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受之怯怯,食欲也会因为“吃不惯”而胃口大减。每当这种场合,宋美龄就会预先拟定适合客人口味的中国菜肴。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宋美龄才真正随着各种应接不暇的盛宴,领略了原本就属于她自己国家的饮宴文化。四川的姑姑宴,曾经是宋美龄在重庆生活期间最喜欢吃的菜肴,这是一席特殊的四川名菜,从前她没有进川之前,还不知四川的菜肴竟然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抗战后来到川境以后,宋美龄才发现四川的菜肴确实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龙头菜系。其川菜的滋味,当然远远超越她小时候熟悉的粤菜。她发现同样的原料,如果让四川的厨师烧炒成菜,其滋味就具有独特的辣味。辛辣对于刻意保养身体和面部的宋美龄来说,历来就是大忌,她在南京和上海时期甚至连辣味也不敢闻。但是由于生活在四川的时间长达八年,所以后来辣椒对于宋美龄已经习惯了。有的时候她甚至也主张在她的汤菜里放下少许辣椒油,借以调味。
  在宋美龄与中国各派政治势力频繁接触的过程中,也是她领略和接受各方菜系的机会。她发现蒋介石麾下的各路军阀,几乎都有各自的饮食风格,而各路军阀一般都来自不同的省份。例如山东军阀喜欢的鲁菜、四川军阀喜欢的川菜、浙江军阀喜欢的浙江菜、东北军阀喜欢的北方菜,等等,都是在三十年代她亲自陪同蒋介石到各地视察军务的时候,在接触和熟悉各派政治势力的同时,也熟悉了他们所喜欢的菜系。一个从前只注重和崇拜美国西餐的女性,直到成为蒋介石的夫人以后,才体会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尽管如此,宋美龄与生俱来的西方饮食习惯是绝对不会因为频繁应对各地的中国式饮宴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是因为宋美龄对西餐的感情实在太深了,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的。在这一方面,不能不说一说宋美龄在抗战之前她所极力主张的“自助餐”,据她说,这种自助餐来源于美国官场的宴会,既经济又实惠,而且花钱不多就可以接待和宴请数量较多的人员。因为这是极其大众化的餐饮,蒋介石也相当欣赏。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宋美龄和蒋介石是不举办大型宴会活动的。有些时候一定要举行餐宴的时候,宋美龄不得不取消了她从前所喜欢的排场和隆重。
  对此,在宋美龄身边服务多年的后勤总管黄仁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有一天下午,蒋先生和夫人到励志社来,作了一次未予通知的突然访问。……在那一天,我介绍了一种用膳的新方法 ——自助餐。我在美国看见过这种方法,许多盛有食物的盘子,放在柜台上,一个个人连接地依次序排成一条长列,跟着前面的人边走边取,用小的碗和盘子来挑选自己喜欢的菜肴来吃,并照价付钱。在那一次集会上蒋先生率先开始,持着他的盘子,沿这条柜台前进,挑选他所要的食物。当然所有大官和司令们都照样鱼贯而行,取菜吃饭。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桩有趣的事,以合乎卫生且又实际的方法,来吃一顿饭。同时,他们似乎也喜欢这种吃饭的方法。……蒋夫人亦称赞我们的工作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政府公务人员,收入这样微薄,而能做这样勤奋的工作。你们励志社同仁都是谨慎而节省的,你们用一块钱去做两块钱的事,愿你们好好保持着这种精神。’”
  宋美龄举行盛大饮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前的1930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宴会是在张学良1930年首次抵达南京,那一次因为有张少帅的夫人于凤至出席,所以宋美龄一度成为盛大宴会中的主人,也是她首次以蒋介石夫人的身份在南京举行盛大的酒宴。就是在这次宴会过后不久,宋美龄与于凤至缔结了姐妹因缘。而由于她所善长的“夫人外交”,致使蒋介石与统帅东北军的张学良在南京缔结盟约,并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彪炳史册的南北统一。因此说在饮食上极为克制节俭的宋美龄,有时候也会一展身手,露出她盛布酒肉兵的“大手笔”,所以在撰写宋美龄的“食”之篇章,不能不把她节食之外的多彩一幕也记录在案。
  ◎ 当年冬天宋美龄在上海与蒋介石举行婚礼后,曾经双双到过莫干山做短暂的蜜月旅行。然后他们在上海的东平路蒋宅住过一段时间。当年岁末,宋美龄随蒋介石来到南京,曾经下榻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别墅。
  ◎ 那是一个让她在庐山上无法心平静气的炎热夏天。就在这一年的8月18日下午,宋美龄最后告别了庐山,当时据史载她是一个人久久地伫立在“美庐”前的两棵高耸云天的柳杉旁发呆,她知道这两棵柳杉树,是抗战前夕的1937年夏天,宋美龄那时也感到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和恐怖感。似乎她感到今生离开庐山以后,也许再也不能返回了。于是她马上商之于蒋中正:“我们可不可以在院子里栽上两棵树呢?”
