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3年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毕业,留校做博士后,继续狂放不羁。 

  1995年7月,张朝阳以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的身份出国后第二次回到中国,前一次是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务长,这一次则是陪着校长回来的。张朝阳安排校长跟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见面,也陪着那位校长去了北大,接待人是陈章良,陈章良刚被提拔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那年陈章良34岁,张朝阳31岁。 

  陈章良34岁当上北京大学副校长这件事对张朝阳的触动很大。回到美国后,张朝阳就决定三个月后一定要回到中国。回国后亲眼见到国内的景象,访问了许多朋友,张朝阳发现一个在中国生活的人是多么幸福。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非常充实。在美国的华人则是不在主流文化圈子里的一群人,跟这个社会几乎没有太多关系,只是麻木地生活在另一种世外桃源里。 

  这一次,和之前很多次的选择一样,他同样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知道的是,他要回中国去。回国做什么,他并不知道。 

  张朝阳在1995年回国的时选择了做互联网,无他,在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有这样一份能帮助他尽快回到中国的工作而已,当然,这份工作所在的互联网行业对张朝阳也有吸引力。 

  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所加入的那个实验室的导师虽然是学校的副校长、物理学家,但他本科专业是学计算机的,因此他要求他的研究生、博士生对计算机必须要精通,否则他就根本不会让你毕业。对于张朝阳来说,在实验室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因祸得福的是,当别人还在华尔街、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张朝阳却有这样一种闲情逸致在网上漫游,而这一玩就到了1994年。 

  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张朝阳于是就想搞一个〃Chinaonline〃中国在线公司。Riding the waves of our times;one is the ing of age of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another is the mergence of China as a global power(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这两句英文被张朝阳写在了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国在线〃的封面上。 

  那个时候张朝阳并不知道自己的创业能够做什么,并且在中国也没有任何资源。当时张朝阳拿这个商业计划书和系里懂计算机的人进行探讨,由于没有谈出个结果,只好暂时搁置在一边。但张朝阳的一位叫Garry Muller的美国朋友,他跟家人要了些钱,成立了一个网络公司。一年后的1995年,他的公司已发展为20多人,并在完成了第一次融资100万美元之后,把这个公司变成欧洲在线ISI。为了专门研究新兴市场的信息,他需要有人帮他在中国工作,张朝阳成了合适的人选。 

  张朝阳当时急于回到中国,虽然那份工作的工资不高,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之前,张朝阳决定帮Garry做。就这样,张朝阳回到了国内。 

   
内心张扬的ISI首席代表字体 '大 中 小' 1995年的ISI整个公司才30个人,张朝阳做它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从雇一个人开始,也经历了一个创业的过程。公司业务主要是跟各个信息提供者谈判,然后把信息形成一个数据库,将中国的商业信息、波兰的商业信息和全世界新兴市场的商业信息汇集到同一个服务器上,通过一种付费方式,为华尔街和世界其他地方服务。公司算不上一个互联网公司,但传播媒介是互联网。张朝阳首先跟新华社接触,带着便携笔记本,穿着西服到新华社等很多地方收集数据,很快就把中国数据库建了起来。 

  当时ISI办事处在万泉庄园,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方。办公面积只有24平方米,热水也没有,张朝阳工作、住宿都在那里,每天觉也睡不好。后来才知道,窗户外面有个锅炉,老是半夜三点响,张朝阳当时不知道,总不明白回国之后为什么睡不好觉。有时侯,早上9点钟第一个员工上班敲门的时候,张朝阳还没起来。回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张朝阳清华的一个同学来看张朝阳,一见张朝阳就问,啊呀,你怎么住在这个地方,这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虽然很辛苦,但张朝阳一点都没有抱怨,至少他在一个美丽的女记者面前是这么说的:〃回来之后没有失望过,一分钟也没有,很长时间沉浸在特别兴奋的状态里,看到远山的景致,跟一个出租车司机报出地名,就像吃久了没有加沙拉酱的卷心菜,忽然吃到好吃的川菜一样有滋有味极了。那种在亚文化里生活的麻木和冷漠逐渐被暖过来了。我慢慢地能欣赏中国人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整的热情、支持和依靠,明白一个人必须活在自己的文化里才能快乐。〃 这段话一如他之后所做的事情,让人很难理解,但却有他自己的道理,这就是张朝阳。 

