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身体:服装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花的身体:服装文明-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料,以抽纱的手法制成在当时极受欢迎的低领套头衫,独特的裁剪使这款服装被成为“维奥尼上衣”。

  人们不得不承认,要想复制她的衣服实在是太难了,除非拥有和她一样高超的技艺。她用斜裁法设计的露背式晚装,不仅是西方礼服史上的一大创举,更使好莱坞女星珍·哈露成为当时最性感的明星。这与她的名言正好吻合:“服装就是肉体,而不是其它。”

  对人体的真正尊重,是这位“女裁缝”的成功秘诀。在设计中,她几乎从不画平面设计图,而是直接在人体上反复缠绕、打褶、别布和裁剪。为了表现得更加准确,她还用木头和帆布做了一个比例缩小在大约一米左右的、有着灵活关节的人体模型,这样不仅能反复实验,而且也能够细致地琢磨服装的动态造型,不断发现面料的特点,以寻求服装的最佳效果。运用这种方法,她能够方便而准确地取得“立体草图”,然后再用昂贵的面料放大到真人尺寸。所以,维奥尼一直认为运用“人体模型”来设计衣服是唯一的方法。

  维奥尼偏爱玫瑰红、乳白、黑色、棕色和响亮的绿色。她的时装做工上乘,面料也十分讲究。她特别喜欢那种透明而硬挺的面料,并常常要求厂家为她生产140厘米阔门幅的丝绸(比常规门幅宽出一倍)。此外,她还喜欢选用软丝绒、缎子、蝉翼纱(也叫玻璃纱)、雪纺绸、金银丝织物。维奥尼在面料运用上的一大突破,是将长期用作内衣的双皱面料,创造性地用作外衣。

在维奥尼的服装中,我们常能看到古希腊、中世纪以及东方袍服的影子,她善于将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时装。她还把过去只用来做衬里的皱稠运用在晚礼服中,充分利用面料的斜向垂坠感和弹性创造出丰富的变化,线条流畅、华美,优雅而不失性感。她所创造的修道士领式、露背装和打褶法,如今都已作为专用词汇收入服饰词典。

  然而,对于这个被誉为“时装界的建筑师”的“女裁缝”,媒体的记者们却颇多抱怨,因为维奥尼太怕被人抄袭了,而那些摄影记者们起的恰恰就是原创与抄袭之间的“桥梁”作用。“每次我们想拍她的作品时,都要花相当的时间来求她,即使她答应了也只让我们在十分钟内拍摄完”,说到辛酸处记者们几乎声泪俱下。

  维奥尼以其毕生的精力追求服装的独特性,她的座右铭是“抄袭就是偷窃”,所以她从不画服装效果图,从不买媒体的帐,从不宽恕抄袭她的人。1939年,63岁的维奥尼关闭了在马蒂龙街上的设计沙龙,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1975年以98岁的高龄谢世。

  关于斜裁法在今天的运用,我们不妨看一个专业的裁剪方案,这个方案来自《名牌时装缝制秘诀》一书,它将使我们在无衬里裙子的具体制作中,体会到斜裁的精妙:

  在裙子的制作中,其悬垂性是最重要之处。基于这一原因,制作者必须考虑布料的纹理。应当注意的其它方面还有底边、拉链、接缝和腰头末端。

  斜裁裙与直裁裙的比照:

  直裁的中长裙(见附图1)

  斜裁的休闲迷你裙(见附图2)

  专业提示:

  ·确保底边可平整下垂,且与裙子整体的丰满度成比例。直裙的底边宽度不应超过5厘米,而斜裙的底边可宽至2。5厘米,也可如卷边一样狭窄。

  ·斜裁的裙子有伸缩性。在将底边修直前,应将裙子悬挂至少一夜。

  ·最好用车缝的方法上腰头拉链,或手缝细密的针迹。

  ·缝纫时,在车针的两侧略微拉伸接缝,以防起皱,并确保接缝平滑。但是,不要在斜裁的接缝处施力。这样只会使布料在接缝处产生波纹。、

  大致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裙子纸样,对纸样进行必要的调整。

  2、 选择合适的布料。然后对腰头和其它需用衬头的部位进行热黏合测试。(见附图3)

  3、 铺开布料裁剪,如有必要,裁剪时考虑布料上的图案,裁出相应尺寸的衬头。(见附图4)

  4、 将衬头热黏合杂腰头和其它任何需用衬头的部位上。(见附图5)

