,七公主曾与孙建华抱怨皇后逼她学这些的事,孙建华道“华华不想学就不学了,我自小便学过,精通此道。”七公主一定这话,更有理由不学了,她担心孙建华擅长主持中馈、礼上往事等庶务被人笑话,不愿与人说,便是对温彩也不提一字,毕竟孙建华会的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个内宅妇人应该会的。
  孙建华让七公主来讨种植人才,可见就是个胸有成竹的。
  即便是公主,这该学的也要学,与京城的贵女差不了多少。
  七公主性子活泼,哪里是个能静下心的,但孙建华安静,这样一静一动的两人倒也是绝妙的互补。
  十公主在雍王府待到黄昏天气转凉,方才乘辇回宫。
  没两日,七公主就派了虹锦宫的大宫娥来接种植能手一家五口。
  温彩让沙虫儿领了她去乡下庄子接手,又把他们一家五口的卖身契交给了虹锦宫的大宫娥,特意交代了沙虫儿说的话,又叮嘱了虹锦宫的大宫娥一番。
  这件事,原是温彩与七公主私下谈成的,不知怎的就传了出去,七月二十时,景阳公主又登门讨人,开口就出高价,二千两银子买一个种植能手。
  温彩笑道:“我哪有这么多人,我只得两个陪房在这块擅长些,原是预备分一家给十皇妹的,这不,华华来讨,就先给他了。我正愁着十皇妹出阁时如何是好呢,你倒先来了。”
  景阳公主面露不悦,“我与你是比不得你与小七的交情,你给了她五个人,听说一家五口,婆子会养鸡鸭,丈夫会侍弄庄嫁,什么嫁接果树,让桃树结杏儿、李儿,还会种瓜果,更会种苞米、木棉,这两个儿子,大的十八,也是个厉害的,老子会的他都会。这小儿子又最是个会养鱼的。那个小丫头,虽只十三岁,却把她老娘的本事学了个七八成……”
  景阳公主一听说这么了得的人物,她也想要。
  这也不是她要的,是二驸马要的。
  二驸马想讨了这样的送回老家,他劳心劳力地在榻上侍候了景阳两日,求的就是这事。
  景阳公主瞧他不易,想着要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也想借着朝廷在推广苞米、木棉之机大赚一笔,当即便应了。
  温彩道:“我手头真没这样的人,要不这样,我与你写一封信给农技书院的山长,让他帮你介绍两个能人。”
  温彩就两个这样的陪房,总不能这一个也给她。
  景阳无奈轻叹,只得应了。
  温彩写了信,景阳公主拿着信离去。
  后来,听说二驸马拿了信去见了农技书院的山长,还真请到了两个后生,由山长出面,当天就签了聘用契书,两人帮二驸马五年,五年内他们帮二驸马家里教出至少六个这方面的能手,五年后他们可离开。
  京城各家都知道,农技书院的山长早前是温彩的庄头,请到了能人不说,还能额外得到一些种子。消息传出后,又有人走了门道来求温彩帮忙,就连董氏也赶风儿似地请了两个去。
  柳树镇的百姓见这些有技艺的后生如此吃香,被京城权贵各家竞相聘请,陆续把自家的孩子送进农技书院,便是南河、北坡、西山等地也有后生去书院试读,经师傅判定为有资质,就会留在畅园学习,每届学子学期为三年
  ,三年内跟着各自的师傅去田间地头学习,不收束脩,管吃住,没有月钱,每天得干农活等,对于乡下种庄稼的后生来说,这些对他们得心应手。

  ☆、第299章 能手

  有的人家请不起这样的能人,便挑了聪明能干的小厮入书院试读。每人试读期为三月,若无天赋、不能吃苦就会被退学。
  这也是农技书院山上所订的规矩。
  而各省各州送来学习农技的学子也陆续抵达京城,进入了书院学习,农技书院算是正式开学,山长与师傅们很忙,忙着带学生干农活,望着那一大片长势极好的苞米与木棉,人人喜出望外。
  夏天,就这样在炎热与热火朝天中度过。
  转眼就迈入了秋天,温彩再次与麻嬷嬷核实前往肃州的随行人员名单孵。
  麻嬷嬷道:“王妃,杜鹃年纪不小了,离开前替她与卓先生把喜事给办了。”
  “在离京前办喜事,你去一趟畅园,问问他们俩的意见。如此,我离开京城也能安心些。蹇”
  麻嬷嬷道:“冬葵也大了,她一直帮王妃打理京城店铺,王府倒几个年轻管事瞧上,与我提了两回。还有,有侍卫想求娶双双、青莺、红燕……”
  青莺扯着嗓子,大喝道:“谁敢打我主意?”