  张朝阳和本书其他的主人公不同的是,田溯宁、张树新、马云一开始都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而张朝阳没有,他只知道,互联网里有很多机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公司是做什么的; 他的第一个公司爱特信是互联网技术公司的意思 ,也就是说,他只知道是做互联网的,至于具体做什么,他并不知道。 

  所幸的是,张朝阳还不算莽撞,他首先是用一个海外公司首席代表的工作让自己过度,然后拿这家公司还算过得去的业绩去找风险投资,更幸运的是,他真找到了钱,并由此发展起来。 

22万美金催生了搜狐字体 '大 中 小' 1996年7月,张朝阳正式开始了他的融资之旅。 

  张朝阳为了给投资人打电话,他在美国大街上的公用电话亭排队,他甚至尝到过被投资人赶出办公室的狼狈滋味。经过持续努力,张朝阳说服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爱德华·罗伯特给他投钱的意向。爱德华·罗伯特的学生亿万富翁的儿子邦德也表示,只要爱德华·罗伯特给钱,他也愿意跟着给投部分的钱,不过爱德华·罗伯特的附加条件是需要再有一个人投钱。也就是说,张朝阳必须再找一个人给自己钱,然后爱德华·罗伯特和邦德的钱才能进来。 

  张朝阳立刻想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蒂,尼葛洛庞蒂是互联网的鼓吹者,尼葛洛庞蒂本身也投了著名的热连线网站 ,而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也与他有过交流,张朝阳直觉告诉自己,找他应该有可能。 

  不过,等张朝阳找到了尼葛洛庞蒂的时候,尼葛洛庞蒂希望他到英国自己主办的一个活动上来做一次演讲,演讲完后他说他会抽出时间和张朝阳讨论投资的事情。但等张朝阳在紧赶慢赶到英国的时候,尼葛洛庞蒂却因为另一个约会而临时离开,走前他安排他儿子听张朝阳的演讲。 

  张朝阳的英语一向比他的中文说的流利,在那个会上,他翻来覆去的讲中国将存在的机会,互联网对中国的推动,张朝阳讲的热情洋溢,十分精彩。尼葛洛庞蒂儿子马上给父亲电话:Charse把大家都讲醒了,他值得投资。 

  就这样,张朝阳拿到了尼葛洛庞蒂、爱德华·罗伯特和邦德给的22。5万美金的投资,最后当年到帐的只有17万美金,其中尼葛洛庞帝还有2。5美金没有付,另外给掉一部分中介的费用。 

  拿到了钱的张朝阳终于可以开始创业,但是具体到做什么样的业务、怎么做,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还是不知道。 

  张朝阳是不是一个能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典范,这一直让人很困扰。如前所述,他的每一步都不太领先,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有一点张朝阳很清晰,那就是他知道中国会崛起,互联网会成为推动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而自己会在互联网的中国崛起中成为推动者,而且在他看来,他就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张朝阳回国后招的第一个正式员工叫何劲梅,她正是受到张朝阳对互联网会推动中国崛起的那番言论而跟随了张朝阳的。1992年,何劲梅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第一个工作是到一家工厂搞厂房设计。后来去了一家合资的房地产公司,也做设计工作。决定跟随张朝阳时,何劲梅在房地产公司的月收入已经有3000元,但张朝阳只能给她1500元。 

