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书阐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郑钦安医书阐释-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二火解已言君火居上为用,是凡火;相火居下为体,是真火。此真火是二阴中
的一阳,为人身立命的根本,必须有真火而后有君火。由于人身阴阳、水火、气
血,本相依而行,周流不已,两物原是一团,二气本是一气。二气均平,百病不
生,一有偏盛,即发而为病。故仲景立法,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只在这先天元
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追求。于三阴阴极之症,专以四逆汤
之附子挽先天欲绝之真火,又以干姜之辛热助之,即能起死回生;于三阳阳极之
症,专以大承气汤之大黄,以救先天欲亡之真阴,又以芒硝之寒咸助之,即能起
死回生,可知附子、大黄,诚阴阳二症之大柱脚。这段议论,可谓别开生面,发
前人所未发。张景岳曾以人参、熟地、附子、大黄为药中之四维,推人参、熟地
为良相,附子、大黄为良将,是颇有见地的,但其用药,则多重相而轻将。郑氏
善于将将,常用附子、大黄,令人起死回生,与张氏可谓各有千秋。末段论外感、
内伤与阴、阳二气之关系,必须察明二气盛衰,各在何经、何焦、何处发而为病,
而分别用药,亦极精要可法。
医理真传卷三·73·
医理真传卷三
阴虚症门问答
问曰:头脑独发热,心烦热,小便短赤,咽干者,何故?
答曰:此心热移于小肠,小肠热移于肾也。夫肾上通于脑,脑热
由肾热也。肾为水脏,统摄前后二阴,前阴即小肠膀胱,后阴即阳明
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今因心热移于小肠,小肠
受热,故便短;小肠血液为热所灼,势必乞救于肾水,热及于肾。肾
水为邪火所扰,不能启真水上腾,故咽干;真水不能上交于巅,故脑
热。法宜养阴、清热、降火为主,方用导赤散。
导赤散
生地一两木通五钱甘草三钱淡竹叶二钱
用药意解
按导赤散一方,乃养阴、清热、降火和平之方也。夫生地黄甘寒
入肾,凉血而清热,肾热清而脑热自解。木通甘淡,能降心火下行,
导热从小便而出,故曰导赤。竹叶甘寒,寒能胜热。甘草味甘,最能
缓正,亦能清热。此方行气不伤气,凉血不伤血,中和之剂,服之无
伤,功亦最宏,苟能活法圆通,发无不中也。
【阐释】本条所问病症,全属邪热伤阴,不能专治局部的脑、咽、心、肾,
其传变虽不一定如郑氏所云,但从整体观点,用导赤散以养阴、清热、降火,确
是对症良方。本方选自《小儿药证直诀》,为钱仲阳所订。郑氏用药意解,正确
简要。
问曰:两上眼皮红肿痛甚,下眼皮如常,渐渐烦渴,饮冷者,何
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于胃之上络,胃中之火,遂发于上而津液伤也。
夫上眼皮属阳明胃,下眼皮属太阴脾。今病在胃而不在脾,故上肿而
下不肿,胃火太盛,渐伤津液,故口渴饮冷。然未至饮冷,阴血尚未
郑钦安医书阐释·74·
大伤;若已至饮冷,阳明之腑症悉具。苟谓风、寒之时气所作,必有
风、寒之实据可验。此则无故而发,现于阳明地界,故知其元阴不足
于胃之上络,胃中之火,得以袭之也。法宜灭火救阴为主,方用人参
白虎汤。
人参白虎汤
如无人参,即以洋参、沙参代之。
人参五钱石膏八钱知母六钱甘草二钱
粳米一撮
古方分两,石膏用至一斤,知母六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米
六合。因阳明胃火燎原,盘踞中宫,周身精血,顷刻有灼尽之势,非
杯水可救,故施猛剂,取其速灭也。若此病虽属胃火,不得照此例以
施之,故改用分两,不失经旨,可也。
用药意解
按人参白虎汤一方,乃灭火救阴之神剂也。夫病人所现病形,未
见阳明之实据,不得妄施;若已现阳明之实据,即当急投。今病人上
眼皮红肿痛甚,又见口渴饮冷,明明胃火已盛,津液已伤,此际若不
急用人参以扶元阴,石膏以清胃热,知母以滋化源,甘草、粳米以培
中气,势必灼尽津液,为害匪轻。此等目疾,不得不用此方。若视此
方专为伤寒之阳明症立法,则为固执不通。不知仲景立法,方方皆是
