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广告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广告战-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广告已由从前的对市场销售系统的作用,发展为对企业商品研制、设计、生产、包装、销售等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服务。广告充当着维持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动力机制的配角。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正在逐步深化,广告文化正在成为生产力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经济活动实质上是以经济信息为纽带的情报活动。在这个宏大的情报活动舞台,广告文化扮演着信息媒介的角色,丰富传递方式和渠道。
    广告是两方受益的文化。在促销中起助产者的作用;在营销中,使消费者了解商品。这样,一方面为商品流通开辟渠道;另一方面促助生产者扩大生产。
    广告文化也能治穷致富。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发掘、利用文化资源,才能改变“抱金碗要饭”的被动、贫困局面。
    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经济发展一定要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框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
    我们的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同样的原料,人家卖的价格比我们高好几倍。如果把这种差距缩小一半,不需增加资金、原料,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就会十分可观。
    目前,我国的商品已经注意“打扮”,但多数商品依然是笨头笨脑,粗枝大叶,暴露了我们重实用价值,而无暇审美的弱点。
    有些外国专家考察了我国一些企业之后,说这些企业的设备和劳动力不变,只要加强广告宣传,生产就能提高50—100%。
    我们的大中型企业都应有志气,改变过去依靠高投入增加产出的办法,通过广告文化,用较少的投入来提高经济效益。
    200多年前,北京的一家小酒店,昼夜开张。一年除夕,一酒客见京城内只有这一家开门,便喝了个一醉方休,酒醒后问酒店字号,掌柜的说,小店无字号。这位酒客给起名叫“独一处”。没几天,皇家派人送来“独一处”匾额。原来,那酒客是乾隆皇帝。从此“独一处”扬名四海,生意随之兴拢书法是纯粹的文化,传说唐伯虎、郑板桥都有个“题扇”的故事。一位卖扇子平民,苦苦守摊叫卖,无人理睬。当唐伯虎、郑板桥在扇子上题字之后,普通小扇,一下子身价百倍,一抢而光。
    以前,我国出口人参,大型10千克一包装,吸引不了消费者,只能压价售出。现在改大包装为小包装。并配以漂亮盒,红绸带,寿星老,人参娃娃图案。赢得了海外大量顾客,他们把袖珍人参,视为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纷纷购买,人参的身价提高了30%,滞销变成了畅销。
    云南烟、贵州酒,人所共知。河南人硬是通过文化,打开了酒市场的渠道,使河南的酒占领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杜康是传说中酿酒技术的发明者,曹操在著名的“短歌行”中留下佳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990年,河南伊川开发了杜康酒,1976年我国代表团访日时,把这酒送给原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并赠诗一首:“田中原首相,和好得家都,献上杜康酒,周公古义长。”杜康酒和这首诗很快传遍日本,在日本形成一股杜康热。
    “狗不理包子”、“傻子瓜子”、“王麻子剪刀”,所以能在市场上畅销,除去自身因素,新奇有趣的名字,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文化有时似乎没使产品在质上求得飞跃,然而其在广告上、装璜上、产品设计上的渐进,有时使产品身价几倍。
    文化魅力,其价值是无形的。价值量常常是难以衡量的。
    集成电路的原始材料比铁还便宜,售价却高于相同重量的白金。
    这高附加值的本质是科技。
    通过广告文化做媒介,去给产品增添无形价值。
    这高附加值的本质是文化。
    人们知道,皮箱以坚固耐用为其实用价值。但,顾客仍有自己对产品的心理追求。福州皮件厂的皮箱,虽然坚固耐用,产品销售状况却不佳。后来工厂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在皮箱制件上绘制了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龙凤图等,虽然加了价,增添了喜庆色彩,招致消费者驻足争购。
    广告文化使产品无形价值增值。
    市场占有率愈大,竞争力就愈强,赢利的可能就愈大。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第一个广告大国。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赢利机构或非赢利组织;无论是日进千百万美元非常成功的公司,还是苦苦挣扎,只亏不赚的创业者,都把广告看作像生命一样重要。
    美国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大国和第二个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而美国的广告投资占世界总的广告支出的一半。
    文化是经济的先驱。
    报纸的发源地英国和法国,广告活动空前活跃,相继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美国的可口可乐、柯达胶卷,日本的汽车、彩电和录相机,瑞士的手表等,每时每刻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告活动。
    麦克唐纳店,全世界大约有11000个,仅在美国境内就有60家广告公司为其服务。
    麦克唐纳整个店就是个广告媒介,从门口夺人醒目的招牌、挂旗,到店内用具,托盘、堑纸,营业员服装,红底黄字的麦克唐纳商档“M”,举目皆是。
    花在广告上钱愈多,而它们的投资额回收率也愈大。
    鲸类中的须鲸,张开大口在海上游着,小鱼小虾随着海水进入它的巨口,它又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密密的鲸须的缝隙处流掉。鲸一口一口这样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它的胃袋。
    麦克唐纳每花一美元广告费,就能够多卖出6.85美元的食品。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广告活动,使麦克唐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销店。
