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励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查尔斯·迪更生  
    一个穿得好的人并不出众,他的优雅让他脱颖而出。  
    ——奥斯卡·德拉·朗特  
    穿得好,但却无处可走。  
    ——威廉姆·阿兰·怀特  
    温文尔雅的举止,更富有人情味,所以也就更具有男人气概。  
    ——马可·奥勒留(古希腊哲学家)  
    1995年,在纽约一家律师行里,中国的富豪钱先生穿着优质登喜路西服,打着灿烂辉煌的法国朗万领带,脚登闪亮的英国彻切斯皮鞋,他的全身被昂贵的世界一级名牌包装着,正在与自己的律师商谈对美国的合作伙伴所进行的诉讼。  
    钱先生瞪着眼睛,用手指着翻译大声地嚷着:“你让他给我起诉狗娘养的史密斯,我限他在半年内给我打赢这场官司,否则我可不养这群废物!”半年之后,他的律师丝毫不少地收取了昂贵的律师费用,钱先生的官司进程几乎为零。在新换的曼哈顿的另一家律师行里,暴躁的钱先生气急败坏地对翻译说:“你给我一词一句地翻译,他们要还像前面的那个饭桶一样达不到我的要求,我他妈的随时更换律师!”  
    在双方都出场的听证会上,钱先生时常地破口大骂,拍案而起,甚至要跳过桌子与对方搏斗,以至于他的律师和助手必须按压住他,正常的程序无法进行下去。几个月之后,钱先生失去了律师。这一次是律师解雇了钱先生,让他另请高明。愤怒的钱先生强烈地谴责“愚昧无能”的美国律师:“都说美国律师最能干,我怎么遇上的全是笨蛋、蠢才!”  
    他的翻译在离开他以后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先后换了三个律师行,经历了两年的持久战,公司花费了一百多万美金的律师费,我们的官司仍然以全面的失败而告终。每一次,他的出言不逊和粗暴无礼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骄傲的美国律师们用消极的态度来报复他的粗暴。律师们是按小时收费,我们的官司的赢输,对他们并无致命的伤害。在很多需要理性和修养的小节上,我们的老总不能展示给律师一个有成就的、卓越的中国企业家的形象,以至于我们自己的律师都怀疑我们提供的证据的可信度。”  
    钱先生的穿戴和外表包装是世界一流的,可是他的行为、举止和修养却不能反映他外表的质量。有很多人把形象设计的概念理解为外表包装和视觉感官上的提升,而根本不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这不是形象设计的全部内容。形象设计的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在内容却是复杂的、深刻的、全面的、长期的。个人的修养包含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情操的升华,它还包括对人类心理的理解,对人们行为动机的理解和对基本人性、人格、社会、文化等等的理解,以及对此做出的相应的反应。它需要你有能力理解他人的心理反应,预测产生的结果及你的行为可能会留下什么样的后果。有人说:“只有琢磨墨香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当你有了修养时,就知道一个人应该如何举止了。  
    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和书上讲的礼仪、礼貌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似乎是一件不足以挂齿的小事,但是,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小节却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没有修养的举止会摧毁生活中的一些快乐,彻底改变人们对你毫无瑕疵的外表的看法。朱丽娅从香港总公司到北京分公司出差,在国贸大厦里等电梯,待电梯停下,她正要进门,一个头发油亮、穿着西服的男人一个箭步抢到她的前面。等进了电梯,她看清楚了,那是一个外表英俊的男人,他坦然、自信,根本不知道他的举动留下了什么印象。朱丽娅说:“如果没有这个猴子般的举动,我会认为他是一个有成就的男人。但是我真为他的外表可惜,为他作为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而可怜。”今天,朱丽娅已经定居国内,工作在现代化的大厦,她对于这种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她说:“过去出门时,我以为前面的男士会像海外的绅士一样为我开门,结果我常常被门撞到鼻子。现在我已经培养起了绅士的风度,习惯地为在身后的男士拉开门,不过,我很少得到‘谢谢'的回报。”  
    很多成功的男人会认为,这看起来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让人上纲上线到“修养”的问题上,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快乐都是通过有修养的行为得到回报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从内心里判断、评价一个人。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感谢,立刻会赢得我们由衷的赞赏:“真有修养,真懂得礼貌。”同样的道理,无论你是什么人,你在做什么,每一个场合,每一分钟,只要有人存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表现着自己的修养,人们根据你的举动来判断:“他,是不是有修养?”其结果再简单不过了:有修养,人们就喜欢你;没有修养,人们就厌恶你。  
    在任何场合下,不要以为穿戴得如同世界名牌大会战就能够表现出卓越的修养,就能够展现出迷人的形象。优秀的外表包装是能够引人注目,但是,相应的举止和修养才真正让我们脱颖而出!然而,很多外表“卓越不凡”的人的举止却对不起他昂贵的外装,他们留给别人深刻的印象并不是杰出的外表、有修养的举止,而是自私的、缺乏教养的、让人反感和憎恶的低劣举动。  
    修养常常不在大事上,而是反映在那些你从来都漫不经心的小节上。你以为没人在意,但是这只是自己在掩耳盗铃。某银行分行的大会上,行长在台上讲话,他好像是口中感到不适,扭过身去不假思索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刚刚分配来的博士生说:“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行长的行为。”另一位具有金融硕士文凭的处长,讲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行长在处级干部会议上脱掉鞋,像个老农民一样惬意地抓着脚,这个处长感叹道:“我不知道这样的行长怎么面对WTO后国际金融界的挑战!”  
