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进行反思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从任何人都毫无异议地同意的我们的某一个命题出发。这类命题也完全可能有很多很多。反思是自由的,它从哪一点出发都行,这并不是问题。

    我们选择距离我们目标最近的那个命题作出发点。

    只要这个命题得到认定,我们想使之成为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的那个东西,即事实行动,也就必定同时得到了认定;这就是说,由于反思的原因,结果一定是这样的:事实行动本身同上述命题一起得到了认定。——我们提出经验意识的随便一个什么事实,然后从中把一个一个的经验规定分离出去,继续分离直到最后再没有什么可以从它身上分离出去时,剩下来的这个自己本身绝对不能被思维掉的东西就是纯粹的。

    1)命题:A是A(这就是A=A,因为这就是逻辑系词的含义)是任何人都承认的;这就是说,人们不加丝毫考虑就会承认它是完全确定无疑的。

    即使有人要求证明这个命题,人们也决不会去搞这样一种证明,而会坚持主张上述命题直接了当地,即是说,无需。。

    再凭任何根据就是明确无误的。而由于他这样主张——大家。。。。。。

 31

    8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无疑都同意——他已表明他具有直接了当地设定某物的能。。。。。。。。。

    力。

    2)人们并不因为主张“上述命题自在地是明确无误的”

    就设定“A是”

    〔或,“有A”

    〕。命题“A是A”与命题“A是”或“有一个A”

    ,并不具有同样的效准。

    〔是,不带宾词与带有宾词表示的不是一回事;这在以后再讨论。)

    即使人们设想A指的是一个由两条直线围成的空间,前一命题〔“A是A”

    〕也仍然是对的,尽管命题“A是”

    〔或,“A存在”

    〕显然是错的。

    相反,人们是设定:“如果有则有。。A,。A”

    〔或,“如果A是,则A是”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否有A,就根本不是问题。这不是关于命题的内容的问题,而只是关于命题的形。。。

    式的问题,不是关于人们知道了它的某种情况的那个东西的。。。

    问题,而是关于人们知道了的那个东西的问题,是关于不管它是什么的某一对象的问题。

    这样一来,由于主张“上述命题直接了当地是明确无误的”

    ,就确定了这样一个情况:前面的如果和后面的则之间有。。。

    一种必然的关联;并且两者之间的必然关联是直接了当地和。。。。。。。。。。。。。。。

    无需任何根据被设定起来的。我把这个必然关联暂时叫做=。。。。。。

    X。

    3)

    但就A本身来说,它究竟有还是没有,还完全没有因此而被设定。于是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才有。A呢?

    a)

    至少X是在自我之中,而且是由自我设定的——因为。。。。

    是自我在上述命题中作判断的,并且自我是按照X这样一条

 32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9

    规律进行判断的;这样一来,X这条规律就是被提供给自我的,而由于X是直接了当地和无需任何其他根据被提供出来的,它就必定是由自我自己提供给自我的。

    b)

    究竟A是否和如何设定起来的,我们不知道;但是由。。。。

    于X所表示的是对A的一个未知的设定与在上述设定的条件下对这同一个A的一个绝对的设定之间的一个关联,因此至少在上述关联被设定了的情况下,在自我之。。。。。。。。。。。。。。。A是被设定。。

    中,并且是由自我设定的,正如。X那样。——X只有与一个A联系着才是可能的;现在,既然X实际上是设定在自我之中的,那么A也就必定是设定在自我之中的,只要X是和A联系着的。

    c)

    X既和上述命题中属于逻辑主词地位的A联系着,也同样和属于逻辑宾词地位的A联系着,因为两个A已被X联合起来。因此两个A,只要它们是被设定了,它们就都是被设定在自我之中;而且宾词地位上的A,只要主词地位上的A被设定了,也就直接了当地被设定了;因而上述命题也可以这样表述:如果A是在自我之中被设定的,则它是被设。。。。。。。

    定的,或,则它是。。。。

    4)这样一来,A就由自我凭着X设定了;对于从事判断。。。。。。

    的自我来说,是直接了当地而且仅仅由于它一般地被设定。。。。。A。。。。。。。。。。。。。。。。。。。

    于自我之中;这就是说,下述事实就被设定了:在自我——。。。。。

    不论这自我现在正从事设定,或从事判断,或随便正在做别的什么——之中,有着永远是等同的,永远是单一的、永远是同一个的某种东西;而且那直接了当地被设定起来的X也可表述为:我=我,我是我。

 33

    0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5)通过运算处理,我们已不知不觉地得到命题“我是”

    (“我是”表达的虽然不是一种事实行动,却是一种事实)。

    这是因为X是直接了当地设定起来的;它是经验意识的事实。

    现在X等于命题我是我,于是命题“我是我”

    也是直接了当地被设定起来的。

    但是,“我是我”具有一种与命题“A是A”完全不同的含义。——就是说,后一命题“A是A”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一个内容。如果A被设定了,那么它作为。。A连同宾词A,当然被设定了。但通过上述命题它是否一般地被设定了,以。。

    及它是否连同任何一个宾词被设定了,还根本不确定。而命题“我是我”则不同,它的有效是无条件的、直接了当的,因为它等于命题X①;它不仅按形式说是有效的,即使按它的内容说也是有效的。在它那里,〔自〕我是不带条件的、直接了当的连同与自己等同的宾词被设定下来,因而它是被设定下。

    来;而命题〔我是我〕也可以说成是:我是。。。

    “我是”这个命题,直到现在只是建立在一个事实上的,它除了具有一个事实的效准之外,没有别的效准。如果命题“A=A”

