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科学探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思维科学探索-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扬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页。
第 232 页
形象信息的脑内储存与显示
杨  春鼎
安徽省淮南师专
脑有储存(记忆)思维信息的功能。它不仅可以按逻辑
顺序储存抽象信息,而且还能以动态的三维形态储存形象信
息,在脑干的中央部分有一个网状结构系统,它在脑的神经巨
系统中十分重要,起着一种“唤醒”整个皮层的哨兵作用,
故又称“网状激活系统”。它不仅控制着皮层觉醒状态,也
与意识由潜态转为显态有关。信息的储存、潜隐和显示,以
及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和先决条
件。
形象是怎样在“大脑里储存的呢?在大脑皮层中, 又
是如何潜隐与显示的呢?形象信息储存区又是如何与抽象信
息储存区相互联系的呢?这些都是极其复杂的问题。
关于人脑各部分机能的定位,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欧洲
的一些医生、生理和心理学家们就开始研究了。大脑表面可
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部分,一般的感觉(触、
压冷、热等)由位于顶叶前部的体觉区管理;视觉区在枕

第 233 页
加扎尼加和斯佩里多年合作进
(见《生理心理学》,
叶后部,如脑双侧枕叶广泛病变就会产生视觉障碍听觉
在颞叶上部,有刺激性病变时可产生幻听。

视觉和听觉是感受形象信息的重要感官,都在头部,有
各自的传导通路先到达丘脑,再沿神经纤维经内囊到达大脑
皮质的视觉区、听觉区。传导身体一般感觉的神经有深浅两
条通路,全身皮肤和粘膜的痛觉、温度觉等为“浅感觉”,
肌肉、骨和关节以及精细的触觉等为“深感觉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脑半球,交叉控制身体的左右两边,
同时交叉感受身体的左右两边送来的信息。人脑左右半球的
分工并不是绝对的,人脑的可塑性也有生理上的基础。成年
人的左半球具有在语言概念基础上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与人
用手从事劳动实践、学习和书写文字语言也是分不开的。因
此,对人脑左右半球的分工,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观点来正确
研究,认识。
美国生理心理学家
行裂脑人的研究,发现成人的左右脑半球在功能上有一定分
工,特别是语言的理解、表达和描述,主要定位于“优势半
美〕
球”(多数人在左半球)。但是同时他们在《割裂的人脑》
汤普森主编,科学出版
社年出版)一文中指出:“种种神经学的观察表明,直
到四岁左右,右半球掌握语言还大约象左半球一样熟练。此
外对孩子的语言发展特别是关于语法研究,有力地提出,基
本语法一一可说是语言的基础,不知何故象是人类机体所固
有的一样,在两三岁之间就完全实现了。换句话说,孩子的
每个半球在语言和语言机能方面差不多是平衡发展的。”这
说明人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决定了脑的分工。

第 234 页
《记忆的神经生理学》
再如,大脑皮层对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的接受和运动
指令的发送,有一定的“投射区”,投射区的映象好象是两
个“ 矮人” 一感觉的“矮人”和运动的“矮人”。值得注
意的是,同身体各部位有关系的脑表面积的大小,不是与该
身体部位的大小成比例,而是与使用程度成比例。如人的嘴
唇和双手,因直接与人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述有关,
所以在脑的投射区中占的比例就很大,而躯干和大腿所占比
例很小。
普里布拉姆在
信息储存的机理,有的学者认为是脑神经中留下了“痕
迹”,有的认为记忆依赖于神经冲动后引起了神经细胞蛋白
质的化学变化。美国著名神经心理学家
年)中说:“脑可能特别使用
一种迄今所知的最巧妙的信息储存原则:全息照相原则”
这些设想都值得人们进一步去研究。
关于记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应看到形象储存与概念储
存的区别和联系。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也是以诉者于视觉和
听觉的物质形象信息的形式输入脑内的,但并不直接在脑内
显示三维图形,一般呈平面条带状(线型的);形象信息则
以一定的形象单元存在脑内(即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提
出的“相似块”),并可以三维图形作动态显示。这些形象单
元不是以固定的某一个脑细胞来储存,而是通过相对稳定的
脑神经信息网络由成千上万个脑细胞来储存的。这种神经信
息网络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三维的,多层次、多系统
的,是十分复杂的。在储存过程中,物理、化学的变化,

