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返璞归真-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返璞归真
序  言
人之灵魂似水
从天而降
蒸而升天
凝而坠地
轮回永生
                              ——歌德(Goethe)
德国诗人及剧作家 一七四九——一八三二
当我的第一本书《许多前世,许多(灵性)大师》(Many Lives Many Masters)刚要出版之前,我去拜访本地的一家书局老总,去看看他是否已有预定此书。我们查看书店的电脑。
“四本,”他告诉我,“你想不想预订一本?”
对于这本书未来的销售能不能达到出版商务印书量的基本要求,我并无多大把握。然而,该书毕竟是由一位信誉卓著受人敬重的精神科医生所写出的一本非常奇特的作品。书中记载我亲身诊治过一位年轻患者的真实故事,她所接受的“前世疗法”神奇地改变了我们两人往后的一生。
最起码,就我所知,我的至交好友、左邻右舍,以及势必捧场的亲戚,加起来的购书量当然不只四本,即使其他书店顾客都没有人买的话。
“拜托,”我跟他商量,“我的朋友,一些我会治疗的患者和我所认识的许多人都会前来看书。难道不能多预订几本?”
经我私下再三保证,他才勉为其难地预订了一百本。
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许多前世,许多(灵性)大师》竟然成为全球畅销书,印书量马上越过二百万本,到目前已被翻译为二十几种语言的版本。我的人生也起了另一个非比寻常的转折。
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我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完成医学训练并取得博士学位。在纽约大学的附设医院实习完毕后,转到耶鲁大学担任精神科主治医师。结束后,曾以教授身分先后在匹兹堡大学和迈阿密大学教书。
往后的十一年中,我在迈阿密西奈山医疗中心担任精神科主任。在那里,我已发表了许多有关心理、精神领域的科学性论文。在个人学术生涯中如日中天。
凯瑟琳,这位我在《许多前世,许多(灵性)大师》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年轻患者,有一天来到了西奈山医疗中心我的诊室里。她陆陆续续巨细靡遗地说出自己“前世”的回忆,对于这些回忆我简直无法相信,而她在催眠治疗状态下,竟然可以传达某些超越物质界而存在的讯息,使我的生活天翻地覆,一片混乱。我再也无法以从前的心态来观看这个世界。
《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是我所写的第二本书,描述学习运用的前世回溯法发挥医疗潜能的记录,书中的个案故事全部都是真的,只有人的名字和身分稍加更动。
然而,最曲折离奇的则是第三本书《返朴归真》!
这本书记载的是灵魂——男女双方都被爱情束缚永远结合在一起,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地重逢相聚。要怎么样才能发现辨认出我们自己的灵魂,做出使个人生涯完全改观的决策,是我们一生中最曲折动人且极为紧要的时刻。
命运主宰着灵魂的重逢。有朝一日我们也会遇到自己的灵魂。但是,在那彼此重逢之后,我们会如何回应,则进入了谨慎抉择或自由意志的领域。一次错误的抉择或机会的错失,都会造成无法想像的孤单寂寞和苦难折磨。一次正确的抉择,一次机缘的辨识,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福佑与幸福。
伊莉莎白,是位来自美国中西部面貎姣好的妇女,因为母亲过世极为哀伤忧虑不安,开始找我诊治。此外,她与男人的交往也很不顺利霉运重重,碰到的尽是一些把事情弄杂的失败者,虐待异性的男人或有不良嗜好或毒瘾的男伴。在与所有的男性交往中,她从来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
我们回溯到非常遥远的时代,结果造成惊人的效果。
伊莉莎白在接受我的前世治疗这段时期,一位名叫毕卓罗的满有魅力的墨西哥男子也因有伤心事正在接受我的治疗。他的兄弟最近才因不幸的意外事件英年早逝。不但如此,他的母亲也不好相处,加上自己童年难以启齿的秘密等因素千头万绪一起涌向心头。
