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道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立道庭-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者这话一说出口,众多议员顿时松了一口气,送皇帝出去?这可真是不错的好事,至少战火不会波及天京了,自己家族的权势和财富都不会受到影响。

说实话,使者也感觉自己逃过了一劫,在心头欢喜之余,唯独对那位皇帝陛下有些歉意,不过没法,这世道,死道友不死贫道才是王道啊。

有了这个结果,议员们欢欣鼓舞,很快就涌到了皇宫,将看上去有些惊恐不安的皇帝陛下送出了天京市。

对于他们来说,这位皇帝陛下除了拥有大义名分之外就是一个包袱,不管怎么说,维持一个皇宫的运转还是需要消耗不少物质的。

将这个大包袱送出去,他们感觉肩膀都轻松了不少。

在得到皇帝陛下之后,青龙军随即撤离天京三十里,总算让那些议员安下了心。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那位皇帝陛下一被送入军营就被好吃好喝的优待了,身边十多个貌美宫女环绕,可要比在自家皇宫里惬意多了,根本没有那些议员想像中的铁链缠身,铁镣钉脚,皮鞭抽打,铁烙侍候。

皇帝陛下总算是将自己卖了一个好价钱,这位益王殿下还算是大方。

待到这位皇帝陛下被送回巴蛇市后,益王殿下甚至于将自己的树屋宫殿都让了出来。

若是只看外表的话,这益王殿下倒是对皇帝陛下忠心耿耿!

不过这位皇帝陛下很快就下达了圣旨,将都城从天京转到了巴蛇市,有了这份圣旨,撤离天京五十里的青龙军随即就扑了过去,转眼之间,天京陷落,青龙军的大旗开始在天京的建筑物上飘扬。

且不提那些议员哭丧着脸看着青龙军进入天京,在道庭之中,杨尘予却是关注着这一事态的变化。

随着那位皇帝成为青龙军的傀儡,随着青龙军进入天京,潜伏在李兴体内的龙气浮现出来,不断吞噬起天京残存的龙气来,就连道庭的气运也随之壮大了一些。

虽说炎黄国最后一任皇帝早已驾崩,但天京尚在,国民议会尚在,因而炎黄残留的龙气也有一部分盘踞在天京,不过随着天京落入青龙军掌心,这一切都结束了。

所有残存龙气都被李兴吞噬,在杨尘予的眼中,炎黄大地此时盘旋着数条色泽不同的游龙。

这李兴的龙气则是一条长出了两只龙爪的青螭,头顶的龙角也尚未长出,仅仅只是凸出两点小包。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要比其他几条游龙强上不少了。

除了李兴之外,最强的莫过于那极北省所谓的皇帝私生子了,不过那龙气也就长出一只龙爪罢了,距离李兴的程度尚且有些距离。

看完这些,杨尘予闭上双眼,继续在脑海里模拟构建各种生物,似乎将这世俗之事彻底忘却了一般。

随着时间的流逝,青龙军不断壮大,频频吞并四周大小势力,青龙大军所过之处,众多势力无不纷纷投降。

短短五年时间,青龙军便吞并了炎黄之地的四成有余,要知道炎黄共有一百零八省,这四成有余便是四十多个省份。

而青龙军的势力范围也开始与其余两大势力接壤。

局势很快就紧张了起来,此时炎黄的局面犹如昔日三国鼎立时一般。

青龙军最强,极北次之,东滨丹鼎最弱,但即便是最弱的东滨丹鼎此时也占据了二十来个省份,雄霸一方。

三方彼此之间虎视眈眈,任何一方如果露出弱势,恐怕都会招来其他两方的攻击。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方之间大战没有,小规模的边境摩擦却是频频不断,似乎这个局面会维持很久都不会被打破,毕竟光是从表面上来看,三方里任何一方都没有一举击破其他两家的实力。

一些尚未被灭绝的小势力见到这番景象,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种僵持的局面形成,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小势力能够左右逢源,不至于被某一方彻底消灭了。

