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书阐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郑钦安医书阐释-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法,方方皆有妙义,轻重大有经权,学者先将六经提纲病情熟记于
心,方能见病知源。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
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形不同,虽云伤寒二字冠首,因寒
在子,故也。
【阐释】本节所论太阳经症中之伤风症、伤寒症、两感症,腑症中之蓄尿症、
蓄热症、蓄血症及癃闭症,对其病机、病象及处方用药,论述均极切当。惟癃闭
症只说法宜升提,未有处方,宜用补中益气汤治之。癃闭还有由于湿热下注,或
瘀血内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之实症;亦有因肾气亏损、膀胱气化无权,水液不
能下注之虚症。实症小便量少、热赤、频急、而滴沥不畅,甚至尿闭不通,小腹
胀满,或疼痛、口渴、便秘、苔黄腻、脉滑、数,宜清利湿热,宜猪苓汤或八正
散加减治之。虚症小便滴沥不爽,排出无力,甚或不通,面白、腰冷、舌质淡、
脉沉细,宜补肾温阳通窍,以济生肾气丸加减治之。
附解中论及二阳并病,三阳并病,及兼见太阴、少阴病症,与汗下失宜的诸
种变症,俱选用伤寒论方而各得其当。归结为“仲景之法,总在活法圆通,并无
死法,方方皆有妙义,轻重大有经权。”这是郑氏最得力处,故于《医理真传》
之后,更著《医法圆通》一书,详加阐发,这里只示其要点。
郑钦安医书阐释·32·
阳明经证解
按阳明一经,以燥为本(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也),太阴为中气(脾
与胃为表里),阳明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里症、
有腑症,不可不知也。(以下承接上太阳经)太阳之寒邪未尽,势必传于阳
明,则治阳明,必兼治太阳,若全不见太阳之经症、腑症病情,独见
阳明之经症、腑症,则专治阳明,方为合法。当知寒邪走入燥地,即
从燥而化为燥邪,乃气机势时之使然也(寒邪化燥,乃本经病机主脑)。经症
者何?前额连眼眶胀痛,鼻筑气而流清,发热不恶寒,此际寒邪初入
阳明之经,寒气尚有一线未化尽,故还见筑气流清涕之寒形,渐渐发
热不恶寒(不恶寒三字,便是寒邪俱化为热也)。邪在经尚可解肌,故用葛根
汤以解肌,俾邪从肌肉而出(阳明主肌肉,故也),此本经浅一层立法也。
服此方而邪若解,则病愈。设若不解,有传少阳之经,而不传本经之
腑,有传本经之腑,而不传少阳之经者出矣(便是分途处)。若本经经症,
合少阳之经症,名二阳合病,即以二阳之法治之,如葛根汤合柴胡汤
是也。若本经经症,而传入本经之里,则现口燥心烦,汗出恶热,渴
欲饮冷(这便是里症情形)。此刻全无一点寒形,尽是一团燥热之邪气,
盘据胃中,兼之胃乃多气多血之府,邪热之气,又合胃中之气,二火
交煽于中,则邪热炽矣。热甚则血亏,故口燥心烦,热蒸于外,故汗
出,内热太甚,则乞救于外之水而欲为之扑灭,故大渴饮冷,仲景用
白虎汤以救之,有不使邪热归腑之意,深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解,
则病愈。设若白虎力轻,未能扑灭其邪热,邪即入腑,便见张目不眠,
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大便闭塞等情,此际邪已归腑。邪
至腑中,热已过盛,热盛必将肠胃中之血液灼尽,即肠胃中所存宿谷
糟粕中之津液,亦必灼尽。胃中枯槁,阴气不得上交,所以张目不眠,
胃火旺极,故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肠胃此际,无一毫血
液运其糟粕,故大便闭塞,通身上下不啻一盆烈火。若不急为扑灭,
