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庶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妾本庶出-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爷自是明白这个道理,可表情依旧郁闷。绝大多数的男人,一生也只会娶一次妻,家里哪位兄长的婚事不是风风光光的。偏偏轮到他就这得这般隐晦。
  郁心兰笑道:“要么这样。待灾情过后,咱们府中再办一次酒宴,给四弟补上。”
  赫云飞撑着笑了笑,“多谢大嫂。”也只能如此了。
  又谈起赈灾的事情,长公主道,“咱们府中已经捐了两百套冬被出去,之前购买粗布的银钱,也是咱们府中出的。”
  二奶奶乘机道:“可是现在各府都开始到城门处施粥了,咱们……”
  侯爷淡声道,“不用攀比。咱们尽到自己的心力就好。”
  二奶奶瞧了一眼二爷,赫云策迟疑了一下,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再提。再不甘心。二奶奶也只能将后面的话吞下肚去。回到静念园后才发牢骚。“怎么就不能施粥了,二爷怎么不为自己想想。这回的功劳都被大嫂占去了,连带着大哥也风光了,您还怎么争呀?”
  赫云策最近烦得很,兵部几次提名,让他顶替大哥的职缺,可皇上都是含糊其辞,到今天。大舅兄李彬都跟他说,“只能徐徐图之。”
  他也在军中打滚几年了,太明白这个“徐徐图之”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他鞍前马后地为永郡王拉拢人脉,鼓造声势。就连这回永郡王府施粥,因为王妃策略不当,郡王府中的存粮没两天就施完了,也是他花费了大把的力气。利用关系,从城外调运了一批军粮进来。先顶用着。
  到最后,却没得到他想要的。
  兵权,他手中有了兵权,永郡王才会高看他一眼,否则,他永远都只是定远侯的嫡次子,入家看中的,只是父亲的权势。
  想到这就心烦。偏偏二奶奶还在那儿絮叨。赫云策不由得大吼一声,“闭嘴!”烦躁得拂袖而去。
  二奶奶惊呆了,四顾一下,这还是在暖阁,两个大丫头环侍在侧,虽然假装忙碌,什么也没听见,可二奶奶的脸仍是腾地便红了,怒火蒸红的!
  她凄厉地叫道:“赫云策,别让我告到父亲那去!”
  赫云策一听这话,旋即又回身,“啪”扬手给了她一个响亮地耳光。
  阴森森地道,“有种你再说一遍!”
  二奶奶被打懵了,也被打醒了,当即便哭了出来拉着二爷的衣袖道:“妾身所作所为还不是为了您吗?”
  二爷见她服了软,心中的火气才压下一点,冷哼一声。“没见过你这么蠢的东西,我倒霉了,你有什么好处。”
  二奶奶乘机扑到二爷怀里,放声大哭,“二爷,我错了……”
  小茜的身影在侧门外一闪。悄悄地溜回房,蹙着眉头思索,二奶奶要告二爷什么?我必须要弄清楚,说不定,可以以此来威胁二奶奶,或者,拉拢二爷的心……
  赫云连城没了官职,暂时又不用查案,便整天在家中陪着小妻子,监督她每餐的饮食。郁心兰没有什么害喜的反应。胃口很不错,但也不愿意被人当猪养,每天吃饭时,都要与赫云连城讨价还价一番,撅着将一大盅的补汤喝下去。
  千夏从不敢近身伺候,只躲在众人背后。偷偷看着大爷,羡慕大奶奶有这么出众的男人为她布菜,哄她吃饭。
  郁心兰不是没有看到,只是隐忍不发,且她还有没有别的动作。
  一晃三天,大雪终于停了,无人打扫的地方,几乎将屋子给淹埋。城中的居民不事农作,存粮不多,可城中食品紧缺,各府施粥棚,开始力不从心了。
  若是不能坚持到最后,那么之前做的就完全没了意义。
  郁玫和王妹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府中的米仓已经空了,城中的米铺早就限量售米,价格还涨了几倍。
  两人打听了许久,终于发现大良米行还有大批存米,却想等着最佳时机,抬价出售。
  两人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大良米行的大门口。对视一眼,心中冷哼一声。面上却都笑着寒暄,“怎么这么巧?”