5、 整合前的准备:缝纫省;打褶裥或抽褶,以及抽褶皱边,以对准槽口;缝合衣袋;并在需要之初打活裥。注意,打褶前要先折底边。

  6、 对于裙上的开口,应将所有的毛边锁边。缝合后中心线上或其他需要安装拉链的接缝。

  7、 装上所有的衣袋,缝合剩下的接缝。装上饰边,然后处理并修剪其外缘。(见附图6)

  装腰头。最后将裙子折底边,挖扣眼,钉纽扣,熨烫。(见附图7)

  6、斯基亚帕雷里和她的龙虾裙

  如果你看见有谁将高跟鞋顶在头上当帽子,请别诧异,那是埃尔莎·斯基亚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的杰作,这个将20世纪30年代的时装界搅得天翻地覆的女人,从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Salvador Dali)那里借鉴了不少东西。

  与夏奈尔同时代的斯基亚帕雷利一度让她的前辈透了脑筋,对于这个喜欢稿怪的老对手,夏奈尔开腔之前总是会酸溜溜地来上一句:“啊,那个裁衣服的艺术家……”。但她心里很明白,这个“会裁衣服的女人”和自己不一样,她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巴黎上流社会所接受,因为她确实有着贵族血统。这一点从她的姓名就可以看出,因为埃尔莎(Elsa)是伊丽莎白(Eilzabeth)的昵称,而斯基亚帕雷利(Schiaparelli)是她叔叔——一个意大利参议员兼天文学家的名字。至于他的父亲,则是学识渊博的东方语言学教授。教养良好的斯基亚帕雷利成年后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并于迁居美国两年后离婚。

  以破落贵族和美国阔女人形象来到巴黎的斯基亚帕雷里,起初并没有与夏奈尔一较短长的妄想,然而事情就像有些人说的,“当好运降临到你的头上,不想出名都不行”。那是1922年的一天,斯基亚帕雷利在保罗·波烈的时装店里闲逛,并心血来潮地试穿了一件华丽的晚装大衣,这时波烈走了过来,不仅向她提供了全套的晚装搭配,同时还鼓励她“自己设计点什么”。这样的事,有时真不知该看成是“种豆得瓜”呢?还是属于“养虎为患”?总之,这个精灵古怪的女人将保罗·波烈的服装研究了一番之后,发现了一个可乘之机:她毫不犹豫地继承了保罗·波烈在色彩与面料方面的成就,同时又增加了许多女性化的装饰,并将戏剧性、异国情调等诸多顺应潮流的因素融入服装,当然,还有她那独一无二的幽默感。

  她的成功是必然的。1927年,斯基亚帕雷利推出了使她一举成名的黑毛衣上加白蝴蝶结领子的提花毛衣;1931年又推出令好莱坞明星纷纷效仿的宽垫肩套装。此后,她的创作如泉喷涌,与超现实主义先驱Jean Cocteau和Salvador Dali的亲密交往更是将她的设计带入了一个超常的境界:她为Cocteau设计的夹克上衣,有一双刺绣的手抱住了穿着者的身体;给Dali的,则是著名的“泪滴”图案和一大堆夸张的帽子——那只倒扣在头上的高跟鞋,应该算是其中的极品。

至于真正的有钱人,他们似乎更喜欢斯基亚帕雷利的机智与大胆,她那令人触目惊心的龙虾裙一经炮制,便立刻得到了辛普森夫人的首肯——这个将英国王室搞得鸡犬不宁,又在时尚界呼风唤雨的女人,当她穿着绘有大龙虾和西芹的晚礼服出现在公共场合时,斯基亚帕雷利的声名算是到达了顶峰。

  斯基亚帕雷利的时装用色强烈装饰新奇,罂粟红、紫罗兰、猩红等一系列“惊人的粉红”的运用,打破了夏奈尔黑色套装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如此,她的服装造型线也完全有别于夏奈尔的矩形,而是以女性的腰臀线为视觉重点,追求自然和审美的统一。她最初的针织运动套装和绣有精美花样的西班牙式外套的黑白礼服,是她自己所认为的“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毫无疑问,斯基亚帕雷利丰富的想象得益于她青年时代的艺术训练,以及后来周游各地的旅行生活。无论是北非土著人的色彩,还是美洲暴发户的疯狂,都能够激发出她的创作灵感。她将巴尔干服装上的大贴袋用于茄克衫,东方的具有原始意味的印花布用于时装的细节装饰,并设计出茶匙形、鸡心形、三角形等西服翻领。此外,她还将她的“惊人”牌香水瓶创造性地设计成沙漏般的蜂腰人体造型;女式拎包在打开时伴有音乐声;鞋子形状的帽子;装有办公桌抽屉式口袋的外套;蜻蜓形的围巾等。良好的艺术素养使她的设计新奇而不失高雅,怪异而不媚俗。

