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庶得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庶得正- 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一出,众人俱是静了下来。
    安德坊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都察院、大理寺与刑部皆在此处。因此处位于城西,乃是整个金陵城煞气最重之处,而这三法司干的就是抓人砍头的事儿,因此衙署便皆设立于此。
    那美芳馆的小伙计这时候倒想起来了,一掌便拍在大腿上,大声道:“我知道了,这是大理寺外头的登闻鼓。这是有人击鼓鸣冤呢!”
    此语一出,整条大街的人都惊得愣了愣,随后便是一阵群情激动。
    这必须得是天大的冤情啊,否则谁会去敲登闻鼓?
    登闻鼓可没那么好敲。鸣冤之人进了大理寺之后,过堂之前先得吃一顿杀威棒。据说一顿棍棒打下来,不躺上一个月是绝好不了的。若是身子骨弱的只怕能去了半条命。
    既敢击鼓,便表示这苦主儿必有着极大冤情。这种热闹若是不凑上一脚,那可就枉称金陵中人了。
    一时间朱雀大街上空下去一半儿,买年货的人都跑了,直道“年货等回来再买,这热闹可是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那小伙计也张嘴咂舌地抻了脖子去瞧,恨不能两条腿也能伸过去,被掌柜的一记毛竹板敲在头上,方才咕哝着回去干活儿了。
    那掌柜的其实也很懊恼。登闻鼓已经好些年没人敲了,这场热闹必然好看。可惜他要开店做生意。只能望街兴叹。
    安德坊大理寺门前,傅珺一身素服,腰垂青带,正一下一下地敲着登闻鼓。
    在她的身后。沈妈妈并涉江等人皆肃容立着,青芜与青蔓二人抬着一样东西,那东西上盖着一面绛色绒布。这也是她们这群人当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大理寺的门前已经聚集了许多百姓,他们伸着脖子、张大了眼睛,望着那个击鼓的少女。
    虽然一身素服。身无簪珥,然少女头上的帷幕以及她身后那群下人的举止,无不昭示着这少女绝非普通平民,而是高门贵女。
    一时间,众人交头接耳,压抑的议论声中有掩不去的/兴/奋。
    这可真是一场大热闹啊,高门贵女击鼓鸣冤,众人简直等不及要看这少女登入大堂,吃一顿杀威棒的情景了。好些人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贵人,今天倒好。不仅能见着,说不定还能看见贵女的身子。
    人群中已经有人捺不住地叫出声来:“小娘子何必鸣冤,来找哥哥不就行了。过堂的那顿棒子小娘子可万万吃不起哪。”
    他这话极尽猥琐,语意更是下流致极,人群中便有人跟着怪笑了起来。
    沈妈妈气得浑身发颤,一旁的涉江亦跟着白了脸,然而傅珺却完全不为所动,仍在一下一下地敲着鼓,全身上下凝着一股冷肃之气。
    那小混混还待开口再说什么,忽觉后颈一麻。声音一下子卡在了喉咙中。随后,一道极冷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再有混说的,别怪我兄弟手黑。”
    众人循声看去,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几个身穿皮甲、挎着腰刀的兵士,自人群中挤了出来,齐齐围在登闻鼓四周,将那名击鼓的少女与她的婢仆护在了中间。
    有那有些见识的,立刻便认出这几人穿的甲衣可不是普通侍卫能穿的。那可是五军营的服色!
    众人一时皆噤了声。方才说话的那个小混混也吓得脸色微变,一句话不敢多说。
    却见这群兵士中的一个黑脸大汉提声道:“好教各位乡亲知晓,我等皆是当兵的,家人俱在西北。前些时候家乡遭了灾,村儿里还有饿死的人,眼瞅着这个冬天就熬不过去了。天幸有了慈善基金会,送了过冬的粮食衣物,我等家人才算活了条命。别的人我兄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傅四姑娘连嫁妆银子都捐了,就为了救我们这些穷苦人。乡亲们说说,这等恩德,我等可能忘?可该忘?”
