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06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4。 程晓金








    程晓金(?665)俗作程咬金。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属山东)人。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密败,属王世充,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高宗时率军攻西突厥,无功而还,被免职。后起为岐州刺史,致仕。



25。 颜杲卿








    颜杲卿(692756)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昕。安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旋迁营田判官,假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他应从弟平原太守颜真卿约,联合起兵继禄山后路,设计杀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次年,常山为史思明所破,被执送至洛阳安禄山处,惨遭杀害。



26。 张巡








    张巡 (709…757)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蒲州河东(今山西运城县西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商杞县);抵抗安禄山叛军。至德二年(757年)移守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数月;阻挡了叛军南下之势。睢失守后;被杀害。



27。 许远








    许远 (707…757)唐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人。字令威。安禄山叛乱时;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757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坚守睢阳数月之久。后城陷被俘;执送洛阳。安庆绪兵败时被杀。



28。 郭子仪








    郭子仪 (687…781)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积功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 禄山反;他以朔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说服回纥 与唐共击吐蕃。德宗嗣位;尊为〃尚父〃。



29。 李光弼 








    李光弼 (708…764)唐代大将。营州柳城(今属辽宁朝阳)契丹人。安禄山反叛;以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合军收复河北十余郡;并击败史思明。肃宗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攻安庆绪;为史思明所败。不久攻克怀州。后因受宦官鱼朝恩牵制败于洛阳北邙山。代宗时镇徐州;进封临淮王。曾派兵镇压浙东袁晁起义。



30。 石守信








    石守信(928…1971)北宋初年大将。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后周时官至禁军殿前都虞侯、侍卫都指挥使,与赵匡胤(宋太祖)相亲厚。宋初参加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建降二年(公元961年)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年由太祖授意,与王审琦、高怀德等自请解除兵权。累任节镇,聚敛巨万,在洛阳驱使民夫建造崇德寺,不给工值为人所恨。



31。 曹彬








    曹彬 (931…999)北宋初年大将。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乾德元年(963年)败契丹、北汉。次年又以都监参加攻灭后蜀战争。此后相继征取北汉、南唐等;且佐太宗决策灭北汉。雍熙三年(986年)率军 攻辽;败于涿州。真宗时拜枢密使;死后谥号武惠。



32。 狄青








    狄青(1008…1057),北宋大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军人出身,在对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为范仲淹等所器重,由士兵累升为大将。仁宗劝他用药除去面涅(兵士脸上刺的符号),他不肯,认为留着可鼓舞士气。皇五年(1053年)升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后被排挤去职,出判陈州而死。



33。 宗泽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宋名将。元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康王赵构使金,至磁州,被他所留。旋被任副元帅,南下救援京师。次年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他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均被主和派排斥,遂忧愤成疾,临死时连呼三声「渡河」。著有《宗忠简集》。



34。 李纲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大臣。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初围开封时,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却被耿南仲等所排斥。次年南宋高宗即位,任为宰相。他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天,又被黄潜善、汪伯彦排斥。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他曾多次上疏,陈说抗金之策,高宗皆不纳。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



