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并拈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并拈颂-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安痛处重加艾  带累儿孙遭祸殃

  第六世兴化存奖禅师

  初为临济侍者。后在三圣会中为首座。尝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著个会佛法底人。圣闻得。问曰。汝具个甚么眼。便恁么道。师便喝。圣曰。须是汝始得。后到大觉为院主。一日觉曰。闻汝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著个会佛法底人。汝凭个甚么道理与么道。师便喝。觉便打。师又喝。觉又打。明日师从法堂过。觉召院主。我直下疑你昨日这两喝。师复喝。觉又打。师再喝。觉又打。师曰。某于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拆倒了也。愿与某个安乐法门。觉曰。者瞎汉。来者里纳败阙。脱下衲衣。痛打一顿。忽于言下。荐得临济先师于黄檗处吃棒的道理。出住兴化。开堂日。拈香云。此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于我太孤。本为大觉师兄。大觉于我太赊。不如供养临济先师。后唐庄宗诏问赐紫。嗣法五人。示寂于同光二年乙酉。谥曰广济。
  严霜冷雪逼寒梅  触著春风笑眼开
  不遣落花随水去  恐惊巴峡夜猿哀

  第七世南院慧颙禅师

  河北人。得法兴化。住汝州南禅宝应寺。上堂云。赤肉团上壁立千仞。时有僧问。赤肉团上壁立千仞。岂不是和尚道。师曰是。僧掀倒禅床。师曰。你看者瞎汉乱作。僧拟议。师便打趁出。后五代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示寂。嗣法二人。颂。
  无位真人赤肉团  从来鼻孔自辽天
  临机拨转千钧拏  只射威音那畔边

  第八世风穴延沼禅师

  余杭刘氏子。一举不第。出家。初参镜清。次谒南院。院问。南方一棒作么生商量。师曰。作奇特商量。师却问。和尚此间一棒作么生商量。院拈拄杖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师于言下。大彻玄旨。后因避乱。郢州李史君请。上堂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时卢陂长老出曰。某甲有铁牛之机。请师不搭印。师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蛙步'馬*展'泥沙。陂伫思。师喝曰。长老何不进语。陂拟议。师打一拂子曰。还记得话头么。试举看。陂拟开口。师又一拂子。牧主曰。信之佛法与王法一般。师曰。见何道理。曰当断不断。返招其乱。师便下座。后因汝州太师宋侯舍宅为寺。请师住持。至周广顺元年。复主风穴。师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丙辰十二月。示寂于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中秋日。登座说偈而终。塔于寺前溪之西畔。嗣法四人。颂。
  棒下无生忍  临机不见师
  踏翻沧海月  放出铁牛机
  跃过禹门三汲浪  却嗟蛙步'馬*展'沙泥

  第九世襄县首山省念禅师

  莱州狄子氏。遍游丛席。密诵法华。晚依风穴充知客。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师曰。观此一众。岂无人耶。穴曰。聪明者多。见性者少。师曰。如某者何如。穴曰。吾虽望子久之。恐汝耽著此经。不能放下。师曰。此亦可事。愿闻其要。穴遂升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且道说个甚么。若道不说而说。又是埋没先圣。且道说个甚么。师乃拂袖下去。穴掷拄杖归方丈。侍僧问。念法华何不抵对和尚。穴曰。念法华会也。次日与真园头同上问讯。穴曰。作么生是世尊不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鸣。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看念法华下语。后住首山。大振临济之道。宋太宗淳化三年壬辰十二月四日登座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著今朝日。至期安坐而逝。茶毗收舍利。建塔本山。嗣法一十七人。颂。
  放下法华谙上堂  青莲目瞬绝承当
  归来高踞首山寺  明月清风满大唐

  第十世汾阳善昭禅师

  太原俞氏子。少有大志。参尊宿七十余人。后谒首山。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全体现。曰师意如何。山曰。象王行处绝狐踪。于是言下大悟。拜起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捷始应知。有问者曰。见何道理。便尔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处。服劳甚久。前后八请主持名刹。坚卧不就。淳化四年。首山入寂。同门契聪。领西河道俗千余人。排闼入而让曰。佛法大事。静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师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闻此语。乃出主汾州太子院。作十智同真。以辨缁素。后龙德府李侯。与师有旧。请住承天。数至不起。使者受罚。后至曰。不然。有死而已。师令设馔俶装告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时数僧不契。侍者出曰。某甲随得。但和尚到处即到。师曰。汝乃随得老僧。复顾使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侍者亦立化于侧。阅世七十有八。坐五十六夏。嗣法一十六人。时宋仁宗天圣元年甲子岁。收舍利起塔本寺。颂。
  龙袖拂开显大机  月轮捞捷净无遗
  三玄戈甲清寰宇  杀活分明不露丝

  第十一世石霜楚圆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子。二十二出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于大愚谷泉。结伴参汾阳。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诟骂。一日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念岁月飘忽。己事未明。负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汾叱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举杖逐之。师拟伸救。汾掩其口。师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出住潭州石霜。师平生以事事无碍接人。凡圣莫测。室中宴坐。横刀水盆之上。傍置草鞋。使学者下语。以卜契机。得法者七十八人。示寂于宋仁宗庆历元年辛巳上元日。塔于石霜。颂。
  岁月飘零取自由  片幡风送到杨州
  室中拈起吹毛利  冤报冤兮仇报仇

