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管好你的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长]管好你的嘴-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宽让容忍着他们的无耻,在这种容忍中,征收着他们所给予的微薄的施舍,实乃悲哉!
  世人的本性大概也与如上的主持人、明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社会所能给予无耻之嘴的平台有限而已。所以凡夫俗子量他嘴再痒,也就只囿于街头巷尾小打小闹,即便无耻至极仍也上不了〃台面〃。然而在很多时候,无耻可以共享,快感却未必可以共享。就像一个人文明,不可能人人都跟着文明一样,这世上能修炼成无情无欲无爱无憎的“特立独行”者毕竟怕是少之又少,所以一位同行在邀我去酒吧时才会道出:“男人在世,假如有酒不喝,有烟不抽,不说些有关女人的流氓话,还装作一本正经地活着,那还叫男人吗?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无耻之嘴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语言技巧,不需要什么说话的艺术,只要敢于“无耻者无畏”,把“正人君子”之脸撕开来,将脏的乱的下流的垃圾通过无耻嘴一股脑儿塞进去,快感就有了。
  所以我要奉劝娱乐圈里里外外的无耻之嘴们,请管好你的嘴!


现代人理性管嘴宝典:《管好你的嘴》
序言

  几个月以前,我的一个同行在和我谈起出版业的社科选题面临的困境时,问了一句让我思考了几个月的话。
  他的问话是:“你何不再写一些有关口才的书?”
  我的思考结果是:一部《管好你的嘴》脱稿。
  “口才”?“管嘴”?岂不是悖论?
  我认为这不完全是悖论,坦白地说,是我对“口才”的一种逃避。
  5年前,当我发现自己倾尽全力完成的《雄辩韬略》和《智辩空口道》(署名林蔚人)出版没几个月,内容就被“碎尸万断”后“移尸”在多本同类书里的时候,我的心碎了。自此,再接触“口才”二字,我就有一种被强暴后的欲哭无泪感。
  我对写口才书再不热衷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类选题经过多年的市场喧嚣,仍没有给人们健康的语言交往注入多少理性的情愫,倒见得越来越多非理性的“嘴皮子”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著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如果育人不成反倒成了助长某种不良风气的帮凶,我看这种书少出点儿也罢。
  其实,中国人向来就不乏说话能力;要说缺乏的,倒是对说话分寸与后果的考虑。韩非的《说难》与《难言》想要留给后人的,恐怕也不是如何耍嘴皮子的技巧,而是教人说话时应该怎样把握分寸。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恰恰不看重分寸与后果,往往为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而输掉了一生。
  多说一百句话比多做一件实事容易一百倍。既然如此,为何不多说话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国人的心态大致如此。因此世界上最难管的“祸嘴”在中国比比皆是。诸如三姑六婆、指点江山的谈资嘴;藏污纳垢、荣当国粹的垃圾嘴;光说不练、以讹传讹的寡头嘴;屡测屡误、屡误屡测的乌鸦嘴……嘴之难管,始于嘴痒。何以嘴痒?——“精神焕发”。
  精神和意志品质远不能混为一谈。中国人很看重精神的弘扬,因此口号喊得比谁都响,话说得比谁都多,但欠缺的正是意志品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实干家”在中国反成“叹之为啧”或“啧之为叹”的“稀物”。而日本人在这一点上与我们唱了不偏不倚的“反调”。我个人认为,若要解读日本在“战后”经济飞速复苏的主因,只要从日本人身上找找务实的意志品质就够了。有人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性格做了比较,说是中国人为一件事应该怎么做还在呼口号、斗嘴皮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把同样的事做完而且去领工钱了。这种比较虽不免失之极端,但毕竟把“嘴皮子”与“实干家”的实际差距彰显得很淋漓。奇怪的是,我们天天也在批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怎么这种人会越批评越多呢?一言以蔽之——口头上无限度地夸大精神的作用耗掉了我们太多本应该付诸行动的精力。
  我们成天抱怨外国人爱挑中国人的毛病,却未曾听到哪个外国人挑剔过中国人的说话能力。这就说明,中国人的“嘴功”足可以堪称世界一流。我们应该思考的恰恰是,在屡屡占尽“嘴上风光”的同时,究竟什么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词正在与我们互为背离:一是实干;二是自律。眼下,用于激励我们精神的标语、口号、讲话已经享用不完了,甚至很多人的脑子都装不下了,都该往外“溢水”了。而事实上由惰性所撑扶着的虚伪和他律却被“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的光环长时期地罩住,从而导致了实干与自律的意志品质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既然老百姓都在口口相传中国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就说明我们国民自律性差这个现实已无法回避。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坚持不懈地扫黄打非”下图书市场超常的乱;我们面对的是“药品价格监督下调”下的药品市场的乱;我们面对的是京津塘高速的超车道长年以来一直由低速行驶的大货车霸着道的乱;我们面对的是人人高喊“环保”却家家使用超指标高分贝噪音和振动器械装修的乱……这么多的“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少点口号与空话,而在依法监督与督导实干方面多点理性投入呢?
  请别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欧洲“大陆系”出台的同时,与此相配的是大批环环相管的监管警察。也就是说,连监管者都别想从被管者身上捞什么稻草。欧洲人今天的自律,就像他们的艾菲尔铁塔一样,不是用空话、大话、套话堆出来的,而是用时间和实干历练出来的。
  基于如上忧患,我为自己将要捭阖的稿子定了一个基调——管好你的嘴!
  我极力推崇以知识储量为根,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多多地出现在当今社会的诸多领域、诸多阶层、诸多场所。这不但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增强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的重要砝码。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不会因为“众人皆口才”而兴旺,倒是因为人人都把成就自己的“嘴功”当做重于一切的成功路径,而使得无处不在的大话、空话、假话、废话、套话成为这个集体、这个国家,乃至这个民族诚信建设的累赘。想到此,我心存忧患却无力解忧,无奈之中只得冒昧地向读界推荐《管好你的嘴》。我深知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是为序!
  秦林
  2004年9月28日于北京分司厅


