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师-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珍珠小斛换大斛,宝石以小箱换大箱。
  金银首饰融掉,玛瑙玉石私藏大半。古玩字画,干脆以污损的名义,不入库房,全部中饱私囊。
  李东阳挂着户部尚书的官衔,名义上不理部内之事,实质于官员贪墨,知晓得一清二楚。
  大学士的府库内,即有下属送来的古人字画。
  责其不顾朝廷,本心贪婪,实是言过其实。官场规矩如此,纵是阁老之尊,也不能轻易免俗,径自跳出规则。
  如杨瓒一般开了外挂,初入官场仍要小心翼翼。
  手握金尺,腰佩宝刃,依旧要左手刘公公,右手王主事,紧随顾同知前行,步子不敢迈得太大。
  说句不好听的,掉进天子挖的坑里,爬不出来,好歹能活命。跌进同僚设的陷阱,怕是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杨瓒递送奏疏,本意是希望天子稍露口风,透出些“外围”消息。回京之后,也好向三位阁老交代,少些阻力。
  哪会想到,熊孩子太光棍,请李阁老游豹房,该说不该说,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好在朱厚照聪明,找来的是李东阳。
  要是缺心眼,找来刘健,难保不会当场喷火,脑门鼓起青筋,抽出长剑,直接追杀江南。
  刘阁老身手不凡,不说战无不胜,也是打遍六部少有敌手,李阁老可以作证。
  谢迁的话,至少有谢状元在前边挡着。
  比起给杨瓒好看,修理儿子,明显更为重要。让你小子不听话,敢长歪,必须给老子长回去!
  最终,是否能如谢阁老之愿,唯有天晓得。
  李东阳游过豹房,知道内情,联想同僚所为,老脸禁不住发红。
  其后以为豹房题字为饵,瞒过多数人,暗中谋划,守株待兔,就为等刘健谢迁过府。
  一则商讨剪除藩王羽翼,以肃净朝堂;另一则,即为户部光禄寺贪墨之事。
  手伸得太长,贪得太多,吃相太难看,委实不像话。
  “天子按住,非是不计较。”
  朱厚照手中有簿册,贪了多少,一清二楚。至今引而不发,实因藩王心思难测,朝廷内部不好大动干戈。
  “如不收敛,日后必追悔莫及。”
  弘治帝宽厚仁慈,对官员贪墨也是深恶痛绝。
  朱厚照看着胡闹爱玩,实际心清目明,性格类太宗皇帝,嫉恶如仇,极为刚硬。
  户部光禄寺贪墨,必不会全装进自己口袋,朝廷上下,凡是沾点关系,都能得到好处。
  中饱私囊尚且罢了。
  用朝廷的钱,为自己铺路拉关系,别说朱厚照,弘治帝知道了,都得再气死一回。
  有人给李东阳送礼,刘健和谢迁自不会落下。
  三位阁老对坐,一人神情淡然,拂过长须。两人端起茶盏,貌似镇定,实则都有几分尴尬。
  换成旁人,刘健谢迁必不会如此。面前是李东阳,想不尴尬也难。
  同为阁臣,宦海沉浮,共事多年,对彼此都很了解。
  通俗点讲,谁不知道谁啊。
  李东阳的性格,一向是谋定而动,少有同人撕破脸。
  如今日这般,将私底下的事直接摊开,放到到台面上,实是破天荒头一回。
  “依宾之之意,此事该当如何?”
  “无解。”
  李东阳摇头,叹息一声。
  “雏凤清鸣,终有振翅高飞之日。你我三人,恐难追及。事已至此,不如尽己所能,为天子扫清前路。他日致仕归乡,总能得一份旧情。”
  简单几句话,无异于铜钟敲响,震得刘健谢迁耳际嗡鸣。
  “何至于此?”
  “于乔不信?”
  谢迁沉默了。
  正是因为相信,才会惊愕。
  刘东阳善谋,满朝皆知。
  能令他说出这番话,可见,事情必无太多转圜余地。
  急流勇退,方谓之知机,?
