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佛告诉阿难,每个佛都有他的色身。我们欲界的众生才有肉体,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色界的众生就不一定,不是像我们有血有肉,而只有光色;无色界的众生连光色都不是,更不是我们这个肉体样子,但是生命还是有个体的存在。这个个体是从大我中分化出来的小我身体。在佛法里,所有三界众生,不管是哪一种身体,都称为色身。

  色有两层意义,第一,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之身,属于色法的,所以叫色身;第二,色也包括光明,即使是欲界的众生,有成就的人的色身自然就有光,这是色身的光,不是电灯的光,讲修持一定要了解这个问题。

  例如禅宗讲大彻大悟成佛,成佛了吗?成了,只不过大部份成的是法身之佛,明心见到自性。法身起用成就了没有?还没有,因为色身没有转。悟了道要转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转成毘卢遮那佛所代表的色身,那是光明的。据说一千年来都没有色身成就的人。肉身在死后不烂,还不能算是色身成就,仍是法身成就的一个附带作用。色身成就的修行者,生时自然是有六通,要走时不用去烧他,他化作一道光就去了。借用道家两句话来讲,到了最后是「散而为气,聚而成形」,色身成就也自然能脱胎换骨。

  每一个佛的色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有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功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诸佛色身威相种性。」威不是让人怕,是威仪,就是生活的仪态;种性是个性,成了佛的人,阿赖耶识变了,种子都是慈悲,每个佛的威相都一样。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大小乘、显教、密宗所共同的修持步骤,我们前面介绍过了。像凡夫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每个人的层次不同;有人对某一种戒守得很严,天性如此;有人对某一种戒不适合;每人的定力和智慧也不同,可是成了佛的人,却不会不同的。

  再下来是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种不共法(这些佛学名词前面介绍过了,这里不再细说)、佛的大慈大悲心,佛的威仪、寿命,佛的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这八个字,就是一切佛出现世间,教化众生的目的。佛出世是为众生而来,他必须取得像我们一样的肉身,讲我们的话,来教化我们。当佛出现在哪一个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个世界变成净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因为本体只有一个,形相不同而已。例如这个房间装了许多不同的灯,尽管外表形相不同、光度不同,但是电源是一个。

  诸佛菩萨为了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形相有种种不同,但他所得道的成果是一样的,就是上面所说的,色身威相种性一路下来的各种成就。

  你想要知道自己开悟了没有吗?可以很简单地测验一下,你色身转了没有?形相习气改变了吗?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了没有?佛十力四无畏都具备了吗?十八不共法知不知道?慈悲心发到什么程度?威仪到了什么境界?对自己寿命有没有把握?说法是否能辩才无碍于法自在?能否成就众生净佛国土?这都是对自己的测验。你说自己还没有成佛,那么就拿佛成就的亿万分之一,来测验自己的修行,也是个很好的尺度。这样一来,自己不会骄狂,自己也可以明白还差得远呢。

  「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这三个名称都是梵文的译音。成了佛的人有十种名号,例如我们经常在经文中看到「世尊」,就是称号的一种(佛的十种名号是: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本经只就十种名号中提了三个重点。

  「三藐三佛陀」是正徧知,你悟了性空,智慧就自然来了,什么都知道了。像六祖原来不识字的,听人家念《金刚经》,初初有点悟道,还没大彻大悟。去见五祖时,五祖故意骂他是獦獠,就是南蛮没文化的人的意思。六祖对五祖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他也没有去想问题,但是会自己开发。常生智慧还是普通的,到了佛成就境界,就一悟千悟,一通百通,这就是正徧知,三藐三佛陀。你修行功力进步一点,智慧就开发一点;若是越修对世间法反而越笨,脑子变成水泥作的,那就绝对错了。

  「多陀阿伽度」的中文就是如来,无去也无来,不生也不死。

  「佛陀」就是佛,是觉的意思。用教理的解释来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叫作佛。用普通的话来说,觉就是清醒,佛是永远清醒,没有昏沈,没有散乱。这里有位同学半年前出了车祸,其后就一直不能睡觉,但是脑子仍然很清楚,也不疲倦。他很着急。我告诉他,这有什么好急的,你再活六十年可以抵我们一百二十年。想睡觉是一种习惯,修道的人定力够了,可以不用睡觉,所谓「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这个句子我们讲过很多次了,某某同学还是写不出来,表示他都在睡觉。我们凡夫不是睡到床上才睡觉,不睡觉时脑筋也都是昏的,在昏沈中。你的心能不起分别,不动念,就万法一如。这是三祖《信心铭》的名言,就是悟道的境界。

  成佛的人脑子是清醒的,有人打坐看到什么鬼啊怪的,因为脑子胡涂。昏沈的时候就出现境界,清醒的时候不会出现境界的。很多人把昏沈中的境界(在唯识中叫作独影境或带质境)当作是神通,实际上他成了「糊」了,不是佛。你等几十年看他得什么果报,一定很惨的。所以佛法是平实的,就是真正的清醒。

