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天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道天骄- 第1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秦首长离世的消息传出,西方各大媒体纷纷猜测和评价李天柱这个人。他们都说李天柱煞气重,原则性强,东方大国肯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期。

    没想到李天柱上台不到一个星期,马上就撤掉了外交部长,这不得不令人心里怀疑。李天柱有大动作了?一些关心东方大国政治变化的人,纷纷在心里猜测。

    其实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但从来没有人如此关注过历届领导人。

    李天柱就象一个明星,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太多的人去关注,去留意。那些外媒更是追捧,对他发动评论。象霉国白宫发言人,也针对东方大国目前的形势做了大胆评估。

    无一例外的是,外媒对于李天柱的评价都很高,似乎只要李天柱执政,东方大国就能回到唐元时代那种巅峰时代,整个世界为之颤抖。甚至是当今列强,如霉国之流也对其畏惧三分。

    有人放言,东方雄狮要醒了。更有人指示,东方大国换帅了,叫岛国,南韩政府小心点。还有越南,小菲这样的国家,他们将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对于外媒的种种,张一凡保持着一种极为理智的看法。

    李天柱在他上任之后半个月才召见张一凡,在张一凡眼里,李天柱跟以前一样,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从副职到政职,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他是例届政府首脑中最年轻的一位。以前的领袖无不六七十的年纪,而李天柱到现在也只有五十八。

    所以他的形象看起来,跟二巴马一样年轻,但是他的眉宇间更有威信。

    李天柱家有四兄弟,还有两个姐姐,李天柱的年纪排在家族第五。所以大书记比他要大十来岁。

    李天柱看着张一凡问,“西部的工作可以放手了吗?”

    张一凡回答,“西部班子是一个很团结的班子,基础工作都已经上了正轨。”

    他就问,“那么秦瑞生同志来担任这个西部省委书记,你怎么看?”

    张一凡说,“秦瑞生同志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干部,政治素质高,他能胜任这个工作的。”

    李天柱就说好,那就这样定了,你专心抓农业工作,把农村经济搞起来。

    张一凡郑重地点点头,没有说话,。

    因为秦瑞生的任命,李天柱只不过是例问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猜得不错,他应该卖秦牧远同志一个面子。而此刻李天柱刚刚上位,张一凡不能不支持他的决定。不过他建议,在哈迪尔退下去之前,冒毅然同志可以考虑一下,他这个同志非常不错。

    随后,李天柱坐到张一凡旁边,看他的态度,应该是跟张一凡叙旧。刚才两人的谈话,李天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用上位者的语气跟张一凡谈话。

    所以,对方坐的位置,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

    李天柱心里有很多想法,他对张一凡道:“我非常欣赏你在江淮的作风,现在我希望能以江淮做为一个榜样,在全国推广江淮模式。除此之外,我还希望政法,公安等机构,部门加强整顿,把社会不良风气和恶习给纠正过来。纪委那边,我一直有个想法,对于干部班子里的廉政工作,是不是该展开整顿了。我希望多派几个工作小组,深入群众,接触群众,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打造一种适合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

    张一凡喝着茶水,听着李天柱的想法。

    李天柱沉吟道:“郑剑锋同志多次跟我提出,要加强国防建设,强化军队,做好战略布署。尤其是海军方面,我们依然存在着重大缺陷,无法实现远程作战。”

    张一凡说,“关于农村经济建设,我一定会持续推进,争取在这几年,把农村经济体制改变过来。至于国防方面,郑剑峰同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他应该有更深刻的见解。”

    李天柱拿了支烟出来,张一凡给他点了火,李天柱抽了一口道:“你我都在地方呆过,过去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走了很多弯路,我们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很多地方,只知道原搬照抄,盲目发展,根本不考虑自身现实问题。不知道如何因地制宜,很多干部更是盲目认为,搞经济建设,就是招商引资。现在我有一个系统的想法,就是从中央多派专家组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根据每个地方环境因素和资源的不同,而制定一个发展计划和方针。这应该就叫量材裁衣吧!”

    张一凡道:“好是好,不过这么一来,很多干部就失去了发挥他们用武之地的机会,他们只需要根据专家组的计划和方针,按部就班。长此以往,他们就成了机器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李天柱哈哈大笑起来,“嗯,的确如此!”

    他叹了口气,“看来真要实现富国强兵,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就看着张一凡,“你对外媒最近的折腾有什么看法?”

    张一凡看着李天柱,微笑道:“李书记,在说看法之前,我可不可以请一道免死金牌?”

    李天柱看着他愣了下,“你尽量说,今天我们之间只是私下交流。”

    张一凡定定地看着他,只说了四个字,“骄兵之计!”

    李天柱脸色变了变,忽而叹了口气,“你说得一点都不错,这些人包藏祸心,对我中华防范之心不死。他们越认为我上台之后,会迫不急待的采取一些行动和推动新政,但我偏偏不动,倒要看看他们接下来该如何议论?”

    张一凡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李书记可以效仿。”

    李天柱突然笑了起来,随后他便不禁意问起,“宏国同志最近如何?”

    张一凡心里一惊,李天柱问沈宏国到底是什么用意?是想让他进京为官,还是试探自己与沈宏国之间是否有往来?

