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宗仁参加竞选,蒋介石非常担忧。他心中明白,李一旦参加竞选,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为了把李压下去,蒋使尽各种手段,但却没有得逞,经过几番投票,李宗仁终于当选为副总统。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决定铲除李。他亲自接见军统特务,布置暗杀。蒋的这一阴谋,为黄绍竑察觉,他于12月24日以到上海过圣诞节为借口赴沪。临行时他对李宗仁的秘书说:“据我所知,最近蒋桂关系异常恶劣,如果杜聿明所率部队能够突围出险,蒋介石就可渡过当前面临的政治危机。这样一来,德公的安全就会出问题,请你告诉德公,不要掉以轻心。”不久,因淮海战场杜聿明失利,蒋介石才不得不考虑下野问题,中止对李宗仁的暗杀。 
        
        李宗仁就任副总统,事实上只不过是由一个吃闲饭的位置换到另一个吃闲饭的位置罢了,大权仍是蒋介石一手独揽。   
        1948年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10月底解放军获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歼灭蒋军约50万人,自此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政治上连连失利,经济上、外交上也遭受严重的挫折:物价飞涨,人心恐慌;美国杜鲁门当选总统,表示对蒋介石失去信心,但却表现出对李宗仁有兴趣。蒋介石审时度势,决定退居幕后,让李宗仁出来过渡一下。1949年1月,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透露了准备下野的意向。1月21日上午10时许,蒋介石在官邸召开文武百官紧急会议。会上,蒋介石宣告退位,由李宗仁“继任”总统。 
        
        1月22日,李宗仁发表就任代总统文告,声称要为“和平建国之方针,为民主自由而努力”,表示愿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不愿李宗仁与共产党谈判,因此为孤立李宗仁到处活动,使李宗仁处于战不得,和不成的境地。 
            
      §虹§桥书§吧§HQDOOR  
      第33节:地方军阀大结局(33)       
        李宗仁派出了以张治中为首的6人谈判团,于4月1日赴北平重开谈判。但他的隔江而治的思想,与共产党“无论和战,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谈判最终破裂。1949年4月20日深夜,中共中央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 
        
        万般无奈之下,李派甘介侯赴美求援,但遭到杜鲁门总统的拒绝,此时,李已到了绝望的地步。   
        1949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兵临广州城下。13日,李宗仁乘飞机离开广州,当晚停宿桂林,14日继飞重庆,躲进了西南腹地。   
        国民党残余势力自广州逃往重庆后,蒋介石凭着他的嫡系部队控制着重庆城以及川东的防务,为所欲为。此时,李宗仁只身雾都,一举一动都在蒋氏的监视之下,如堕瓮中,任其摆布。 
        
        李宗仁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11月2日,率随员数人,飞往昆明,11日下午,离开昆明往桂林。   
        李宗仁感到国民党统治已到了无以挽救的地步,心情坏到了极点;加以连日奔波,过度疲劳,致使胃病大发,便血不止。为了保住一命,同时也可摆脱困境,于是他决定赴美就医。12月5日上午8时许,李宗仁偕其夫人郭德洁、长子李幼邻、次子李志圣,以及李汉魂、私人医生、秘书等人,从香港启德机场坐机赴美。 
        
        正当李宗仁的健康不断恢复的同时,1950年1月间,李宗仁接到国内报告,大陆已解放,蒋介石逃往台湾。   
        李宗仁虽然估计到国民党最终的失败和共产党的胜利,但他心里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的。因此,当他得到大陆解放的消息,思绪万千,为了复兴国民党,重振旗鼓,很想去台湾再干一番,以“作恢复大陆的准备”。只是不久,蒋介石在台湾自行“复正大位”的消息,使他心灰意冷,未能如愿。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回到台湾,便会失去人身自由,成为张学良第二。但作为国民党的拥护者,他又不甘寂寞,在美施展外交活动,企图借美国政府的力量,给蒋施加压力,以蒋介石是否离台作为援助台湾的条件。不料美国国内政界掀起了“谁丢失中国”的争论,李宗仁的“如意算盘”,又成了泡影。 
        
        在美国纽约城郊,李宗仁一住就是10年。因不谙英语,平时他很少与当地的居民往来,日常只是以阅读些书报杂志来消磨时间。闲极无聊之余,在妻子郭德洁女士的劝说下,开始对自己所经历的政治、军事生活,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克尔克博士的要求下,在唐德刚博士的协助下,完成了《李宗仁回忆录》一书,受到了中外史学工作者的关注。 
        
        1957年秋,李宗仁见到程思远的女儿程月如后,使他泛起无限的思乡之情,立即写信给程思远,表达了希望回国的愿望。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通过程思远,代表祖国和人民,殷切地慰问了李宗仁,向他表示,欢迎他回到祖国的怀抱;回来后也可以再去美国。总理真挚的关心,诚意的感情,使李宗仁激动不已,他决心回归祖国。 
        
        李宗仁毕竟是有过影响的政坛风云人物,他的一举一动,不但受到台湾蒋介石特务的监视,而且还受到美国当局的控制,稍有不慎,就有永远失去人身自由,甚至有丧失性命的危险。因此,他回归祖国的安排,都在秘密中进行。 
        
