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向他人请教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你应该大胆地开口。有时候对方没有及时帮助你,可能是因为他太忙,不要想得太多,你只需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如何获得,这就足够了。

    2。主动动脑筋思考

    经理让小尤给客户送一份资料。出门的时候,经理说:〃可以打车去,然后坐公交车回来。〃结果小尤却坐公交车去,打车回来。经理问:〃为什么这么做?〃

    小尤答:〃送文件去的时候我不累,回来的时候有点累,所以就这么安排了!〃

    经理说:〃你太不动脑筋了!〃

    小尤问:〃什么时候打车,什么时候坐车,难道不一样吗?〃

    经理解释:〃让你打车去是因为客户急着要资料,需要你快点送过去;让你坐公交车回来,是因为公司没什么急事,你可以节约成本。〃

    小尤这才恍然大悟,小声对经理嘀咕:〃谁让你不早说呢!我哪里知道!〃

    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开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哪些事情该做,应该如何去做,是否有比以往更好的解决办法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既是前进的动力,也为前进指明方向。一个不动脑筋思考的人,永远不可能做出多大的成就。

    3。主动做应该做的事情

    某知名企业在一所大学的礼堂举行专场招聘会。会上许多毕业生都非常积极,希望自己能进入这家知名公司,但严格的招聘条件将许多热情的学子挡在了门外。

    招聘会散场时,礼堂里有一把椅子的座套被碰掉在地上,陆续有很多学生从旁边经过,一个、两个、三个……这时一个年轻人从旁边经过,主动弯腰捡起座套,掸掉灰尘,重新把它套在了椅子上。

    这一幕被该企业前来招聘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看在眼里,他马上叫住这个学生,问是否是前来应聘的毕业生。经理对他说:〃你不需要任何面试,只要你愿意,我现在录用你!欢迎你来到我们公司工作。〃

    这个毕业生仅仅是不经意地捡起了一个座套,就被知名公司录取了。很多人也许要说他幸运,其实他的幸运来自于他做事的主动性。机会给了前来应聘的所有大学生们,但唯独只有这个学生争取到了。其他人没有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与机会擦肩而过。

    年轻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不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事心态。如果在工作上主动做领导没有交代的事情,并能出色地做好它,你就能在领导的心目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就会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4章 20几岁要懂得如何灵活做人 第39节:不要催一下走一下(3)

    如果领导交代过的事情,你完成了,你充其量是个合格的员工,只是得到领导的认可。但若领导没交代过的事情你也主动完成了,那么你就会给领导一个惊喜,领导因为期待你更多的惊喜,就会一直注视着你,自然会把升迁的机会提供给你。

    4。克服拖延的习惯

    做事拖延是个很不好的习惯。〃等会再去做吧!〃有时候,你这样想着,到了该做的时候,又把事情往后推,心想〃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做。〃结果一件事最终就不了了之。有些事情既然需要你去做、而且是你应该做的,那么就要积极主动地尽快完成。拖延其实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欺骗,自我折磨,自我拆台,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年轻人克服拖延的毛病,要从一些细节做起,比如下面这些:

    ①去掉这些口头禅:〃明天再说!〃〃我没时间!〃〃先放那里吧!〃〃下次再商量!〃这些都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其实你根本不像自己所说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只是你习惯了不去做。

    ②每天从事一件明确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别人的指示就要主动去完成。哪怕只是一件小事,长此以往也会让你形成主动做事的好习惯。

    ③不要看着别人做事,而应该主动做事。在别人做事的时候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或是思考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事情需要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马上行动起来,不要让自己有浪费时间后的空虚感。

    年轻人要记住:积极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增加进步的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第4章 20几岁要懂得如何灵活做人 第40节:好事不要做得太〃过分〃

    好事不要做得太〃过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与对方各自的付出和收益都能维持平衡水平,那么这种关系是最稳定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总是向他人索取,而自己不懂得付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出现问题,这种人被称为自私的人,人们必定不愿意与之交往。那么,当一个人总是付出而不索取,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出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曼斯在1974年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所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小钱的单位来了个漂亮的女孩。女孩刚大学毕业,家庭条件不太好。有一次,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要到北京来做检查,一时凑不出钱来,不得已找小钱借了一千元钱。小钱非常热情,他不仅给女孩借了钱,还带着女孩的妈妈到医院做检查,帮着排队挂号、取化验单,等等。女孩对他充满了感激。她心想,等发了工资一定要请他吃饭,好好答谢他。

    女孩发工资后,要还钱给小钱,可小钱执意不要,说她刚参加工作,如果还钱给他,她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小钱非常理解女孩现在的处境,因为他也是从一个穷地方出来的,当初毕业的时候身无分文,日子也很难过。

    女孩不想欠他的人情,但手头又没有多余的钱,于是先还了小钱500元。后来,女孩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得罪了客户,差点被老板开除。小钱又主动到客户那边活动,为单位挽回了损失,为女孩保住了这份工作。

