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 总目(1986-200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林 总目(1986-2004)-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近代史体系构思中的方法论问题  韶菩
楚国的宗法继承制与世系排列方式  钱杭
论孙权  张大可
宋辽间的走私贸易  张庆龄
明代铨选制度述论  张德信
徐光启与明代天主教  李天纲
徐霞客旅行方法研究  郑祖安
马利逊与中西文化交流  卞湘川陈申如
士大夫的气质与企业家的精神——张謇实业活动平议  徐鼎新
孙中山、陈英士、蒋介石关系述论  莫永明
陈独秀与西南军阀  任建树
朱镜我与后期创造社  朱时雨
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朱顺兴
论“五卅”中的上海工人运动  张铨
关于“上海邮务工会”——中国黄色工会的一个剖析  饶景英
论高卢主义与拿破仑  王敏华
拉丁美洲文化的历史来源及其特点  刘文龙
评乔治.班克罗夫特的历史观及其代表作《美国史》  张和声
晚清抗粮斗争:上海小道会和山东刘德培(上)'美国'裴宜理著,张克生、何锡蓉译
近代日本对华文化事业  刘其奎刘敏州译注
'札记'
孔子学说有与墨家相符  金德建
贾谊治古史不严谨  费云
《册府元龟》亦有补汉史之价值  孟初
 
1988年第3期(总第10期)
“作爰田”和小土地占有制的兴起  邹昌林
汉代家兵初探  臧知非
李德裕反宦官专权刍议  刘运承
明初二高僧、清初二遗民史迹考析  王春瑜
乾嘉时期的坎卦教  李尚英
论郑板桥“平等、博爱、自由”思想的朦胧意识  齐国华
一八四五至一八六零年的中美贸易  邹明德
龚自珍的人才观  翟廷缙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概论  沈渭滨悉纪荣
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王建华
魏源军事思想研究  孟彭兴、黄新田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  姜鸣
论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青年军官层  罗苏文
论方志属性  陆凤章
上海顾绣述论  陆菁
静安寺寺名年代小考  杨其民
恽代英早期政治思想探索  周训芳
瞿秋白与中国工人运动  周永祥
论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和共产国际的关系  刘以顺
东北沦陷与蒋介石、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  杨晓榕
弗.培根的社会思想简析  周敏凯
试论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  陈兴耀
近代美国的外资引进及成功原因  魏楚雄
 
1988年第4期(总第11期)
汉初学术复兴论(上)  罗义俊
《晋石经》探疑  范邦瑾
论唐帝国与吐蕃的文化交流  常霞青
朱熹求真求实的史学研究方法  叶建华
清代考信学家崔述简论  牛润珍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真伪问题  王育民
雅礼会与中美文化交流  顾长声
试论美洲洪门致公堂华侨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作用  张鸿奎
太平天国史实考证二则  张明楚
评《近代上海大事记》  胡安权
“五四”后期知识分子留洋动机探微  潘家春
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张统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小学教师的阶级属性浅析  梁凌
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上海工人运动评估  陈卫民
“租界与近代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  熊月之等
租界与近代上海经济结构的变化  陈正书
上海租界浅析  张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租界档案及其价值  邹爱莲
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殊历程  施礼康
简论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沈立新
拿破仑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初探  张宏伟
浅论墨索里尼发动侵埃战争之动因  陈祥超
晚清抗粮斗争:上海小刀会和山东刘德培(续)  '美国'裴宜理著,章克生、何锡蓉译
 
1989年第1期(总第12期)
中国军事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纪念《孙子兵法》问世二千五百周年  杨善群
论丧服制度  钱杭
汉初学术复兴论(下)  罗义俊
姚枢籍贯、生卒年份辨析  王兴亚
吴禄贞出国留学及毕业回国时间补考  吴桂龙
如何评估五四运动性质  张铨
论“军事北伐,政治南伐”——北伐战争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  陈祖怀
关于北伐战争的评价  金立人
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对日抗战思想的演变  孟彭兴
如何评价柳亚子?  王晶尧
早期进入上海租界的日本人  焦枢铭
尼日尔河探险的动因和影响初析  余建华
试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曹家骜高建枢
十九世纪中国的改革(选译)  '美'柯恩著,陆菁译,李天纲校
 