  麻嬷嬷暗道:看看这性子,偏还有人喜欢,夸青莺是个真性情,这男人的眼光还真是没法儿说。
  “回头我问问她们的意思。”
  青莺进了屋,道:“王妃,我不想嫁人,嫁人有甚好的,天天被臭男人欺负,要是遇上些怪脾气的,就更没劲了。”
  红燕低声道:“你是暗指雍王?”
  那是与王妃亲热,可青莺倒说“被臭男人欺负”,这样的话要是传出去,岂不成没规矩了。
  “我青莺这辈子就不嫁人了,我就觉得现在这样挺好。”
  她从没想过嫁人的事,总觉得那不是她要过的生活。
  双双从外头进来,青莺道:“双双,麻嬷嬷正和王妃建议,要把我们几个嫁出去呢。”
  红燕伸手拧了一下:“你就会胡说。”
  “我们刚才不都听到了。”
  双双拉着脸进了屋,阴森森地望向麻嬷嬷:“嬷嬷,我可有是爹娘兄弟的,我的事还轮不上你说?再说我有病,我就不祸害人了,这些年是王妃祥瑞,替我震住了邪崇,我这辈子就跟着王妃了。年轻时候,我侍候王妃;过些年,我侍候公子、郡主;待我老了,我就回我兄弟那儿,这几年我给他们的钱不少,他们答应将来由我侄儿养老送踪的。”
  麻嬷嬷道:“你傻啊,还得有自己的丈夫孩子才可靠。你看看我,这老了也认了几个干儿干女,认得多了,总有一个好的,靠你侄儿养老送踪,这靠不住,有钱的时候孝敬你,待你没钱指不定给你脸色瞧。”
  双双嘟囔道:“反正我不嫁人,我才不让男人来轻贱我。”
  “你怎与青莺一样的说辞?”
  “我就觉得青莺说得在理,反正我不嫁,我就跟着王妃。”
  温彩也不强迫她们,对麻嬷嬷道:“你问问另几个,让冬葵自个从几个提亲者里挑一个喜欢的。红燕也是如此。”
  *
  八月初三一早,温彩乘轿回镇远候府探亲。
  这次之后,就要待他们将来回京才能再聚了。
  温家得了消息,董氏便领着唐宛芹过来窜门,还没坐热,何氏婆媳也到了,何氏领的是周氏来,自打有算命先生说温红妻是败夫相,温红妻就被何氏做主送到了乡下庄子将养,何氏又另替温红挑了一位官家小姐,正预备要迎娶她做嫡妻,温红妻到底是被降为平妻了。
  这回的婚事,据说是温红自己挑选的,女方姓吕,吕祖父早前原是商人,家资丰厚,到了吕父这辈家中原有兄弟三人,吕祖父便让会念书的幼子一心读书,仕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是低下。若是入仕为官,吕家方才能被人高瞧两眼。吕父不负厚望,年过三十有三,今岁三月总算给考了个三榜同进士。为此,吕祖父、吕家两位伯父花了银子帮吕父在户部谋了个实缺。
  温红是去街头闲逛时得识的吕小姐,初初相识只是觉得这小姐长得妩媚动人,时间一长便听说吕家的事。想着自己原是妻妾几人的,虽是官宦子弟,到底自己只有举人功名,一番琢磨下,频频与吕小姐示好,甚至还以诗书传情,吕小姐一个二八少女,哪里经得住温红这番追求,一来二去生了情愫。
  温红将此事告诉了何氏,何氏不悦,道:“越来越没眼光,怎的挑个商贾之家、小吏出身的?”温红道:“吕小姐是吕家三房唯一的嫡女,又得她祖父疼爱,家资丰厚,我若娶她,嫁妆薄不了,再说吕父虽是小吏,大小也是官,家里好不容易有个做官的,舍得往里头砸银钱,说不准过上几年吕父就能步步高升。”
