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伤寒论六经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关伤寒论六经争论-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经非经〃了,这些道理怎么交代呢?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像日本人,在古籍上他们得出结论说《伤寒论》是实践医学。日本朋友对《伤寒论》很推崇,对《黄帝内经》却不重视,说《内经》是思辩,是花言巧语,没什么实际作用。我去日本讲学,他们说《内经》不如张仲景的药方,看病治病,百发百中,《内经》中的经络是哲学的东西,是〃思辩〃,可是他们就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是医学的根本。中国重视《内经》,而日本只重视《伤寒论》,这也是一个特点。


从运气学说的角度论伤寒论中的六经



昔人有言:不懂十二经络;举手动口便错;不懂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唐宗海在其伤寒论浅注补正序里说:窃见中国;皆今人不及古人;西洋则今人更胜古人;制作之巧;格致之精;实为中国所不及;则其医学亦当高出于中国;乃于医院药房留心咨访;求其论证;考其方书器具则精妙无比;治法则颟顸异常;始知尚形迹而略气化;凡五运六气之神妙;西医概未能晓于中医。


以上两例说明了运气学说的重要性;甚至是它在中医中的重要性既然它是如此的重要;又为何不被重视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 时代背景

自从进入科学化时代;凡有关五行以及气化方面的学说一概被视为迷信不加以探讨;不作深入研究。不知科学发展的规律是先提假设;再做实验;再得到结论;奉为定律现在只要随便翻开一本伤寒论著作;在一开头谈六经时就先否定气化学说的准确性;虽然避免大家走入玄之又玄的巫医;亦塞断后学从五运六气

启悟之路

二 现代的迷失与误解

中医是说理的;理通则物明;若不掌握源头;成千成万的方书;各有悟处;若不知其从何而悟;只懂依样画壶芦;亦是禅宗所说的野狐禅;;难怪近代有废医存药之见

五运者即是五行运;即金水木火土

六气者即是风 寒 热 湿 火 燥

陈修园说: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

所以我们只谈六气这个部份

那么什么是六气的本呢?

本就是指六种天上的气

没错;我想聪明的各位已经知道是哪六种了

就是风气 寒气 热气 湿气 火气 燥气



那什么是标呢

就是伤寒论讲的六经啦

分别是 太阳 少阳 阳明 太阴 少阴 厥阴



那什么是中气呢

中气就是指互为表里的阴与阳

如和太阴相对的是阳明

厥阴相对的是少阳

少阴相对的是太阳

彼此互为对方的中气



接下来我们要把标和本搭配起来

为了让各位好背我再用一次上面的图



太阴(湿)土相对的是阳明(燥)金

厥阴(风)木相对的是少阳相(火)

少阴(热)气相对的是太阳(寒)水



所以陈修园才说太阳为寒水之经

这样只要熟悉上面的表;陈修园就会允许你读伤寒论了

请大家把它记起来吧





接下来补充一下中西结合的概念

在近代黄竹斋的里讲到

太阳是身体表部躯壳的术语

阳明是躯壳之内;水谷道路;始于口而终于二阴;六府部位的术语

少阳是躯壳之内;肠胃之外;五脏膜原;三焦部位的术语

太阴是荣养系统之术语;其气则荣卫;津液 其质则肌肉 脂膏

皆其所属

少阴是血脉循环系统之术语;五脏皆其机官;经络毛脉皆其所属

厥阴是精神系统之术语;脑髓是其中枢; 志意是其妙用;而主宰

全体知觉运动之机官

这样全身都讲到了;以后如果知道是西医的啥病;也可以在六经中

找到其归属;当然运用之妙;存乎各人



至于开 阖 枢

不知道大家把表背熟了没;再用一次

太阴(湿)土 主开 相对的是阳明(燥)金 主阖

厥阴(风)木 主阖 相对的是少阳相(火) 主枢

少阴(热)气 主枢 相对的是太阳(寒)水 主开



至于为何会是这样就请大家自己想了

因为开阖枢的运用不是很大 只是顺便一提



不知道学到这里大家还有兴趣往下学吗???

如果觉得够了就不要往下看了

因为刘老(刘渡舟)说下面的不是绝对的

运用要看个人

内经的至真要大论说: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

再用一次图 配属分别为下

里 太阴(湿)土 从本 表 相对的是阳明(燥)金 从乎中

厥阴(风)木 从乎中 相对的是少阳相(火) 从本

少阴(热)气 从本从标 相对的是太阳(寒)水 从本从标



其中的从乎中 ;指的是要看其表里相对的配属

也就是说;治厥阴病要注意到少阳

治阳明病要注意到太阴



其实也就是说;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

卫气篇说:能知六经之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六经辨证中大家可以看到也有五行在里面

