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千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法千问-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百五十五、什么是慢、见、疑?答:即我胜之慢、我等之慢、我劣之慢如是所有之慢、自慢、自慢性、慢心、高慢、自取、心之尊大性此言为慢。云何为见?即世间是常住、或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即身、命与身异、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如夹死后存在又不存在、如来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如是所有之见、成见、见稠林、见旷野、见诤、见恼、见结、取、执取、现贪、取见、恶道、邪路、邪性、外道处、颠倒执此言为见。一切之邪见亦为见。云何为疑?即于佛疑惑、于法疑惑、于僧疑惑、于学疑惑、于前边疑惑、于后边疑惑、于前边后边疑惑、于相依性缘起法疑惑如是所有之惑、疑惑、已疑惑性、犹豫、疑、二分、二路、踌躇、非一向执、怀疑、迟疑、不没入、心之硬心、留心意…此言为疑。

五百五十六、什么是昏沉、掉举、无惭、无愧?答:所有心之重性、不堪忍性、下劣、等劣、味劣、劣、劣性、昏沉、昏、心昏沉性此言为昏沉。云何为掉举?即心之掉举、不寂、心之不静、心之骚乱性,此为掉举。云何为无惭?即不惭应惭之事、不惭恶不善法之成就此言为无惭。云何为无愧?即不愧应愧之事、不愧恶不善法之成就…此言为无愧。

五百五十七、什么是‘以烦恼法为烦恼相应’?答:即贪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贪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瞋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瞋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慢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慢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见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见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疑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疑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昏沉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昏沉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掉举以烦恼而为烦恼相应,无惭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贪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贪以烦恼为烦恼相应.嗔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嗔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慢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慢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见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见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疑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疑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昏沉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昏沉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贪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贪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瞋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嗔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慢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慢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见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见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疑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疑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昏沉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昏沉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贪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贪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瞋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瞋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痴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痴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慢园无傀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慢以烦恼为烦恼相应;见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见以烦恼为烦恼相应;疑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疑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昏沉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昏沉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掉举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掉举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惭因无愧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无愧因无惭以烦恼为烦恼相应…是等为‘以烦恼法为烦恼相应’。

五百五十八、什么是定法、不定法?答:即五无间业及所有邪见之定与非所摄之四道是等为定法。云何为不定法?除彼之定法,其余为善、不善、无记法之欲界、色界、无色界、非所摄之受蕴。。识蕴,及一切之色与无为界…是等为不定法。

五百五十九、什么是增语法?答:即彼等法诸所有之名目、约束之言语、施设、言语、名、名称、立名、词、文、立论言是等为增语法。一切法即增语路。

五百六十、什么是词法、施设法?答:即彼等法诸所有之名目、约束之言语、施设.言语、名、名称、立名、词、文、立论言是等为词法。一切法即词路。云何为施设法?即彼等法诸所有之名目、约束之言语、施设、言语、名、名称、立名、词、文、立论言是等为施设法。一切法即施设路。

五百六十一、什么是名?什么是色?答:即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及无为界…是言为名。云何为色?即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是言为色。

五百六十二、什么是质直、柔和、堪忍、可乐?答:即质直性、不歪性、不曲性、正直性是言为质直。云何为柔和?所有之软性、柔和性,不硬性、不坚性、心之谦让性是言为柔和。云何为堪忍?所有之堪忍、忍耐性、受容性、不逆性、非暴恶性、心之喜悦性是言为堪忍。云何为可乐?所有身之不过、语之不过、身语之不过是言为可乐。

五百六十三、什么是和顺、供养?答:所有之舍离以粗恶、粗暴之语而苦他、怒他,与忿怒其而不益于定语,如斯则有温顺而顺耳、可乐、彻心、可爱、爱于多人、乐于多人之语。其处有优雅之语、亲密之语、柔和之语…是言为和顺。云何为供养?即二种供之养食供养与法供养。此处或有供养者。即依食供养或依法供养,是为供养。

五百六十四、什么是不护根门?答:此处有人。由于眼见色已,取相、随好,不防眼根而住,故贪、忧、恶不善法之流入。为防彼故不行、不守护眼根,于眼根而不防护。由耳而闻声已。。由鼻而嗅香已。。由舌而味味已。由身而触所触已。。由意而识法已,取相、随好,不防意根而住,故贪、忧、恶不善法之流入。为防彼故不行、不守护意根,于意根而不防护。是等不护、不守护、不拥护、不防护六根者是言为不护根门。云何为能护根门?此处有人。由于眼见色已,不取相、随好、不防眼根而住,故贪、忧、恶不善法之流入。为防彼故行、守护眼根,于眼根而防护,由耳而闻声已。。由鼻而嗅香已。。由舌而味味已。。由身而触所触已。由意而识法已,不取相、随好,不防意根而住,故贪、忧、恶不善法之流入。为防彼故行、守护意根、于意根而防护。是等护、守护、拥护、防护六根者…是言为能护根门。

