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术-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竟然有这么火爆?”

    苏林也对这个蔡先生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由得脚步也快了几分,很快便同袁暮来到了秀才班门口。

    果然,门内已经是人挤人,五六十号举人,百多个秀才,还有十数名案首童生,都挤在一个教室内,人多而不杂,口多而言寡,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目视讲台,仔细聆听蔡先生的教诲。

    推荐《都市全技能大师》作者九鸣新作'bookid=3232725;bookname=《超能修改器》':修改一切,超脱命运!

第八十三章 孔子马逸

    “竟然这么多秀才和举人听课?”

    苏林和袁暮走进教室内,却已经是人满为患,无奈只能站在最边上靠门的角落。

    蔡先生讲课,自然是满堂济济,大家都在专注认真地聆听,只有靠门后的几名举人秀才注意到苏林和袁暮进门,不过也就是扭头一瞥,看到二人身上的童生服饰,并未多在意。

    教室内点着清静凝神的上好檀木香,苏林心中本来还有不少疑惑想要询问袁暮。但是此时教室内万籁俱静,只有蔡先生的讲课声,苏林便只好将心中的疑惑先压了下来,也抬头看去,仔细聆听蔡先生的讲课。

    讲台之上,慈眉善目的蔡先生,身着古朴的翰林青衫,半头花白的头发,同样也是气势内敛,智窍假合的翰林巅峰文位修为。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苏林仔细听去,此时蔡先生讲解地似乎是一则圣人孔子的行游事迹。说的便是有一天孔子出游,途中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人很生气,捉住马儿并把它关起来。子贡知道后,就低声下气的前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没想到农人不理会子贡。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的牛羊猪三牲,请飞鸟聆听九韶这般优美的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说完,孔子于是命马夫前去。马夫对农人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农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马儿还给马夫。

    就是这么一个“孔子马逸”的典故,蔡先生说完之后,便笑着对众学生道:“之于‘孔子马逸’,尔等有何不解之处,皆可道来。”

    本来安静的教室学堂,蔡先生这一句话音刚落之后,便立刻喧闹了起来,秀才举人们议论纷纷,互相之间开始争辩自己的看法。

    “这……袁兄,蔡先生这是何意啊?”

    听了“孔子逸马”的典故,苏林的心中也有所感,不过他更加奇怪的是。似乎这蔡先生只说故事,而没有任何地讲解,反而让堂下的学生们向他提问题。

    “嘿嘿!苏兄,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这便是蔡先生的独特之处,其他先生都是向学生提问题,以此考校学生们的本事和领悟。但是,蔡先生从来都不问学生,反而是让学生来出题问他。实际上这是考学生的学问深浅,只有学明白了,才能问出有水平的问题。”

    袁暮笑着说道,“方才蔡先生说‘孔子逸马’的典故,却对典故背后的道理和思想只字不提,便也是希望我等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去思考典故内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经过思考之后,再向他提出问题来。这便是蔡先生独有的教学之法。”

    “有趣!有趣……”

    苏林没有想到,在天仁大陆当中,竟然也有像蔡先生这样独特教学方法的老师。这样的教学理念,比起那普通先生教条般的讲解释疑高明了千百倍。也难怪建安府府院能够如此这般声名远播,许多其他州府的世家想尽办法要将子弟送到府中读书了。

    “老师!学生不解,为什么半圣子贡都不能说服那名农夫,反倒是孔圣座下的一名粗鄙人马夫说服了农夫呢?难不成那农夫的思想精神,比起半圣子贡都更加地精深么?”

    这个时候,便有一名秀才站了出来,疑惑地向蔡先生提问道。

    “苏林,此人叫做吕通,听闻乃是杂家半圣吕不韦的旁系后裔。今年十六岁,前年才中的案首童生,只隔了一年的时间,便再次得中秀才,去年的府试当中可是第三。”

    袁家便是立足在建安府各县的翰林豪门,所以袁暮对建安府内一些青年才俊有识之士,都大多认得,便小声地给苏林介绍道。

    “杂家吕不韦的后裔?看来建安府内果然藏龙卧虎,不是小小的丰乐县可比。”

    苏林也看向那秀才吕通,吕不韦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而方才吕通问出的问题,也同样是苏林心中的疑惑,便也再次朝着蔡先生看去,想要听听蔡先生如何解疑释惑。

    “子贡以卑词求情,农人却不为所动。何以马夫之言,却能够让农人动容呢?盖因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

    蔡先生似乎对这个问题还算满意,微微颌首,又直白了一点解释道,“子贡虽然将来的成就是半圣,思想和精神比起区区马夫来精深不知道多少万倍。但是在粗人面前谈论诗书,这是不知变通的读书人所以误事的原因。百家争鸣之时,诸如墨家、法家、纵横家等,也正是抓住了某些儒士的这一点,攻击儒家,将这样的儒士叫做‘腐儒’。便是说这样的儒士是迂腐不化,只知道固守道理思想,却不知道变通。”

    在蔡先生开口讲道理的时候,之前还议论纷纷的学生们又都安静地聆听教诲。

    “所以,马夫的话之所以能够比子贡更有说服力。并不是因为子贡的思想和道理没有马夫精深,而是子贡说的那些大道理,农夫根本就听不明白,反而是马夫浅显易懂的话语,能够让农夫理解。”

    听了蔡先生的这一番解释言论,在场的秀才举人们都恍然大悟,甚至有少数几名举人,智窍当中光华一闪而逝,智海能思想巨浪翻涌起来,似乎将之前未曾想通的一些思想道理,全部又重新梳理了一番,用这则典故当中“儒士要懂得变通”的道理去思考,便走出了思想的死角。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八十四章 第三个问题

    “儒士要懂得变通,不然就是误国误事的腐儒!道理和思想即便是正确的,也要区分场合和对象,不然也可能起不到作用。蔡先生果然是良师啊!短短一则典故,几句释疑解答的话,便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念头通达的快乐。”

    认真地一字一句的消化方才蔡先生的话语,苏林也感觉到智窍内的思想海水潮起云涌,获益良多。

    学会变通,不用死的道理去应对变化莫测的生活。尤其是在天仁大陆这个以思想为最高力量的儒道世界,每一个儒士都有自己所坚持和奉行的思想之道。便更需要学会变通,将思想之道灵活的运用和理解,而不是仅仅守着起表面的一层含义。

    “老师,学生也有疑问!”