毕卓罗一再受到疑惑、绝望等情绪的困扰,而无人能帮他分忧解愁。
他同样也是回溯到古老的时代来接受诊治以求痊愈。
虽然,伊莉莎白和毕卓罗在同一段时期接受我的治疗,不过他们两人却从来没有碰过面,因为每个礼拜安排他们候诊的日期都是错开的。
在过去的十五年之中,我曾多次诊治过情侣或配偶以及一些家庭成员,结果他们找到了今生的伴侣也在催眠状态中见到了前世的爱人。也有一部分的情侣或配偶,竟然同时第一次发现彼此在同一个前世里曾经交往过。这些启示令他们十分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不曾有过这种体验。
当这些情景在我的诊疗室里显现时,他们都鸦雀无声。只有在事后,当他们从完全放松自己的催眠状态中醒过来,他们才第一次发现到,刚才他们所看到的竟是同样的情景,有着相同的感受。也就在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们在前世的关连。
但是,伊莉莎白和毕卓罗这两个人的情形完全与众不同。他们两人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的生活情景,是在我的诊疗室里独立而且完全在不同的时间里显现出来的。他们两人彼此并不认识,也从未见过面。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也不相同。而我又在不同的时候分别和他们之中的一人单独在见面,当然不会去猜测两人之间有所关连,也就没有从中加以联系。然而他们两人对于前世细节的描述以及感受的情形,几乎完全相似,分毫不差。
难道,他们有可能在前世彼此相爱而在轮回转世的时候却彼此分开吗?起初,我们三个人谁也没料到这种扣人心弦的戏剧化大转变,竟然会在我这毫无预警的一向平静的诊疗室开始显现迹象,并逐步迈向高潮。
我是第一个发现他们两人中间具有关连的人。接下来该怎么办?该不该告诉他们?万一我错了怎么办?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保密如何处理?他们目前的关系如何?就算想改变命运又该如何着手?如果这一世的关连并不在他们原本的计划之中,甚至对他们也并不绝对有利又该如何?而另一次的关连万一失败的话,会不会暗中破坏他们目前的治疗成效以及他们对我的信任?
我从医学院毕业后接着又在耶鲁大学住院实习,因而培养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千万别伤害到患者。没把握的时候,千万别造成伤害。伊莉莎白和毕卓罗两人都大有起色,在痊愈之中。是不是该顺其自然别去理它?
毕卓罗已经快要结束治疗,不久之后,他就会离开美国回墨西哥。时不我予,我得立刻做出决定。
本书并非他们两人全部的会诊,尤其是伊莉莎白这一部分;而有几次的会诊跟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并不中肯切题。有几次的会诊则专注于传统的心理治疗而不包括催眠与前世回溯。
以下的文章是根据医疗记录,整理录音带以及个人记忆所写的。只有名字及小细节有所更易以保障隐私。这是一则有关命运和希望的故事。也是一则你我毫无所悉,它却静悄悄地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
而就在今天,某个人正在倾听……
第一章
辨识 因为
从万籁寂静之处
我将回来
切记 我会回到你的身旁……
就那么一会儿
乘风片刻 另一个妇人就会生下我
                        ——卡利尔?纪伯伦(Kahlil Gibran)
黎巴嫩裔美国诗人哲学家及艺术家 1883…1931
     每一个人都会和某个人特别有缘。通常都是两个或三个甚至四个人。他们出现在不同时代。他们远游时间之重洋,跨越辽阔的空间来和你重逢。他们从另一边来,从天而来。虽然他们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但是你的心灵认识他们。
你的心灵早在那月色照耀的埃及沙漠,以及远古时代的蒙古平原中,已曾伸出双手将他们拥在怀中。
你们在那姓名已无从记起的武将麾下,曾经同骑奔驰,在那几乎被飞砂淹没的古代窑洞里相依为命。不管前世或今生,你们永远被束缚在一起,永不孤单。
你固执的头脑可能加以干预,“我不认识你!”可你的心灵却早已认识。
他第一次握住你的手,他那回忆的接触,马上超越时空贯穿你全身每一颗微粒造成一阵颤抖。