张嘴即来——此乃人之痼疾也

  许久以来,我一直被一种现象所困扰:随着人们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自觉实干的意志品质却呈相应的下降之势。在这样情形下,不少人还在不遗余力地强调着说话与口才对人际沟通的主导作用,而不去关注一下自己每天在废话上浪费了多少时间。于是我就要问了:“好口才”对提升社会实绩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也许,“说话”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如果光靠“说话”就能解决问题的话,我看这个社会早就不存在问题了。而如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中,有多少恰恰是因为“说话”而引起的呢?如此看来,话说得越多未必就越好。古人训诫中的“慎言”,其意就是告诫那些平素逢事未思先语的好“嘴痒”者应该管好自己的嘴,谨防言多了祸从口出。沿着这个话题,我就要谈谈关于“嘴痒”之害了。
  其实“嘴痒”当属人的一种痼疾,因为是人总要说话,说话总不能时时都遵循着鞍前马后、秩序井然那般中规中矩,也不可能每说一句话前都要先看看他人的脸色后再娓娓道来,若是都按照拿捏说话的准则,那么人类所有的语言就都将不再是语言,而是歌唱了。
  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说得像歌唱那般动听,还因为有太多的话未经大脑过滤,仅凭一时的“嘴痒”难当所致。痒虫爬上嘴,就像一个烟鬼被人偷走了香烟立即会落迫得不成样子一般——不让他说话大有可能把他气死或憋死!
  这不,某日中午我与一个同事结伴去一家拉面馆吃拉面。我们正“香吃辣喝”之际,只见一个年轻人走进店里与我们对面而坐,接着便叫:“师傅,给我拉一碗面!”
  “好哩——请稍等!”师傅道。
  过了一会儿,拉面没上,年轻人急了:“喂,师傅,我的面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拉出来?”“马上拉,马上拉。”师傅满口应承。
  我的朋友低着头好像很神秘地瞄了我一眼。我没领会,继续吃我的,可是他却把面碗往桌子中间一推——不吃了。
  “你怎么才吃几口,突然说不吃就不吃了?”我问。
  朋友不语。偏巧那位年轻人又朝着师傅嚷了一嗓子:“等这么长时间你还没拉出来,我不吃了!”说完起身扬长而去。
  这时朋友才小声地“提醒”一句:“听到没有,他要吃的面是叫人拉出来的。”
  呕——
  不但我呕了,邻桌的两个正吃着拉面的小女孩也呕了。
  我再抬头看那个拉面师傅,只见他正气势汹汹地立在我们面前,表情煞是吓人。为防止他把我们扔到大锅里涮一遭,我胡乱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十元的钞票往师傅手里一塞,未等找钱,便夺门而出。
  在路上,我责备朋友:“你怎么说话呢?真他妈欠揍!”
  朋友一脸的无辜:“我也没说什么呀,难道那面不是拉出来的吗?”转而又怏怏道:“咳,还是因为我‘嘴痒’,没忍住,就说出来了。”
  “嘴痒”——怎么又是“嘴痒”之害!