    广告文化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满足消费者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生产得以继续进行。
    广告是伟大的工具。
    香港市民有70%在采购商品时利用广告所提供的信息。
    在国际市场上,以买方市场为主,消费者的购买弹性大,可选择范围宽,认牌选购现象尤为普遍,各厂家为了争夺顾客,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广告竞争。
    获胜者,销量大、产量大、赢利大。因此说,广告也是生产力。
    广告赋
    广告,活跃市场的鼓号手,在商品流通的大舞台上,吹奏一支又一支动听的进行曲,建立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功勋。
    广告,在美国是销售产品的第一手段;
    在日本,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是走在最前列的尖兵;欧洲人喜欢买名牌货。广告商们能通过全欧洲的电视广播传送广告,使广播电视网不断增长商品价值;西方世界,不做广告的商品会被认为是劣等商品,当代地球村,消费品的世界就是广告的世界。
    “广告”,源于拉丁语“注意”、“诱导”,本意是广而告之。
    印刷机的发明,导致印刷广告的出现;电的发明,出现了霓虹灯广告;摄影机的兴起,使电影广告应运而生;而电视的发展又产生了电视广告。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广告媒介,把产品形象与消费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不是思想的说教,不是意识的交流,而是一种简单扼要的信息传递。
    传递,将有价值的信息物,采取艺术法,把商品、劳务高度精炼的信息,通过媒介,改变人们的观念,引导人们的购买行为。
    一条广告,救活一个工厂;一条信息,使企业复苏。
    广告能呼风唤雨。最高目的,是从世界上赶走贫穷。
    广告,社会的竞争手段。
    当市场上有几个以上的企业进行同一种产品的推销,必然产生竞争。
    竞争是一种较量。
    没有广告,竞争难以造成声势;没有广告,竞争条件难以公诸于众;没有广告,消费者对商品难以比较选择。
    竞争需要广告,广告促进竞争。
    对抗性广告大战,使胜利者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财源滚滚;使失败者被挤出阵地,败走“麦城”。
    广告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行业。广告活动好比一场战争,“敌人”就是竞争对手。
    制胜对手,制定战略。
    战略乃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意志”,是引导广告达到目标的基本观念和思路。
    商场如战常竞争,唯有各展奇谋。
    产品以质取胜,广告以智取胜。
    广告,生存竞争、发展竞争和自我竞争的手段。
    广告是一种投资,是社会财富的一种消耗,但它又是商品流通中必不可少的支出。
    “卖”与“买”,通过广告的表现,发生并保持着一种联系。
    广告既可以说是为了“销售”,也可以说是为了“购买”。
    广告,播下了购买欲望的种子。一旦有了需要,这种“种子”是不愁不“发芽”、“开花”的。
    广告是解决“此求彼有两不知”的挪亚方舟。
    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广告费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至3个百分点。
    美国100家最大的广告商,如菲利普里斯、麦当劳、福特汽车公司年消耗广告费多至15亿美元,少则近亿美元,但他们都是广告的受益者,所花费的巨资,只是受益后微小的一部分。
    美国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在今天“誉满全球”,与它重视广告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广告,信息的主要来源,企业综合实力的精神名片,公认的人类文明中的第八艺术。
    她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等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广告宣传。
    酒店的酒幌,药店的膏药幌,货郎摇的拨浪鼓,铁匠作坊的一串马掌,反映乡俗,引出典故,记载史实,具有不可忽略的文史价值;一幅图文并茂的画面,一曲曲悠扬悦耳的乐曲,一阵阵亲切感人的解说,使人在艺术的感染下跟着广告走。
    ——艺术性,给真实性、思想性插上了形象的羽翼。
    集邮,是从邮票原本的通讯劳动价值中分化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时装表演,是由最原始的实物陈列,而渐次发展为动态表演性的独特的艺术形态;广告艺术,通过综合其它艺术形态种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
    美国广告,追求新奇,风格粗犷,富于竞争性;英国广告,比较细腻,具有传统风格和较强的趣味性、欣赏性;法国广告,风趣迷人,电视广告尤其注重画面美;日本广告,以情为主,着力塑造商品形象。避免强加于人之感。
    广告虽然是三言两语,作用却“一字千金”。
    珍珠霜广告“给你第二个青春”,给人以奋发向上的鼓舞;冰箱广告以“耗电最省,凝冰最快”,切中买家希望;“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哲学一般的凝重,诗一般的语言。
    广告精炼,是一个“量”的问题,具体表现是“质”。
    完美无缺的广告人,是半个诗人加上半个商人;或者是半个哲人加上半个商人。
    广告,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家里,可以从电视机、收音机中看到、听到电视或广播广告;在办公室,每天可从各种报刊上看到广告;在街上,能看到霓虹灯广告、大型电子计算机屏幕广告、广告牌、汽车广告。
    在香港,97%的人是经由广告的传播知道许多新产品。
    在美国是92%。
    日本是广告王国,广告无孔不入。
    广告充实了消费,创造了追求和欲望,为国与家建立了改善衣食住行的目标,促进人们向上奋发的意志和集体更加努力生产。广告使这些极丰硕的成果同时实现。
    世上再没有一种活动能有这样的神奇。
    广告甚至成了时代的象征,成了国家安定、人民康乐、经济繁荣的象征。
    中世纪封建竞争,围绕着矿山、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占有;18世纪资本主义竞争,围绕着对于商品资源的占有;19世纪帝国主义竞争,围绕着对于资本资源的垄断;那么,今天的竞争,则是围绕着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谁占有的信息多,接收信息快,分析处理信息精确,输出信息及时,谁主宰广告,谁就将是财富的主人。
    黄鹤楼如无崔灏之诗,滕王阁如无王勃之序,岳阳楼如无范仲淹之记,大概也就不会有江南三名楼之称。
    “广告赋”为广告正名,为共和国广告脱离“彷徨”而“呐喊”。
    广告也是哲学
    广告若缺乏一种哲学气质,她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