她凝视着你的眼睛,你的胃翻腾不已,双臂都是鸡皮疙瘩中,外在的一切事物顿时变成无关紧要。
他也许还没有认出你,尽管你们好不容易再度重逢,甚至你已经认出是他了。你会感受两者之间的关连,你会看到其中的潜力与未来,但他一无所悉。他的恐怖,他的思维,他的重重疑惑犹如一层面纱遮住了他心灵的眼睛,他不肯让你帮他将面纱取下。你悲伤哀悼,而他却依然故我。命运可能如此奥妙。
一旦当两人彼此都已认出对方之时,激情胜过火山爆发,势无可挡。释放出来的能量活力极其壮观。
灵魂认识可能在刹那间完成。突如其来的熟悉亲密感,马上对这已经超越了旧形态的新人,有了远非意识心智所知的深切认识。
这种亲切的亲密感,通常都是只有碰到家庭中熟悉亲近的成员才会产生的。也许甚至比这还要深切。
全凭直觉——就晓得该说什么话,双方会有什么反应。这种安全感与信任感,绝对不是仅仅相处一、两天、一个礼拜或一个月之久就可能营造成功的。
魂认识的过程也可能极为奥妙缓慢。当蒙蔽心灵的眼睛的面纱被缓缓掀起时,认知的曙光才乍然出现。并非每个人都已完成心理准备看个明白清楚。
在酝酿的过程中,为达到最高效果的特定时间里,而首先认识的一方要有耐心等待对方的回应。
使你恍然大悟意识到灵魂伴侣已经出现了的可能是观望一眼,做了一梦,突然回忆或接触感受。
而唤醒你的也许是与对方的手掌或嘴唇刹那间的接触,而你的灵魂马上完全归窍返回肉身。
唤醒你的接触可能来自你的子女,双亲之一,兄弟姊妹当中的一个或一位真挚的好友。或则来自分享已经好几百年心心相印的爱侣,再度给你深情的一吻,来提醒你:你们已经重逢相聚,从此恩恩爱爱天长地久,直到永恒。
第二章
     “我的一生对我来说仿如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我觉得自己是一则历史的片段,一段上下文都已失落的摘录。我的心中经常浮现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在好几世纪前可能活过,在那一世遭遇的难题直到如今我仍无法解答;只得现世重生来完成上天赋予我的艰难使命。”
——卡尔?容格(Carl Jung) 
瑞士研究精神病之学者 1875…1961
    伊莉莎白身材苗条高挑,一头金色长发,湛蓝的双眼,淡褐色的瞳孔,亮丽动人。她身穿深蓝色宽松的工作服,紧张兮兮地坐在我的诊疗室内白色真皮的大卧椅上,眼神显得特别忧郁。
她在读完拙著《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之后,在许多层面上,非常认同书中的女主角凯瑟琳,因此特地前来门诊,寻找希望。
“我还不太明白你为什么来这里?”我先开口,试图打破通常开始诊治时的僵局。我已经约略看过所有新来患者所填写的病历表。姓名、年龄、病原参考资料、主要疾病和症状等。伊莉莎白在主要疾病栏上填着忧郁、焦虑及睡不安稳。当她开始陈述她的症状时,我察觉地在疾病栏上添加“人际关系不甚谐调。”
尽管她所陈述的人生经历相当的戏剧化,以及在她冷静的外表下其实充满了热情,不过伊莉莎白却不以为然。
“我的故事不像凯瑟琳的人生那么曲折,”她说,“不会有人帮我出书。”
她的故事不管是否充满戏剧性,她仍娓娓道来。
伊莉莎白本人在迈阿密开了一家会计公司,是个非常成功的职业妇女。她今年三十二岁,土生土长于明尼苏达州乡下人家。父母亲经营一个大农场,养了不少动物。她和她的哥哥就是在那儿长大的。父亲是属于工作认真刻苦坚忍类型的男人,无法适当的表达情绪。一旦宣泄时,不是怒火中烧就是大发雷霆。当他情绪失控时,往往迁怒家人,找他们出气,甚至对他哥哥拳打脚踢。而伊莉莎白所受的虽然只是口头上的羞辱,却已对她造成极大的伤害。
这种童年的创伤在她的心灵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她的自我形象被父亲批评得体无完肤,造成刻骨铭心的痛苦。她很心虚,总觉得自己有点不太健全,她担心别人——尤其是男人——可能也会发现她的缺陷。
所幸她父亲发脾气的次数并不频繁,而事过之后,他又马上退缩到勤勉坚毅,刻意与人疏远的个性,那也就是他人格及行为上的特征。
伊莉莎白的母亲,则是一位富有进取心而又独立的妇女。她一再鼓励伊莉莎白要有自信,那种鼓励直到如今仍给她带来温暖以及情感上的滋润。由于子女还小时机未到,她的母亲只好继续留在农场,勉强容忍丈夫的粗暴及情感的失落。
“我的母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