第 235 页
, 位于脑的中央部分, 这
“全息照相原则”,都会综合在一起而起作用。
网状激活系统, 简称
一结构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起很大的作用。网状结构与中枢神
经的各个部分都有双向的联系,人的一切神经感觉通路、运
动通路都要经过网状结构。人从睡眠状态转入觉醒状态,有
意识地感知、想象和思维,对于形象信息的显示与潜隐,均
有网状结构来控制。
但是,又是什么力量来扭动这一开关的呢?这有两方面
的因素:一是外部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对它的刺激,二是大脑
有关部位的机能组织产生一定的效应。二者相互作用,产生
了扭动“网状结构”这一总开关的力量。例如一只足球,对
于好玩好动的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内部效应,可以使早
晨在床上睡懒觉的孩子马上变得精神抖擞。可是对于多病怕
动的老人来说,这只足球就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刺激和内部
效应。
看来,人是在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形象并不断进行思维的
过程中,不断经过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的有关部位建立信息
通路,各脑细胞之间也有无数神经纤维发生相互的联系,以形
成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至于某些熟悉、敏感或内容
重要的思维活动,也在于平时的反复感受、反复记忆、反复思
考和有关信息通路的联络十分固定、畅通之故。这与网状结
构对某些特殊信号的刺激存在选择性、敏感性也有关。一个
母亲可马上被婴儿轻微的哭泣声唤醒,而做父亲的却可能在
婴儿的大哭声中熟睡,却被轻微的烟味唤醒。数学爱好者,
对数学难题有钻研的兴趣,音乐爱好者易被歌声所感奋,作
家对生活中的冲突特别专注,这也是由于网状结构与脑皮质
第 236 页
的有关信息联系特别切之故。
科学和艺术的想象活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呢?也
是外部某种信息的刺激和脑内储存的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通过网状结构激活整个大脑皮层,使之高度兴奋,因而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刘勰
《文心雕龙》)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也就是说,一种复杂的
科学和艺术的想象活动,总是从个别意象的牵引为起点,逐
步展开的。
大脑能储存形象信息,也能储存抽象信息,而且二者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由形象信息组构成的形象,可由某一个
词、某一句话描述性质的,也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用形象来
显示。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活动,也说明了同一个头脑
中,形象储存与概念储存在信息上的联系。创作是用语言概
念描述形象,欣赏是从语言概念的描述到转为头脑中形象的
浮现。
形象储存与概念储存的相互联系,是人在成长过程、参
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如一个婴儿看到一个
果这个词,这样苹果的形象与“苹果
苹果,大脑视觉区留下了苹果的印象,妈妈又反复教他说苹
这个词的概念就在脑
神经中建立了联系。于是婴儿看到苹果的形象就会说出“苹
果”这个词,听到“苹果”这个词,就会想起苹果的形象
了。人的一切复杂的形象感受和形象的语言概念的描述也就
是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形象储存与概念储存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在信息量

第 237 页
生认字,
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性。一方面, 人在社会实践中有许多形象
感受可能一时还不能用概念来表示,所谓可意会,口不
能言”,另一方面,由于人后天知识学习往往并不是从形象
到概念,而是从概念到形象,或者从概念到概念。如小学
直接从抽象概念开始,解词实际也是用概念解释概
念。有许多概念的储存并不与本人的形象感受产生对应关
系。例如,很多人都知道杭州西湖、安徽黄山的概念,但有
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西湖和黄山,只好想象别的湖和山的样
子,但总与实在的西湖、黄山不大一样。语言中还有许多概
念,如神、鬼、龙等,实际上是没有的,只与人们想象中的
形象相联系。因此,在研究形象信息与抽象信息关系时,应
意这些特殊情况的存在。
脑的思维功能,最重要的当然不是象录音机或录象机
那样储存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进行“精神生
产”。经过大脑综合加工的信息,往往有了整体性、条理性
和概括性,已不同于输入的自然信息。大脑加工厂的精神产
品,要以多种多样的自然信息为原料,要遵循思维的规律,
要在社会实践(包括科学和艺术的一切创造活动)中不断总
结加工的方法和径,在精神、识的有效控制下进行自觉
的精神生产。因此,脑的思维不是简单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表
象,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还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
来没有的东西。

第 238 页
一不论
说来令人愕然,“灵感”
张铁声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
)这个颇
多年来,许多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有唯心“嫌疑”的字眼,竟是由德谟克立特这位唯物主义的始
祖最先采用的。
波普尔, 他大惑不解地问
都各自从他们立足的特定角度探论过这个主题。贝多芬、
列宾和歌德、爱因斯坦、维纳和费米的灵感惊动了许多人,
其中有一位是科学哲学家卡尔
道:
“问题是一个人怎么会一下子产生一种新观念
是音乐的旋律、戏剧冲突或科学理论??”
的确,由于灵感有着五光十色的表现形态,所以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理解并非等同。有人往
往只是用灵感一词指代它的某种特殊形态,也有人仅满足于
泛泛地讨论灵感各种表现形态的共性。这些倾向不仅很容易
造成研究上的思想混乱和相互不理解, 起的争论,还
严重地阻碍着灵感研究的深入开展。
黑格尔曾说过科学所需要的是在异中求同,或是在同中

第 239 页
感知水平上,我们不妨称

求异。也许,灵感研究已到了把兴趣转移到同中求异的时候
看来,将灵感分类并进而研究各类灵感思维的具体规律
乃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关节点。
说到灵感的分类,较流行也较为简单的做法似乎莫过于
把它划分为科学灵感和艺术灵感,但这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
的不应根据思维形式的外在应用范围而应该根据其自身
间的本质差异来分类,比如形式逻辑就没有也不能划分为日
常的或科学研究的。如果把灵感划分为科学的或艺术的,岂
不同样可以划分出政治的、军事的或宗教的吗?这就象将植
物依据植物园来分类那样缺乏深度,须知不同的植物园是可
以生长同一种花草的。
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认识主体肯定或否定着某一事实,而且这种肯定或否定只有
真伪二值,或说是可证伪的。这样的环节如果穿着概念的外衣
则被称之为判断,但是这样的环节也完全可以披着形象的绚
丽长袍或赤裸裸地停留在运动
这样的环节为广义判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寻找答案的过
程,而答案无非就是前所未知、模糊不清或有待证明的广义
判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认识过程就是不断提出二值性
问题,寻求回答问题的广义判断并检验其真伪的不断循环往
复的过程。然而大脑并非仅仅是解题的工具,它的功能决非
认识一词所能概括。而思维科学或认识科学(
)的兴趣主要在于研究认识过程。将思维形式依
据其是否导致广义判断来分类,并侧重研究与认识过程关系
最密的思维形式,无疑是适宜的。
我们曾提出逻辑思维无非是导致断的那一类概念思
第 240 页
感)则可称之为灵感才是思维科学的主要研究对
象,可特称之为顿悟
研究中,应继逻辑学之后
思维学的体系来, 以加快这门学科由思辨走向科学的步
伐。
顿悟思维的客观实在性是毋庸置疑的。爱因斯坦、维
纳、达尔文、高斯、彭加勒和普朗克等人,都心情激动地谈论
过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