    他的声音粗豪高亢,四周百姓俱是静静地听着,这一声声话语便混在鼓声里,听来说不出的震耳。
    “我等是粗人,没什么能做的,又不敢忘恩。听闻傅四姑娘在此击鼓鸣冤,我等誓愿于此护卫。若是再有那满嘴里喷粪的,可休怪我等刀下无情!”说着他猛地抽出腰刀,凌空虚劈了一记。
    那大刀的刀锋划过空气,发出“咻”的一声锐叫,气势骇人。
    众人俱是一惊,那个说浑话的混混不由自主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已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大家这才知晓,这击鼓鸣冤之人,竟是著名的傅氏四女。“探花女史”的“大孝”之名,不只是京城中人,便连外省也都传开了。
    那些原先怀着看热闹的心态的人,此时倒有一多半儿收起了心思。别的不说,傅氏四女将亡母留下的嫁妆尽皆捐出,救济穷人,在坊间已有“侠女”之称。
    这样的贵女,整个大汉朝也只此一个。对于她的种种行为,虽然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位贵女值得尊敬。
    身后的议论声渐渐又响了起来。众人都在悄声猜测着,不知这位著名的才女加侠女,有了什么样的冤屈,竟还要来大理寺击鼓鸣冤。
    傅珺将视线转向了前方的大理寺。那两扇高大的黑漆门光可鉴人,门前凶兽威风凛凛,就连门环上的铜兽也是一脸的凶相。
    这就是大汉朝最高法院。
    今天,这里就是傅珺的战场,她要与那个所谓的“贵人”正面对决!
    “咿呀”数声,大理寺的正门终于缓缓开启了。
    傅珺放下鼓槌,缓步行至大门正前方。此时,一列列的刀斧手、旗牌官、皂吏等等鱼贯而出。那些皂吏的手里拿着朱漆刑棍,在队伍排列整齐之前,他们以棍棒“笃笃”地敲打着地面,场面肃杀。

☆、第521章(春节更加二)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看着眼前的情景。
    傅珺打头,沈妈妈等人相随,带刀兵士殿后。在这一队奇异的鸣冤队伍前方,是整齐的玄色官服、白底皂靴,是如潮水般涌出来的大理寺差役。
    傅珺一身青衣,便站立在这黑色潮水的对立面。
    那一刻,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觉得那一身素淡的青衣,虽然瘦弱纤细,却带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如利箭破空而出,直直指向前方。
    “何人喧哗?”深深的公堂之上,一个声音蓦地响起,威严而森冷。
    傅珺微微垂首,提声道:“平南侯府傅氏四女,为亡母申冤,状告定西伯夫人卢氏毒害亡母傅王氏!”
    她清淡的语声如风寒凉,堂内阶下,一片安静。
    然而下一秒钟,“哗”地一声,人群像炸开了锅似地,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傅四姑娘居然是为亡母申冤的,且还是状告定西伯夫人,这又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更有人问:“傅四姑/娘/的生母亡故多久了?”
    便有那知晓一二的悄声道:“已经死了七、八年了。当年傅四姑娘才只六岁,丧事方一办完就去了姑苏,前两年才回的京。”
    这回答立时惹来众人一阵嗟叹。
    幼年丧母,又孤身去了异乡,一看就知道这是不被待见给赶走了。众人又联想起傅三郎连纳五妾之事,一时间倒有不少人心生恻隐。
    便有人叹道:“没/娘/的孩子可不就没人疼么。多可怜哪,她爹还一个劲儿地纳妾。虽说是贵女,那日子指定还不如我们小老百姓儿呢。”
    这话立刻引起了一片共鸣。
    人都是怕比较的。往常听来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贵女,竟也有如此凄惨的身世,日子过得比普通百姓还不如。这种比较,让这些看热闹的人心理上有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这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活得很好,至少比这个表面风光的傅四姑娘要好。小老百姓日子虽紧巴,好歹一家子安安稳稳的,不像傅四姑娘。小时候没了娘,长大了爹又是那样儿的。如今为母申冤居然没去找亲爹,反求到大理寺来了。
    又有人压低了声音问:“那定西伯夫人怎么又被傅四姑娘给告了?听那话里的意思,是定西伯夫人谋害了傅四姑/娘/的亡母?”