六经不只是单纯的配属十二经络

其额外的含意要大家多运用与思索才会有所得

希望大家除了脏府辨证外还能多揣摩六经辨证

若要深入研究请参考

张志聪 陈修园 唐宗海 还有 陆九芝 张景岳的书



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胡稀恕

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注解:太阳病,即表阳证,它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侯为特征的,既是说,无论什么病,若见有以上一系列的证侯者,既可确断为太阳病。
  按:这里应当注意到,太阳病的提纲是以临床证侯为据,不是以经络走向、分布为据,更与肺主之表无关。
第180条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注解:阳明病,即里阳证。胃家实,指病邪充实与肠胃之里,按之硬满而有抵抗和压痛的意思。胃家实为阳明病的特征,故凡病胃家实者,即可确诊为阳明病。
  按:阳明病也是以证候为提纲,不是以经络为提纲。更突出的是,提纲强调胃家实,而脏腑经络的阳明病要包括胃家虚、胃家实等。
第263条 少阳病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解:少阳病,即半表半里的阳证,它上以口苦、咽干、目眩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诊为少阳病。
  按:口苦、咽干、目眩,可是肝胆病的部分症状,但做为半表半里阳证,它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咽炎、肺炎、肠胃炎等急慢性病常出现此类证侯。
第273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注解:太阴病,即里阴证。它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的证侯为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太阴病。此腹满为虚满,与阳明病的胃家实满有别,若误为实满而下之,则必致胸下结硬之变。
第281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注解:少阴病,即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说的,意思是说,若太阳病而脉微细,并其人但欲寐者,即可确断为少阴病。
第326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注解: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它是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等一系列特征的,凡病见此特征者,即可确断为厥阴病。半表半里证不可下,尤其是阴证更不可下,若不慎而误下之,则必致下利不止之祸。


《伤寒论》与经络 刘渡舟
  李笑宇同学搞的刊物和“沙龙”是很好的,一个青年学子能够在学术上瞪起眼睛,能够努力,能够奋斗,这种精神是可贵的。青年是什么?是热血!有这样一股热血,他就能奋斗,他就能前进,他就能破除困难,赢得胜利,所以我很器重他,也很器重诸位同学,我看到了中医的曙光!中医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怎么现在才看到曙光呢?这是由于现在的中医有一点问题,这也是在前进中的一些问题。所以中医的东山再起、兴旺发达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依赖中医界的青年们、朋友们的共同努力,否则,中医就要萎缩了,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危险。  我研究了同学们的一些意见,关于《伤寒论》的经络大家有些问题。到底经络是有还是没有啊?现在学术界有争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也有的公然写文章叫《六经非经论》,认为六经是有的,但不是经络。同学们想让我给说一说,所以我今天主要讲经络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经络的问题,不是《伤寒论》单有的问题,那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学内科的要学经络,学外科的要学经络,学妇科的要学经络,学儿科的也要学经络。我十几岁作学徒,跟着老师学医,老师开头就给我们讲经络,他说这就是基础。所以说经络并不是《伤寒论》所独有的,凡是学中医的,为了给以后的学术打下很好的基础,首先得先学好经络。“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就得背这个、念这个。如果有人提出来经络学说在中医上没有实用意义,可以叫它退出了,那就不只《伤寒论》的经络方面给废除了,所有的中医学基础都给废除了,这个关系是很大的。《内经》中有脏腑经络,讲脏腑就得讲经络,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都得用经络学说加以说明。如果把经络给废了,“六经非经”了,那中医的理论——中医的整体观,一分为二、分阴分阳的辨证法,六经为体、八纲为用,体用的关系,不就都废了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经络的文章,在中医学院发表了,无形之中就出现了对立面,有一些议论,说我凭老资格。经络是有的!不光因为我是搞伤寒的,那是中国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伤寒论》也是中医学,当然就得取法于经络学说了,怎么能说是“六经非经”呢?好,一句话把所有中医的基础理论、脏腑经络都给废掉了,那将来脏腑还能建立关系吗?脏腑得有经络,没有经络,脏腑就是死东西了,有经络才能活呀!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得要求对中医有所体会,得有点入木三分的功夫,才能知道它的利害关系。否则的话,思想简单,图省事,认为经络就这么一条线,解剖学也看不出来,从哪儿到哪儿谁知道,他也不往细里去研究,就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这是不行的!“医之始,本岐黄”,脏腑经络是基础,你不是要学中医吗,就得学这个,不学这个怎么叫中医?同学们可能要问我了,刘老您这话说得太武断了,那还非学不可?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临床上来了病人叫你看,要辨证,辨证里头就有经络辨证,要是没有经络了,怎么去辨?  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湿热毒火,首遇肝经”。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 “这叫‘大趾发’。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 。七付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  再说一个例子,是后背疼、脖子疼的。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尤其是妇女,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的用桂枝加麻黄加葛根汤。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药,很有效,一吃就好。记住,这是指中央一带,脖子甚至到后背都管用。但是,如果你说后背、脖子疼,两边到肩胛也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