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锦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庆锦年-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和他的姐姐们算起来已经在叶家住了十年,他心里有许多感谢的话,却又觉得单靠嘴说一说,未免太空泛了,正想着要如何开口,安国夫人道:“搬出去也好,但你要记住,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十四五岁的少年,肩膀虽然稚嫩,但另立门户之后,说亲的时候也好听一些。

    李志宽别过脸,应了声“是”,停顿了一会儿,才道:“那边也是老夫人您的家,等我安顿好了,接您过去住几天。”(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0章 办法

    (全本小说网,。)

    安国夫人微微点头,特意让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李家的几个姑娘。

    李大姐和李三姐都很高兴,得知安国夫人那一天也要过去,二人更是早早地带着孩子先去帮着准备了,等到了辰时,又专门吩咐人带了轿子过去接叶家的太太和姑娘们。

    叶家的女眷除了叶老太太和大太太沈氏,全都过去了。

    沈氏自从汴梁回来身体就越来越差了,一直在用药,虽然去汴梁之前就叶锦辉为了治沈氏的病特意去了一次杭州,专程找了刘美丽,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当时刘美丽就说,她是大夫能治病但治不了命,大太太这病主要是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力衰竭所致,但沈氏却觉得叶锦辉联合了刘美丽要对付自己,不仅把刘美丽开的药全部倒掉了,回来之后安国夫人问起她的病情,她还告诉安国夫人,“刘大夫说了,她只能治病不能病命,用了她的药我觉得自己病得更严重了。”

    如今她走两步路就开始心慌气短,沈氏恨极了叶思晴,哪里愿意敷衍她的儿女,安国夫人只吩咐她好生养着罢了。

    至于叶老太太,却觉得李志宽这么搬走是在跟自己赌气,自然不准备助长他的这种脾气,根本没将他搬家当成一回事。

    安国夫人一行人,倒是大大的惊讶了一回。

    李志宽这宅子,当街而立,一共三间,共分上下两层,下面是骑楼的样式,上面一层却是蚵壳厝,红砖和灰白色的蚵壳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极为引人注目。

    “前面的门面开个茶楼,后面自己住。”李志宽和安国夫人坦言道。

    “你这孩子,怎么不等到开业的时候再让我们过来。”安国夫人说道。

    自打叶尚武成了靖海侯之后,她的事情越发多了起来,偏叶老太太又是个三不着两的人,能抽出一天时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志宽嘿嘿地笑,“那时候是做生意了,您老人亲自过来,我就是有天大事,也该放下。”

    他对安国夫人是衷心的尊敬和爱戴,没有她的照顾,他和他的三个姐姐单指望叶老太太,早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安国夫人欣慰的点头,“你有心了。”

    李志宽为什么会搬出来她虽然不知道,但却知道他之前去了叶老太太那里一次,而他现在搬家叶老太太又借故不来,安国夫人根本不用想,心里已经有了谱。

    回去之后,直接挑了一个身家清白,长相尚可的良家女邢氏给叶尚武做了良妾。

    叶尚武本不想要,但安国夫人却道,“自从头疾开始,我的精力明显有些不济,难免看顾不了那么周到,内宅之事虽有阿月管着,但她毕竟只是个未出阁的姑娘,有些事确实不方便,老三家的孩子也渐渐地大了,有些事可以让她渐渐地管起来,但你身边总要有知冷知热的人,我才能放心。”

    叶尚武被封赏靖海侯已经是极限,若是没有一点缺点,倒是让上位者忌惮,再说本朝三妻四妾本就是正常现像,按制他现在可以拥有一妻三妾,若一个都没有倒显得不正常。

    想想自己回来这十年,十年间竟然从来没有看到那杨氏关心过自己的大哥,安国夫人只觉得异常气愤!早知道这女人是这样的人,倒不如她一回来就帮叶尚武纳妾了。

    叶尚武不想让妹妹为自己操心,但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埋怨道:“年纪一大把了,还纳什么人!”

    安国夫人:“我之前也想着只找个伺候的丫头,但如果有丫鬟在你跟前,只怕那边又要借机生事,倒不如给她个身份。”

    叶尚武这才明白,安国夫人这是要找个人来和叶老太太打擂台,毕竟是老妻,家里儿女成群了,叶尚武难免有些犹豫。

    “我捉摸着,阿宽这么急着搬出去,只怕是因为大嫂又挑唆、撮合他和真真儿吧。”安国夫人冷声说道。

    来本现在叶尚武就因为叶锦辉的亲事弄得满肚子的火,再听到叶老太太从中生事,心里极度不悦,“辛苦你了!”