  郁心兰好不容易央着赫云连城带她出府,到店铺中看一看受灾的情况,听陈顺家的说,三楼屋顶的瓦片压坏了不少。可别冻坏了香露和花水。
  坐在二楼的执事房内。听完佟孝的报告,知道损失很小,终于放了心。赫云连城侦说要回府,郁心兰乖顺地站起身来,跟着连城下了楼。现在没有客人光顾,所以店铺的大门只开了一肩,她的目光无意中往门外瞥了一眼,发现对面的店铺里,郁玫和王妹两人正在争执着什么,虽然没有大打出手,但面部表情已经可以用狰狞来形容了。
  郁心兰顿时来了兴致,吩咐千荷,“去听听。”
  赫云连城知道小妻子一时是不会走的了。只得又扶着她上了楼,到升了火盆的执事房里坐着。
  不多时,千荷上来回话,“原是为着买米的事儿。两位王妃都要买米,大良米行不愿卖,可又顶不住威胁,只好说卖五十石。两位王妃都想包下来,在争呢。”
  赫云连城淡淡地道:“朝廷已经开仓施粥了。”那意思就是,若是没米,可以不必施的。
  郁心兰轻笑,“人家要名声呀。”眼珠一转,心生一计,招来佟孝道:“我记得你上回说,大良米行的老板欠了你一个人情?”
  佟孝忙道:“是。”
  郁心兰笑着低语,“你如此这般告诉大良米行的老板,让他再欠你一个人情。”
  吩咐完了,她才笑眯眯地跟连城回府。
  次日一早,郁心兰就听说两家王府又开始施粥了,不过这代价嘛 ……她让大良米行的老板以拍卖的方式出售大米,只怕两位王妃都出了不少血。只要不是针对普通老百姓哄抬物价,就没有触犯玥国律法,两位王妃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要名声,也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雪一停,侦开始出太阳,虽没下雨,可四处都是滴滴答答的雪水,土地变得十分滋润,一旦雪水化尽,气温就会回复。而那时,再开始育苗已经迟了。
  朝中懂农事的官员已经上了奏折,向皇上禀明了此事。这些官员于农事也是半通不通,到了这一步,才去想下一步要怎么办,所以这会儿知晓了情况,却也束手无策。
  路还不通,就是想运种子进京,也得要时间呐。
  建安帝发了顿脾气,却也一筹莫展,最后将几个重臣和儿子们都宣到了宫中,要大家出谋划策。
  永郡王抢先道:“儿臣愿尽全力施粥,保证城中百姓的饮食。”
  仁王也忙跟着表态。
  建安帝仍是不满意,“施粥能施一年吗?若是此时不下秧,今年秋收便会减产一半。”
  定远侯忽然出列,一躬到地,“臣的长媳早已经育好了秧苗,只等雪水化净。就可以分发给京畿的农户了。”
  建安帝闻言又惊又喜。“爱卿此话当真?”
  定远侯沉声道:“不敢欺瞒皇上。数量应是足够,只是,不知各处受灾情况如何,秧苗应当如何分配。”
  建安帝激动得从龙椅中站了起来。一连说了七八个“好”字,才吩咐道:“此事就交由连城负责。让太府寺的人配合。”
  圣旨一下,郁心兰侦指挥人手,将育好的秧苗几束一捆地扎好,交给连城去分发了。
  过得三日,气温回升。大半的积雪都化了。农人们也领到了秧苗,很快地下了秧,挽回了之前的损失。
  建安帝龙颜大悦,宣了诸人进宫,论功行赏。
  建安帝含笑看着仁王妃和永郡王妃:“你们俩一直救济灾民,是为有功,各赐珊瑚项圈一个、东珠十颗。”
  郁玫和王妹受宠若惊,忙盈盈拜倒。谢主隆恩。
  建安帝又看向郁心兰。笑意更深,“难为外甥媳妇想得周全,之前禀报雪情有功,之后又培育秧苗有功。要如何赏赐才好呢?”
  皇后配合着笑道:“兰丫头。皇上开了金口,想要什么只管提。”
  郁心兰羞涩地一笑,“为皇上分忧,本是臣妇的本分。赏赐什么的,皇上随意好了,既然臣妇有两件功劳,想来皇上赐得不会比两位王妃要少。不过皇上既然问了,臣妇侦想问一句,之前购买粗布的银子,何时可以给臣妇结了?”
  建安帝一怔。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你还怕朕赖了你的银子不成?”