  刘建同样不语,心中作何想法,唯有自知。
  正德元年,八月丁卯,早朝之上,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上奏,乞敕宗人府礼部,查找所收文案,召各王府长史入京,续修玉牒。
  “宗支繁茂,玉牒不容缺漏。今逢十年之期,当敕令续修。”
  “定式移文各王府长史司,子女请名受封,婚嫁薨故,违训惩戒,收回封赏,除官罢爵,皆应如式造册,考据详问,奏缴御前。”
  “如有错漏,当遣人过府,谨慎查补。”
  “参考旧案,禀奏新事,庶无缺漏,方可修辑。”
  刘健奏请完毕,朱厚照立刻点头。当殿下敕谕,令各王府长史司遣人入京,八月底必须启程,不得延误。
  “陛下圣明。”
  刘健行礼归班,李东阳继而出列。
  “陛下,臣有奏。”
  闻言,群臣都是一愣。
  刘阁老且罢,李阁老?
  今天刮的是什么风?
  “启禀陛下,臣查旧案,圣祖高皇帝朝,太宗皇帝为宗人府宗正,定有例,各王府长史,非进士出身者,历任九年方许保奏举荐。如入朝为官,需外放九年,考绩为优,方可调入京城。”
  朱厚照坐正身体,表情肃然。
  群臣竖起耳朵,均不太明白,平日里八风吹不动,非必要不出声的李阁老,今天这是怎么了。
  敲着势头,分明是打算找藩王府的麻烦。
  “臣乞陛下敕令,详查被保奏举荐之人。凡有违例,俱罢黜罚金,以儆效尤。藩王被蒙蔽,举荐属官,当由宗正出面,告以祖训。”
  藩王分封,无召不得离开封地。
  想坐稳王位,知道朝廷动向,必须打探京中消息。这一来,便需结交朝官,多送金银器物。
  然常年打雁,也有被啄眼的时候。
  遇上尘鱼甑釜一类的人物,非但达不成目的,反会受其累。闹不好就会被弹劾一番,告到御前。
  相比之下,举荐王府属官入朝,则保险得多。
  一日为长史司属官,便打上藩王府烙印,终身断不开关系。不说拴在一根绳上,背叛的代价也会相当大。
  因是圣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知晓其中问题,也不能擅加更改。高举祖宗之法,抢了侄子皇位的太宗皇帝,更是如此。
  无法更改,不代表没有办法。
  套上几层紧箍咒,多加些为官条件,即能成事。
  先在王府呆满九年,再到地方工作九年,调入京城,先要设法打开局面,又需耗费不少时间。
  拖上十几二十年,同王府的关系自会疏远。
  入京也有学问。
  调入神京自然好,调到南京,纯属于养老。
  安排下这颗棋子,多半已经废了。
  为避免这种情况,钻空子,提前保奏,缩减外放时间,打点吏部更改考绩,屡见不鲜。
  李东阳请旨,严查各王府保奏的长史,涉及大小多个藩王,水会被搅得更混。
  只言罢官免职,查不查背后之人,未有明述。
  天子敕令中不详写,藩王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
  扰乱朝中视线,掩藏下真实目的,暗中谋划行事,等众人反应过来,要问的事情,该取的口供,早已呈送御前。
  “准奏!”
  朱厚照很高兴。
  当场下了第二道敕令。
  “陛下圣明!”
  李东阳手持朝笏,躬身行礼,退回队列。
  不等众人细思,谢迁施施然走出,朗声道:“陛下,臣有奏。”
  “谢相公尽言。”
  “太宗皇帝旧例,凡王府家眷,唯王妃父兄可授爵,出官任武职。余下女眷,皆不可循此例。”
  谢迁声音清朗,在奉天殿中阵阵回响。
  “近闻有违例者,荐侧妃兄卫所佥事,举妾父任州县衙职司。违反祖训,不尊太宗皇帝旧法,当予以严查!”
  文武两班倒吸一口凉气。
  先是首辅,后是次辅,三位阁老轮班上阵,玉牒,长史,女眷。
  傻子也该晓得,内阁盯准了藩王。
  过于震惊,满殿文武均瞠目当场。
  谢迁归班之后,殿中仍久久无声,更无一人出列。
  摩拳擦掌,计划弹劾江浙之事的言官,也是目瞪口呆。
  阁老就是阁老。
  出口就是惊雷。
  比起弹劾朝官,明显是藩王更为重量级。哪怕没有明言,天子敕令下达,宗室内部也将地震。
  向天子陈情?
  欲加之罪,莫须有?
