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能行-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想一步,这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工作中它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风险控制”。有了这个意识,你在别人眼中会变得更成熟,你做起事来就会让人觉得很靠谱,很踏实。

跳出盒子想问题(Think out of …
想出彩,光靠谱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有点创造力。比如说,上司给你一张纸,上面是一个方格,让你写一个“中”字。你会怎么写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规规矩矩地在格子中写下这个汉字,这个时候,上司可能会比较一下谁写得好看一点。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小子,大笔一挥仅在格子上添了一竖,这一竖纵贯方格、气势如虹,上司可能大吃一惊,心中不由赞道:“我靠,好长的竖啊!”
这就是老外说的“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想问题)。如果你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丝毫不敢跳出框框,那你在老板的眼中也只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守业,但不适合开疆扩土,在公司中通常难以做到最高的级别,同时也很难体会到“做”事的快乐。
初入职场的朋友可能会遇到很多盒子,这些盒子会在无形中限制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说你的工作习惯、你的职位、你的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的文化都可能成为制约你思维的盒子。平时你可能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甚至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经验”帮助你快速适应岗位,取得成绩,但是一旦工作进入了瓶颈期,你就会发现,再用现有的方法、习惯、视角、资源等一切固有的东西,就无法取得突破了。这个时候,也许你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了——是不是你把自己关在了盒子里面,需要一次突破?
这种情况下,你就好比是一只被困在迷宫中的小老鼠,心急如焚地钻来钻去,但就是找不到出口。其实,这个时候,如果你的眼睛能够“跳”出来,就像是架在高空中的摄像机,让你能看到迷宫的全貌,你很快就知道朝哪个方向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工作中,如何才能跳出盒子想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 找到盒子
有一个孩子生性柔弱,常常因为作选择而犹豫犯难。他的父亲把他带到饭店吃饭,席间,父亲把一张百元钞票卷起来放进空酒瓶里,然后对儿子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把钱取出来,钱就是你的。”儿子想把筷子伸进去夹出来,但是瓶内有残留的酒水,瓶壁是潮湿的,钱在里面张开之后就粘在了瓶壁上,筷子无法取出。儿子又试着把瓶子倒过来,可是钱还是粘住瓶壁上,即使用力甩下来,到瓶颈处又被卡住了;接着儿子又往瓶子里灌水,希望把钱冲出来,结果还是没用,他有些不知所措……
远处有一个乞丐,父亲叫他过来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把钱拿出来,钱就是你的。乞丐看了看瓶子里的百元钞票,问了句:“无论什么方法?”父亲“嗯”了一声,乞丐拿过酒瓶往地上一摔,取出钱,给父亲鞠了个躬转身跑开了。儿子一脸愕然,父亲说:“有时候遇到了瓶颈,把瓶子打破,也是一种方法。”
这是一个“跳出盒子想问题”的小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什么东西限制了你,把它打破就是了!很可能你没看完这个故事就想到了办法,不过不要得意太早啊,故事中的“瓶子”是可见的,你能意识到这个框框的存在,而工作中的这种“瓶颈”往往是不可见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你意识不到的。所以,要做到“跳出盒子想问题”,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你的“盒子”在哪里!
·绕开阻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驻守意大利小镇的年轻军官结识了镇上的牧师。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莫逆之交,但是他们的信仰却不相同,军官信仰新教,而牧师信仰天主教,这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跳出盒子想问题(Think out of …
军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嘱托牧师把自己葬在小镇教堂后的墓园中,这样也好和牧师朝夕相伴。军官去世后,牧师按照军官的遗愿为其料理后事,但是天主教教会却反对把军官葬在天主教墓园里,因为他们把新教视为异教徒。无奈之下,牧师只好把军官安葬在墓园外紧挨围墙的地方。
很多年过去了,一个当年与军官一起出生入死并且最终安葬过军官的老兵回到小镇,老兵请求牧师带他去军官的墓碑前悼念。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军官的墓碑已经被搬到墓园里面了。
“太好了,教会终于同意把军官的棺木挪到墓园里了。”老兵高兴地说。
“没有,他们从没同意过我挪动棺木的请求。”牧师说。
“那军官的棺木怎么会在墓园中呢?”,老兵不解地问。
“但是没人说我不可以挪动墓园的围墙。”牧师平静地回答。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牧师要把军官的棺木安放到墓园中,他可以反复哀求教会,甚至可以到百姓当中奔走疾呼,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这种方法或许也可以奏效,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通常情况下,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
在这里,牧师采取了一个更聪明的办法,工作中也是一样,不一定要直来直去。换个角度去思考,有时候也可以“曲线救国”。这种“绕开阻力,直奔目的”的方法,也是“跳出盒子想问题”的方式之一。除了“绕开”阻力这种思维路径,还有一个思维方向也很有想像力,让我们继续看下面的故事。
·逆向思维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弄得林园一片狼藉。
管家曾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 “私人林园,禁止入内” 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林园依然不断遭践踏、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拔掉了四周的小木牌,然后做了一些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着:
“请注意!如果在林园中被毒蛇咬伤,距此最近的医院有50多公里,驾车也要半个多小时。 ”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这里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呢?既然严加看管是管不住的,那不如让游人自己管住自己。游人怎样才能不愿意进入呢?要让他们意识到危险——很显然,歌唱家的思维方式与管家是相反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逆向思维”。
实际上,这种逆向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过来想”。用逆向思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往往可以跳出“盒子”的限制,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胡乱联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况,还有一种思维模式也至关重要。有个故事在电视剧《蜗居》中宋思明讲过,请容许我转引过来:
从前,有一个美国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他跟这个小儿子相依为命,在乡下生活。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在城里为您的儿子找了个对象,那么能带他走吗?”老头还是说:“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对象,也就是您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那您看行吗?”老头想了想,终于,能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打动了他,他同意了。

