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天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道天骄- 第1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婉云回头一看,“没想到嫂子还有这种爱好,需要观众?”

    赵可馨瞪了她一眼,“能不能正经点,别跟你哥一样,臭流氓。”

    沈婉云这才笑嘻嘻地坐下来,“说吧,什么事?”

    “你不是认识刘晓轩吗?”

    赵可馨问道。

    沈婉云点了点头,“不只是认识,还很熟。”

    “那她这几年去哪了?”

    沈婉云听到她这么问,突然警觉起来,是不是他们发现了什么?沈婉云是个机灵鬼,脑子转得快,她马上摇头道:“以前挺熟的,后来她辞职后我们也一直没联系了。怎么啦?”

    沈继文道:“告诉你,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什么秘密?”

    沈婉云眉毛一跳,难道真让他们发现了?为了掩饰脸上的尴尬,只得端起杯子来喝水。

    沈继文低压声音道:“她做了人家的小三,还有了孩子。”

    噗——沈婉云那颗心砰砰直跳起来,这个刘晓轩怎么搞的,让人发现了???正当她担心之际,沈继文道:“我今天碰到她带着一个小女孩跟胡氏集团的胡少在一起。你还别说,这孩子跟那个胡少挺像的。”

    吁——沈婉云长长地吁了口气,紧张地拍了拍胸脯,“哥,这种事情别瞎说,会害死人的。”

    沈继文道:“那倒是,在别人面前能说吗?只不过看你跟她熟,这才问问。”

    沈婉云站起来,“真八卦。我还以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说了,我去睡觉,你们继续吧——”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237章 走进新时代

    第2237章走进新时代

    十二月底,张一凡在南河省视察工作。

    南河省位于黄河流域,古中原之地,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

    但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改革开放之后,并没有随着沿海城市发展起来。内地,不管怎么努力,总是跟不上沿海的步伐,因此,这里的农村经济自然也落后于沿海。

    在沿海一带,政府可以通过买地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在内地纵有千万亩土地,也无人问津。

    十二月的天气,在北方已经有些冷了,寒风呼啸。

    张一凡一行走在农村的公路上,他们没有坐车,选择了步行。

    此次视察,由省政府一把手和市长相随,在张一凡强调轻车简从的前提下,随行人员一减再减,前后不过二三十余人。政府领导不多,记者倒是有好几个,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和公安人员。

    风很大,他们多次要求张一凡上车,张一凡说这点毅志力都没有,怎么领导农业工作?想想那些工人,农民,他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张一凡在省里的见面会上强调,工作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靠拍脑袋解决问题。

    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朋友的生活现状,我们才能抓好农村经济改革。

    因为前段时间三令五申,要求各省参照江淮模式,把农村经济改革好。所以,这一路走来,倒是让张一凡很满意。

    以前大片大片的荒地,现在都被挖翻了,记得他以前去农村,总是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荒漠,很多良田被荒废,很多菜地没有人耕种。

    张一凡当初就骂了这些地方干部,说他们没脑子,因此一怒之下,把地方乡镇一级到村委会的干部通通一窝端了。

    看到远远近近的土地,张一凡指出,要尽量在开春前后,将树苗种下去。

    旁边几位地方干部,纷纷拿着本子和笔在做记录。

    中央这几年,会加大拨款力度,帮助地方搞活农村经济。

    这些地方干部听张一凡这么说,纷纷拍着胸膛保证,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张一凡对这句话非常不满意,什么叫完成任务?正是因为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才造就了很多因素导致地方干部把工作当成任务,做完了事。

    张一凡摆摆手,“不要忙着立军令状,要保证植树的成活率,要从根本是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要多层次,多种经营模式一同进行。发展农村经济,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能养殖的地方搞养殖,能植树造林的地方植树造林。反正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旁边的人就连连应道,“对,要因地制宜,不要死搬硬套。”

