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广告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广告战-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XT论坛》txtbbs , 欢迎您来TXTBBS推荐好书!】
    世界广告战
    作者:吴成槐、陈晓宇
    经济战,此起彼伏,参战者有国也有家,结局是愈演愈烈。
    经济战是跨世纪的世界大战。
    经济战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广告战。
    经济越发达,广告越兴旺。90年代的中国必将进入广告时代。现代经济是最讲投入产出的。广告投入的是精神,产出的是经济,这产出就是“由文化增加生产力”。
    产品从生产领域中诞生,在流通领域中交换,是广告把产品推入流通领域。
    产品也像人一样,有孕育期、导入期、成长期,再到成熟期。
    广告虽然不是物质,不是能源,不是财富,然而广告却以自己的生命丰富了世界商品经济。
    广告要伟大,不能不付出代价。在商战中常讲竞争,竞争是产品之争,是销售之争。而竞争的焦点是争夺顾客。
    一切企业、企业家,进入商品经济的殿堂,第一步则是广告之门。
    目录:

    《经济谋略库》序
    《世界广告战》序
    广告论
    广告战
    创意篇
    名牌篇
    凭借篇   
    出奇篇
    总揽篇
    失误篇
    实践篇导语
   


   《经济谋略库》序
    美籍华人、经济学教授谢文蔚通过多年对美国、瑞士、南斯拉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归纳出经济发展应具备11个条件:其中第8条就是——有正确发展战略。
    在经济谋略策划与实施中,兵家的智慧开始被人祭起,《孙子兵法》、《黄公韬略》、《鬼谷子妙算》一版再版;《易经算卦》、《手相》、《刘伯温推背图》突然畅销。
    什么是谋略,解释有千百种,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为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以长期、综合性观点来看,即是“创造致胜条件”。
    中外经济界,处处散在“珍珠”。“经济谋略库”,从宝藏中挖掘有益的财富。
    军事科学、经济建设,彼此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军事斗争中,“师出有道”、“运筹帷幄”、“战略战术”等,都在经济谋略中有所体现。
    “经济谋略库”,把蕴含着高深哲理和智慧结晶的中外经营谋略,演绎成典故或案例,深入浅出地展示其真谛和基本规律,揭示其奥秘无穷的内涵。
    《世界广告战》、《世界公关战》、《世界人才战》、《世界金融战》、《世界商标战》、《世界智力战》、《世界专利战》、《世界股票战》、《世界市场战》、《世界销售战》、《世界信息战》、《世界科技战》中,出奇制胜的经营绝招,向读者展示了中外社会经济管理和经营谋略的知识宝库。
    “经济谋略库”,以案例故事为经,以谋略故事为纬,透过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的大起大落、大智大勇的传奇生涯和经营实例,展示经营者在风云变幻的经营实战中的决策艺术和经营业绩。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首篇首语。意思是可以名状的道不是常恒的道。也就是说,世界的事情是变化的,把变化状态的道求索出来指导变化,那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许多有名的大亨,都是从经营小本生意开始,继而走向世界:“船王”包玉刚,当初仅经营一条破船,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发展成为庞大的远洋船队;香港大亨李嘉诚,14岁兜售胶衣沿街叫卖,22岁自立门户开一间小胶衣厂,到了60年代他已成为香港妇孺皆知的大富豪了;日本松下幸之助,最初经营的是电源插座小作坊,现在松下电器的家用电器已遍及全球;美国李·亚科卡,一生几起几落,最后奇迹般地使濒临破产的汽车公司起死回生。
    事实上人不是神。怎样伟大的“董事长”都不能三头六臂,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创意魅力无穷,计谋点石成金。
    假如把“谋”纳入一条特殊的轨道,它就会变成神话。
    当人们埋头于生产,他注意市场;当人们注意市场,他走向竞争;当人们开始竞争时,他协作联合。
    谋不仅是略,而且是创,是闯,是思路。
    商品经济的规律是人人平等。
    日本精工表通过东京奥运会驰名;法国白兰地借助总统打开美国市场;帕根利用计谋指导雀巢公司渡过信誉危机。
    任何一个国家试图长期占领市场的企业,都离不开“战”,离不开智慧的较量。
    经济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谋略的竞争,谋略成了现代社会助人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阶梯。
    出奇制胜的力量源泉在于创造性的思维。
    无限循环,上升发展。
    没有斗争,就没有征服。
    经济舞台是全球性的。
    经济战略的路线图,有时也反映在广告竞争上。
    在70年代,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市场发动了一场势如破竹的广告战。可口可乐在“百事可乐挑战”面前,终于清醒过来,修正其策略去迎战,进而转守为攻。两家公司交替或同时都实行进攻的策略,也在执行防御的策略。
    这几乎成为经济谋略的一个完整写照。
    谋略也是哲学。
    不论谋论多么高深,不论情势多么有利,没有实弹,战争也只有失败一途。
    英国伦敦的哈罗茨百货商场,领带的品种,达7000种;钢琴的牌号,有150个;时装的款式,库存8000种;奶酪也有450个制造商提供。
    有1000家优秀的企业,就有1000条智慧。“变富”的奥秘,蕴藏于“个性的艺术”创造之中。
    “张小泉”剪刀,“盛锡福”礼帽,“边福茂”绣鞋……从商品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等级。
    五胡十六国时前秦苻坚派30万大军去西域抢印度高僧鸠摩罗什,50年代代表科学院的郭沫若与代表高教部的杨秀峰为争夺人才演出“二聋夺珠”(二人均有些耳聋)的喜剧,历史今日又重演了。
    在经济战中,抢人才抢技术等同抢钱,这是经济谋略的“大谋”。
    威震全球的经营巨头,令人赞叹。
    神——市场机遇一抓一个准;
    奇——面对万千竞争者,独领风骚。
    寻根究底,他们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只不过是多一份勇于创业的深谋远虑罢了。
    经济谋略说到底是创造经济。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宝贵的精力,都白白地牺牲在毫无意义的守旧工作中。这真是人类文明上最大的损失。
    洛克菲勒在1890年到1896年,将“标准石油”的利润由每年1900万美元上升到3400万美元。在大赚的颠峰时期,把商业变成战争。
    兰得博士发明一具瞬间相照的相机,那次发明给他赚进了1.85亿万美元左右的财富。
    1875年以前整个世界历史上富翁的总和还比不上美国一年新富翁的人数。
    经商真是一种最伟大的教育,惟有它能训练出一个头脑清楚、目光锐利、能够自给自足的人。
    世界不是宿命的。
    有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经济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已经开始,而发动者正是日本人。
    在商业竞争中,西方不能战胜日本的原因是,西方在同一个不是在“经营”商业而是在“打商业仗”的社会进行竞争。日本是用进行战争的那种紧张、专注和战术参与商业竞争的。
    猎人狩猎,发现目标后,等待、引逗、穷追、砍杀,一切都是为了将目的物弄到手。
    狩猎程序“战略战术”自在其中。
    一个正在振兴的民族,它是不会拒绝历史经验的,不管这种经验来自何方。
    当今时代是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有国际上的竞争,也有国内竞争,经济竞争,“上兵伐谋”。
    人们普遍欠缺一个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经验。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谋略在胸,还必须有相当的学识,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对于后人来说,不仅需要前人的物质财富、硬件,更需要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软件。
    英国作家约翰·德莱顿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利用。
    常识是战斗在实业界中的实业家们最佳的武器。“经济谋略库”,使企业家审时度势,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经济谋略库”是善战者的致人之策。
    一个人对完全陌生的知识是无法吸收的,因为你根本不理解;但完全熟悉的东西,也不能为你增添新知识。“经济谋略库”是使你达到理解边缘的知识,能激起你紧张的智力活动,成为你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
    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并不在于他打了100多次胜仗:而是在于他创立了拿破仑《民法典》。
    “经济谋略库”,给予读者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资,而是参与经济竞争的方法、技巧、智慧。
    人类高度发展的智慧,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水稻为什么长成米粒,无非是那稻叶吸收了太阳光的光量子,然后再与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葡萄糖。
    以为序
    编者
    …