1989年第2期(总第13期)
先秦儒家与丧葬制度  吕静
“泰山诸将”与“泰山贼”、“泰山兵”——论东汉末年臧霸等人起兵的性质  方诗铭
论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吴刚
明清时期江南一个县份的社会经济结构——苏州府嘉定县个案研究  陈学文
魏源军事思想再研究——论魏源的海疆防御思想  黄新田、孟彭兴
试论倭仁的强国之道  吴民贵
论“西学”与宋教仁的社会革命观  齐国华
论邓演达被捕被害之缘由  王仰清
十九世纪时上海人怎样看租界  冯绍霆
论不同经济形态下开发上海自然交通资源的不同观念  陈正书
略论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反法同盟形成的原因  周锦钦
略论战后美国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  田金星
'札记'
《史记》在春秋齐国田氏世系之误  圭如
太平天国王爵表续补篇  盛巽昌
 
1989年第3期(总第14期)
卜辞中“直、旁系”问题正议  谢维扬
西汉经学的“致用”之功  承载
关于《唐会要》的流传和版本  周殿杰
况钟治苏述论  金军宽王卫平
论欧事研究会的几个问题  周元高
远东运动会对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施礼康
启蒙运动与五四罢工  沈以行
二七罢工斗争是一次发人深省的经历
  '荷兰'托尼.赛奇著李  谦译章克生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  陆象贤、陈世英
上海租界的形成  加藤佑三著焦枢铭译
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法国大革命与中国”会议综述  周锦钦
塔西陀笔下的“善”与“恶”  秦颖
泰国现代化运动鸟瞰  沈立新
'札记'
王国维与樊炳清  罗继祖
明清上海地区耶稣会士译著一瞥  史量
 
1989年第4期(总第15期)
西周宜国史考究  杨善群
秦国交通的发展与秦的统一  王子今
魏晋北朝邺都兴废的地理原因述论  郭黎安
“牛李两党以科第分说”质疑  刘运承
清代的公文制度及其演变  丁之方
《南京条约》至《虎门条约》期间——英国在上海选择拘留地的活动  吴乾兑
近代中外经济联系加强对苏南农村的影响  唐文权
瞿秋白在中苏友谊史上的地位  周永祥
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论要  张铨
《孙文学说》在沪初版发行的前前后后  邹振环
评“一二八”战争前后沪西日商纱厂大罢工  饶景英
关于中小学教师阶级属性的再议  郑庆声
浅谈印度皇帝阿克巴  施一飞
试论“东方问题”的后遗症及其对中东的影响  潘光
 
1989年增刊(总第16期)
试论古代黄河流域森林概貌  吴德铎
“绿林”非山名辨  曾维华
论东汉门阀形成的经济因素——东汉门阀问题研究之二  周天游
“丹阳兵”与“东据吴会”——论丹阳郡在孙策平定江东战争中的地位  方诗铭
薛福成军事思想叙论  孟彭兴
评曾国藩的社会变革思想  齐国华
论北伐前后国民党军政体制的嬗变  陈祖怀
20至30年代上海产业工人队伍构成的特点及生活状况  罗苏文
近代上海商业略论  潘君祥、陈立仪
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及其历史作用  田金星
南苏丹问题由来与发展探析  余建华
国民党与工人(上)  '美国'伊罗生著,吴竟成编译
'札记'
新四军首战时间考  童志强
 