  张朝阳第一次见何劲梅的时候,张朝阳刚回国十几天。那天,何劲梅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办事,正好张朝阳进来租房子,两个人搭了几句腔。张朝阳说他刚回国,要租房子,要招一个助理。招什么样的?何劲梅还兴致勃勃地给他出主意。那个周末,张朝阳给他打了个电话,说你来面试吧。当时何劲梅觉得特别突然,怎么让我去面试?就说她在那里做设计挺好的,不想换工作。张朝阳坚持说你来面试吧,说我们这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那时,张朝阳其实还没有创办搜狐,他还在ISL帮人打工,那时,没有几个人相信张朝阳,何劲梅是其中的少数几个。 

  张朝阳在爱特信招的第一个员工叫苏米扬,苏米扬1999年9月创办了伊氏女人网并担任CEO。2002年加盟3721公司任副总裁。2003年8月创立天晟互动,运营个性化虚拟城市Xcity。〃当年搜狐只有4个员工时,有一次张朝阳跟我们几个拿着黑板在上面画,讲他的宏图大志,说他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我们私下觉得他傻得可以,因为,那时候我们好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了。〃回忆起1997年时的张朝阳和搜狐公司,苏米扬说,张朝阳的创业经历给他的震撼至今仍在心中激荡。 

  搜狐副总编国庆临是最早参与搜狐创业的幸存者之一搜狐副总编国庆临是最早参与搜狐创业坚持下来的人之一,他至今记得张朝阳在1997年面试自己的情景:当他穿着结婚时买的西装走进张朝阳的办公室时,张朝阳背对着他,把脚翘在桌上翻看简历,10分钟对话之后,张朝阳说,〃你来上班吧!〃在此之前,国庆临压根不知道这家公司靠什么赚钱来发工资,他来求职只是因为公司离家很近,而且薪水也不错。事实上,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国庆临不知道搜狐靠什么赚钱,就连公司老板张朝阳也不知道。在国企工作的国庆临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这家小公司的不同,首先是不称呼老板叫张总,而是叫Charles,为此,国庆临还别扭了一阵,后来,Charles开始给员工普及概念,国庆临于是知道了互联网、IPO、纳斯达克以及期权是怎么回事。 

  何劲梅、苏米扬和国庆临基本代表了最早跟随张朝阳创业的那批人的心态,虽然不太相信张朝阳所说的事情是那么伟大,但觉得互联网是方向,同时觉得这个人与众不同。于是,半裹挟半自愿的跟着往前走。 


张朝阳也不知爱特信做什么好字体 '大 中 小' 1996年下半年,拿到第一笔17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后,张朝阳要做互联网,但具体做什么呢?张朝阳自己也没有想好。 

  张朝阳的公司起名叫互联网技术公司(Internet Technology pany),英文缩写是ITC,去工商局申请的时候,工商局要求中文名一定要按ITC的中文谐音翻译,最后落实到爱特信这三个字。 

  ISP业务没有在张朝阳的考虑范围内,他觉得瀛海威为代表的那一代网站不够互联网,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不够开放。关于张朝阳和张树新,有个段子广为流传,张朝阳回国后去找张树新,两个人一起吃饭,吃完后张朝阳表示要AA制,张树新没搭理张朝阳的提议直接买了单,张朝阳还是有很强的海归做派。 

  防火墙软件是张朝阳第一个想到的项目,张朝阳还与以色列的公司进行过接触,但这个项目也被放弃了,这也不符合张朝阳的价值观,不面向消费者。 

  最终,张朝阳决定还是先做一个网站,一个面向最终网民,为网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站,其他的张朝阳并不知道。1996年的年底,准确的日子是1996年12月28日,张朝阳花了两万元人民币〃攒〃了一台服务器,并把这台服务器放到了北京电信 (现在是北京网通)刚刚建成的主干网上这是中国的第一台商业服务器托管。不过,至于做什么内容的网站,张朝阳心中没底。 

  当时张朝阳的股东之一尼葛罗庞蒂还投资了美国的另一家互联网网站〃热连线〃。正是〃热连线〃最初发明了网络广告的商业模式。这也给张朝阳带来了很大启发,他去美国拜访了〃热连线〃。当时的〃热连线〃雇用了大量记者去采写新闻,他们写了大量高质量的短文章,图片新颖,报道方式也与当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