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沿用这办法,很可能古代一切篝火节都是用这办法点火的,像特需火或其他圣火,有时还要求用一种特殊的木头摩擦取火,而所说的那种木头,无论是克尔特人说的、日耳曼人说的或斯拉夫人说的,似乎都是说的橡树,如果圣火都是用橡树木头摩擦点燃的,我们就可以推断原来那些圣火便是烧的这种树木。罗马维斯太的永恒圣火,事实上大概就是烧的橡树木柴;立陶宛的罗莫夫大圣殿神圣橡树下燃烧的永恒圣火,烧的也正是橡树木柴。过去仲夏节篝火烧的是橡树木柴,可能是从德国许多山区农民中一直时行的习俗做法学去的,这个习俗是在仲夏节那天用一块又大又重的橡树木头点起农家的用火,然后把它闷着一直烧到一年的尽头才烧成炭烬。到下次仲夏节时把这块木炭挪开,再点起另一块新的,把旧炭与灰跟谷种拌在一起或撒在园地里。他们相信这样可以保护灶上煮的食物不受巫妖之害,保护住宅兴旺,促进庄稼生长,免受虫害枯萎。可见这个习俗跟圣诞节前夕放入火中焚烧木块的习俗几乎完全相同。后者在德国、法国、英国、塞尔维亚以及其他斯拉夫民族聚居的地方都是用的橡树。所以,我们总的结论是,在那些定期和不定期的仪式上,古代雅利安人都是使用神圣橡树做的木柴点燃篝火并用它做篝火的燃料的。
  如果这些隆重仪式上的火都是用橡树当燃料烧的,那么,作为树精化身在火中烧死的人所代表的树精只能是橡树而非其他。这样燃烧的两种不同形式的东西——作燃料燃烧的橡树木柴和在火中烧死的橡树精的化身活人——实际是一种东西,即神圣的橡树。这一结论可以特别应用于斯堪的纳维亚人。斯堪的纳维亚人习俗在仲夏节篝火中烧死活的人牺和槲寄生的关系,正好证实我们对欧洲雅利安人关于橡树和篝火的关系的结论。我们已经说过斯堪的纳维亚人习俗在仲夏节时采集槲寄生。从这个习俗的表面看来,似乎跟仲夏节篝火烧人牺或他们的偶像没什么关系,甚至即使那些篝火可能最初是用橡树木头点燃的,也不一定就必须去采槲寄生。巴尔德尔的神话给仲夏节采集槲寄生和点燃篝火之间提供了权威性的联系。巴尔德尔神话同我们研究的习俗几乎是不可分开的。这个神话表明槲寄生与仲夏节篝火中烧死的橡树的人身代表之间确实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根据神话,天地间除了槲寄生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杀死巴尔德尔;只要槲寄生继续长在橡树上,巴尔德尔就不仅会永生不死,而且也将永远不会受伤害。如果我们假定巴尔德尔原来就是橡树,那么,这个神话的起源就很明白了。槲寄生被当作橡树的生命的中心,只要它不受伤,就任何东西也不能杀死甚至根本不能伤害橡树。原始人通过观察,看到橡树每年落叶,而长在它上面的槲寄生却四季长青,他们很自然地就产生一种概念以为槲寄生是橡树生命的中心。冬天,光秃秃的橡树枝上槲寄生依然枝叶青翠,这一定会使崇奉橡树的人们雀跃欢呼,认为橡树虽然已经枝叶凋枯,然而它的神圣生命却依然存活在槲寄生中,好像人睡着了,身体虽然静止,心脏还仍然在跳动。因此,到必须杀死该神的时候,即必须焚烧那神树的时候,首先就得砍下槲寄生。因为只要槲寄生在原处完好不动,橡树就(人们会这样认为)刀枪不入、无法损伤,任凭刀削斧砍都不能伤它表面的一丝一毫。但是只要把它的神圣心脏剥落,橡树就会应声倒下。到了后世,用活人表示树精,按逻辑推理自然要认为他和他所代表的橡树一样,槲寄生不去,他是死不了也伤不了的。于是,去掉槲寄生便成了他死亡的信号和原因。
  根据这一观点,不可伤害的巴尔德尔正是不折不扣的槲寄生的橡树的化身。古代意大利人认为槲寄生是水火都不能伤害的,这个信念又证实了我们所作的解释。因为,如果槲寄生确是不可伤害,那么,只要它不离开它寄生的橡树,它就可以把自己的不可伤害的特性传给它寄生的橡树。或者,把这个概念放在神话的形式内,我们就可以这样叙述:那位仁慈的橡树之神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地置于生长于枝干间不会朽灭的槲寄生中,只要槲寄生在原处安然无恙,神本身就不可伤害,后来一位狡猾的敌人知道了神的这一秘密,从橡树上割下槲寄生,从而杀死了橡树神并扔在火里焚化了(如果那火不能侵害的寄生物还在树枝上的话,那么任何火也烧不了这棵神树)。