顷刻将周身血液灼尽,脏腑有立坏之势也,主以大、小承气汤,苦寒
陡进,推荡并行,火邪一灭,正气庶可复生。即有痞满实燥坚讠严语狂
走等情,皆缘热邪所致,俱当以此法为主,不可因循姑惜,酿成脱症
之祸矣(阳旺极,而阴必立消)。
医理真传卷一·33·
附解:病缘是伤寒为本,至于用大黄、芒硝、石膏之药,全不见
伤寒面目,学者至此,每多茫然莫解,由其不知化机与六经所主耳。
万病不出阴阳两字,阳极化阴,阴极化阳,自然之理。阴阳分布六经,
六经各有所主之气,寒主太阳,燥主阳明,火主少阳,湿主太阴,热
主少阴,风主厥阴。须知寒邪至燥地,寒气即化为燥邪,一定不易之
理也(譬如一团冷物,放于热物之中,顷刻冷物亦化为热物。一团热物而放于冷物之中,
顷刻热物亦化为冷物。知此化机,便得伤寒一贯之旨,庶可识仲景步步立法之苦心也)。他
经化机仿此。仲景以伤寒二字冠首者,寒居正冬子令,一阳初生,为
一岁之首,一年分六气,六气配六经,一岁之气机,可以六日括之,
六日之气机,又可以一日尽之,生生化化,循环不已,学者宜知。
【阐释】本节所论阳明经症、里症、腑症,皆以寒邪化燥为主脑,依次指出
其病象、病机及所用方药,均极切当。惟其所谓里症的病情,“尽是一团燥热之
邪气盘据胃中”,可见邪已入于阳明胃腑。复谓“仲景用白虎汤以救之,有不使
邪热归腑之意”,似不如不立里症之名,直以白虎汤为治腑症之较轻者,较为适
当。如病势再进,由胃及肠,通身上下全是一团烈火,则必须主以大、小承气汤,
苦寒推荡,灭火救阴,决不可因循姑惜,酿成脱症。又本万病不出阴阳,阳极化
阴,阴极化阳之理,以释伤寒要用硝、黄等药,均具卓见,可使惧用硝、黄者受
到启发,附解中又提出六经各有所主之说,并谓“一年分六气,六气配六经,一
岁之气机,可以六日括之,六日之气机,又可以一日尽之。”关于一年分六气,
六气配六经,依冬至一阳生,以冬令太阳寒水居首,次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各占两个月四个节气。其次序虽与传经之始太
阳而终厥阴刚好相反,而天人合一,自然与人身阴阳相通之气机,实寓于此。故
六经各有所主,各有所化之说,从整体观点及时间医学着眼,亦具有一定价值。
少阳经证解
按少阳一经,以火为本(少阳之上,相火主之,故也),厥阴为中气(肝
与胆为表里),少阳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腑症,
有半表半里症,不可不知也。(以下承接阳明经)如阳明之邪未罢,势必
传于少阳,则治少阳,必兼治阳明;如全不见阳明之经症、腑症,而
独见少阳之经、腑症者,则专治少阳,方为合法。经症者何?头痛在
侧,耳聋喜呕,不欲食,胸胁满,往来寒热是也。夫寒邪之客气,每
郑钦安医书阐释·34·
至阳明燥地而化为燥邪,燥邪之客气未尽,遂传入少阳(客寒至阳明,从
燥而化为燥邪,燥邪入少阳,为病机主脑)。盖少阳主枢,有枢转阴阳之道,今
因燥邪之客气干之,阻其少阳条达之气机,正邪相击,故两侧头痛作
矣(耳前后两侧,俱属少阳),胆脉入耳,燥邪干之,清窍闭塞,耳遂骤聋;
木原喜乎条达,呕则气动,木气稍泄,病故喜呕;木气不舒,上克脾
土,土畏木克,故不欲食;胸胁者,肝胆所主之界限也,肝胆不舒,
胀满并作(即此便可悟客气之过也。客气详附解)。少阳与太阴接壤,系阴阳交
界之区,故曰半表半里。邪附于胆,出与阳争则热,入与阴争则寒(阳
指阳明,阴指太阴),故有寒热往来也。主以柴胡汤,专舒木气,木气得
舒,枢机复运,邪自从枢转而出,此本经浅一层立法也。用药未当,
邪不即出,则必入腑,即现口苦、咽干、目眩(六字乃本经腑症提纲),此
际燥邪入腑,合本经标阳,燥与热合成一家,热甚则胆液泄,故口苦、
咽干;肝开窍于目,与胆为表里,表病及里,里热太甚,必伤肝中所
藏之血液,故目眩。主以黄芩汤,清其里热,里热一解,邪自灭亡,
此本经深一层法也。所谓半表半里症者何?即其所处之界,分而言之
也。邪在三阳,俱以表称;邪在三阴,俱以里论。半表者从阳分(少
阳与阳明太阳为一家也),半里者从阴分(少阳与太阴接壤,太阴与少阴厥阴为一家也),
故诸书言疟病不离少阳,因其寒热之往来而决之于少阳也(表邪之为病,
寒热无定候;疟邪之为病,寒热有定候。以此别之)。邪在少阳,不能从枢转而出,