  第十二世杨岐方会禅师

  袁州宜春冷氏子。小警敏。不事笔砚。及出家。阅经典。辄自神会。参慈明。总院事。每恣参。明曰。库司事繁。且去。他日又问。明曰。监院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一日明出。师侦之小径。搊住曰。者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明曰。监寺知是般事便休。语未卒。师大悟。即拜于泥涂。明日上堂。师出问。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风时如何。明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师曰。官不容针。便借一问。明便喝。师曰好喝。明又喝。师亦喝。明连喝两喝。师礼拜。明曰。此事是个人。方能担荷。师拂袖便行。后住杨岐。尝以金刚圈栗棘蓬之语。勘辨诸方。宋仁宗皇祐元年丙戌示寂。塔于本山。嗣法一十四人。颂。
  院事匇匇不惮劳  蹇驴三脚弄蹄高
  倒骑直上须弥顶  大地山河在一毫

  第十三世白云守端禅师

  衡阳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披削。往参杨岐。岐曰。受业师为谁。曰茶陵郁和尚。岐曰。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师诵偈。岐笑而趋起。师愕然。通夕不昧。黎明咨询之。岐曰。汝见昨日打欧傩者么。曰见。岐曰。汝一筹不及渠。师复骇然曰。意旨如何。岐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师大悟于言下。巾侍久之。辞游庐阜。圆通讷禅师举住承天。声名籍甚。次徙法华龙门兴化海会。所至众如云集。示寂于宋神宗熙宁五年丙戌。寿四十八。塔于舒州白云。嗣法一十二人。颂。
  窃得耆婆医道神  满腔都是活人心
  真方假药须灵验  到底难谩个里人

  第十四世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绵州邓氏子。年三十五。始祝发受具。初谒浮山。使叩白云。乃问南泉摩尼珠话。云叱之。师领悟。呈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买来还自卖。为邻松竹引清风。云乃印可。令掌磨事。一日云曰。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师遂疑。私自计曰。既悟了明得说得。如何却未在。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放下。走见白云。云为手舞足蹈。师后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宋徽宗崇宁三年示寂。嗣法二十三人。颂。
  等闲识得摩尼珠  捏碎光明始自如
  端的一回白汗后  释迦弥勒是他奴

  第十五世昭觉克勒禅师

  彭州洛氏子。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寂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出家业讲。弃依白云为侍者。一日部使诣祖问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部使应诺喏。祖曰。且仔细。师侍立次。问曰。提刑会否。祖曰。他只认得声。师曰。只要檀郎认得声。既认得声。为甚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师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栏竿鼓翅而鸣。乃曰。此岂不是声。遂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祖遍告山中耆宿曰。我侍者参得禅也。出住成都昭觉。奉旨数处开法。屡加宠赐。宋高宗绍兴五年八月己酉。书偈投笔而逝。茶毗舍利五色。塔于本寺。谥曰真觉。嗣法七十六人。
  频呼小玉意无他  试问檀郎会也么
  认得声来犹未是  鸡鸣绝妙识曹娥

  第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

  和州含山人。九岁出家。既长游方。初谒长芦。后见佛果。一日入室。果问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云。还见么。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师闻脱然契证。果叱曰。见个甚么。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果肯之。有问曰。隆藏主柔意若此。何能为哉。悟曰。瞌睡虎耳。后郡守李公光延居彰教。次徙平江虎丘。道大显著。宋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六日示寂。塔全身于寺西南。嗣法一人。
  见非是见足机筹  竹密何曾碍水流
  春去秋来寒暑别  不须头上更安头

  第十七世应庵昙华禅师

  蕲州江氏子。生而奇杰。出家遍历诸方。次见虎丘。侍一载。顿明大事。出主明州天童。虎丘忌日拈香云。平生没兴。撞著个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如是。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时大慧在梅杨。有僧传语至。慧极口称叹。复寄偈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当时与大慧。同称二甘露门。尝诫徒曰。衲僧家著草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恋窟乎。宋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十三日示寂。塔于本山天童。嗣法九人。颂。
  草鞋踏破觅知音  历尽山河路转深
  莫谓贫儿思旧债  悬羊卖狗得人憎

  第十八世密庵咸杰禅师

  福州郑氏子。母梦老僧入舍而生。幼则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最后谒应庵华于衢州明果。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应庵颔之。因辞省亲。庵以偈送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今四载。征诘洞无痕。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躲跟。吾有末后句。归来要汝遵。后出住衢州开法。次迁祥符蒋山华藏。未几奉诏住径山及灵隐。嗣法拾人。颂。
  岳边顿止千山势  海上冥收万派声
  怪道如来正法眼  祖师唤作破沙盆

  第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

  广安王氏子。参寂庵于灵隐。分座。有道者请益曰。胡孙子捉不住。愿垂开示。师曰。用捉作么。如风吹水自成纹。上堂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为诸人作个撇脱。拈拄杖。卓一下云。流水暗消溪畔石。劝人除却是非难。嗣法四人。
  那伽大定海涵秋  上树胡孙得自由
  四海五湖平似镜  行人莫与路为仇

  第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

  蜀之梓童雍氏子。九岁依阴平道钦出家。首谒佛照。照问。何处人。曰剑州。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照曰。者乌头子也乱作。后参破庵于灵隐。居第一座。一日侍庵游石笋。有道者请益胡孙话。师在傍忽大悟。后受诏住径山。赐号曰佛鉴禅师。宋理宗淳祐己酉三月十五日示寂。其徒请偈。师执笔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塔于圆照庵。嗣法一十七人。颂。
  带得剑州宝剑来  当阳一喝绝尘埃
  晚风笛弄关山曲  巴峡猿闻声自哀

  第二十一世雪岩祖钦禅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