  ◎ 蒋介石特意为宋美龄在台北市湖底路修建的新宅——士林官邸,原来是一座老建筑,早在二三十年代它就是一个日本人开办的园艺试验所。蒋介石来到台湾以后,侍从室的人到处为蒋寻找住地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座建在士林的园艺所,蒋介石上那里去视察了一次,发现这座园艺所里的花花草草很多,他知道宋美龄早在南京和重庆时代就非常喜欢养花,于是蒋介石首肯了这座旧园所。
  ◎ 宋美龄住进纽约曼哈顿“葛莱西”高层公寓以后,一位美国记者曾对她在高层公寓的生活状况作过如下描述:“宋美龄在公寓里的生活十分平静,她还像在蝗虫谷居住时一样,每天都以读经、祷告、看书、看报为主要生活内容,有时还会见从台湾来此的客人,但谈话的时间一般不长,近几年她的话明显渐少,晚上她在床上读书时,不知何时就睡着了。”
  纵观宋美龄的一生,从她出生那天开始,直到她在美国纽约去世时止,她所住过的地方大都是环境幽雅、建筑格调别出一格的楼房或带着院落的平房。宋美龄在住的问题上真谓是豪宅华屋,多生活在景色宜人或闹中取静的封闭性地域之内。
  1897年出生的宋美龄从小就在上海滩上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现在可以查到的住所就有三处。她生下来的第一座寓所在上海原东有恒路628号,这是其父宋嘉树1912年自费建筑的一幢欧式楼舍,而且在当时的上海就是一处十分引人注目的大型住宅,因为这所住宅有主楼和附属瓦房组成。其中除宋嘉树和倪桂珍及宋美龄与两位胞姐宋霭龄和宋庆龄居住的房舍之外,还包括家庭里其他人,即宋子文等人和一些车夫、厨师、女佣和男佣们的下榻之处。主楼的底层为一间大客厅,两厢还分有书房、小客厅、起居室、琴房、弹子房和餐厅等等,是当时上海上流社会中较为奢侈的住宅之一。
  这时的宋美龄还是童年,她降生人间刚睁开眼睛所能见到的就是古典红木家具与欧式沙发相匹配的舒适屋舍。宋美龄在这所宅子里大约住到1907年,才离开了这所漂亮的小洋楼,前往美国留学。宋美龄在美国学成归来以后,宋家早已经搬到另一处新居去了。
  1917年6月,宋美龄在美国马诸塞州的韦尔斯理女子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到上海,这时候她发现小时候居住的这幢小楼,已经不再是她记忆中的那幢富丽堂皇、红瓦参差、院落幽雅的高级豪宅了,由于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小楼的屋顶已经开始漏雨,而附近的平房也大多呈现出破败的颓相。只是她发现东有恒路628号的小院里几棵当年尚未长高的梧桐树已经把它那浓密的绿荫覆盖了整个院落。
  就在宋美龄学成归国的第二年——1918年5月,她的父亲宋嘉树因心血管疾病病故在这幢保留了宋美龄许多童年美好记忆的宅院里。父亲死后,母亲倪桂珍决定搬出这座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的旧宅。因为她只要在这所院落里生活,就会想起许多与宋嘉树相关的往事,于是她们在1919年春天,搬出了这所院子。
  新宅在上海西摩路139号,这里是宋美龄在上海居住期间的第二所住宅。现在这所宅子仍然存在,不过此地已经更名为陕西北路。这所宅子是欧洲风格的建筑,小楼前有一座偌大的花园,屋宇和大大小小的房屋,均给人以欧式田园的感觉。与前一所住宅截然不同的是,这里更显得闹中取静,几乎听不到尘市的喧嚣。而且房屋和楼房的总建筑面积合约六百多平方米,小楼前后的花园加起来至少也有近千平方,这里无疑是一所更适合于大家族幽居的理想佳境。宋美龄住在这里会让她联想起在美国的生活,楼后还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夏天时这里可以打高尔夫球。而且这花园里还有让宋美龄为之神往的奇花异草,如海棠、香樟、雪杉、桂树、龙柏和枫树等。