35。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农家出身。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为兵。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岳飞拜见康王赵构,补为承信郎。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岳飞曾上书言事,因「越职」而剥夺官职。此后,岳飞便分别在张所、王彦、宗泽部下抗金,屡立战功。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率军渡江南侵,宋诸将皆惧,独岳飞力战,转战于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建炎四年(1130年),完颜宗弼攻常州,岳飞屯兵于宜兴县。金人再攻常州,岳飞四战皆捷。完颜宗弼趋建康,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兵,并乘夜扰乱金营,又于龙湾大破金军。完颜宗弼只好奔淮西,岳飞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隶属张浚,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等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率军北上,破金与伪齐刘豫的联军,收复了湖北、河南诸地,岳飞升为节度使。这年冬,他又出兵援救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军与伪齐军。绍兴五年(1135年),他镇压了锺相、杨么起事,升为招讨使。次年,又改为宣抚副使,再次挥军北上,攻占了镇汝军、商州(今陕西商县)、伊阳(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南)等地,直逼蔡州(今河南汝南)。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升任宣抚使,积极准备北伐,但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却正加紧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再次南侵,岳飞在郾城和昌府(均在今河南),以少胜多,打击了金军的主力。当时岳飞所部称「岳家军」,因屡战皆捷而使金人丧胆,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当时岳家军接连获胜,其前锋直抵朱仙镇,拒汴京仅四十五里。各地抗金力量乘时而起,使黄河以南金人号令不行。岳飞见国土将复,欢喜地向部下说:「直抵黄龙府(在今吉林长春北面的农安县,为金人完颜部故地),与诸君痛饮耳!」正当岳飞准备渡河、乘胜挺进之时,高宗却连下十二金牌,命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岳飞等被召回临安,解除了兵权,终被罢官赋闲。金人以「必杀飞,始可和」为和议条件,要高宗杀岳飞。高宗恐怕岳飞收复故土,「迎还二圣」,令其皇位不保,遂授意秦桧制造冤狱杀飞。同年十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淳熙五年(1178年),追谥飞为武穆,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



36。 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南宋名将。行伍出身,初御西夏有功,其后曾以偏将参加镇压方腊起事。宋金战争起,在河北力抗金军,旋随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兀术渡江。次年,世忠率八千人乘海船至镇江,扼长江绝其归路,转战至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与兀术十万大军相持四十八日,兀术大窘。绍兴初,被调往福建,镇压范汝为起事。四年(1134年)在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大破金和伪齐联军。两年后任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力谋恢复。秦桧主和,他多次上疏反对。绍兴十一年被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授枢密使,解除兵权。他抗疏反对和议,又以岳飞冤狱面诘秦桧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所言既不被采纳,乃自请解职,闭门谢客。死后追封蕲王。 



37。 陆秀夫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理宗宝四年(1256年),他与文天祥同科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陆秀夫被邀为幕僚。德元年(1275年),元兵沿长江东下,「边事急,诸僚属多亡(逃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李庭芝上奏朝廷,陆秀夫被提拔为司农寺丞,累官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德二年(1276年),太皇太后与恭帝向元朝投降,陆秀夫退至温州,立端宗。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舟南下广东。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病死,陆秀夫遂立八岁的卫王赵为帝,改元祥兴,迁于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掌朝政。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山被元军攻破,陆秀夫乃背负幼帝蹈海死,年四十四。他与文天祥、张世杰被称为「宋亡三杰」。 



38。 张世杰








    张世杰(?…1279),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南宋抗元将领。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收复浙西诸城,又在焦山(在今江苏镇江)江中大战,但失利。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相陈宜中所阻。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景炎三年(1278年) 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他与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39。 徐达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务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郭子兴军。次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元璋军渡江、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皆为军锋,由镇抚升至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鄱阳湖大战,身先士卒,败陈友谅前锋,进左相国。二十七年统军征吴,破平江,擒张士诚,封信国公。复拜征虏大将军,同副将常遇春率步骑二十五万北伐,平山东,破潼关,克元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授中书右丞相,改封魏国公。奉命镇守北平(今北京),徙民实边,大兴屯田。他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长年在外征守,有「谋勇绝伦」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与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后病卒(一说被太祖毒死),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40。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41。 沐英








    沐英(1345…1392)明初将领。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少孤,朱元璋收为义子。洪武十年(1377年)从邓愈西略川、藏。十四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他浚广滇池,兴屯田,抚定云南全境。死后追封黔宁王。



42。 胡大海








    胡大海(?…1362)明开国时将领。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初从朱元璋起兵。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行省参正政事。镇守金华(今属浙江)。虽目不识书,而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后被叛将所害。追封越国公。



43。 冯国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