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妇难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农妇难为-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处逃窜呢。”赵大山道。
    “嗯,我也听说了。俞阍离京城很近啊,老三这都走了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走到哪了?到京城了没有。”二郎很是担心。
    “听那些走南闯北的赶车人说,从咱们青河县到京城少说也要走一个半月呢,这会怕还在半路上吧。”大郎的想法很务实,没有什么太过不实际的奢望。
    “你们兄弟俩呀,就别担心了,我看你们老三也不是个福薄的,即便遇上什么不好的也能逢凶化吉,放心吧。”
    罗云初就在屋前屋后忙碌着,他们的话她一字不漏地听了去。晚上睡觉的时候,她便和二郎说,“孩子他爹,你瞧瞧咱们是不是该囤积点粮食啊?”虽说今年因着耕种了娘家的地及又置了四亩水田,上半年他们收回来的粮食比往年还多一半,但下半年就指着那四亩水田了,加上老天爷不赏脸,收成肯定比不得上半年的。
    今天她听他们说了,俞阍那边地震,俞阍有多大她不知道。但通常都是大旱之后才地震的,如今民间有这等不稳定的因素,接下来物价不稳定是必然的了。恐怕过不了多久,粮食的价格就飞涨了吧?若情况再严重点,恐怕到了最后手上有银子都买不到粮食。在这里粮食就是命啊,多囤点粮准没错。
    “媳妇,为啥呀?”二郎长这般大,在这里还没经历过这地震瘟疫那种东西,顶多就是旱了点或涝了点而已。自然不明白罗云初的顾虑。
    罗云初当下便把她的思虑说了,二郎想了想,觉得多囤点粮食没错,便应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在这里说一下,昨晚说有肉的,抱歉只有一点肉沫了,七月份严打。再加上今天要三更,所以实在没有精力写肉。等过些天得空了再写吧,炖一次肉,比写一个章节还累人。希望亲们体谅一下,不是不写,晚点。。。摸一个。。。
    78囤粮行动
    这头,宋铭承他们的马车走了近一个月,才走到榆苏、域封、领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镇。小镇地处三省交界,人流来往密集,自是富饶不过。
    此时此地除了商旅外,还有少数衣衫褴褛的难民。
    “听说了没,俞阍省自打地龙翻身之后,瘟疫又开始蔓延了。据说不少人从俞阍各县跑了出来。”
    “你这都老掉牙的消息了还拿出来显摆,真是!你瞧瞧吧,那些穿得破破烂烂的,不是俞阍跑出来的难民是什么?”
    “作孽哦,要是我我也逃啊,听说圣上下旨封锁俞阍各县的要道了。这不是逼着人家留在那等死么?”
    “嘘,作死了你,这些话你也敢拿来说?”
    “罗相公周相公,你们看,咱们是不是绕道为好哇?”赶车的刘老汉问。
    “自然得绕道的,只是咱们该往哪条路走好呢?”宋铭承凝神思考了一下,道,“走域封这条道。”域封离俞阍远点,虽然多绕了一段路,但可以杜绝许多麻烦。
    周墩迟懵懂,对此决定毫无异议,他看着那些脏兮兮的难民,满脸同情,“罗兄,他们好可怜。”
    “周兄,咱们要相信圣上。当今是个年轻的为的,我相信不久后朝廷便会把俞阍的瘟疫控制住的,然后帮俞阍的百姓重建家园。”宋铭承安慰。
    周墩迟的态度宋铭承隐隐觉得不妥,但两人只是结伴而行,交情也不算深厚,宋铭承有些话也不便说他。只能提醒他赶考为主,待取得了功名,便能为百姓做点事了。这才把他劝上车了。
    “二嫂子,你瞧,这棉被可还过得去?”莫大娘见罗云初经过东厢,忙叫住她,指着那床新出炉的棉被问。
    罗云初笑着说道,“莫大娘,我就不用看了,你和莫大叔的手艺咱可是信得过的,要不也不会请你们来了是不?”话虽如此,但她仍然走了进去,翻了翻,越看越满意。
    莫老汉夫妇见她如此,便知她甚是满意了。遂莫大娘搓了搓手,不好意思地道,“东家,求你个事。”
    “莫大娘,不是让你别叫我东家的么?听着怪寒碜人的。我听着二嫂子就挺中听的,你们这样叫着便好。对了,你们有什么事只管说,能帮的我自然不会推辞。”且听听他们的要求吧,相处几日,罗云初相信莫老汉夫妇不是那种顺着杆子往上爬的人。