但这个希望很快就被残酷的事实所破灭。

三方僵持局面形成尚未过去三个月时间,极北势力与丹鼎势力竟然齐齐向青龙军俯首称臣。

这一变故犹如雷霆一击打得那些小势力晕头转向。

他们怎么都不会知道,不管是极北势力,还是丹鼎势力实际上都是青龙道脉在暗中扶持,只不过在安子鱼的吩咐下,伪装成为敌人罢了。

如今三方势力占据了炎黄九成以上的土地,再伪装就没有任何的必要了。

三方合一,这产生的效应并不是一加一加一等于三那么简单,随着三方的军力开始整编,那些想要当墙头草的小势力也不得不争先恐后的归顺青龙军。

很显然,在青龙军整编完毕之后,就会拿那些尚未归顺的小势力开刀,为李兴登上皇帝宝座开路。

这些小势力的首领倒还算是机警,在各地军力被整编为青龙军后,李兴随即下令剿灭那些侵入炎黄国土的外国势力。

很显然,那些外国势力可没有炎黄本地小势力的消息灵通,在大军压境之后,他们方才慌乱的开始抵抗,逃跑。

在有针对性的调集军力之后,那些外国势力被逐一清剿,凡是抵抗者被尽数绞杀,剩余的俘虏则是被打为苦力,为炎黄各处的新兴建设出力。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的巴蛇市,各处张灯结彩,一队队精锐的军士在外围来回巡逻着,空中则是由青龙道脉外门弟子组成巡逻队,负责安全。

而在巴蛇市内,数十万民众以及来自于一百零八省的各界代表,高呼万岁,恭迎李兴登基为皇。

这便是李兴的登基大典,由于乱世已久,很多宫廷礼仪都失传了,因而李兴也不得不将登基大典简洁到至极,数十万民众乃至各界代表高呼数声万岁之后,李兴就坐上了那张镀金的青铜宝座。

说实话,李兴这个皇帝的登基大典可称得上是历史上最为简陋的大典仪式了。

即便是那些末代皇帝,即便是异族兵临城下的时候,恐怕其登基大典也要比李兴的奢华百倍。

坐上了那九五至尊宝座,李兴反倒是有些索然无味,他的心思始终还是在修道之上。

且不提在李兴登基之后,迫不及待的大收后宫,企图在最短时间内诞下后裔,借此早日将皇位转出。

在道庭之中,闭目许久的杨尘予终于睁开了双眼,此时杨尘予的双眼中流光异彩转动不停,良久之后,杨尘予扬了扬眉,看向道庭气运。

随着炎黄国重立,道庭气运已尽数转为金色,并开始不断吸纳吞噬起四周地界的气运来。

这便是提前脱离乱世的好处了。

炎黄国重新建立,返回和平时代,对于整个炎黄的好处大得让人难以想象,就连乱世之前的一些科技也渐渐被捡了起来。

一个统一的组织可要比一个破碎的组织更具有活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相对于其他地方的混乱而言,炎黄现在犹如天堂,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不用提心吊胆的进入荒野,不用担心有妖怪侵入城市,即便是见到妖怪邻居也可以放心大胆与之交谈。

当然,这对于那些归顺的妖怪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了,至少它们不用担心被道士追杀,更不用担心被其他更强的妖怪开膛破肚夺取妖核。

在重建的炎黄国内,不管是人类还是妖怪,只要遵守法纪,便是一律平等,如果有真本事的话,即便是妖怪也可以去考取官员,治理一方。

与历朝历代的初期一样,现在的炎黄国正处于一个励精图治的上升期,官员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百姓勤劳肯干,从上到下,便形成了一股合力,不断推动着炎黄国向上冲刺。

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快就吸引了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逃难者,他们宁可穿越千难万险,冒着被沿途怪兽,妖怪吞吃的危险,也要赶到炎黄国,死皮赖脸的要求加入炎黄国籍。

对此,李兴并不反对,由于乱世延续了百年之久,即便以地广人稠著称的炎黄也没剩下多少人口了。

因而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很快就出现了劳力不足的尴尬境地。

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逃难移民,不但能够略微缓和劳力不足,并且李兴还准备从这些逃难移民中挑选出合适人选,返回他们的家乡,吸收更多的劳力回来。

在皇帝陛下的亲自关注下,第一批挑选出来的移民便开始返回了他们的家乡,当然,他们回去的安全则是有一批道脉外门弟子负责,而这些外门弟子在护送移民回家后,除掉一部分用于护送更多移民前往炎黄之外,其余的外门弟子将会分散开来,在尚未结束乱世的世界各地宣传道庭,从而扩散道庭的影响。