    《世界广告战》序
    军事上,震撼全球的是世界大战,为数只有二次,参战几十国,结局是两败俱伤,社会主义在战中兴旺。
    而经济战,却是此起彼伏,参战者有国也有家,结局是愈演愈烈。
    经济战是跨世纪的世界大战。
    经济战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广告战。
    经济越发达,广告越兴旺。
    近10多年来,在我国商品广告与社会生活差不多形影不离了。到1989年,全国人均广告费已超过1元。广东、北京等地,目前已达30元以上。而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则还不足0.3元。
    在第三次世界广告大会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90年代的中国必将进入广告时代。
    现代经济是最讲投入产出的。广告投入的是精神,产出的是经济,这产出就是“由文化增加生产力”。
    产品从生产领域中诞生,在流通领域中交换,是广告把产品推入流通领域。
    产品也像人一样,有孕育期、导入期、成长期,再到成熟期。
    在导入期,产品销路未开,对这个初入世态的产品要备加照顾。就产品本身,要继续投入资金,完善新产品;就市场而言要花大力气做广告,以博取市场对产品的了解,扩大产品的销量。
    蚕儿是丑陋的,但蚕丝却是金黄的;河蚌是卑微的,但蚌珠却是宝贵的;黄鹿用自己的鲜血培植那一点儿角茸;山麝用自己的身心保护那怀中的香囊。
    广告虽然不是物质,不是能源,不是财富,然而广告却以自己的生命丰富了世界商品经济。
    广告要伟大,不能不付出代价。
    美国广告以价值为取向,通过幽默的方式讲述产品的好处。比如美国做音响广告,它就必然描述一个收入丰厚、生活优雅的人,在追求最高物质享受时,其生活中必要拥有一套价格昂贵的音响系统。
    日本广告则是以个人为取向,集中地表现感情的流露。比如日本在作音响广告时,则可能表现一个男士寂寞,接着介绍产品,不直接怂恿消费者去购买,以感情的方式来引导消费。
    中国人的广告,则以整体为取向,建立在实证关系上。注重产品,以美丽的文字和诗一般语言,解说产品的优点,是一种重产品,讲实证的语言过程。
    日本三井综合商社,三分钟内就能成交一笔国际贸易,美国萨洛蒙兄弟公司在一刻钟内便赚了200万美元。
    时间的高附加值,是广告在其中作“利”。
    在商战中常讲竞争,竞争是产品之争,是销售之争。而竞争的焦点是争夺顾客。
    看广告时大多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欣赏状态。
    广告能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刺激大脑皮层,使观众从无意识的欣赏状态向有意识的关注中打下烙印,“与众不同”起着关键作用,全仗有多少创新的本事了。
    消费者接受一种商品的模式是:注意——兴趣——欲望——行动——满足。广告注入给消费者的是情绪,而不是逻辑。
    广告,联系着生产和消费。从工厂生产出来的物品叫产品,进入交换市场销售给顾客时叫商品,被顾客选购回去使用时叫消费品。
    而这转换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广告。
    在浩如烟海的商品市场上,消费者是通过广告看到各种商品形象,并了解其性能的,实际上广告是为商品增加了价值。
    人追求理性,却永远受情感的制约。
    法国一家经理说:一个法国人,一天通过报刊、招贴、电影、电视等各种渠道要接受500至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