  《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他碰上了诸葛亮在睡觉,就站着等诸葛亮睡醒。诸葛亮当然知道刘备来了,只是装睡来测验他的诚心。孔子有次在家,有个人叫孺悲来看他,孔子让学生对孺悲说,老师生病不见客,当孺悲走出去的时候,孔子就在屋中弹琴,故意让孺悲听到,这就是给人难堪,说病得不能见客,却明明在弹琴。诸葛亮整刘备稍好一点,诸葛亮故意翻个身,假装醒了,还念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这两句话是佛法思想变过来的文学,得道成佛就是从人生的大梦醒来,醒来的人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诸葛亮那首诗的下两句是,「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表示这一觉睡得舒服,悠哉游哉,他哪里在睡啊,其实他清醒得很。

  《维摩诘经》中这一段,佛先介绍了什么是佛事,当然敲木鱼念经也是佛事的一种,真正的佛事是刚才在本经里所讲的,然后这一句话讲什么是佛。他接下来讲什么是佛净土。


阿难不敢自谓多闻

  「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佛告诉阿难,如果要我把怎么样才是正徧知、如来、佛的境界,详细地告诉你,要说多久呢?纵然你的寿命同这世界的劫数一样长,说一劫也说不完,不但我说不完,你也接受不了,说了你也不懂,乃至不相信。

  「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进一步来说,假如一佛国土中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众生,每个人的智慧都像你阿难一样,学问渊博,记忆力强,就算把所有众生的智慧加拢来,寿命也和这世界的劫数一样长,我也不能把佛悟道的成就境界说得完。

  佛说法四十九年留下的记录,都是靠阿难的记忆,佛去世后,阿难再向五百罗汉背诵出来成为佛经,所以经文开头都说「如是我闻」,表示是阿难亲身听来的。五百罗汉的聚会就是第一次「结集」,他们不是普通的佛弟子,而是个个有成就的。第一次结集是要把佛的一生说法,统一记录下来,是由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主持,那时舍利弗、目连尊者等都已过世了。这些罗汉没有把握是否记得一字不错,只有阿难记得。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就是学问好,过耳不忘。

  咒语的梵音是陀罗尼,也就是总持的意思。咒语的每个音声都包含着非常多的意义,所以是陀罗尼。譬如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咒,南无意义是皈依,阿弥陀是无量寿光。念到这一句真能念念不忘,一心不乱,昼夜精进,七天七夜,是可以得总持法门。不止是佛法的记忆力,所有世间法的记忆力,都自然而然而来,脑子自然强了,就是六祖说的「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你们年轻人学禅学佛的,读书也不行,记忆也不行,还说自己是修行人。唉呀!用古文两句话说「其谁欺,欺天乎?」你欺骗了谁呢?不管你打坐也好,修什么也好,只要定力增长了,智慧自然一天一天增长的。很多老朋友当自叹记忆力变差了,但是真有修持的,年纪大也不会变差的,记忆力不好是不得其总持。

  再说阿难,第一次结集时,大迦叶不准他参加,为什么?阿难虽然聪明强记,可是还没有悟道,五百罗汉可都是悟了道的。阿难在门外大哭,大迦叶就限他七天开悟才准参加。大迦叶故意要鞭策他,因为佛在世时,阿难仗着和佛是兄弟,偷懒心和依赖心重,所以没有悟道。可是这一下,阿难被逼到墙角了,羞愧不已,就拚命用功,七天限期到了,他真的悟了,才准参加结集。

  「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一切悟道的人,他那大彻大悟的境界,一般人都只是用推测的心理去理解,悟道的境界无量无边,佛也没有办法告诉没有悟道的众生。成了佛,他的智慧不是用脑筋想的,用脑筋想的是凡夫的聪明,像机器榨出来一样的,是知识而不是智能。真智慧是如《中庸》所说「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去思想,它自然而来的。得道的人辩才无碍,他写文章或说话是滔滔不绝的,很轻松的,如果还要去想,那就成了辩才有碍,不是空灵的。所以说佛的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那是凡夫境界不可以想象的。

  「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阿难听了佛所说得道人的境界,就禀告佛,我从现在开始,再也不敢自认学问渊博。阿难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悟道,只是佛学的常识非常渊博。佛也说过,初地的菩萨不晓得二地的事,二地菩萨不晓得三地的事。也就是说,不到那个境界就不会知道,不敢乱加猜想,就是不可思议。

  「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佛就训诫阿难,不可以起退缩的念头!我只是说你在声闻弟子中学问最好,记忆力最强,我不是说你在菩萨中是最好的,菩萨境界不是你可以想象的。

  读佛经典要把心情放轻松,有人问我花了三年读完全部《大藏经》有什么感想,我说像读《红楼梦》小说一样。一般的老前辈听了脸都变绿了,认为我侮辱了佛。其实我讲的是真话,道理何在?你要是能心心相印,自然看起来很轻松,这本《维摩诘经》有三巷,全部《大藏经》共有一万多巷,我每天坐着看二十卷,还怕看得太慢,所以昼夜不停的看。我最感谢的是这对眼睛,我老是让它们加班,到现在还时常看东西看到天明。我常常摸摸它们说,对不起了,老兄,让你们辛苦了。

  为什么说这番话呢?我们人在修持中常会起退悔心,想到佛法那么高深,自己哪天才做得到?算了,我没希望了!所以你把这佛经当小说当剧本,这样你就不会退悔了。你看佛告诉阿难,你可不要生退悔!我说你是小学生当中的第一名,不是大学生啊!阿难听了这话,一定很难为情。佛又连忙说:

  「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