1990年第1期(总第17期)
中国古代守丧之制述论  丁凌华
鲁国继承制度中的“一继一及”问题  钱杭
李悝“尽地力之教”辨证  何泉达
明代上海地区城镇的增长、分布及其特点  张忠民
明清西方传教士的藏书楼及西书流传考述  施礼康羽离子
论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成就  章念驰
清末河南人民收回福公司矿权的斗争  薛世孝
鸦片战争前上海与香港之历史比较  陈正书
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论要(续)  张铨
“南方工会”初探  陈卫民
三十年代前期法国的欧洲外交与莱因兰危机  柴健尔
国民党与工人(下)  '美国'伊罗生著,吴竟成编译
'札记'
《尚书.文侯之命》述作时代新证  金德建
吴起变法经历时间辨  徐小谊
 
1990年第2期(总第18期)
文王“受命”传说与周初的年代  王和
钱仪吉稿本和新版《三国会要》  刘修明
唐代的贬官制度  丁之方
论《盛世危言》的立言与社会实践  齐国华
论中国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兴起与转型(1924—1928年)  陈祖怀
论“八一三”上海抗战效应  孟彭兴
古代上海与日本交往  焦枢铭
上海开埠与苏南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  戴鞍钢
一九二八年的上海工人运动新探  郑庆声
《圣经》和《古兰经》中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太人的历史宗教概念  陆培勇
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转化与提尔西特合约——兼谈马、恩、列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潘光、周国建
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对中东的经济渗透  王建
近年来当代非洲国家政治体制研究综述  余建华
流氓帮会与工人阶级  '美国'伊罗生著,李谦编译,章克生校
 
1990年第3期(总第19期)
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考察  陈长琦
论汉代博士家法——兼论两汉经学运动  罗义俊
论“气侠”之士袁术  方诗铭
论范仲淹的教育观  杨先国
袁世凯与预备立宪  廖大伟
试评护国战争中的李烈钧  周元高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任建树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实践与评价  宋恩夫
新桂系军阀在“四一二”政变中的作用  顾建健
“里应外合”评议  聆耳
新剧:近代上海一种流行艺术的兴衰  许敏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的对比研究  金重远
论汤因比的史学宗旨  张和声
'书评'
创新的见解扎实的功力——徐勇《尉缭子浅说》评介  李勤
'札记'
西周“三事大夫”析  杨善群
 
1990年第4期(总第20期)
'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爱国思想评析  孟彭兴
鸦片战争时期的士大夫群体意识  杨国强
鸦片战争启示录  熊月之
鸦片战争与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  吴乾兑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变迁散论  周武
闭眼与开眼——鸦片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何泽福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对西方政事的了解和评判  胡礼忠
中国近代文学的开端——略论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新风  张雪蓉
荒唐的历史颠倒  吴德铎
鸦片战争后教会女塾在中国的兴起  陆菁
明清两代官营织造业生产规模的比较研究——兼与沈祖炜先生商榷  范金民
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的构想  李华兴
共产国际、苏联顾问与省港罢工——纪念省港罢工六十五周年沈宏礼
解放前夕上海公交公司工人的应变斗争  马庆文
文艺复兴式罗马教廷出现的原因  安希孟
曼谷唐人街与泰籍华人  沈立新
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美国'伊罗生著,吴竟成编译,章克生校
'书评'
日中学术交流的有益尝试——介绍汤志钧、近藤邦康合著的《中国近代的思想家》  '日'小林武著,承载译
一部贯穿着实事求是原则的力作——介绍汤志钧的《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想和日本》  '日'野村浩一著,承载译
'札记'
《沐天豫李给清朝李协镇海谕》  张明楚
 
1991年第1期(总第21期)
两汉博士家法株生原因论略  罗义俊
论东晋南朝的“土断”和“开山泽之禁”  吴刚
后突厥与突骑施交战地点考  芮传明
东京店宅务:北宋官营房地产业  杨师群
《天演论》与严复的政治观  齐国华
费正清与中国  陈祖怀
论中国共产党在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作用  孟彭兴
1843年上海之行  '英'罗伯特。福均著,郑祖安译,吴德铎校
中国劳动组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