    走到前面,有一个占地几十亩的水库。这个水库并不大,水库边上有四五家农家乐。这让张一凡不由想起当年音姐在通城开的农家乐,不过眼前这些人的眼光可比音姐差多了,也没什么水淮。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些农家乐看起来还不怎么成规模,应该是新开不久。

    张一凡站在水库大坝上,发现这里的防汛工作还是非常不错。

    市长叫人把村长找过来,张一凡跟村长谈话,从村长的口中得知,他是这一届新上来的村长,水库属于村里的财产之一,因此这里的鱼都是属于整个村民集体所有。周围这几家农家乐从水库里捞上来的鱼,是必须花钱买的,这些钱都交给村委会,每个月卖了多少,以及村委会的一切费用开销都公布在村务公开栏里。

    听村长这么说,张一凡就表示很满意。农村能整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村长说的话是真是假,需要群众来证实。

    在村长带领下,走进了一户农家。

    这户人家是搞农家乐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瘦个子,不是太高。

    听说国务部的首长来了,老板挺拘谨的。

    张一凡和颜悦色地问道:“这农家乐开了多久了?”

    老板忙道:“一年多点。”

    张一凡看到了,农家乐里有二名服务员,老板指着她们道:“都是自己家里的亲戚,来帮个忙什么的,再加上老婆子,有时忙的时候媳妇也帮把手。”

    张一凡问,“生意还好不?”

    老板点点头,“刚开的时候不咋的,后来慢慢就好了,我这里生意算是最好的,他们都是看到我开了之后,才跟着凑热闹。”

    张一凡说不错,有眼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

    老板就搓了搓手,“这也亏了政策好,让我们自由创业。你看我这把年纪了,不能出去打工,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很多年了,他们还买了房子。我呢只好在家里做点什么,看看能不能帮上他们的。”

    张一凡听他这么说,倒觉得这老板挺不错,心思好,至少不象他以前看到的那样,一帮穷人成天坐在麻将桌上,不思进取。

    张一凡道:“看来到这里钓鱼的人还挺多的嘛!”

    老板连连应道:“嗯,都是乡政府的,有时市里的干部也来钓鱼。”

    嗡~~~~~~~~~~!

    后面有人脸上挂不住了,怎么钓鱼都是乡政府的,还有市里的干部?

    张一凡却依然笑着点头,老板看到首长高兴,不由多说了几句,“市里的人一般只有三四个,乡政府的一来就是一大帮子。有时还有夜钓。夜钓好啊,夜钓赚钱多,他们人都好,就是不计较这个钱。”

    旁边几个地方干部中,有省长,也有市长,还有乡镇领导。他们听到这几句话,撞墙的心都有了。村长见状,连忙捂着嘴巴一阵急咳。

    老板说得兴起,居然把这事给说出来了。

    好在他们看到张一凡脸上没什么变化,尽管这样,也一个个在心里发毛。

    听到村长的声音,老板这才突然醒悟,哎呀,刚才说漏嘴了,这该死的,以后还有谁敢来钓鱼?正后悔,张一凡已经站起来,“你们忙,我去水库边上看看。”

    一行人连忙跟着,张一凡站在大坝上道:“冬季来了,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明年也要做好防汛工作,水库资源要合理利用,保证农耕。”

    几个大领导在后面,一脸诚惶诚恐的模样。张一凡知道他们心虚啊,刚才那话简直就是太伤人了。张一凡道:“工作之余钓鱼总比打牌强,不过凡事要有个度。适可而止。”

    这么一说,众人就知道首长没有怪他们,他们又一个劲地点头,“是,是,是。我们一定纠正干部作风。”

    来到另一个村庄,这里可没有水库了,只有一片片小山坡。山坡上光秃秃的,不过已经被机械化给理了一遍,看来也是准备把这些荒废的空地给种上树。

    自己提出来的政策得到推广,而且被执行下去,张一凡当然心里高兴。关键是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这个村庄跟刚才那村庄不大一样,村里没什么青壮年,大都是老人和小孩。冬天了,孩子们依然在外面跑来跑去,一群老人挤在一起烤火,聊天。