    “是这样的,今早我女儿回来了,说我那外孙跌断了腿,急需一笔钱来医治。她家又是个穷的,这不求到娘家来了。咱们做爹做娘的,总不忍心不管,遂厚着脸皮向你讨工钱来了。”之前攒的银子全放到钱庄里了,轻易不能动用的。
    请他们时,二郎便和他们说好了,十日结一次工钱。现在才四五日,他们不好意思也是可以理解的。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罗云初不忍心为难两个老人,当下便笑道,“这个没问题的,我这就给你们结算一下。”
    罗云初折回屋里头,拿了每日的记录,回到东厢,“莫大娘,我数了数,这五日你们总共弹了七十五床棉被。十张五斤重的,五十张十斤重的,还有十五张十五斤重的。可对?”这些不同重量的棉被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
    莫大娘看向自家老头,一直没说话的莫大叔点了点头。
    前头她说每张棉被十五文钱一斤是她外行了,二郎特意到镇上问了下行情,得知人家弹棉被全是按斤来算的,一个铜板一斤。若以她这想当然的想法来给工钱,他们这批棉被的成本价就高了。那晚她被二郎笑了好 久:炫:书:网:,直接她不服气追上去要咬他这才完事。
    “按照之前我们说好的价钱,那你们就能领到七百六十文,你们算一下是不是?数目若对了,莫大娘你再找我拿钱。”看着两位老人低头苦思的样子,罗云初也不催促,她知道这里的人懂算数的少。他们有可能要去问一下别人。
    “成,一会算出了结果我再去寻你。”
    “好的。”
    没过多久,他们便找来找她了,说她算的数目都极对。罗云初笑笑,进屋七百六十个大钱给他们。
    罗云初既然要囤粮,自然不会忘了提醒娘家那头。为了能空出一个阁楼来放粮食,上头的棉花都被清出来放在客厅里和饭团的房间里。随着一袋袋棉花渐渐变成一床床棉被,房间里总共能腾出点地儿来站了。
    其实现在的粮食价钱已经有点略微抬高了,只是除了有心人,别人都没太在意。罗云初他们主要囤积大米和面粉为主,黄豆绿豆红薯等也会囤积一些。加上油盐酱醋啥的,都买上一些,这些东西就足足花了十八两。
    大郎那边自然也告诉了,大郎家也是跟着买了一些,面粉和大米各四百来斤吧,不算多。大郎明显不像他们这边那么有魄力,毕竟罗云初他们光大米就买了两千斤,面粉买了一千斤。若只是他们一家四口吃,能吃两三年了。罗云初本想让二郎劝着他们多买点,但知道他们估计也听不进去的,便罢了。
    今年他们二房田间收回的粮食也是以稻谷为主,舀兑成大米,也就三四石,约三四百斤左右,除去平时吃的,也没剩下多少。如今有了这些粮食,即便下半年收成不好,也没多大妨碍了。
    “姐,听了你的话了,咱们家也买了好些粮食,咱们一家四口一两年的口粮尽够了。”阿德对罗云初的话是很信的,一两年的口食也不算多,放在楼阁上不怕潮,留个一两年不成什么问题。若情势好,到时卖掉一部分便是了,若真的连粮食都吃不起了,味道差点又如何,总比吃不上饭强吧。
    “那就好,对了,上回老三说的话你还记得不?有没有回镇上再盘个铺子的想法?”罗云初琢磨着,这么多棉被,该怎么卖,得拿出个章程来了。
    “想是想,但地里的庄稼委实让人不放心啊。”罗德腼腆地笑笑,在他姐面前,有啥不好承认的。
    “愁啥,盘吧,你家那些地改天领着你姐夫去认一下,让他帮着跟理跟理。”反正她家这个就只是个种田的料,不用白不用。
    罗德想了想便点了点头,没什么不行的,待收粮食的时候再给回一些粮食姐姐他们便是。
    “还有哇,开店之时米面等物多买点儿。”她这是防止成本太高,阿德开那店走的本就是平民路线,成本低味道好份量足才有赚头。若粮食的行情真如她所料,那按她说的话准没错。她想,在年前或者明年一二月前都没事,因为有下半年的收成顶着。到了三四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恐怕才是最艰难的时候。
    “晓得了。”现在天气冷了,猪下水和火锅的生意正是好做的时候,希望这回能多挣点钱。
    “对了,买店的银子够不够?”她知道前阵子娘家又添了七八亩地,还盖了新房,这些加起来,少说也要花一百来两。
    “姐,够了,前头花的都是这大半年赚的银子,老本儿没动喱。”
    罗云初想想自己也分到的八十两私房,点了点头,“对了,到时给姐姐空出一点地儿来卖棉被吧,瞧,这么多棉被,正发愁呢。今天让你姐夫到镇上问问李记绣访收不收棉被,也不知道情况如何?”
