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年兴起的站桩、甩手及各种运动、舞蹈,如交谊舞、老年迪斯科、健美操、工间操、课间操等锻炼形体的方法,都是我国古代养形法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养形摄生皆有其贡献。

    2.养形方法

    (1)

    导引:导引是活动形体与呼吸相结合的养形方法。

    历代的导引法很多,如华佗的“五禽戏”

    、《外台秘要》记载的“养生导引法”

    、《保生要录》创造的“简化导引法”

    、《遵生八笺》记载的“婆罗门导引十二法”

    、《老老恒言》作者创造的“卧功五段、立功五段、坐功十段”

    等皆是。

    关于导引的功效,《保生要录·调肢体门》记述得较详:“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2)散步:散步可养形益神。此法始见《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孙思邈对散步很有创见,《千金翼方·养性》曰:“鸡鸣时起,……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量力行,但无令气乏气喘而已。亲故邻里来访问,携手出游百步。”清代曹庭栋,对散步的意义、时间、散步法等都作了详细论述。他在《老老恒言》中,列《散步》专论,认为散步要“散而不拘”

    ,“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须得一种闲暇自如之态”。他认为散

 59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75

    步的时间,除闲暇时外,饭后、睡前皆可。散步养形的益处当今已被世人所公认,成为现代人乐于效法的健身方法。

    (3)劳动:劳动,主要指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但对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是有益健康的。劳动具有调节精神,活通气血,舒筋健骨等功效。劳动要适度,不可超过人体的正常耐受限度。

    (4)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指提举手足。按跷,是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上用各种手法抑按和活动肢体。

    “按跷”

    一词始见于《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说:“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后世发展起来的按摩,即属按跷范围之内。对按摩的功效,徐文弼讲得较全面,他在《洗心篇·修养宜行外功》中说:“外功有按摩、导引之法,所以行气血,利关节,辟邪于外,使恶气不得入吾身中耳。语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犹是也。故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

    我国按摩法,大体分道家、佛家、医家三派。道家重于按摩头面,佛家重于按摩腹部,医家重于按摩经络、穴位。

    近现代医家则兼收其长,临证选用。按摩虽属他人所为,但属被动的活动肢体,仍可视为以动养形的方法。

    (5)药饵调养:辅以药物调养,也可达养形延年的目的。

    但依靠药物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仅起辅助作用。养生主要靠锻炼修养。

    用药关键在于力求“中和”

    ,不寒不热。

    此外,用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也可药食同用,均可达养形延年的功效。

 598

    08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三)保精学派

    中国医家和养生家所说的精,主要指肾所藏之精,也包括脏腑之精。保精养生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

    1.保精养生的源流

    最早提出保精养生的当推彭祖,《养性延命录》引彭祖的话说:“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其后,《管子·内业》中说:“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

    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被四海“。

    《吕氏春秋·情欲》中专论情欲应当节制,过之伤人的道理。

    《内经》认为,精是人的始生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是寿夭的关键,损精是衰老的根源。

    《灵枢·本神》中说:“两精相搏谓之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故半百而衰也。”

    这些论述均是主张节欲保精的。后世养生家多从《内经》之旨,主张节欲。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房室勿令竭乏。”

    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说:“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实其精。”

    可见,陶氏也是主张节欲保精的。

    唐代孙思邈遵从晋人葛洪的主张,在《千金翼方·养性

 59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85

    禁忌》中说:“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

    唐代王焘认为精是寿命之本,求长生必须节欲。

    《外台秘要·素女经四季补益方七首》中说:“众人同有阴阳为身,各皆由妇人夭年损寿。男性节操,故不能专,心贪女色,犯之竭力,七伤之情,不可不思,常能审慎,长生之道也。”唐以后养生家亦多重视保精。

    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说:“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朱氏收心保精的提法丰富、完善了保精养生法。