    若是那杨氏稍肯为这个家花一点心思,他何苦会想着劳碌自己这年纪一大把的妹子?

    若不是被逼无奈,天底下有几个妹子会想着给兄长纳妾?

    叶老太太得知这个消息,狠狠地哭了一回,新姨娘敬的茶也没喝,直接泼了邢氏一点。

    叶尚武知道这事,特意赏了邢氏一百匹料子,给她做衣裳。

    老妻这么大年纪了,儿子差不多又可以娶亲了,总不能送到庙里去,但不给她一点教训,她永远不知道收敛。

    叶老太太找儿子们哭诉,“我现在混得连个狐媚子都不如!”

    叶思明根本不理她,直接掉头就走。

    若不是她瞎做,自己如何会无后?

    叶思国被他老娘这么一哭,顿觉手足无措,但他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呆了那么久,气性早磨光了,“阿爹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享受享受也不为过。”

    叶老太太一听,更生气了,不过她一向不甚喜欢这自私自利的老三,又怕他到叶尚武那告状,唯有忍着气自己走了。

    四儿子叶思邦深得叶尚武信任,若由他去说服丈夫,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哪想叶思邦的话更让她难受,“阿爹是万户侯,您是超品侯夫人,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去和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玩意比。”

    在叶思邦看来,他爹也不过是被他娘给气得没有办法了才出此下策,若是真想纳妾,早十年二十年前就该纳了,何必等到现在?

    如今阿爹和阿娘已经是几十年的老夫老妻了,就算纳个妾还能动摇老娘的地位?

    但她若是闹开,只会落下一个善妒的名声罢了。

    何况老娘这么做下去,只会让老爹更讨厌她罢了。

    叶老太太却体会不到儿子的苦心,忍气吞声地去了。

    但她却发现但凡是自己找邢氏麻烦的时候,叶尚武就会对这小贱人更好,并且那邢氏的运气也非常好,但凡在她这里受了委屈,叶尚武总会知道。

    一直到了好几个月之后,叶老太太才想清楚,叶尚武会对内宅的事知道得这般清楚,是因为安国夫人纵容着的原因。

    可她没有丈夫和儿子的支持,在这个内宅就如同一个废人,根本争不过邢氏那小贱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1章 土楼

    (全本小说网,。)

    叶锦辉看到李志宽的蚵壳厝,忽想起了一件事。小说し

    记得前世的时候,闽南有一段时间流行用蚵壳做院墙,其中有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就是一个手持武器的倭人头目入侵民宅,被一对六旬的老夫妇给击杀的故事,据叶锦辉猜想,估计当时的墙砌起来的时候,开口的那一边是朝外面的,而不是像李志宽砌的那种,只为了美观,光滑的一端朝外。

    说到倭寇,她猛然又想起来,瓦刺人攻打京城的同时,倭人似乎也攻了闽地,整个大宋腹背受敌,不然也不会连京城都给攻破了。

    不过,前世的叶思明虽然也做了泉州卫的指挥使,但是在他升职之前叶家就搬到了帝京,叶老太太和杨淑仪都不喜欢她,所以这样的大事她也只是听到只言片语罢了,究竟是蚵壳墙杀的人还是以讹传讹就无从得知了。有一点可以肯定,倭人到时候肯定会攻打闽地的。

    据传宣府和大同被破以后,皇帝亲征带了五十万大军。

    这几乎是举国一半的兵力了,而骆荣发做为皇帝的亲信,到时候肯定会参战,万一到时候倭人再乘乱同时攻打闽地和江浙,泉州就很难得到别处的增援,唯有自救。但她的四叔叶思邦却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战事。叶锦辉想到这个问题,几乎是彻夜难眠,不过看到她这蚵壳厝,她忽然有了对付倭人的办法,那就是土楼。

    土楼本是闽南的特色建筑,但是近些年大家为了紧跟时尚,很多家族都扒掉建了帝京式的四合院。当然,规模大的圆形土楼,可以同时容纳好几千人,一般的家族没这个能力建起来,但她现在想建这样的圭楼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叶锦辉决定,先和祖父商量这件事情,当然,她并没有告诉叶尚武建土楼的目的是为防倭,只说是在别处看到这样的盖的,觉得十分特别,想盖一幢到时候租给那些商户做生意。