    “姐,放心吧,据我所知,李记绣访每年都进好多棉被的,会有好消息的。”毕竟在镇上那大半年不是白呆的,对镇上许多店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79 宋铭承拢了拢身上破旧的棉衣,昨晚下了一场大雪,今天一早,地上的雪积得更厚了,马车的速度慢了许多。
    “宋相公,风雪太大了,前面似乎有个破庙,咱们在那歇一会吧?”赶车的刘老汉呵了口气往车后询问。
    “嗯,天色也不早了,赶紧吧。”宋铭承的声音从车厢内传出。
    “呼呼,宋兄,越往北走,这天就越冷啊。”周墩迟冷得直哆嗦,牙齿开始打颤,“宋,宋兄,多亏了你把棉衣借我啊,要不然这样的天我估计能冷出病来。”他指了指身上穿着的那件簇新的棉衣,这棉衣真厚实真暖和啊。他娘虽然也给他准备了冬衣,但都是往年的旧衣,不暖和。在老家那会还好,如今到了这边,当真不御寒。
    宋铭承瞄了一眼冷得脸色苍白的周墩迟一脸,“没什么,你先穿着罢,待买了新的再还我就行。”两人结伴上京,他总不好见他冷得都快生病了也不管。多亏了二哥二嫂细心,给他准备了两件棉衣,要不然也没法借他一件的。
    罗云初当时给他准备的时候,就考虑到北方那会肯定很冷,新制的棉衣里放足了新收上来的棉花。就是旧的那件,她也放了一些新的棉絮进去,认真地翻新过的。
    马车在破庙外停了下来,车外的刘老汉见了破庙里的情景怔了一下,下意识叫唤宋铭承,“宋相公?”
    宋铭承探出头来,见了此情此景,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气。入眼所及,破庙里外,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难民或摊坐在地或挣扎着前行,更有甚者穿着薄薄的单衣躺在雪地上,不知是死是活。瘦弱的孩童坐在地上或哭泣或推搡着地上的大人。没有例外的是,这些难民双眼无神,麻木地看着同伴或走或留。一眼望去,小小的破庙里竟然住了二三十人,没有丝毫生气。
    “这,这都是怎么了?”周墩迟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估计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面,声音透出一股惊讶和同情。
    刘老汉拿出一张简略的地图瞧了瞧,指着图上的一处标声,苦笑道,“宋相公,周相公,我想我们走错路了。这里估计是俞阍附近的一个小县,名叫杨梅镇的。”刘老汉想起刚才赶车经过时一眼掠过的石碑上的刻文。
    看到此处这么多灾民,宋铭承心里也料想到了七八分,“老刘,走吧,这里太挤了。趁时间尚未太晚,折回刚才的岔道往另一条走。兴许能赶到镇上找个店打尖。”不是他心狠,留在这也于事无补,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
    “好心的小哥,给点吃的吧?”一位佝偻着背部的老妇人扯着周墩迟的裤脚,哀求着,声音沙哑,显然是许久未开口了。
    “这里没吃的,快走!”周墩迟未尚反应过来,刘老汉就大声喝道。
    宋铭承见了,眉头紧皱,心里有股不祥的预感。
    那老妇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结果了,默默低下头,不做争辩。
    “等等。”周墩迟谴责地看了刘老汉一眼,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老妇人,“我这里有一袋干粮,你拿去吧。”只见他侧过身子掀开车帘,拿了一袋子馒头包子之类的,全塞到她手里。
    这老妇人让他想起远在老家的老娘,不忍心见绝望染上她的双眼,遂他打算将自己的那份干粮送给她,大不了他在下一个小镇再补上便是了。
    刘老汉惊呼,“不可!”声音里透露出一股说不出的焦急。
    周墩迟推开他横过来的手,一手将那袋干粮塞到那老妇人的怀中,“吃吧,不够车上还有。”
    “你这是害死我们啊。”见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