        1965年4月22日,李宗仁到纽约郊区约华克城移民局申办出境旅游签证,说要去欧洲小住,为期约3个月。早在1963年,他去过欧洲度假,并准时归来,因此对李宗仁的要求,美国当局没有发生怀疑,6天后签证就送到了他的手中。6月13日,李宗仁只身飞欧,开始返回大陆的第一步。这次行动,除李宗仁的妻子郭德洁女士和吴尚鹰外,没有别人知道。李宗仁动身后1个星期,按照预先的计划,21日,郭德洁女士通过一名新泽西州的律师,把住房卖给了一位美国人。23日,她飞抵瑞士,与丈夫会合。在祖国政府的安排下,他排除险阻,远渡关山重洋,经雅典、贝鲁特、卡拉奇,于7月18日上午7时许,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34节:地方军阀大结局(34)       
        回到祖国,李宗仁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真诚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1969年1月,他因患严重肺炎,于23日去逝,终年78岁。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他曾独揽广东军政大权,进行封建割据,保持广东半独立局面达八年之久,被人称作“南天王”。   
        一、蓄志从戎终成将有位同学说:“不要小看陈济棠,他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陈济棠是广东省(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县人。1890年2月12日,出生在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父亲名谦受又名金益,系清末秀才,在乡间设私塾,教书多年。 
        
        大哥陈维周,早年在防城东兴做过星相业,笃信阴阳之道,对陈济棠的影响极大。陈济棠六岁开始入私塾读书,八岁丧母。他性孝,待人接物总显示出一片忠诚,故颇受人称颂。十六岁时应乡试,榜列第三。因感于国家外侮频仍,清室行政腐败不堪,他无心再求仕进,蓄志从戎,曾先在县城习警政,后于1907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春,他由陆小教官邓铿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转入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 
        
        陈济棠在陆军小学时,成绩较差,特别是正步老走不好,每逢校阅,他都被留在室内搞卫生。陆小毕业时,他是最末一名。在毕业祝酒时,各同学都向名列榜首的梁安邦祝酒,说梁前途远大。梁喝得醉昏昏,听得乐滋滋,便忘乎所以地说:“大家都有办法,除了陈伯南以外。”当时有位同学说:“不要小看陈济棠,他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梁一听气愤地说:“伯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 
        
        ”说得陈济棠面红耳赤,默不作声。后来,陈济棠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梁为谋取职务,只得来找陈济棠说:“伯南!伯南!我给你捧靴来了。”陈济棠说:“老同学何必开玩笑,现有一个交通团团长缺,未知你肯屈就吗?”梁喜出望外,但一直当了八年交通团长未升迁过。 
        
        1913年,陈济棠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在广东地方部队任排长,不久升任连长。1915年,他参加讨袁(世凯)倒龙(济光)战争。失败后,辗转到肇庆投护国军的林虎部。1917年,他奉命率部驻防阳江剿匪。乱平后,他率先以兵工作修桥建设,因而积功升任营长。1920年粤桂战争中,他脱离了林虎部。11月,粤军参谋长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他应邀在该师任第四团(团长陈铭枢)第一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策动反对孙中山,并要挟广东所有部队参加他的反叛行动。团长陈铭枢因参与反对孙中山感到内心惭愧,不久离职去南京,第四团暂时由陈济棠统领,回驻肇庆。年底,孙中山联络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入粤讨伐陈炯明,陈济棠表示支持孙中山。此时,奉陈炯明之命去梧州指挥打滇桂军的叶举,路过肇庆,逼第一师将领饮鸡血酒发誓表明同心打滇桂军。在李济深的布置下,陈济棠与邓演达、张发奎发起兵变,配合滇桂军合力进攻,击败了陈炯明的叛军,重新占领了广州。1923年1月,陈济棠升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率部随师长李济深移驻江门整训。 
        
        4月,桂军沈鸿英部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溯西江追击。陈济棠指挥第二旅配合张发奎、邓演达部攻破肇庆城,并乘胜占领了西江。7月,两广革命势力在梧州会师,成立西江督办公署,李济深任督办,陈济棠兼任督办公署参谋长。此后,他奉李济深之命与徐景唐等曾三次率部入广西,协助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收拾桂局,助其解决了沈鸿英、陆荣廷势力,统一了广西,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济棠升任第十一师师长。该年秋冬间,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南征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北伐时,陈济棠率部驻防高、雷、钦、廉地区,兼任钦廉警备司令,从事南路的绥靖工作。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内心抵触,在他驻北海期间,压制工人、农民运动,排斥进步青年,又使其胞兄陈维周承办各项捐务,牟取暴利,引起各方不满。陈看到这种于己不利的形势,便与他的亲信师参谋长李扬敬、师政治部主任林翼中密商,决定出国考察,借以缓和气氛和博取进步的外衣。1926年冬,他便请准去苏联和一些欧洲国家进行考察。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35节:地方军阀大结局(35)       
        陈济棠正在苏联考察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上海广州进行大屠杀,第十一师也从钦、廉、高、雷地区调回广州,担任警备,配合清党行动。陈得知这一消息,认为这是回国复职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便于6月间回国。他一到南京,就向蒋介石呈报反苏反共意见,又在“总理纪念周”上作反苏反共报告。他说:“共产党是本党的反对党,是危害本党的惟一敌人。”“赤色帝国主义者的苏联,是我们最大最可恶的敌人。”宁汉分裂后,他回到广州,一面以他的心腹李扬敬、林翼中、林时清等向各方疏通;一面请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古应芬向李济深进言,给他复任第十一师师长职务。 
        
        陈济棠复职后,利用广东正在扩编军队的机会,把与他有矛盾的副师长邓世增调离第十一师,改任余汉谋为副师长,并把所属各团、营长换了一些亲信人物。他在各种场合,极力宣传要继承邓铿师长和孙总理的遗志,建设三民主义的中国。 
        
        同时,他又做了些改善官兵生活的事情,巩固他在第十一师的地位。   
        这年9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广东,陈济棠与徐景唐、薛岳等师驰赴潮汕,阻击叶挺、贺龙率领的起义军。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