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指导这些学生又建立了如此多的研究所。约飞在X射线、放射性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30年代后开始把主意力集中到超导体研究中。

  苏联凝聚物理研究的创始人是约飞,他是苏联科学史上的一位位大人物。约飞在1918年创办了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它成为苏联物理学的摇篮。20世纪20年代是苏联物理学的繁荣期,那时一大批有才华的苏联青年物理学家在约飞的指导下茁壮成长。约飞学派的成员有亚历山大罗夫(后来的苏联科学院院长)、卡皮察、库尔恰托夫(后来苏联原子武器计划的领导人)、朗道、谢苗诺夫(N。N。Semenov;1896…1986)(195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沙皇时期的物理学比较落后。在彼得堡(后来改为列宁格勒),物理学家集中在大学里,只有20来位,每次集会时一间小小的房间就能把所有人装下。那时的物理学家大多只能做一些非常简单的研究,而且大都是重复英国科学家的工作。当约飞问自己的老师,他是否可以从事一些别人未解决的问题的研究时,老师的回答是:你或许也能进行物理学新问题的思考。但是如果要做的的话,你应该做J。J。汤姆森和卢瑟福一样的实验物理学家。

  1902年毕业于彼得堡物理研究所,毕业后曾在德国慕尼黑师从着名的物理学家、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学习物理学,1906年回到彼得堡。回国后遇到了来自奥地利的犹太物理学家保罗·艾伦菲斯特。两人就物理学的一些原则性的新问题进行过深入研讨,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从1916年起,约飞在艾伦菲斯特的帮助下,开始定期组织一系列物理学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个大学的一大批有天分和创造力的年轻物理学家。他的后来的合作者卡皮察、谢苗诺夫、弗伦克尔和卢克尔斯基等都参加了这些研讨会。

  那时,约飞和他的学生只能把活动限制在举办有兴趣的人的研讨和讲座。他们既缺乏人手,也缺乏组织和资料等必要的条件来实施他们的想法。他们不但缺乏设备、房间,甚至连实验用的电都缺乏。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但物质和技术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鲜活的思想,表现出的友谊和对科学的激情。看得见的成功已经显露,生机勃勃的科学生活已经展开。约飞的学生说,约飞教给他们在科学见解的不妥协和坚决,思维的无畏,科学的想象力和激情。

  约飞不仅给研讨会带来了学术气氛,而且他善于利用别的科学家共同承担责任。谢苗诺夫参与了约飞组建研究所的早期工作,后来担任了化学物理学的所长。西涅尔尼科夫负责组织经济的、物质的和技术的条件。他的学生和其他合作者负责训练工程师。

  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除了做了物理学派的诞生地之外,还组织了其他的物理学研究中心,它发起在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地创立了15个研究所和上百个工厂实验室。这些研究所的领导人大都是参加过研讨会的科学家或者是约飞的学生。竭力培育堪与世界上最优级别相当的研究工作,并力求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朗道在乌克兰物理研究所建立了朗道物理学牌。约飞学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物理和技术联系起来。

  李比希的学派是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成长的,虽然它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但没有获得足够的帮助和认识。与之相反,因为新的国家刚刚建立,政府必须把很多的力量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生存上,约飞建立独立的物理学派成为可能。它能集中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参加者,因为这些参加者满怀对社会的责任和建设新国家的热情。

  约飞学派的成就是:①大约在15年里,苏联以列宁格勒为中心的物理学已经形成,使得国家把发展目标定在国际水准上。尽管沙皇时代俄国在物理学领域也拥有几个伟大的学者,但它在革命前仍然是世界科学的最落后和薄弱的部分之一,这时他们则贡献了文献的16%,苏联的俄文期刊被美国和欧洲研究组织译成英语。②约飞成功地在学派内部建立起理论物理、实验物理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而且建立起了以物理学为根据的技术基础。③约飞训练和教育出来的物理学家能够组织新的研究领域,而不是局限在很窄的专业上。在当时和以后他们能进行一系列成功的研究。

  5、玻恩与量子力学

  在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有3个关键人物:索末菲、玻尔和玻恩。尽管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有大小的不同,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领袖型科学家,各自领导了量子理论研究的3个不同学派,即索末菲的慕尼黑学派、玻尔的根本哈根学派和玻恩的哥廷根学派。

  索末菲与玻恩、玻尔研究量子力学的纲领、目标和方法和风格截然不同。索末菲属于古典主义派,他是旧量子论纲领(即经典力学与量子假设的混合物)的维护者,他认为旧量子论的基本假设中的矛盾只是一种有待解决的暂时困难,认为只要精心地做出特设性的假设(例如采取电子椭圆轨道模型代替玻尔的正圆轨道)就可以对付种种反常现象;相反,玻恩则属于量子的革命派,他是旧量子理论的摧毁者,他认为旧量子论本身内在矛盾是根本性的,为公理化的方法所不容,构造特性架设的办法只是权宜之计,新量子论必须另起炉灶,用公理化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索末菲的目标首先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光谱学上的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能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他本人具备原子光谱类型的丰富知识,他更关心量子理论的实用价值,他有意中不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的天性。相比之下,哥廷根的数学精神和玻尔的科学直觉支配着他们的整个理论物理研究工作。玻恩的目标在于追求普遍性,它的基本特征是使用高度抽象的公理化方法,不怎么强调典型案例的作用,较少考虑具体物理意义。玻尔的理论比较模糊,但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给后来的物理学家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索末菲被称为是量子工程师,玻恩是量子数学家,而玻尔则是量子哲学家。