    就在苏林不自觉地一边点头一边消化刚才蔡先生说的“变通”道理的时候,却又有一名举人学生站了出来,问道,“若是子贡一开始便不说那些高雅的道理,而是也用马夫说的那些话,能否说服那农夫呢?”

    这名举人学生的疑问刚一问出口,整个教室当中,似乎刮起了一阵思想的“疑问漩涡”来,这是疑问得到了共鸣,几乎在场的所有学生,都跟随着他的疑问,自己的智海当中,用思想之水相互碰撞起来,思考着这个问题。

    “对呀!如果子贡知道变通的话,也用这一番话去说服农夫,是不是就能够成功呢?”

    苏林之前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但是被这个举人提了出来,便立刻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林,这是太傅方正心大儒的远亲子侄,建安府方家的大公子,有名的才子举人方徽。今年才十九岁,便已经高中举人第一名。乃是我建安府的头号大才子!据说可是法家半圣韩非子的言论开智的。”

    袁暮在苏林看向那个举人方徽的时候,小声地给他介绍道。

    “方徽,此问甚佳!说明你能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并且可以在自己的智海内重建场景,做出大胆的假设来。”

    这一次,蔡先生反倒是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先是颌首点头夸奖了举人方徽一番,然后才反问在场的学生道:“尔等认为呢?若是子贡也用马夫的话去说服农夫,可行否?”

    “可行!先生之前说过,和粗人说话,便要学会变通,不能用大道理。子贡之前就是因为说了农夫听不懂的大道理,所以农夫不知所以然。而如果子贡也用马夫的话,就必然能够说服马夫了。”

    “对的!先生,子贡若是也用那番话,定然也能说服农夫将马放了。”

    “这是理所应当的……”

    ……

    几乎所有的学子都觉得应该如此,但是蔡先生却笑了笑,摇了摇头,转向那举人方徽,问道:“方徽,你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来,定然心中有所思考,说说你的看法。”

    “先生!学生认为,马夫的话虽然有理,但这番话若是从子贡口中说出来,恐怕农夫仍然不会接受。”方徽话音刚落,周围的学子们又一轮纷纷起来。

    不过,因为方徽本来就是其中的翘楚,并没有学子敢当众出面反驳他的话,而是在议论了几句后,又听他继续说下去。

    “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修养相差太远,彼此早已心存距离。即便子贡说出这一番话来,农夫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方徽的刚解释完,蔡先生便满意得微笑地点头称赞,“方徽说的不错。身份学识和修养的差距,往往会导致同一番话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来的效果不同。往大了说,国君的一句话,和寻常百姓的同一句话,效果能一样么?这其中同样是要变通的道理,不仅是视对象而变通,更要视自身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变化而变通。”

    蔡先生的话音刚落,一众学生更是大有收获,都不言语,努力抓住那瞬间的感悟,弥补进自身思想的缺陷当中去。

    一个典故,竟然有双重的变通含义。这蔡先生的教导讲课之法,当真是让苏林大开眼界,他忍不住就在脑海当中再度细细品味起这个典故来。

    苏林的智海当中,思想之水潮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不断地在用思想去推演思索“孔子逸马”的典故。甚至连沉淀在智海深处的圣力砖石也融化进了思想潮水,快速地推倒和演算起来。

    “咦?似乎……这个典故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灵光一闪,苏林似乎抓住了这个典故最关键性的思想和道理,可是偏偏差那么一线。于是不解地看向讲台上的蔡先生,之间此时蔡先生望着诸位学生,又开口道:“今日要讲解的便是‘孔子逸马’这个典故,讲述的乃是变通的道理。希望诸位将来成为一个懂得变通的儒士,而不是迂腐的腐儒。不过,除了方才两个问题,尔等可曾还有疑惑要发问的么?”

    再次看向在场的一百多名举人和秀才,蔡先生微笑地问道。

    不过,在场的秀才和举人已经觉得这两个问题便够他们领悟好几天的了,哪里还有精力和思想再想出第三个问题来呢?就连那举人方徽也是淡淡地摇了摇头,他自觉对“孔子逸马”这个典故已经挖掘之深,不存在其他的问题了。

    “哎……”

    见在场的秀才举人都无问可问了,讲台上的蔡先生反而叹了口气,也不再说话,正打算结束这一堂课的时候,突然,在教室最靠门的角落里,苏林的声音响了起来:“先生!学生倒是有一问!”

    几乎是所有的秀才和举人都朝着这个角落看了过来,他们都很好奇,到底是谁在两个问题之后,还有第三个疑问的。要知道,这种疑问可不能是简单的问题,必须都是蕴含着思想和道理的问题。

    可是,当这些秀才举人看到了苏林身上的童生服饰,加上苏林的生面孔之后,都一脸鄙夷地摇了摇头。

    “一个区区刚考上文位的童生,竟然就敢对如此深奥的典故提出问题?不自量力!定然又是哗众取宠之辈,企图用这种方法,引起我们的关注!”

    “诚然!连方徽方举人都想不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他一个小小的童生,怎么可能提出有思想的问题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