  根本行不通。
  阁老不同寻常官员,一言可谓千钧。且言之凿凿,掷地有声,必手握证据。
  今日之后,敕令下发,凡涉事者,必惶惶然奔走相求。
  风声传出,民间定会沸沸扬扬。
  相比起来,江南剿匪,处置几个贪官,根本不算什么。纵是被捉拿的官员一日多过一日,诏狱人满为患,朝中的目光也不会就此倾斜。
  都察院几名御史,六科数名给事中,都摇头苦笑。无声叹息。
  备好的奏疏,怕是用不上了。
  这种情况下,弹劾南京守备枉法,直讽江浙镇守太监公报私仇,上言南下司礼监少丞公然索贿,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天子听闻,顶多会轻飘飘来一句:“朕知道了,令东厂详查。”
  东厂厂公,即是司礼监提督太监。
  交给东厂查,能查出个球!
  请三司?
  有王府之事顶在前头,谁有心思理会几个“地方太监”?
  时运不济啊。
  叹息一声,对昔日同年,故交旧友的请托,只能道一声抱歉。
  京中云劫雷动,因三位阁老奏请,风浪骤起,根牙磐错,情势愈发复杂难辨。
  江南之地,剿匪的计划,再次取得成效。
  悬赏高达万两,沈岳的人头仿佛磁石一般,海上匪贼,陆上亡命之徒,接踵而来。
  多股势力逡巡海上,寻上岛之路。
  官兵暗中跟随,五日间,认出多名大盗贼匪。
  “海捕文书发下多年,仍遍寻不获。老子还以为这厮死了,没想到,竟躲到了海上!”
  熊指挥使举着粗陋的单筒望远镜,望着远处的木船,冷笑数声。
  “沈岳的人头,当真是值钱!读书人的花花肠子,老子算是服了。”
  几张悬赏告示,闹得海匪内部四分五裂,争相告发斩捕,投降朝廷。
  附近的小股流匪,潜逃多年的巨盗恶贼,竟都开始露面。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举数得?”
  抚过颌下虬髯,熊指挥使将木质的望远镜往腰带上一插,这可是好东西,和姓肖的打破头,才抢到手里。
  杨钦差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能想出这些机巧物,用到海上,当真是利器。
  随船的百户站在一侧,看着指挥使腰上的“木筒”,很是羡慕。
  什么时候,他也能有一支?
  “有船过来了!”
  忽然,船栏处的卫军挥舞旗帜,发出讯号。
  船首几人当即一凛,调转船头,很快发现,两艘帆船,正一前一后追逐而来。
  当先一艘,明显是大食商船。
  紧随其后者,升起一面惨白的骷髅旗,船首的撞角,竟是个长翅膀的鸟人。
  “这什么东西?”
  明朝水军见过欧洲商船,打出旗帜的海盗船,却是第一次见到。
  究其原因,明军水军多在近海巡逻,外来的船只,多在海上即被拦截,落到水军手里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不知该说这艘船倒霉还是幸运。
  遭遇暴风雨,侥幸生存,却偏离航向,无法返回欧罗巴。不知怎么,竟闯入明朝海域。遇上一艘完好的大食商船,贪心骤起,不管不顾,就要动手开抢。
  宝石香料自然要有。
  食物淡水,更是海盗急需之物。
  官军率先发现海盗船,却不是第一个动手。
  聚集在此地的海匪大盗不下五百人,见到悍然闯入的外来船只,怎会客气。
  调转方向,狼群一样围了上去。
  有多少东西,暂且不论。先教训这帮捞过界的孙子,才是要紧!
  大食商船加快速度,直接冲向临时组成的“船队”。
  在海上做生意,遇到海盗是常事。
  明国海匪比较讲规矩,多数能花钱消灾。混熟了,还能做生意。
  欧罗巴人就是一群饿死鬼,货物抢走,船凿沉,人也要丢海里。
  活下来算运气,喂鲨鱼,只能自然倒霉。
  海上的战事,一触即发。
  熊指挥使下令退后,放下快船,分别往双屿港和钱仓所送信。
  获悉消息,杨瓒愣了片刻,下意识看向王守仁。
  那艘大食商船,和这位有没有关系?
  毕竟,就埋伏佛郎机船只,搜寻新大陆海图之事,两人曾进行过商讨。王主事的提议,即是以商船为饵,引来几艘西方运矿船。
  “佥宪?”
  王主事不解,为何这般看他,目光还是如此奇怪?
  不待杨御史说出疑问,顾同知已推开房门。
  见到室内情形,黑眸微凝,煞气骤现。
  高凤翔尚未返京,闻海上变化,随顾卿一同前来。
  一路之上,还算正常。
  房门推开,顾同知立定,手握刀柄,仿佛有朔风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