五百六十五、什么是食不知量?答:此处有人为游戏、为傲逸、为装饰、为严饰而不思择不如理摄食。其处于食有不知足之性、不知量之性、不思择者是言为食不知量。云何于食知量?此处有人。非为游戏、傲逸、装饰、严饰乃至唯为此身之住、为活、为害之息、为修梵行而思择如理摄食,如斯我旧受亡而新受不生。我亦可生存、无罪、住于安稳,其处于食有知足性、知量性、思择者…是言为于食知量。

五百六十六、什么是失念、不正知?答:所有之不念、不随念、不专念、不忆念、不忆持、浮游性、忘性…是言为失念。云何为不正知?所有之无智、无见。。无明栅、痴之不善根…是言为不正知。

五百六十七、什么是正念、正知?答: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忆念、忆持、不浮游性、不忘性…是言为正念。云何为正知?所有之慧、智慧、思择力、无痴、择法、正见…是言为正知。

五百六十八、什么是破戒?答:所有身之过失或错误、语之过失、身语之过失是言为破戒。一切之恶戒亦为破戒。云何为具戒?即身之无过失或无错、语之无过失、身语之无过失是言为具戒。一切之戒律仪亦为具戒。

五百六十九、什么是破见?答:即无惠施、亲爱、祠祀、无妙行、恶行之业果异熟,无此世、他世,无母、无父、无化生之有情;于世间无自通达此世、彼世,作证教他正至正行之沙门婆罗门,如斯见、成见。。。。颠倒执…是言为破见。一切之邪见亦言为破见。云何为具见?即有惠施、亲爱、祠祀,有妙行、恶行之业果异熟,有此世、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于世间有自通达此世、彼世,作证教他正至正行之沙门婆屋门,如斯有慧、智慧。。无痴、择法、正见…是言为具见。

五百七十、什么是小所缘法?答:即一切欲界之异熟所应作意界、所应作因、意识界善俱行是等为小所缘法。云何为大所缘法?即识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是等为大所缘法。云何为无量所缘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是等为无量所缘法。由欲界善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由所应作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一切之不善…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小所缘、大所缘、非无量所缘。色及涅槃者为无所缘。

五百七十一、什么是劣法?答: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为劣法。云何为中法?即于三地之善、于三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一切之色法,是等为中法。云何为胜法耶?即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及涅槃是等为胜法。

五百七十二、什么是已生法?答:即于四地之异熟及色之业说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已生,应为当生,不可言为不已生。于四地之善、不善,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及色之非业所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可为已生,可为不已生。不可言为当生。涅槃者即不可言为已生、不已生、当生。除涅槃,一切之诸法者即应为过去、未来、现在。涅槃者不可言为过去或未来或现在。

五百七十三、什么是未来所缘法?答:即二之五识及三之意识界是等为未来所缘法。由欲界善异熟之十心生起,由不善异熟之意识界舍俱行所应作因意识界喜俱行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由欲界善不善所应作之九心生起,由色界第四静虑之善及所应作而成,是等之诸法者即应为过去所缘、未来所缘、现在所缘,不可言为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由色界三法四法静虑之善异熟、所应作及第四静虑之异熟、虚空无边处、无所有处、四道非所摄及四沙门果是等之诸法者即不可言为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或现在所缘。色及涅槃者即为无所缘。

五百七十四、什么是因法?答:即三善因、三不善因、三无记因。无贪者为善因、无瞋者为善因、无痴者为善因。是等于四地之善生,无痴之善因者即除自欲界善之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而于四地之善生。贪者即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嗔者即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痴者即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无贪者为异熟因,无瞋者为异熟因。是等除由欲界异熟之无因心之生起而于四地之异熟生。无痴之异熟因者即除由欲界异熟之无因心,除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而于四地之异熟生。无贪者为所应作因,无瞋者为所应作因。是等除自欲界所应作之无因心而于三地之所应作生。无痴之所应作因者除由欲界所应作之无因心生起、除四智不相应心之生起而于三地之所应作生是等为因法。云何为非因法?即除因于四地之善不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无因法。

五百七十五、什么是结法?答:即十结欲贪结、嗔结、慢结、见结、疑结、戒禁取结、有贪结、嫉结、悭结、无明结。欲贪结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结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慢结者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见结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疑结者于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戒禁取结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有贪结者于四成见不相应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嫉结及悭结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无明结者于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为结法。

五百七十六、什么是非结法?答:即除诸结、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结法。云何为系法?即四系贪声系、嗔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贪身系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嗔身系者于二忧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戒禁取系及此实执取身系者于四成见相应心之生起而生是等为系法。云何为非系法?即除诸系,余之不善,于四地之善,于四地之异熟,于三地之所应作无记、色及涅槃…是等为非系法。

五百七十七、什么是盖法?答:即六盖欲贪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无明盖。欲贪盖者于八贪俱行心之生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