活法,凡属阳明之燥热为病者,皆可服也。妙处即在分两轻重上颠倒。
今人过畏石膏不用,往往误事,实由斯道之不明,六经之不讲也。
【阐释】此症断为元阴不足于胃之上络,胃火遂发于上而津液亏伤,故用人
参白虎汤改定分量以灭火救阴。并谓此方非仅为伤寒之阳明立法,凡阳明之燥热
为病皆可服,时人过畏石膏不用,往往误事,均具有卓识。前人少有用本方治目
疾者,现人加以推广,不仅治赤、热、肿、痛、外障、瘀滞较甚之目疾往往取效,
并用以治肺炎、脑炎、糖尿病,尤其对夏月小儿高热、多渴、多尿综合症疗效最
好。一般认为凡属里热伤津,气阴两亏之老年及诸不足者,皆可用白虎加人参汤
治疗,而本方的退热作用,主要在于适当地配伍了石膏,可见郑氏谓过畏石膏不
用误事,是确有见地的。现将近代名医张钖纯用石膏的经验,及笔者对白虎加人
参汤的推广应用附后。张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谓:“石膏其性凉而能散,有透
医理真传卷三·75·
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
实热者用之亦效。……石膏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
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
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
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
途。……余用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
两,或七、八两。……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
亦断无不退热之理。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
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又云:“且尝历观方书,前哲之用石膏,有一证而
用至十四斤者(见《笔花医镜》);有一证而用至数十斤者(见吴鞠通医案);有
产后亦重用石膏者(见徐灵胎医案,然须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
药代粳米)。然所用者皆生石膏也。”
笔者近二十年来,对治外感风热之邪,无论成人或小孩,身大热(体温39℃
以上),虽注射青、链霉素而身热不退,即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屡用屡验。又
曾治尿崩症,患者一日一夜饮水达五十磅,石膏用量初服100 克,一剂而饮水量
减少五磅,二剂石膏增至200 克,饮水又有所减少,其后石膏用量增至300 克,
连服五剂而全愈。
问曰:两耳前后红肿痛甚,口苦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于少阳之经,少阳经之阳气旺而为病也。夫两
耳前后,俱属少阳地界,今红、肿、痛甚,少阳之火旺可知。如系风、
寒阻滞所作,必现头痛、身痛、寒热往来之候;内有抑郁所作,必有
忧思不解之情;审察内外无据,则元阴之不足无疑。元阴之不足,亦
有由生。有因脾胃久伤,而生化太微;有因房劳过度,元阳不足,而
转运力微,阴血渐虚,即不能滋荣于木,木燥而木病丛生,此红、肿、
疼、痛、耳聋、口苦、胁痛、筋挛诸症作矣。兹揭出于两耳前后,不
言胁痛、筋挛,举一隅也。其中更有至要者,人身上下四旁,全凭元
阴、元阳二气充塞,元阴不足,无论在于何部,元阳之气即旺于元阴
不足之部而成病。元阳不足,亦无论在于何部,元阴之气即旺于元阳
不足之部而成病。然二气寓于凡精凡气之中,凡精气盛,元阴元阳自
盛,凡精气衰,元阴元阳自衰,此二气盈虚消息机关,发病主脑。论
二气,论部位,六经自在其中;验外感,察内伤,戕伐之机关自定。
郑钦安医书阐释·76·
知得此理,仲景之心法可通,明澈无疵,调和水火之方有据。此病可
与小柴胡汤倍人参、黄芩。
小柴胡汤
人参八钱柴胡六钱黄芩七钱半夏四钱
甘草三钱大枣四枚生姜三钱
古方柴胡用至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是因寒伤太阳之气,不能从胸出入,逆于胸