    这话一出。众人又是一片哗然。
    便又有那消息灵通的悄声道:“哎哟,你这么一问我倒想起来了。这卢氏不就是抚远侯的次女嘛,当年她可是好大的年纪才出嫁来着。据说啊,据说当年傅探花才丧了妻,那一头卢氏次女就要百日内嫁过去续弦呢。只后来不知怎么这事儿又没成。”
    这话一说完。底下又是一阵更大的议论。
    有人道:“没准儿这就是想害死元配自己嫁进来呢。”
    又有人道:“这可真是说不准的事儿。先头先帝爷的时候,有个贵女非看上了人家有妇之夫,硬是把人家夫妻拆散了,还逼得那元配上了吊自己再嫁过去。啧啧,简直就是不要脸哪。”
    “肃——静——”一众衙役齐声喝道,众人连忙住了声。
    “升堂!”公堂之上,那个威严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傅珺提步走了进去,那些来瞧热闹的人被皂吏拦在外头,又有那几个兵士挡着,仍是个个伸长了脖子往里瞧。
    却见傅四姑娘一步一步走得极稳。那一身素色衣裙时而被风拂动着,背影纤秀而挺拔,如修竹青松一般,说不出的好看。
    待行至公堂正中,傅珺垂首肃立,却根本未跪,仍是如修竹一般挺立于前。
    众衙役便齐声喝道:“威——”
    “威”了一半儿那声音就没了,就像半中间被人砍了一刀似的,后头接着的那个“武”字完全就没喊出来。
    众人只见傅珺身后的那两个丫鬟揭开红布,露出一只硕大的玄金匾额来。
    一见这匾额。公堂上端坐的大理寺卿唐寂,唇边便涌出了一股极淡的笑意。
    多日未见,这四丫头倒还和小时候一样聪明。
    太后娘娘亲赐的“大孝”二字,用在此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有了这两个字。别说让傅珺跪了,说不得唐寂还得先跪一跪。那顿杀威棒更是不可能打了。
    若是打了,这打的不是傅珺,而是打了太后娘/娘/的脸哪。谁有那么大的胆子?
    “臣女奉太后娘娘亲笔手书‘大孝’二字,为亡母申冤。娘娘在上,臣女不敢僭越。请大人恕小女子不跪之罪。”傅珺的语声清淡无波。
    “本官恕尔无罪。”唐寂咳嗽了一声。捋着胡须,仪态庄严。
    还好,四丫头还算有良心,没把这匾抬到他跟前来。要不他还真不好坐着。
    一旁的众人包括那些皂吏在内,见人家连太后娘娘赐的匾都拿出来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先跪着吧。
    于是,呼啦啦一声,四周矮下去一大片儿。
    唐寂清了清嗓子,喝道:“都先退下,关上大门。何评事、张评事留下。”
    “是。”大理寺各底层工作人员齐齐呼了口气。
    这傅氏四女抬着太后娘娘亲赐的匾额为亡母申冤,还绕开了自己亲爹,这事儿只要有脑子的都能看出个一二三来。这才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呢,他们这些拿口粮混日子的能躲还不赶紧躲开?
    何、张两位评事此时却是满嘴发苦。
    他们留下来就是要听案子过程了,还要看审全程,记录案情。他们对贵族深宅间的斗争真的不感兴趣啊。这些秘辛可不是那么容易听的,没准儿就要惹祸。此时他们深恨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摊上了这事儿,简直是倒霉透了。
    这时就听他们的唐大人温和地问道:“何张二位评事还要做记录,可否容他二人先坐下?”说到这里,他们尊敬的唐大人还打了个哈哈,语气十分客气地道:“啊哈哈,要写字嘛只能坐下写,跪着写不大方便,傅四姑娘看……”
    “两位大人请便。”傅珺语声温和地回了一声。何张二人不由自主抹了把汗。
    他们大人好歹也是三品大员,却也架不住这位傅四姑娘上头有太后娘娘罩着,皇后娘娘待她又特别亲厚。只看唐大人现在的态度,便可知他对此事也是很谨慎的。
    守在外头的众百姓们,眼睁睁看着大理寺的两扇大门缓缓合拢了来。他们眼中最后的形象,便是那两个补子上画着鸂鸂的吏目,正自从地上站起来,而那位傅四姑娘背影,仍是挺秀如昔……

☆、第522章

卢莹坐在妆台前,向镜子里端详着发间的金累丝点翠镶红宝石凤钗。
    “夫人戴着这钗子真好看,鲜亮得很呢。”一旁的丫鬟笑着奉承道。
    卢莹微蹙了眉:“黄烘烘的有什么好看?”她向左右偏了偏头,打量着镜中那个穿戴华丽的美人。
    她还是不大习惯这种装束。
    她记得,她的三郎最喜欢天青色,还有天水碧的料子。她自己也觉着,这颜色的衣裳最衬她。不像现在身上穿的这水红色遍地锦通袖袄儿,上头的金线绣花晃得人眼晕。还有这头上的凤钗,也处处透着俗气。
    那丫鬟偷眼打量着卢莹的脸色,向前凑了凑,轻声道:“老太太喜欢看鲜亮的颜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