跳出盒子想问题(Think out of …
过了几天,这个人就找到了美国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对他说:“我想给您的女儿找一个对象行吗?”洛克菲勒说:“不行,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花旗银行的副总裁,您看行吗?”洛克菲勒答应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花旗银行总裁,对他说:“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这总裁笑了笑说:“不可能,我已经有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而且必须是马上呢?”这个人说:“如果我让您任命的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吗?”总裁答应了,这个小伙子马上就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花旗银行副总裁。
其实,这是一个杜撰的故事,洛克菲勒1937年就去世了,而世界银行1944年才成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领会故事的含义。宋思明用这个故事说明了他那套“运作”的理论,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孤立起来看似不相干、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机会,这就是高中政治课本中教给我们的“普遍联系”思维,其实我们早就学过,但关键是学完了还要会用才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堆东西堆在那里,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杂乱的东西之中。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普遍联系”,那么不妨试试“胡乱联系”的方法,我们不做任何设定,就是随机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看看能否找到突破。事实上,很多转机、突破就是在这种“胡乱联系”中产生的。
·博弈思维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我还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斗智”故事。
19世纪的美国,铁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当时的中央铁路被外号为“船长”的范德比尔特控制。为了与其他线路竞争,“船长”在1870年5月把从布法罗到纽约市运送牛的运费从每车厢120美元降低到100美元,接着又降到40美元。
这种大幅的降价,让原本利润不高的运输生意变得更加无利可图,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的竞争对手伊利铁路在6月25日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每车厢的运费降到了纯属象征意义的1美元。为了竞争,“船长”也不示弱,也把运费降低到了每车厢1美元,他认为财大气粗的自己,更能承受这种自杀式的降价。
生意做到这里就是在打价格战了,关键就是看谁能挺得住。可是人们没想到的是,价格战开始实施之后,“船长”的中央铁路线上奔忙着运牛车,而伊利铁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原来伊利铁路的控制者早已经把布法罗牛市上所有的牛买下,然后通过几乎是免费的中央铁路将这些牛运输到纽约,发了一笔横财。
究竟是谁有这么聪明呢,他们就是当年在华尔街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金操纵案的投机家古尔德与菲斯科,他们甚至麻痹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兰特。
这个故事中,那些大投机家体现出的是什么思维呢?这是一种运动博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没有成规,他们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善于抓住机会,随机应变。当年华尔街的那些大鳄们,都是“跳出盒子想问题”的高手。

没有不可能(Can…Do)(1)
至此,你已靠谱,能跳出小盒想问题了。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这些还不够。想与做是两码事,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你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你总能想方设法地实现它。
不管别人觉得你的想法多么荒诞不经,只要你觉得靠谱,那你就必须勇敢地去尝试,并且最终把它做成。说句英语就是“Can…Do” 精神,翻译成汉语叫“必须搞定”!
·没法快递的盒子
我们做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常态,关键是你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领导让你把一个包裹从北京送到上海,要求是明天一早一定要到。当你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是快下班了。按照常理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会怎么想?
你可能认为已经快下班了,最早的快递要明天上午发出,肯定来不及了。这个困难是客观的,谁都知道,如果你就此认为这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那说明你还缺乏“Can…Do”精神。
不信,你就看看其他人还能怎么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我一个朋友“杰西卡”身上,她做到了。她没有和老板说这个任务有困难,或者时间太紧张了,她说她相信老板是有常识的,这么晚了交给她一定是因为很紧急。当她接到任务后她就开始想办法,先给快递公司打电话,快递公司说一般要24~48小时到货,虽然可以给加急,但是加急也只能保证第二天下午到。看来快递公司是指望不上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杰西卡又发动了她所有的资源,在即时聊天工具上挂上签名“急寻今晚去上海的朋友,请与我联系”,然后又在校友录、博客、微博、开心网上发帖子,然后再逐一骚扰她那些经常出差的朋友,问了一圈还是没人去。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聊天工具上的小人头像突然在跳动——是刚刚被她骚扰的一个帅哥。她打开一看,帅哥发来一句:“跟我合租的哥们儿今晚去上海,我和他说好了,可以给你带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