    一般来说,粗俗的举止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没有生长在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家庭,他从小就没有注意自己举止的习惯,他也没有被告知:“不雅的举止是让人无法忍受的!”第二,他现在依然没有良好的社交活动,因为,一个良好的社交圈子是不会容忍这些不雅之举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在他的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时,他都应该学习这个阶段的人所具备的知识,他应该知道,很多有地位的人对于举止不雅的人怀有成见,他们会从内心里鄙视一个不注重修养的人。举止,把一个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修养,把一个文明的人与进化中的人区别开来。  
    修养体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有标准的社交举止的人并不一定就有修养。这让很多成功的人很困惑,一些人幼稚地以为强干、威力、尖锐的做事方法就会获得别人的重视和尊重,“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痛打落水狗”的行为和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态度,并不会强化你的成功者形象。在文明社会里,一个优雅高尚让人尊重的形象,绝不会来自强暴、争斗、金钱的堆积和权力的掌握。因而,有位朋友总结道:“有钱买不来尊重。”宽容、大度、得理依然饶人的处世态度,比你懂得如何欣赏战国时代的古董更让人尊重。  
    在纽约工作的股票经纪人查理·王讲了请两位客户吃饭的故事。巧合的是两次都发生了汤洒在客人身上的事。第一位客户是中国的富豪,他暴跳如雷,找来餐厅经理,“我的衣服你赔得起吗?你们看怎么办?”他要求赔美金,并解雇服务小姐。最后答成协议,餐厅为他干洗西服,口头上答应解雇服务员并免去餐费。第二位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商人,这次是查理表示愤怒了,餐厅经理惊恐万状,但是这位商人表示:“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以息事宁人的态度了事,这次餐厅又免去了查理的请客费。同样的事,反映了两个人的修养,但是在查理的眼中,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我们应该念念不忘,我们的生活是由各种微小的细节组成的,细小的事物总能够引发出伟大的结果。恶劣的小节,也会导致恶性的影响,留下恶性的印象。小事不为者,大事难成。对于修养小节视而不见,疏而忽之,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恶性的习惯,而习惯又会渗透到思想意识之中,它不但会导致恶性的、愚蠢的、堕落的思维方式,还会污染一个人的灵魂。  
    到底什么才是优雅的、有修养的举止呢?有很多人把彬彬有礼和矫揉造作混为一谈,对于很多没有良好的内在修养的人来说,刻意地寻求优雅的举止,确实会显得装腔作势、东施效颦。修养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你自然、朴实无华的举止会处处流露出高雅。真正良好的修养并不是体现在外表上,人们只看见一个有教养的人举止高雅,却没有看到内在的实质。有修养的举止,是利用外在的一举一动来传达我们内心对别人的尊重的一种方式,它源于对事理、人情的通达。有修养的举止能够美化我们的外表。修养的培养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和观察,就像其他良好的习惯一样,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你必须要不断地实践。  
    英格丽建议:  
    (1)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  
    (2)不要在公众场所哗众取宠,大声说话,不要用尖刻的语言。  
    (3)礼貌待人,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够尊重我们。  
    (4)学会帮助别人,学会说“谢谢”。  
    (5)敏感地体谅他人,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正是细节区别一个文明的人和一个粗俗的人。  
    (6)尊重女性,懂得“女士优先”,让女士先出门,为女士开车门,为女士穿大衣。  
    (7)“一日三省吾身”,从现在做起。                     
面随心变   
    面随心变  
    ——你无法包装的心灵光环  
    人的自然美与外在的修饰是浑然不同的。  
    ——威廉姆·阿尔克特(美国教育家)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爱”是结合、和谐、一致的力量;“恨”是分离、不和、斗争、冲突的力量。  
    ——恩培多克勒(古希腊哲学家)  
    宁静至远。欲求宁静,贵在养神。  
    ——中国古语  
    英国BBC电视台播放过这样一个节目,心理学家想证明,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反映在他的外在形象上。为此,他们对一组陌生人进行了有趣的试验。  
    心理学家们选择了伦敦一家偏僻的小咖啡厅,并在里面安置了录像机。这个小小的咖啡厅内仅有三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坐着一个心理学家选来的“试验人物”。这三个“试验人物”中,一个是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身体健康的中年男子,他喜欢看足球比赛,还酷爱买体育彩票;一位是外表英俊、潇洒,但是性格忧郁、腼腆、缺乏自信,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小伙子;另一位是有学识的、秃头、只对知识感兴趣的中年男子。  
    心理学家让他们各自手拿当天的、同样的报纸,各自桌前摆着自己的咖啡,不要理睬任何进来买咖啡的陌生人,以便观察陌生人会选择坐在哪一个人的身边。在录像的时间内,前后共有六个人进门来买咖啡并选择在店中喝咖啡。这六个人在选择位置时,都犹豫不决地环视坐在那里的三个人。让心理学家惊喜的是,其中有五位选择坐在了那个心态乐观、热爱生活的中年男子的桌旁,其中有两位还主动地与他打招呼、交谈。这对于矜持的英国人来说,并不是常见的。只有一位漂亮的年轻女性,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选择了坐在那个悲观的小伙子身边。她腼腆地、主动地与小伙子打了招呼。  
    在后来的采访中发现,这位乐观的中年人还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最大的乐趣是购买体育彩票,他的彩票还常常中奖。而那个坐在悲观的小伙子身边的漂亮女性和小伙子一样,缺乏自信,或许还有别的原因让她选择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而那个只喜欢知识的学者身边空无一人。  
    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如此奇怪的动物,我们在无意识之中能够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会选择那些与我们价值观相同的人。我们无法掩饰的内心世界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我们的形象流露出来。  
    显然,有关我们自身的信息已经不仅仅通过我们的穿衣、发式、举止、生活方式等等来流露了,那些我们自以为隐藏很深的内心世界,我们以为只有自己才能够知道的思想、人生态度、处世哲学、世界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