    不过张一凡最近的确没怎么跟沈宏国联系,他想想还是实话实说,“我也很久没有看到宏国同志了,不过湘省的经济倒是真上了一个台阶。”

    李天柱放下茶杯,抬起手来看表,张一凡见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告退。

    等张一凡离开,李天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喃喃自语,“骄兵之计!呵呵……这些西方人还真是多管闲事。我李天柱岂是容易中计之人!”

    接下来的日子,李天柱一直没什么大动作,那些紧张一时的人,也不禁慢慢松懈下来。而李天柱在开会的时候,也一再强调,要和谐,稳定。继续高举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张一凡知道,这些话,依然是说给那些外国人听的,李天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程咬金的三板斧,还是大搞经济建设的老一套,不会对他们造成危胁。

    而私下里,李天柱最近频频召见郑剑峰,要加强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军队方面,也开始进行着一些绝密工作。这就是张一凡所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ps:三更到,求基础花!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228章 走进新时代。

    第2228章走进新时代

    七月,张一凡卸任西部省委书记一职,由秦瑞生担任。张一凡开始了漫长的全国农业大考察。

    据一些记者调查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农村减负计划。

    而江淮沿海等地方的农村,不但每年不用交税,反而有补贴。

    张一凡此次全国农业大考察,就是要把政策全面落实。

    打击那种瞒天过海的行为。

    经过二个多月的视察,张一凡回京之后,召开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议。正是这个会议,正式将江淮经验在我国广大农村进行推广。

    同时,政策上也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扶持,关于农业项目放贷,农民创业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会议上,针对农村医疗改革,也做了具体细致的研究,党中央国务部决定,拨款千亿来完成,覆盖整个农村医疗改革。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对农村医疗改革投入巨大的资本。

    张一凡在农村的时候说过,在我的任期内,一定要解决农民朋友的穿衣吃饭住房问题。

    不管哪朝哪代,老百姓就关心这个问题。如果吃饭,穿衣,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富国强兵。不过现在,张一凡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这些最起码的物资条件,他还要解决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问题。

    因此,江淮模式,成了风糜一时的农村样板经济模式。

    到年底的时候,很多省,很多地区都开始借鉴江淮模式。在自己的地盘上,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为了不让农民朋友在种植,养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扎堆现象,造成恶性竞争,全国实行统一规划,根据每个省市的环境以及其他条件,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

    然后对于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也由政府通过网络以及其他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就避免了一些地区的群众和干部,成为无头苍蝇,四处乱窜。

    象一些丘陵地带,缺少雨水的地区,建议种果树,或植树造林,做长远发展计划。对于一些平原地区,统一种优质水稻。

    要做到南北协调,东西兼顾。

    不要打乱仗,瞎指挥。要协助农村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张一凡还说,要多交流,多互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不能放弃这块根据地。

    当初在抗战时期,同志就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现在,我们也要继续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其实,农村是块风水宝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农村经济,看好农业项目。因此,很多地方形形色色的农业项目就推广出来了。

    张一凡在会议上说,我们要打一场农业攻坚战。要让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找到农业上的优势。

    为了抓好农村,农业工作,张一凡经常跟专家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有的专家指出,其实我国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种植水稻。只要在东北,在湖广地区,在全国几个产粮大户种上优质水稻,我们就可以保证全国的粮食。

    但张一凡认为,以我国目前的形势,真要推广这种模式尚且过早。一个国家毕竟不只是一个省,一个市这么简单。

    为了把农村经济搞上去,首先要把农村人那种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尤其是村干部,他们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张一凡搞了一次大风暴,把乡镇干部一杆子全部摞倒,重新过来。

    十月底,朝鲜国家领导人访华。

    朝鲜是那种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模式,因此朝鲜领导人提出,要张一凡同志陪他去江淮参观学习。他们要借鉴江淮经验,搞活农村经济。

    朝鲜和南韩相比,两者之间的经济相差十万八千里。如今南韩方面的各种观念和经济头脑,都与世界接轨。而且他们还有很多优秀的名牌企业,比喻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等。

    但是南韩方面在民心上的凝聚力,万万不如朝鲜。

    随着全世界日新月益的高速发展,朝鲜人民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因此目前这种思想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朝鲜依然实行的是世袭制。从开国首领金日成将军到现在的朝鲜领导人,他们正采取一种类似封建社会的模式来接管这个国家。

    从他们这次要求视察江淮农村经济的要求来看,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正在追求改变。

    其实江淮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体系,他们不仅仅单一的是搞农业项目,他们更多的时候已经融入了一种工业化。尤其是与城镇较近的农村,他们已经是一种工农结合体。

    对于这种模式,朝鲜方面根本学不来。

    他们的工业本来就不发达,到目前为止,也不见有一个真正的朝鲜名牌产品问世。因此,他们国家的农村,绝对不可能达到江淮这种境界和水准。

    在江淮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答应,朝鲜领导人通过外交关系,向国务部提出,邀请张一凡访问朝鲜。方便他现场指导,给朝鲜人民指点一条富国强兵的道路。

    张一凡说这话说得太言重了,这帽子戴得太大,他根本承担不起。

    可国务部大首长居然很赞同这个观点,李天柱也同意张一凡回访朝鲜。

    这一次朝鲜访华,我国一次性援助五万吨粮食,化肥,衣物等其他物资。对于这件事情,张一凡倒是听人说,朝鲜领导人每来一次,我国就要无偿援助很多东西。看来朝鲜这次又是来求财的,可他偏偏却提出一个这样的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