  玻恩1882年12月11日生于普鲁士布雷斯劳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受父亲(医学教授)影响喜欢摆弄仪器和参加科学讨论。1905年慕名进入哥廷根大学以便听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闵可夫斯基(H。Minkowski;1864…1909)等数学、物理学大师讲学,于1907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受聘为哥廷根大学讲师,1921年玻恩成为哥廷根大学物理系主任和正式教授。在玻恩领导下,哥廷根物理界群星荟萃,形成了一个可以和哥本哈根学派媲美的新学派。作为科学学派的领导人,玻恩的主导作用通过学术本身(包括教学与科研)和组织工作两方面体现出来。玻恩有三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晶格动力学、分子结构与玻尔的量子理论。玻恩善于赏识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把弗朗克这样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请来担任编外教授。玻恩与弗朗克经常组织学术活动,每周活动一次的“物理结构讨论班”吸引了大批学生。讨论班的形式是活泼的,不拘礼节,允许争论。20年代先后参加讨论班的主要成员有泡利、海森堡、奥本海默、康普顿、约尔丹、狄拉克、鲍林等。这个讨论班对来量子力学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玻恩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亲切。他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参加散步、野餐、讨论各类问题。玻恩和妻子都能弹奏钢琴,常常邀请喜欢音乐的学参加他的家庭音乐会。

  为了繁荣哥廷根的学术环境,1922年6月他把玻尔邀请来访问讲学,做了一系列有关量子论和原子结构的演讲,哥廷根把这次访问的日期称为玻尔节。这一次,德国乃至欧洲的原子物理学家都在这里聚会,玻尔的学生、玻恩的学生和索末菲的学生也在这里听讲。玻恩的学生从玻尔那里学到了依赖于物理直觉、灵感和洞察力的思维特点,为他们注重数理分析的思维方式增加了自觉与想象的翅膀。自由争论的学术气氛是学派健康成长和学术繁荣的必要条件。

  量子理论发展史的另两个关键性人物是海森堡和泡利。海森堡原来在慕尼黑学习,是索末菲的得意门生,后来在哥廷根的玻恩那里取得博士学位,1924~1926年又和玻尔一起工作,因此可以说是三个学派的共同学生和代表人物。他兼容并蓄了慕尼黑、哥廷根和哥本哈根三个不同的科学共同体的长处。在索末菲那里他获得理论研究的最基本的训练,1925年他提出矩阵力学得益于哥廷根学派的数学知识和对物理科学的公理化描述的追求精神,1927年他提出着名的测不准原理则无疑受到玻尔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由于在量子力学方面做出的贡献,1932年海森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1921年从慕尼黑大学毕业,毕业后到哥廷根大学担任玻恩的助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哥本哈根大学担任玻尔的助手,因此同样可以把泡利看成是索末菲、玻恩和玻尔3人的学生。泡利是大家公认的最出色的、最敏锐的批评家,在量子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中表现出激进的革命态度。1924年泡利在研究反塞曼效应时发现了不相容原理,1930年在解决β衰变的一个问题是提出了中微子假设,这个中微子在1953年被发现。泡利因为提出不相容原理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玻恩似乎没有他的学生幸运,他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反对,直到1954年才获奖。

  6、卢瑟福:导师型领袖

  英籍新西兰裔科学家卢瑟福由于研究放射性物质和对原子核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而闻名,而他更大的名声是培养了一大批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成为了造就优秀科学人才的伟大导师。他先后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英国的曼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担任教授,走到哪儿他都能聚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和访问学者,并和他们共同做出或者指导他们做出了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发现。

  卢瑟福的学生来自十几个个国家,由他直接培养并沿着他指导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而获诺贝尔奖的达11人,由于受到他的影响和间接作用而获诺贝尔奖的还有几人,如果再加上几位具有获奖水平而未能获奖的“第41席占有者”,卢瑟福培养的伟大科学家将近20位。这无疑是个人培养伟大科学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些人中包括在麦克吉尔大学时的助手索迪和哈恩;在曼切斯特大学时的玻尔、海尔韦希,在剑桥大学时的查德威克、布莱克特、阿普顿、鲍威尔、考克饶夫、瓦尔顿和卡皮查,以及受到影响的阿斯顿、狄拉克和贝特,他们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未获奖的盖革(H。Geiger)、马斯顿(E。Marsden)、莫斯莱(H。G。J。Moseley)、奥立芬特(M。Oliphant)等着名物理学家。

  卢瑟福能成为领袖型科学家的原因是:①他的“科学是国际的”的观点。他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主张实行有教无类。无论是在蒙特利尔、曼切斯特还是在剑桥,他一方面与有关国家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又打破国家、种族和信仰的界限,广泛招收和培养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卢瑟福识别人才就像他的科学研究一样,有着敏锐的慧眼和深邃的洞察力。卢瑟福破格录用卡皮查是一个典型例子。卡皮查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年轻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要收这样的人需冒一定风险;而且那时研究生招生名额已满,但是卢瑟福还是因为卡皮查灵活、锐利的头脑把卡皮查留了下来。③对人具有亲和力。卢瑟福对人热情、诚恳,与人为善,团结每一个成员。几乎所有在他身边工作或者学习的人,一旦和他交往,就会结成终身友谊。卢瑟福帮助学生选好研究题目,鼓励和关心他们的实验研究,但在文章发表时却不署自己的名字。④顺应时代需要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由于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由一两个研究指导负责的科研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管理上的要求。卢瑟福在卡文迪什实验室设立了4个大组并由组长分头负责的新体制,从而发挥其他科学家的管理和带头作用。

  7、德尔布吕克与噬菌体研究小组

  噬菌体研究小组是由不同大学的科学家在一起或者分散地研究病毒细菌即噬菌体的非正式的组织,其核心人物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uck,1906…1981)、卢里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