  对于许多读者说来,神物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寄托在自身之外,这种概念确实是很奇怪的。这种概念对原始迷信的重大影响,也还未被充分认识。因此,还值得从故事和习俗中举些例子来加以阐述。这将表明我用来解释巴尔德尔和槲寄生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原则概念,正是深深铭刻在原始人思想中的原则概念。


民间故事中灵魂寄存于体外的观念(1)


  我们在本书前面已经看到原始人的见解,认为灵魂可以暂时离体而不会造成死亡。据信灵魂这样暂时离开身体有相当的危险,因为飘荡的灵魂很容易落到敌人手中遭受种种灾害或其他凶险。如果灵魂离体期间能够确保安全,就没有理由不让灵魂长期离体。一个人要是纯粹为个人安全考虑,可能希望自己的灵魂永不回归体内。未开化的人们不能把生命抽象地理解为“知觉的不断的可能”,或是“不断地调整内心以适应外界关系”,他们把生命理解为具体的物质的东西,有具体的体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藏在箱子或罐子里,同时也容易受伤、断裂或被粉碎。这样理解的生命,不必要一定在人的体内,它可以离开身体通过远距离的感应或操作而继续使人体保持生气勃勃。只要他称之为他的生命或灵魂的物体不受伤害,这人就活得很好,如果这个物体受到伤害,本人就要受害;如果这个物体被毁坏了,本人就要死亡。或者,换个说法,如果本人病了或死了,对这一事实的解释就是那个被称之为他的生命或灵魂的物质的东西,无论在他的体内或体外,一定是受伤了或被毁坏了。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生命或灵魂居留身体之内、受伤害的机会较多,还不如藏在某个安全秘密的地方更为妥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原始人就把自己的灵魂从体内取出,存放在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地方,以确保平安,等危险过后再收回体内。或者如果他真个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他就会放心地把自己的灵魂永远藏放在那里。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灵魂在那里不受损害,其人就将永生不死,因为他的生命没有放在体内,任何东西也不能使他死亡。
  有许多民间故事证实了原始人的这种信念,像北欧民间《灵魂不在体内的巨人》的故事就是人所熟知的最好的例子。这一类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从故事数量之多以及体现其主要思想概念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和细节,我们可以推断灵魂外在的概念在历史早期人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民间故事是原始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反映,我们可以相信,民间故事中普遍出现的任何思想,在我们看来无论多么荒谬可笑,一定曾经是一条普通的信念。就拿相信灵魂可以长期或暂时离开身体这一点来说,将原始人的实际信念和行为同民间故事所谈的故事为例,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将本着一方面能够说明其特点同时又说明其广泛传播情况的原则来列举故事。