    叶老爷子哈哈大笑,“这主意不错,你看着办就是了,若有需要跑腿的直接找你三叔。”倒不是觉得叶锦辉这土楼盖了之后能给叶家带来收益,他就是怕她这亲事上头听了闲言碎语心里不舒服,给她找点事做,免得东想西想,受些混帐闲气。

    又怕三儿子不成器,怠慢叶锦辉,叶尚武特意找到他交待了这事,“真真儿想盖个土楼,你给她帮帮忙吧。”

    叶老三见到媳妇,难免发了一通脾气,“也不知阿爹怎么想的,竟然让我给真真做跑腿的!”

    叶三太太实在看不上叶老三这副眼高手低的模样,但这人却是自己的丈夫,他在公公面前没脸,她也跟着在这个家里没地位,唯有克制地问道:“怎么了?”

    叶老三没有能力,但胜在听媳妇的话,就把叶尚武的话学了一遍。

    三太太道:“郑魁他们前段时间贩茶,倒是赚了不少银子呢,如今弄到了盐引,开始贩盐了呢。”

    私盐的利润有多少叶老三虽然不清楚,但他却知道大舅子前些时候趁着他的长子生辰的时候,随手给郑氏了一千两银票。

    郑氏虽是大族,但叶三太太娘家这一支实在是平平,撑不死饿不着罢了,哪里会在晚辈散生的时候拿过这么多银子过来?唯有一点,那就是他赚到钱了。

    不仅如此,郑魁还告诉他,最近盘下了三个铺子!

    一个铺子三千两,中间也有一万两银子的支出了。

    简单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一般,这还仅公是贩茶叶,若是卖私盐,肯定会更高一些。

    叶老三这几年被他爹给丢到荒岛上,脾气早磨得差不多了,也就是抱怨一下罢了,这会儿又听了郑氏的话,便安心帮叶锦辉办起事来。

    叶锦辉将买地、找匠人的事全交给了叶思邦,又觉得他这几年过得也不容易,索性大大方地抽了一千两银票出来,“三叔要帮我办事,肯定得和形形色色的人应酬,这点银钱您就先拿去请他们喝茶吧。”

    就算叶家现在是侯爵,有些事也不能硬来,但却可以靠着吃吃喝喝来拉近机会,自没有道理叶思国帮她做事还要自己贴钱的道理。

    叶老三这会儿倒没觉得是晚辈的钱,不好意思拿,相反他很爽快地接了过去,大侄女是家里公认的散财童女,可惜他之前以为她年纪小,软弱可欺,特意趁着她管家的时候偷偷的收礼,没想到一下子被抓个现行,之后就被自家老爹嫌弃了。

    叶老三虽然知道自己被发配荒岛和这位侄女有关,却也没有想着报复,毕竟她背后有他老爹撑腰,他惹不起。但也不好意思再凑过去卖好,毕竟郑氏这几年给他灌输了不少叶锦辉不对得罪的道理,也替叶锦辉说了不少好话,他抱怨之后倒是认真的办起这地件事来。

    叶锦辉交给自家三叔一份房子的要求。

    叶老三难免好奇,“你这房子只怕能住上百户人家。”

    叶锦辉:“三叔看着办就好了,我不懂这些。”说着递给叶老三一个小巧的印鉴,“需要银子,三叔只管去日升钱庄里取,至于帐目您先记下来,到时候我找人对就是了。”

    叶老三不免又和媳妇抱怨,“真真儿这丫头,连我都信不过。”

    郑氏却道:“亲兄弟,明算帐,何况是叔侄,越是不好办的事你越是办好了,阿爹才对你刮目相看呢。”

    被叶老三左右倒腾一个月之后,花了一千两银子,将城门附近的地买了百十亩。

    旁人看到他买地,难免有些好奇,不免打听到底是做什么用,知道是盖房子,更有些人骂他傻瓜。

    近些年倭人活动猖獗,有钱有势的人家谁还敢住在城门外?

    不过,没人敢当着他的面罢了。

    但叶锦辉所考虑的恰恰是那一部分在城里买不起房的人,万一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