直趋阳明地界。阳明主燥,故病者发热(即热疟也);邪苟不趋阳明,而
专趋太阴。太阴主寒,故病者发寒(即寒疟也)。学者能于寒热二字,探
其轻重,则治疟不难也。
附解:有少阳经症初见,而合三阴为病者,即合三阴之法治之。
须知伤寒有传经不传腑,传腑即不传经的,更有直中太阴、少阴、厥
阴,切切不可拘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上搜寻,总在这六经提纲病情
上体会,即误治变逆,亦可知也。即本经自受之风,自受之寒,自受
之热,皆可以辨也。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邪正二字。正气乃六经之
本气也,寒为太阳之本气,燥为阳明之本气,火为少阳之本气,湿为
太阴之本气,热为少阴之本气,风为厥阴之本气。六经之本气,乃一
定不易之气也。六经只受得先天之真气,受不得外来之邪气,邪气即
医理真传卷一·35·
客气也。客气者何?风、寒、暑、湿、燥、火是也。此六客者,天地
常有之客也,正气旺者,客气不得而干之,正气弱者,客气即得而入
之。六客皆能损人之气血,戕人之性命,故仲景首以寒客立论,先提
出六经本气,后指出寒邪之客气,或在三阳、或在三阴,或病于经、
或病于腑,或病于卫、或病于营,或随燥化、或随热化、或随湿化、
或从火化、或从风化。或邪在表,误下而入内;或邪在里,误汗而变
逆。出入变化、往来盛衰,皆客气流行自然之道,实因人身五脏六腑
之偏盛致之也。学者务要识得六经本气、病情、提纲,即能明客气之
所在,而用药有据,则不惑也。仲景虽未将六客,逐位立论,举伤寒
一端,而六客俱在也。即外之尸气、瘴气、疫气、四时一切不正之气,
亦皆可仿此而推也。
【阐释】少阳主相火,故邪入少阳即从火化。有经症,有腑症。又因少阳与
太阴接壤,为三阴三阳交界之区,故有半表半里之称。如受客邪所犯,致少阳不
能枢转阴阳,即出现胸胁不舒,寒热往来之象,轻症主以小柴胡汤,邪即枢转而
外出。重症则因邪已入腑,燥热相煽,伤及肝胆,则须主以黄芩汤清其里热,始
能治愈。疟病之邪,亦在少阳,亦有寒热往来之象,但有定候,与表邪之寒热往
来无定候是不难分的,而用药则须视其寒热之轻重为准。笔者治疟疾之经验方,
如寒热相等,即用柴胡、半夏、益智仁、牡蛎、苻苓、陈皮、常山、草果、甘草。
发热时间长,热重则加知母、石膏。发冷时间长,寒重则加生姜。此我治疟,屡
用屡验之方也。
附解中指出六经本气是本身所主之真气、正气,正气旺则风、寒、暑、湿、
燥、火六客都不能为害,正气弱则各邪都得侵入而为病。即以寒邪而论,就有在
阳、在阴、在脏、在腑、在卫、在营之不同,化燥、化热、化湿、化火、化风之
各异。其余各邪犯人为病,亦复如此。表面现象,错杂纷纭,必须识得六经本气,
病情、提纲,仔细辨认,始能明客邪所在而用药有据。
太阴经证解
按太阴一经,以湿为本(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故也),阳明为中气(胃
与脾为表里),太阴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五饮
症,有着痹、行痹症,有阳黄、阴黄症(本经恒有之病),不可不知也。(以
下承接少阳经)如少阳之邪未罢,势必传入太阴,则治太阴,必兼治少
郑钦安医书阐释·36·
阳。若全不见少阳之经腑证,则专治太阴,方为合法。经症者何?腹
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手足自温是也。夫太阴主湿
而恶湿(太阴为阴经,与阳经有别。寒邪由太阳、阳明、少阳,此际寒邪全化为热,并无
寒邪之形,即有寒者,皆由太阳误下,而寒陷于内者有之。务要知得少阳火邪,传至太阴,
即从太阴湿而化为湿邪,为传经病机主脑),少阳之热邪入而附之,即从湿化,
湿气太甚,阻滞中脘。邪乘于上,则腹满而吐;邪乘于下,则腹痛自
利。四肢察气于胃,邪犯脾未犯胃,故虽有吐利,而手足尚温也。主
以理中汤,直守其中,上下自定,乃握要之道也。若桂枝倍芍药汤,
是太阳经症误下,而寒邪陷入太阴之内也(三阴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