  赫云策和赫云杰都不由自主地垂下头,一个劲地冲大哥打眼色,觉得大嫂这般计较。实在是丢脸面,要她不要再提。赶紧说点别的圆过去。
  赫云连城却似无察觉,见皇上笑得开怀,也笑道:“皇上也知道,兰儿
  赚那点银子不容易,若是她没银子用了,又会伸手管臣要。”
  建安帝笑了好一会才收住,挑了挑眉,“你们想朕结银子,至少要把帐目给朕瞧瞧吧。”
  郁心兰还真是有备而来的,立即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帐册。上面一笔一笔记录得清清楚楚。
  建安帝翻到后面,讶然道:“你自己那几个庄子的布。也要朕出银子?
  郁心兰正色道:“臣妇也是皇上的子民呐。”
  建安帝瞧了她一眼,笑纹更深了些,“嗯,不错。”
  一挥手,黄公公便使人抬个了箱子进来。打开来,是黄澄澄的金子。
  “五千两黄金,够不够?”
  郁心兰的眼睛顿时睁大了,芙靥如笑,“够了。”
  赫云连城也拱了拱手,“多谢皇舅。”
  仁王的眼珠一转,也笑着拱手道:“不知儿臣府中施粥的米银,父皇给不给结?”
  建安帝笑瞪他一眼,“做梦!”
  永郡王轻叹一声,“儿臣原也想提的,这下子不敢了。”
  郁心兰垂了眸,只关注箱子中的金子,心道:这仁王倒是个敏慧的。一转眼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若不是长公主对皇兄的了解,她也不敢这么大胆找皇上要银子。其实,皇上很讨厌沽名钓誉的行为,尤其是皇子、王妃,这般行善留名,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那张龙椅么?
  这世上有完全无私的人么?至少在皇上的眼中,是不可能有的。所以立了功后,小小的贪心一下,只会让皇上觉得安心。况且,她的果庄被人种了象谷,之前就有大臣举报上听,只不过被雪灾给压住了,只怕过得几天,灾情缓和之后,又会被人翻出来说道。
  别的都不怕,就怕对连城不利。
  与连城对望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相同的认知。连城的眼中还多了一丝焦虑,仁王有贤名、有野心、有心机。只怕是对皇位势在必得。如若他仍旧是禁军总领,只怕仁王仍会来纠缠。
  事毕后,皇上赐了宴,直到入夜,诸人才出了宫。
  临别前,总是要寒暄几句的,郁心兰只觉得郁玫看向自己的眼神,夹杂着一丝恐怖的气息。可脸上的笑容,仍是那般温婉亲切,“妹妹这回立了大功,可给赫云家争了脸面了。”
  郁心兰立时表示,“我只是尽些本分而己,倒是父亲一连几日带兵扫除积雪,安抚灾民,维持城中秧序,才是真正地立功。”
  这个死郁玫,不害一下我就不高兴是吧?把我捧得这么高,就算侯爷没有意见,可兄弟妯娌们肯定是十分不满的。
  郁玫的确是很气愤,一整晚的宴会,仁王的目光都时不时地瞅向郁心兰
  ,乘更衣的空档。还问过她一句,“同是姐妹,你为何想不到育苗这一点?
  这般暗藏贬低的话,是从她的夫君口中说出来的,要她情何以堪?她怕仁王说她没用,掏了大把的压箱银子,才能将施粥进行到底,可最后,得到皇上青眼和夫君赞赏的,却是郁心兰。
  这些怨念,郁心兰却是无从知晓了,在宫中呆了一整天,格外的累,一回到府中,倒头便睡。
  次日清晨,郁心兰和赫云连城都是被屋外的惊呼声惊醒的。
  紫菱慌张地进来禀道:“茜姨娘过身了。”
  
第118章
  小茜虽是良妾,可没有娘家在后撑腰,死法又是这么的合乎逻辑 ……昨夜跟几个小妾争宠。推搡之下不小心摔倒,重伤不治。当时共摔了三个,只是她没摔对地方,后脑勺正砸在院子里的一块寿山石上,当场血流如注,连夜请来了大夫,却也没能保住小命…于是乎,死了白死。
  长公主着人将静念园的大夫、小妾、丫头都带过来问了话,口供一致。药方、裹伤口的血布条,物证人证齐全,只能说是小茜命不好,误死。
  紫菱作为其义姐,到静念园的白堂去看了小茜最后一眼,上了三柱香,便回静思园来禀报了。
  郁心兰心里并不怎么相信。可这年代小妾的命根本不值钱,况且争风吃醋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算是丑事了,府里的意思也是快点掩盖了过去,于是决定停灵两天,给小茜父母五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再买口榉木棺材安葬。
  纵使心中有怀疑,没有任何证据,郁心兰也无可奈何。只是颇有几分感慨。
  赫云连城对内宅里的腌#事知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