胁之间,留于少阳地界,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从表则热,从里则寒,
故少阳主寒热往来。今为太阳未解之邪所侵,中枢不运,仲景立小柴
胡一法,实以伸少阳之木气,木气伸,而太阳未解之邪,亦可由中枢
之转运而外出矣。
用药意解
按小柴胡汤一方,乃表里两解之方,亦转枢调和之方也。夫此方
本为少阳之经气不舒立法,实为太阳之气逆胸胁立法。仲景以治太阳,
实以之治少阳,治少阳即以治太阳也,人多不识。余谓凡属少阳经病,
皆可服此方,不必定要寒伤太阳之气逆于胸胁,不能外出者可服。若
此病红肿,确实已在少阳,无外感,无抑郁,非元阴之不足而何。将
古方改用分两,以人参之甘寒为君,扶元阴之不足,柴胡苦平为臣,
舒肝木之滞机,佐黄芩之苦以泻少阳之里热,佐半夏、生姜之辛散,
以宣其胁聚之痰水,枣、甘为使,以培中气。然枣、甘之甘,合苦寒
之品,可化周身之阴,合辛散之品,可调周身之阳,化阳足以配阴,
化阴足以配阳,阴阳合配,邪自无容,故能两解也。然古方重柴胡,
功在转其枢,此方倍参、芩,功在养阴以清其热。变化在人,方原无
定。总在活活泼泼天机,阴阳轻重处颠倒,不越本经界限,可也。
【阐释】此条答问重要有两点:一是从整体观点辨病,二是善于活用成方。
因此病两耳前后红肿疼痛,口苦,全属少阳火旺症象,不必定要胁痛,筋挛诸症
全备,始为少阳经病,而病者又外无感染,内无抑郁征象可凭,故断定此种火旺
系由于元阴不足于少阳之经,致少阳经之阳气旺而为病,并说明元阴、元阳俱根
于凡精、凡气及互为消长的发病机理,以为处方用药的实据。此病既由于少阳经
之元阴不足,故主以小柴胡汤倍人参、黄芩而调整其分量。并谓小柴胡汤乃表里
医理真传卷三·77·
两解之方,亦转枢调和之方,凡少阳经病皆可服。不过古方重柴胡,功在转其枢,
此方倍参、芩,功在养阴以清其热,可谓善于活用成方。又说明本方配伍之精,
在于甘、枣培中,合柴、芩之苦寒以化阴,合姜、夏之辛散以化阳,阴阳合配,
邪自无容,故能两解,亦极扼要。近人推广应用,谓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表里双解、上下分消,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运行气血的功效,是
和解的首要方。用以治疗多种慢性发热病,都收到满意效果。郑氏在百馀年前,
即能不拘于《伤寒论》原文而加以活用,是颇为难得的。
问曰:鼻尖红肿,上牙龈肿痛,大便不利,烦躁谵语,口渴饮冷
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于胃,胃火旺盛,阴血又反伤也。夫元阴之气,
若无一脏不足,必无红肿火症之虞,人只知为风邪、火邪所作,而不
知元阴之早亏于内也。阴虚则火旺,故火症丛生。今病人所现症形,
已具阳明之里症,此刻胃火旺极,阴血衰甚也。须知凡血之内寓元阴,
凡气之内寓元阳,病人元阴先不足而火生,火生太烈,更足以伤其凡
血。故曰:“壮火食气”,食气者,食尽元阴之气也。世医以桂、附为
壮火,不知桂、附补元阳之衰,阳虚人之要药,非阳旺阴虚之所宜也。
此病法宜泻火救阴为主,方用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
芒硝六钱大黄五钱枳实三钱厚朴八钱
古方厚朴用至半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芒硝五合,是因太阳
之邪流入燥地,已经化为热邪,大实、大满、大聚、大便不通,狂叫、
腹痛,脉沉、实。阳明至此,非清凉、升散可解,惟有下夺一法。仲
景故立此方,以为阳明之将坏立法。然未至里实之盛者,亦可改分两
以施之,不失本经里症宗旨,可也。
用药意解
按大承气汤一方,乃起死回生之方,亦泻火救阴之方也。夫病人
胃已经实,元阴将亡,已在瞬息之间,苟不急用大黄、芒硝苦寒之品,
以泻其亢盛之热,枳实、厚朴苦温之味,以破其积滞之邪,顷刻元阴
灼尽,而命即不生。仲景立法,就在这元阴、元阳上探盛衰,阳盛极
郑钦安医书阐释·78·
者阴必亡,存阴不可不急,故药之分两,不得不重。阴盛极者阳必亡,
回阳不可不急,故四逆汤之分两,亦不得不重。二方皆有起死回生之
功,仲景一生学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