  “嘴痒”难止,痒则难当——人总是要说话的,说话是为了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如果人放纵了张口即来的“痒痒”嘴,反使交流与沟通出现瓶颈,那么,我们为什么平时不管好自己那张不经意间便祸从口出的嘴呢?为此呼问前后左右:
  ——你今天“嘴痒”了吗?
  “拉面”之事让我忽然想起了前几年自己正是因为没管好“嘴痒”的毛病而被一个老者当众呵斥的经历。
  但凡会下棋的人也喜欢看别人下棋。但要做到观棋不语,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因为有兴趣,就会“自作多情”地投入棋局之中,这么一投入,不说话怎么受得了?也许正因这样,在棋坛上才有了“观棋不语是君子”的说法。问题是,我在观棋时宁可不当君子,也要拉着被骂的厚脸皮“挠挠‘嘴痒’”,充当免费参谋。因此几个棋友特别烦我,每逢下棋总要躲着我。
  那天邻居老孙头和一个退休的老干部下象棋被我逮个正着。我立即卷入其中。如果感觉一方走一招棋不甚理想,嘴便不可抑制地“开痒”:“哎哟,这棋走得臭哇——”如果说得对,老孙头就要白我一眼:“我还用你教?”而那个老干部则会客客气气地说:“要不下一把你来下。”在两个老者“软硬兼施”下,我被迫住嘴了。可是又见老孙头有臭招出现,我那嗓子不知怎的还是奇痒无比。为了不再挨骂,只好勉强忍住,忍住,再忍住。
  可是,如果再往下忍的话,那就有犯见死不救非仁义之嫌——因为那位出了一手妙招,老孙头却还蒙在鼓里!我再次动用了“举嘴之劳”:“快回马!快回马!”此话一出,就又知错了,还来不及改错,那位一直很客气的老干部终于怒不可遏:“你这人怎么嘴这么痒!”
  受此一番羞辱,我悻悻然而离去,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转念一想,也是,谁喜欢在做一件事情时有人在一边指指点点地絮絮叨叨呢?但又有多少人能达到自始至终的“观棋而不语”那种心静的境界呢
  看来要想治疗“嘴痒症”,已经绝非“动手术”之类简单的医疗手段可以解决问题了。
  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制造”一剂治“嘴痒”的偏方,甚至幻想着该偏方终有一天能上市,疗效是“一贴就灵”,这能使得普天下同样患有“嘴痒症”的匹男匹女匹夫匹妇匹老匹少匹官匹兵不再饱受其苦或堪负其累(俏皮)。


观棋必愈——路漫漫其“嘴痒”兮

  我对人易患“嘴痒”的痼疾琢磨了一段时期,竟然奇迹般地发现,一个人“嘴痒”与不“嘴痒”和止与不止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真正造成“嘴痒”的根源是人本身感观知觉的连带性反应。比如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肢体(触)——这些感观知觉通过头脑的传感与过滤,再输送到可以与外界交流的“工具箱”,这个“工具箱”就是刺激语言表达的器官——嘴。嘴是要说话的,如果不让嘴说话,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人的一切感观知觉从人的体内全部赶尽杀绝!
  有道是瓶嘴扎得住,人嘴扎不住;坛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