    第二个月发工资后,女孩打算把剩余的500元钱还给小钱,小钱仍然说不着急,坚决不要。其实,小钱只是真心想帮这个女孩,他觉得她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不容易。没想到,他越帮她,她好像越有意躲着他。以前,他们还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聊天,现在几乎都不说话了。

    有一天,女孩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写,就请教其他同事,这时小钱听到了,主动过来要告诉女孩,却被女孩拒绝了,说自己知道怎样写了。

    小钱问女孩为什么要拒绝他的帮助,她说自己不想欠他太多。她说知道他是个好人,如果自己没有男朋友的话,她可以做他的女朋友来报答他。

    听到女孩这样解释,小钱才明白,原来自己给她的帮助已经给她形成了心理压力。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她报答,更没想到让她做自己的女朋友,因为他早就有女朋友了。

    看来,是女孩想得太多了,但他自己一回想,自己不厌其烦地帮助女孩,也确乎难免让她觉得他另有所图。

    很多人以为,在人际交往中自己付出的越多,对方就会越高兴,你和他人的关系就越密切,其实并不如此!人际交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符合平衡的原则。当你付出多而得到少时,对方就会想办法偿还你。如果你对别人施恩太多、太过,对方会觉得无法偿还,而期望着某一天也一定要为你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在没有报恩之前,对方会选择暂时地离开或疏远你,因为他承受不起这份未还清的恩情,他会有一种窒息感。

    一个再自私的人,也不愿意欠别人的情。如果你不想让彼此的关系疏远,那么就不要把你和他人的关系变成〃债主〃和〃负债人〃的关系。

    另外,当你一味地付出,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时候,别人就会认定你一定别有所图,就像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小钱一样,他是真心想帮女同事,女同事却以为他对自己有好感,想要追求她,对她别有用心。

    所以,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减小你帮助他人的频率,或在适当的时候,也请他为你帮个小忙,让他有所回报,这样就不至于让他人因感觉亏欠你而内心充满压力,最终选择疏远你。如果你剥夺了别人〃还债〃的权利,那么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你要永远当他的〃债主〃,这种事情当然谁也无法接受。

第4章 20几岁要懂得如何灵活做人 第41节:借他人的光办自己的事(1)

    借他人的光办自己的事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做不了,就得依靠别人的力量共同完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你所缺少的正是他人所拥有的。年轻人要懂得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来办成事。

    有一个小男孩跟妈妈一起到杂货店买东西。杂货店的老板很喜欢这个可爱的男孩,于是,打开糖果罐,让小孩自己抓糖果吃。可是,一向喜欢吃糖的小男孩这次居然没有任何反应。老板叫了他几次,他都不动。最后,老板以为他不好意思,就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塞进小男孩的口袋中。

    回家后,妈妈很纳闷,问男孩:〃你为什么不自己抓糖果呢?〃小男孩说:〃我的手太小了,抓的糖果太少,他的手大,抓的糖果要多。〃

    这个小男孩非常聪明,他想要更多的糖果,但是自己的手太小,所以他不动声色地借用了店主的大手为他抓糖,因而他得到了更多的糖果。当我们的力量和能力不够的时候,要懂得借助于他人。

    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都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4年之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东西失而复得。〃中国台湾巨富陈永泰也说过:〃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话都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借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呢?具体来说,年轻人要懂得借助他人的名气,借助他人的才能,借助他人的经验,借助他人的资金,等等。

    1。借别人的名气

    美国的一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图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给总理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总理的意见。

    忙于政务的总理实在没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理的话大做文章,并打出宣传语:〃这是一本总理称赞的书。〃不久这书便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就又送了一本给总理。总理很讨厌上次书商借自己的名义做宣传,于是,这次奚落他:〃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又如获至宝,在自己的书店打出宣传:〃现有总理讨厌的书出售。〃这次,书又脱销了。

    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不好卖的书送到总理处。总理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回复。出版商仍然大做文章:〃现有总理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这次书又被一抢而空。总理哭笑不得,出版商却凭借总理的那几句话,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个书商借用了总理带来的名人效应,使他的书一本比一本畅销。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资源,不妨好好利用。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首先要找到一棵大树。

第4章 20几岁要懂得如何灵活做人 第42节:借他人的光办自己的事(2)

    2。借他人的才能

    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如果你想当一个音乐人,你能唱,但不能写,那么最好是找个能为你写词作曲的人一起合作;如果你想创业,却只懂得管理,没有技术,或不懂营销,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你至少要有一些懂技术、懂营销的人跟你一起经营。无论你现在是多么的聪明,你都必须承认你的才能是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3。借他人的经验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

    演戏如此,做其他事也是如此。经验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地积累。但是作为年轻人,在社会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使自己得到提升。

    经验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它不仅存在于别人的头脑中,而且,在书本中也有很多有待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