  1930年代后期,斯基亚帕雷利将时装的重点从腰臀部移到了肩部,强调肩部平直与挺刮的同时,收缩了臀部,据说这一灵感是从伦敦近卫军制服上得到的。对于这种男性化的垫肩女装,美国时装杂志《哈泼市场》不吝溢美之辞,认为是“最具想象力的创造”。这种服装此后很快在好莱坞的带动下流行起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主流女装。

  对于面料,斯基亚帕雷利也常有天马行空的设计,把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们的画、非洲黑人的图腾、文身的纹样以及骷髅等抽象的图案,作为花样印在面料上。此外,这个多少有些自恋的女人还将报刊上有关她的文章剪贴下来,设计成拼图,印在围巾、衬衫和沙滩便装上。

  一个女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女人的失败。但当这个女人叫斯基亚帕雷利,而另一个女人叫夏奈尔时,火并便开始了。

  尽管1930年代的巴黎拥有如维奥尼、阿丽克斯、朗万、路易斯·布朗杰、帕杜、莫利纽克斯等一大批杰出的时装设计师,但当时能够和夏奈尔一争高下的,似乎也只有斯基亚帕雷利一人。这个美国杀来的小女子,不仅做衣服有一套,做人也有一套。有趣的是,这两个势不两立的女人各自的沙龙恰恰处在同一条街上,中间仅隔了一家叫“雷茨”的酒吧。这也是她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但每人都有心照不宣的进退之路:夏奈尔一般从酒吧的右后门进来,而斯基亚帕雷利则从另一侧。即便如此,斯基亚帕雷利也有话可说:“可怜的夏奈尔,我走正门,她却只能走后门。”

她们不仅在舆论上言来语去,在市场的争夺上更是你死我活。夏奈尔无论推出什么款式,斯基亚帕雷利都会有应对之招:你叫“顽皮女孩”?好,我有“傲慢之美”;你发表“轻便时装”,我就来个“整齐服装”……。公开叫板的结果是夏奈尔抱怨连天——她的风头终于被这个比她更年轻更疯狂的女人压下去了。

  还是战争为夏奈尔找回了公道,二战爆发后,斯基亚帕雷利的时装店也关掉了,她本人则逃回美国。终究是夏奈尔笑到了最后,因为那个以“奇”制胜的女人此后再也没能找回昔日的辉煌——这其中的种种原由和遗憾,相信基亚帕雷利在她的自传《骇人听闻的生活》中,会有详尽的解释。

  7、尼龙卷起丝袜狂潮

  1937年,一个叫卡罗瑟斯的美国人由于长期的抑郁而自杀。也许人们应该庆幸,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没有更早地结束生命,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很有可能就没有尼龙袜穿了。1935年,卡罗瑟斯在杜邦公司实验室里主持一项高分子化学实验时,发明并研制了聚酰胺纤维——尼龙66。当人们将这项发明运用到丝袜的制造上,女人们的腿上革命便开始了。一时间,袜子的广告如同巧克力、洗衣粉和速溶咖啡一样铺天盖地,女人们对丝袜的狂热追崇成就了20世纪的一桩大生意。

  曳地长裙一统天下的时候,袜子显得很不重要。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女人们只穿黑色羊毛袜,谁要是穿了白色的袜子,就要背上荡妇的恶名。后来裙裾逐渐上提,一向隐姓埋名的袜子开始显山露水,印花的长统袜也流行起来,兰色、肉色或桔黄的底色上,扭动着妖冶的蛇型线条,女人们半遮半掩的小腿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

  好看的还在后头。尼龙的发明,使女性的着装发生了根本变化,她们用一种橡胶松紧绳将透明丝袜高高地吊在大腿上,并尽量完整地让人们看见小腿肚上的线缝。这不仅意味着裙裾的进一步上提,也意味着腿部的健美变得越来越重要了。1939年,用尼龙纤维制成的丝袜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一经亮相,立刻招来了女人们的抢购狂潮,因为她们发现穿上尼龙丝袜的双腿变得更加结实和富有光泽了。作为性感和时髦的象征,尼龙丝袜成为所有女人追逐的对象,即使花上2美元一双的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