  吕家有钱啊,而且吕老爷舍得砸银子,就凭吕父考的那名次,原是没资格留京入部院的,可吕父就留在了户部为官。
  何氏听了温红的话,便觉得娶一个嫁妆丰厚的吕小姐也不错,吕父好歹也入仕为官,许能如梁氏的父亲梁和裕一般步步高升。
  何氏、周
  tang氏婆媳到的时候,董氏正对温彩嘘寒问暖,“早前雍王殿下只说你身子不适,连门也不出,这不前些日子才知道你是有了身子,现下可好些了?”“可有特别想吃的,想吃什么,着下人到城南平安巷与我说一声,二婶也是娘,二婶给你预备。”
  何氏瞥了一眼,心里暗笑:二婶也是娘,还真会给自儿个贴金,还不是镇远候府出手阔绰,给他嫡幼子添了丰厚的箱笼。彤抬呢,不少好东西。温青给温绯添的还没那么多呢,就会说好话。
  说好话不要钱,谁不会。
  何氏行了礼,接过话道:“二太太说得是,王妃想吃什么与我们说。这下好了,王妃怀上了,过上几月就能添个大胖小子,生了皇孙这可是天大功劳……”
  拍马屁,她也会啊!
  岂能被董氏抢夺了去。
  周氏原就是庶女,因着长兄寄在周太太名下占了个嫡子名头,又成了周家的一家之主颇是得意,便觉得自己与嫡女无二样。
  “雍王妃还想吃什么?我也能替你预备,各家都备上些,你爱吃哪家的就吃哪家。”
  温彩淡笑道:“七奶奶有心了。”
  周氏见她愿意与自己说话,心头越发得意,“我陪嫁庄子上有极好的蜜桃,还有酸杏,又有脆李,这个时候都熟了。”
  双双觉得好笑,要说鲜果,温彩那些庄子上出来的东西,若她说在京城第三,就没人敢说第二,这第一自然是皇家果园的鲜果,周氏还一个劲儿地夸她庄子上,她到底是庶女,陪嫁良田也只得二百亩,嫁妆也不过十几抬。因着这事,温绯颇有些瞧她不起,偏周氏自以为嫁妆了不得,那是她与旁的庶女比对。
  麻嬷嬷看温彩带着羞意,轻声道:“前几日,王妃想吃温老夫人做的黄瓜腌菜,老奴让厨娘做,乡下庄子上的杜鹃也给做了些,可王妃吃着总说不是老夫人做的味儿。”
  汪婶子笑微微立在一边,忙道:“回王妃,当年老夫人做腌菜时,奴婢跟着学过。前些日子庄子上送了好些黄瓜,吃不完又怕搁坏,就挑了好的做了几坛子,现下已经腌好了。”
  梁氏面露愧色,温彩没亲娘,她是长嫂,竟没有关心上几句。“汪婶子去挑上两坛好的备下。”
  汪婶子乐呵呵地离去。
  雍王妃现在还想着老夫人,虽说的是想吃老夫人腌制的黄瓜菜,其实想念的还是老夫人。雍王妃娘家虽有嫂嫂,可哪又比得嫡亲祖母和亲娘想得周全。雍王妃是老夫人手把手拉扯大的,与老夫人的感情极深。汪婶子心头微酸,现在的日子虽好,但老夫人待他们更好,就连他与汪管家的亲事还是老夫人张罗的。汪婶子又喜又酸将自己腌制的黄瓜都搬了出来,一古脑寻了大木盆倒出来。
  汪嫂子,曾经的忍冬,现在是汪大宝妻,不解地道:“娘这是要做啥?”
  汪婶子道:“雍王妃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