那些返回家乡的移民很快就投入到宣传炎黄的工作之中,毕竟皇帝陛下已经被他们承诺了,只要每人招到一百个移民,那么他们就能够晋升正式国民的身份。

第七百六十九章大道无情

要知道他们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同胞需要在炎黄干上五年的劳力,才可能拥有从外国劳工身份晋升为候补国民的身份。

至于从候补国民晋升为正式国民,这中间可是要浪费不少时间的。

因而这些移民在宣传炎黄时,可是不懈余力,生怕自己的同胞会不买账。

实际上,他们很快就发现,炎黄根本就不用他们宣传。

这些移民穿着干净的服装,面色红润,一看便知道是吃了几个月的饱饭,根本不用他们宣传炎黄,那些同胞就自行将炎黄脑补成为了一个天堂。

不管在乱世之前,国家如何强盛,现在这些家伙都将吃饱饭视为人生最大的目的。

之前没有跟着那些移民一起逃到炎黄去,无非就是担心沿途怪兽的袭击乃至于炎黄与自己家乡一样,可现在一切的疑惑都被解除了。

那些移民刚刚将招人的招牌挂上,临时租下的门市就被人山人海给包围了。

每一个移民都超额完成了任务不说,招人最卖力的一个移民,甚至一口气招了两千多个村民。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每一个移民在抵达炎黄的那一刻开始,都会将自己的气运奉献出来,与道庭连接在一起。

此时的道庭气运已经化为一条金龙,盘踞在炎黄上空,不断朝着四周吞噬过去。

“大事定亦。”

看着这一番景象,杨尘予不由得轻言道,按照如此景象下去,不出百年时间,整个世界将会笼罩在青龙道脉的影响之下。

这便是势力壮大到一定程度后的优势所在。

相对而言,泰西的黑暗联盟议会,还是光明圣堂,或者南蛮洲的野蛮帮等等组织,他们不管从规模上还是从底蕴上而言,距离青龙道脉的差距都太大了。

再说了。他们身后可没有道庭这样的靠山,不管是天堂山,还是英灵殿等等都在天道破灭时一并消散了,直到今天似乎都没有重建的可能。

在那些地方,可没有一个像杨尘予这样的存在挑起大梁来。

或许在数百年后,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但面对青龙道脉的咄咄逼人。这已经太晚了一点。

时间流转不停,仅仅七十年不到。炎黄国的铁蹄就踏遍了整个世界,不管是泰西,还是南蛮,新陆,骑着巨狼的炎黄骑兵将青龙旗插遍了它们的每一寸土地,而这些地方也随即成为了炎黄之下的一个个省份。

随着其余数洲之地的气运不断融入,道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道庭不断扩展,周围乃至于数万里之内的混沌之气被尽数抽取化为道庭的衍生出去的土地,看着混沌之气不断融入道庭而显得稀薄起来。杨尘予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随着道庭气运不断增加,杨尘予对于大道的理解更深入一层,接近于合道的地步了。

不过到了这个程度,杨尘予却是遇到了瓶颈。

简单来说,这瓶颈对于现在的杨尘予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应该说是分岔口,却是两个不同的选择。

其一是更进一步。与大道相合,不分彼此,道即杨尘予,杨尘予即道。

其二便是汇聚无数大道,成就新世界,不与大道相合。却凌驾于大道之上。

要说简易程度,自然是第一点最为快捷,到了杨尘予这个程度,只要放下世俗一切,放下身为人类的感情,义无反顾的向前踏进一步,与大道相合。成为大道的一部分,只要世界不亡,那么便与天同寿,世界万物均在掌控之中。

但与大道相合,化为一体,说起来倒是轻易无比,但杨尘予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原因很简单,大道无情,杨尘予却是有情,他根本就无法想象如果自己与大道相合之后,会是个什么样子。

但在略微推算之后,杨尘予却是惊出一身冷汗来。

以杨尘予现在道行却已经能够看到未来的一些景象,虽然未来有着无数的分支,或许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但杨尘予却能够通过推算,看到一些特定的未来分支。

比如……

“青龙道脉分享天下气运久矣,须得重开新朝!”

一个于大道的声音传来,响彻天地。

天下局势顿时变化,炎黄皇室断绝血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