  首先,从印度斯坦到赫布里底所有雅利安人各部族,都用不同的形式讲述灵魂存在于体外的故事。一个很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巫师、巨人、仙灵,都是不死的和不可伤害的,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的灵魂藏在遥远的秘密的地方。有一位漂亮的公主被用魔法禁闭在魔宫里,她机智地探索到了巫师的秘密,告诉了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设法找到了巫师的灵魂(心、生命或亡魂——各种各样的叫法),把它摧毁,于是也就杀死了那个巫师。例如,印度有一个民间故事叙述一个名叫彭契金的巫师掳走了一位皇后,禁闭了十二年,强要和她结婚,皇后不肯答应,后来皇后的儿子来搭救她,俩人计议要杀死彭契金。于是皇后便对巫师和颜悦色,假装现在想通了愿意嫁给巫师。她说:“请告诉我您果真能长生不死么?死神永远无可奈何您么?您果真有这大本领不会像世人一样受生老病死之苦么?”“确实这样。”巫师说道,“我跟别人确实不同。远离这儿几千、几万里之外,有一片密布丛林的地方。丛林中间长了一圈棕榈树,这圈树的中间矗立着六把雨伞,一个叠着一个,伞上都是雨水,最底层那把伞下面,放着一只鸟笼,笼里有一只小小的绿色鹦鹉。我的生命就寄托在那只鹦鹉的身上,如果鹦鹉被杀死,我也就活不成。可是,”他又说道,“那鹦鹉绝不会受到任何侵害,因为一方面路程遥远,人去不了,一方面我施了魔法,召遣了千万个神怪围住那棕榈树,保护鹦鹉,任何人只要一挨近那地方,就会被杀死。”皇后的年轻的儿子,克服了千难万险,抓住了鹦鹉,带到巫师魔宫门口,开始逗耍鹦鹉。巫师彭契金一见王子,便走出来,想诱骗王子把鹦鹉还给他。“把鹦鹉还我!”彭契金喊道。王子紧紧捉住鹦鹉,扯下一只翅膀。当王子一扯下鹦鹉的右边翅膀,那巫师的右臂也随之脱落下来。巫师又伸出左臂,喊道:“还我鹦鹉!”王子又扯下鹦鹉的另一只翅膀,巫师的左臂马上又脱落下来。“还我鹦鹉!”巫师双膝跪在地上喊着。王子扯下鹦鹉的右腿,巫师的右腿便脱落了;王子扯下鹦鹉的左腿,巫师的左腿也脱落了。巫师的四肢全没有了,只剩下身躯和脑袋,但是他还是转动着两眼,喊着:“还我鹦鹉!”“接着你的鹦鹉!”王子大声说道。他一面说一面使劲拧断鹦鹉的脖子,猛地掷向巫师。当他这么一拧一掷时,那巫师的脑袋也就拧转到一边,发出一声可怕的呻吟,当即死亡!另外一个印度民间故事说:一个妖怪的女儿问妖怪说:“爸爸,您的灵魂藏在哪里了?”“离此地16英里以外。”他答道,“那是一棵树。周围尽是老虎、熊和蛇蝎。树顶上有一条特大的蛇,蛇头上有一只小笼子,笼子里有一只小鸟,我的灵魂就在那个小鸟身体里面。”这个妖怪的结果同前面那篇故事中的巫师下场一样。随着小鸟的两翼和两腿被扯落,妖怪的四肢也脱落了;当小鸟的头颈被拧断,妖怪也就倒在地上死了。孟加拉的一个民间故事则说,所有的妖怪都住在锡兰'1972年5月22日改名斯里兰卡',它们的生命都藏在一个柠檬里面。有一个小孩把柠檬切成了碎块,所有的妖怪全都死了。
  暹罗,或柬埔寨,有一个民间故事(可能从印度传去的)说,锡兰国王索萨堪(Thossakan),或叫拉瓦纳(Ravana),每当出外征战时,都用巫术把自己的灵魂拿出体外放在匣子里留在家中,于是在战斗中他总是刀枪不入,永不受伤。一次,当他要出发去征伐拉摩'印度教第二天神毗湿奴(护持神)的第七化身'时,他把他的灵魂交给了一位名叫火眼的隐士代为妥善保藏。在战斗中拉摩的箭射到他身上都不能伤他,使拉摩大为震惊。拉摩的一个伙伴知道了国王刀枪不能伤害的秘密,使用巫法摇身一变,变作国王的形象,到隐士那里要回国王的灵魂。拿到国王的灵魂之后,便扶摇直上太空,迅速飞回拉摩那里,手里舞弄着那个盛灵魂的匣子,用特大力气压榨,于是锡兰国王身上气息也全部被挤光,马上就死了。孟加拉有个故事,说国王要远适异国,行前在他父王皇宫的庭院里亲手栽了一棵树,并告诉他父母说,“这树就是我的生命。如果它长得青翠喜人,就表明我过得很好;如果稍有凋谢,就表明我生病了;如果这树完全凋谢,就表明我已死去。”还有一个印度故事,说有位王子出外旅游,临行时留下一株大麦,嘱咐人一定要好好浇灌保护。如果大麦长得繁茂,他在旅途一定很好;如果大麦凋萎,他就将遇到灾难。后来这株大麦竟然自己倒了。原来是王子在外被人砍了脑袋,随着他的脑袋滚落在地,这株大麦便突然折断,麦穗撒落满地。


民间故事中灵魂寄存于体外的观念(2)


  在古代和近代的希腊民间故事里,灵魂存在于体外的观念也不罕见。墨勒阿格尔生下来七天之后,命运女神来到他母亲面前告诉她说,当炉中那根木柴烧完时,墨勒阿格尔就将死去。于是他妈妈立即把那根正在燃烧着的木柴从炉中取出,藏在一个箱子里。后来过了多年,由于他杀了她的兄弟,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