    他们早就得到通知,首长要下来视察,因此家家户户都有几个人。

    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翻新了,大部分都是红砖绿瓦,还有一部分外面都贴上了磁砖,这说明农村地方经济已经活跃起来。

    从村里的人群来看,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市长也在旁边讲解,农村里外出打工的特别多,有的是男人出去,女的留在家里养小孩,有的是男女都一起出去了,小孩交给父母带。还有一些小孩子根本就没有人管,父母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跟他们团聚。

    前面的屋子里,就有三个小孩子,黑乎乎的。两个大的是妹子,一个十三四岁,一个十一二岁,小男孩只有六七岁。听他们说,父母都去广省了,要过年才回来。

    听村长说,三个孩子是自己做饭菜,姐姐持家。小男孩怯生生地走过来,看着张一凡问,“叔叔,我爸爸妈妈今年能早一点回来吗?我想他们了。”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238章 走进新时代

    第2238章走进新时代

    小男孩六七岁,脸上黑乎乎的,手上也有些黑。冬天了,衣服穿得不是太多,冻得他嘴唇发紫。

    张一凡蹲下来,握着他的小手。

    手很凉。

    “你多大了?”

    小男孩眨了眨眼睛,“四——岁!”

    旁边的姐姐喊了,“过了年就七岁啦,还四岁。他就知道四岁,每年都是四岁。”

    说话的是二姐,大姐道:“我妈妈是弟弟四岁的时候出去的,他一直只知道自己是四岁。”

    六七岁的孩子,应该上学了。张一凡问道:“你们上学了吗?”

    两大点的孩子点点头,“上了,我上五年级,妹妹上三年级,弟弟还没上学。”

    看他们的年纪,应该比一般的孩子上学晚些。六七岁的孩子,应该上一年级了,可她们说弟弟连幼儿园都没有进。再问她们平时两人上学时,弟弟怎么安排的?

    大点的孩子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他带到学校去玩。有时也把他放在家里,跟其他小孩一起玩。中午我们会回家吃饭,到村口一喊,他就回来了。”

    听了这话,很多人都默然了。村支书在旁边道:“这三孩子特乖,又不惹事。他们家爹早年就出去打工了,女的是前两年去的,听说是在广省,两夫妻一起进的厂,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去年年底厂里加班,春节期间有加班费,好象是平时的一点五倍,他们也就没有回来。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打在他们婶婶家里。这三孩子一直是自己照顾自己,洗衣做饭,上学读书,不要人帮忙,她们家婶就住村口,偶尔也过来看看。”

    张一凡打量着他们家的房子,一栋二层的楼房,外面没有搞粉刷,还是红砖砌的墙。屋里刷过了,是石灰墙。墙壁上,有些小小的裂缝,横七竖八的。

    屋子里没什么家具,一桌一柜,几条旧凳子。

    小女孩很机灵,“我爸爸妈妈说,等他们赚到钱了,就回来买家具,把房子再装修一遍。”

    电视机是十七寸,样子很旧。

    屋子里有煤火,卧室里的棉被有两床,姐弟三人挤一床,被子很脏,有股气味。

    其他的房间里,堆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农具,墙壁的角落里,能看到横行霸道的蜘蛛网。

    家里的电灯不是很亮,二十五瓦的普通白炽灯,这种亮度已经很弱了。

    饭菜都是自己做,听那个大点的孩子说,“妹妹帮她做饭的,有时弟弟也帮自己烧火添柴,因为夏天的时候家里不生火,就在外面烧柴火。有一次弟弟不小心,把塑料纸放在火里烧,还拿出来玩,结果塑料纸烧出来的油滴到手上,烫了好几个包。到现在他手上还有疤痕,她们也没敢告诉爸妈。”

    张一凡摸着这孩子的头,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这就是我国目前的农村状况,经济虽然慢慢搞活了,但都是外出务工赚钱,背井离乡,抛儿弃女。打工者们为了春节加班能多赚几个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