  就是在这所幽雅的住所里,宋美龄开始走上了她从前感到陌生的道路 —— 和政界人物的频繁接触,就是在这所宅子里接待过蒋介石和一些当时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其中不仅有张静江、陈立夫、陈果夫、张群、孙科等等国民党高官,而且这所宅子里还是宋子文兄弟几人,孔祥熙伉俪经常出没的地方。1931年当宋母倪桂珍在青岛病逝的消息传进西摩路这所宽大的院落时,宋美龄和蒋介石在这里为宋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仪式。雪白的挽联和挽幛几乎排满了偌大的院宅。所以上海西摩路139号住宅,是宋美龄永生难以忘却的地方。
  宋美龄在上海居住的第三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东平路9号寓所( 民国年间的贾尔业爱路 )。这是她与蒋介石于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婚礼过后,由蒋介石出资购买的一所新宅子。这是一所经过宋美龄首肯并赞许后购下的一处房产,它的外观带有法国式建筑的特色,二屋小楼,内中回廊曲折,房间众多。由于宋美龄嫁进蒋门以后并从心里喜欢上了这所宅子,因此蒋介石亲自为这所宅子取名为“爱庐”。
  宋美龄和蒋介石并非在这里久居,他们婚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南京,而只有在极少的时间才会从南京回到这里来居住。一直到1936年“ 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宋美龄才最后决心卖掉这所房产,彻底地搬到南京居住了。她在这所宅子里大约住了十年时间,也是她出嫁以后独立生活的第一个居所。
  这三所与宋美龄有着特殊感情的住地,标志着她由一位上海豪门大户家庭的千金小姐,逐渐走上社会并成为公众人物的成长历程。第一所宅子让宋美龄成为接受中西教育的奠基石,也是她接受父爱和母爱,感受家庭生活快乐的发源地。她的聪明才智,她对西方国家的向往和她日后顺利地接受西方教育,这所宅子都为她提供了坚硬的经济后盾。如果她不是出生在这样富裕的家族里,那么她的生活之路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因此住宅也可以折射出一个政治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
  关于宋美龄在上海生活的情况,以及宋家在上海的一幢住宅,蒋介石当年的侍从秘书汪日章在事过多年以后,有不同的解释,他说:宋美龄“作为一位家庭主妇,总想把自己的小家庭安排得宽敞舒适,宋美龄也不例外,而且更有条件。除了出发在外地临时住上几间平房或楼房将就一下外,自然想要有一个永久性的公馆。宋美龄有幢陪嫁房子,在上海贾尔业爱路,正房约四开间隔,纵深颇大,楼下有一个大客厅,容四十人不挤。也可放电影,有一次曾由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主持放过一部美国电影( 忘其名 ),观众除蒋介石夫妇外,有少数侍从人员。外客中有孔家子女,片子的内容是叙述一个改革者,逐渐扩充军备而至统帅全国,后因经济风潮,以致经济崩溃卒至一败涂地,看后发人深思,至今记忆犹新。这幢房子本是外国人的花园洋房,在上海并不算是最好的。是宋家买过来的,在法租界住宅区里靠马路的两层楼洋房。小柚木条拼嵌的地板,向西延伸一排二层楼十多间下房。花园面积大于建筑面积三倍,有小溪横贯草坪,溪阔三米,东侧安放小石块,可徒步跳跃而过。灌木丛中,间以假山,取自然园林式布局,散步其间并不觉身处闹市,由一个40多岁麻脸男管家看管。室内布置除应有的大小沙发、大茶几、桌椅等家具外,墙上挂的颇为精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大山人画的春、夏、秋、冬四帧花鸟条幅,寥寥数笔,简爽、泼辣。其中一帧勾画出荷花下侧头看天的鸭子,惟妙惟肖,意境逼真,确是神品。这座房子终蒋之生总共住过六七次,最多一次也住不下两个月。无论蒋去南昌、重庆、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