    (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其中直接了当设定了的那个东西=X)

    ,是明确无误的,那么命题“我是”就必定也是明确无误的。我们不得不认为X是直接了当地明确无误,这是经

    ①1802年版注:用完全通俗的话来说,〔自〕我由于是在主词地位上就被设。。。。。。。。。

    定了的,所以,我,在设定宾词地位上的。A时,必然知道有关我的主词设定活动,即关于我自己的情况,我再度直观我自己,我,对我来说乃是同一个东西。

 34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11

    验意识的事实;同理,命题“我是”

    ,我们也不得不认为是直接了当地明确无误。因此,一切意识经验的事实的理由根据就在于,在自我中的一切设定之前,自我本身就先已设定了。——(我说的是一切事实:而且这全在于证明“。。X是经验意识的最高事实,是一切事实的根据,包含于一切事实之中”

    这一命题:这个命题其实是无须任何证明就被认准的,尽管整个知识学的任务就在于证明它。)

    6)让我们回到我们的出发点。

    a)

    通过命题“A=A”进行了判断。

    但每一判断按照经验。。

    意识来说都是人类精神的一个行动;因为判断的一切行动条件都在经验性的自我意识里,而一切行动条件为了反思的缘故都必须作为公认的无庸置疑的,被预先设定下来。

    b)而这种行动是以某种再没有更高根据的东西、即“X=我是”为根据。

    c)因此,直接了当地被设定的、以自己本身为根据的东。。。。。。。。。。。。。。。。。。。

    西,就是人类精神的某一行动(整个知识学将表明,是一切。。。。。

    行动)的根据,从而是行动的纯粹品性;抽去其特殊经验条件的自在活动的纯粹品性。

    于是,自我由自己所作的设定,是自我的纯粹活动。——自我设定自己,而且凭着这个由自己所作的单纯设定,它是。。。。。

    〔或,它存在着〕;反过来,自我是〔或,自我存在着〕,而且。

    凭着它的单纯存在,它设定它的存在。——它同时既是行动。。

    者,又是行动的产物;既是活动着的东西,又是由活动制造出来的东西;行动(Handlung)与事实〔或事迹That〕,两者是一个东西,而且完全是同一个东西;因此“我是”乃是。。

 35

    2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对一种事实行动(Thathandlung)的表述,但也是对整个知识学里必定出现的那唯一可能的事实行动的表述。

    7)我们现在来再一次考察命题“我是我”。。。。

    a)自我是直接了当地设定了的。人们承认,占居上述命题的形式主词位置①的自我意味着直接了当地设定了的东。。。。。。。。。。

    西,而占据宾词位置的自我意味着存在着的东西;因此,通。。。。。。。

    过“两者完全是同一个东西”

    这一直接了当地有效准的判断,说出来的或直接了当地设定了的是:“自我是〔或,自我存在。。

    着〕,因为它已设定自己。“

    b)第一意义下的自我与第二意义下的自我都应该是直接了当地或无条件地自身等同的。因而人们可以把上述命题颠倒过来,说,“自我设定自己本身,直接了当因为它是〔或,。。。

    它存在着〕“。它通过它的单纯存在而设定自己,它通过它的单纯被设定而是〔或,存在〕。

    而这就完全看得清楚,我们在这里是在哪种意义上使用

    ①任何一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情况当然也都是这样。在命题“A=A”中,第一个A是这样的东西:它或者像自我本身那样直接了当地在自我中被设定,或者像某个特定的“非我”那样根据某一理由在自我中被设定。在这件事情中,自我以绝对主体自居;因而人们把第一个A叫做主词。第二个A指的是这样的东西,它发现那个使自己成为反思的客体的自我已现成地在自身中设定了,因为只是由它把作为思维的客体的它设定了的。那进行判断的自我,不是以真正属于A的东西而是以属于它自己的东西当宾词,只不过它发现在自身中有一个A:所以第二个A叫做宾词。——这样,在命题“A=B”

    中,A指的是现在被设定的东西;B指的是已经被设定而碰巧遇上的东西。——是表示从设定到就被设定的东西进行反思这中间的自我过渡。

 36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31

    “自我”

    这个词,并使我们进而能给作为绝对主体的自我作出一定的说明了。自我的存在(本质)完全在于自己把自己设定为存在者的那种自我,就是作为绝对主体的自我。既然它设定自己,所以它是〔或,存在〕;既然它是,所以它设定自。。。。。。

    己;因此对自我来说,自我直接了当地必然地是。对自己本身而言不是、不存在的那种东西,就不是自我。

    (让我们阐明一下吧!

    人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在我有自我意识以前,我究竟是什么呢?对此,自然的回答是:我。。。

    根本不是,不存在,因为我〔那时〕不是自我。只在自我对它自己有所意识时,自我才是。——上述问题所以可能发生,是由于在作为主体的自我与作为绝对主体的反思的客体的自。。。。。

    我之间有了混淆,问题本是完全不成立的。自我将自己展示。

    于自己之前,从而使自己具有表象的形式,这样才是某物,才。。

    是客体;意识在这表象形式下获得一个基础,即使没有现实的意识,也没对它作形体方面的考虑,这个基础仍然是。人。

    们想到这样一种状态,就会问,自我当时是个什么呢,即是说,意识的基础是个什么呢?但即使在那个时候,人们也已不知不觉地把绝对主体当作上述那个基础一起思维进去了;。。。。。。。。。。

    这就是,人们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