    明代张介宾也很重视保精,他在《类经》卷一中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明代万全在《养生四要》中说:“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各通其精,则精未满而生泻,五脏有不满处,他日有难行状之疾。至于半衰,其阴已痿,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其精益耗,复近女以竭之,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故脏腑之精竭,……尸居余气,其能久乎?”这说明房劳不仅伤及肾精,同时也伤及脏腑之精。

    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防疾》中强调:“老年断欲,亦盛衰自然之道。”可见历代医家多遵从精关乎寿命的学说,主张节欲保精以延寿。

    2.保精的方法

    (1)调情志保精。情志失常也会伤精,故调节情志是保精的法则之一。

 600

    28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中国医家和养生家认为,肾主藏精,而肝肾同源。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故怒与恐都伤及肝肾而耗损阴精。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精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恐伤肾”

    ;《摄生三要·存精》中说:“怒则伤肝而相火动,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不得其职,虽不及合,亦暗流而潜耗矣,是故当息怒。”因此,调情志,尤其是慎怒、防恐对保精的意义很大。

    元代朱丹溪在其《格致余论》中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

    朱丹溪强调心神不可为外物所扰,若被扰,也必伤精,非止交会一端。

    张介宾亦强调收心为保精之要务。

    他在《类经》中说:“今之人,但知禁欲即为养生,殊不知心有妄动,气随心散,气散不聚,精遂气亡。释氏有戒欲者曰:断阴不如断心,心为功曹,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这些都说明收心神,断忘念是保精的关键。

    (2)节欲保精。节欲保精是历代医家、养生家都重视的。

    他们要求人们根据年龄、季节、体质的不同,各有其应遵守的规律。元代王珪在《泰定养生主论·论童壮》中引孔子曰:“人之少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又当观其血色强弱而抑扬之,察其禀性淳漓而权变之。”明代万全在《养生四要》中进一步说:“少之时,气方盛而易溢,当此血气盛,加以少艾之慕,欲动情胜,入接无度,譬如园中之花,早发必先痿也,况禀受怯弱者乎!”这些

 60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85

    论述均强调了晚婚保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弱者更当注意慎守此法。老年应断欲方能保精,因老年精血已亏,形气已衰,对色欲犹当禁绝。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保生杂志》中说:“年高之人,血气既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若不制而纵欲,火将灭,更去其油。”从季节方面讲,《内经》强调:“冬应藏精”

    ;《格致余论》强调“夏必独宿”。可见,盛夏、严寒不宜房事。对正常房事的次数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在孙氏看来正常房事对保精养生是不会有碍的,但要适度,不可太过。正如晋代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释滞》中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生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3)节劳保精。保精养生学派认为,过劳必伤精血,故当劳逸适度,不可用极。

    《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摄生三要·聚精》中说:“精成于血,不独房室之交损吾之精,凡日用损之事,皆当深戒。如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以思耗。

    吾随事而节之,则血得其养而与日俱积矣,是故贵节劳。“精血同源,节劳使血不耗损,血充精自盈,故节劳即保精。

    总之,中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认为,精是人的始生基础,生命活动的根本。保精养生始于彭祖,后世逐渐完善。保精

 602

    48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主要注意节制欲念,调整七情,房事适度,不可过劳等几个方面。

    (四)调气学派

    中国医家和养生家所谓的气指真气,主要包括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调气养生指调养真气,使之充盛调和,以达养生延年的目的。

    1.调气养生的源流

    重视气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首见于《管子》:“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对气的功能及气对人的寿命影响的论述当推《黄帝内经》。该书《灵枢·刺节真邪》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灵枢·决气》中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调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痹论》中说:“阳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内经》对各种气的功能都有详论,并强调调气可却病延年。

    唐代孙思邈更强调调气对养生延寿的重要作用。

    《千金翼方》中说:“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

 60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85

    宋元时期的医家和养生家对气与形、神、精的关系亦多有阐发,并指出气对人体寿夭的影响是很大的,《圣济总录·导引》中说:“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中说:“故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血,气纳神存。”

    李东恒对气的作用尤为重视,他曾论述了胃气与元气及元气与精、神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在《省言箴》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他在《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俱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说明元气由后天脾胃之气充养,脾胃气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