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锦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庆锦年-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崐却没有直接回答,只道:“臣这些年一直在外,家里的事都是妻子操持,所以见了岳丈难免要矮上一分,若现在在冒然拒了这门亲事,回家妻子必定会闹起来。不如陛下问问楚夫人的意思吧,想来他和臣一样,根本不愿意这门亲事呢。当年臣和楚夫人之间,其实是有一段婚约的,但后来这段亲事却没有成,臣怎么愿意将女儿嫁到楚家吃苦。”

    周安觉得姚崐为人地爽,对他的好感便多了两分,当真将叶锦辉叫到宫里来问这件事情,叶锦辉果然不愿意。

    皇上大喜,赐了唐家许多东西,又升了姚崐的官职来安抚。

    姚崐回去告诉妻子,“皇上不太乐意楚姚两家联姻,这才是叶夫人不意这件事的根本原因,但楚家大郎摆不平这件事,也休想娶到咱们的宝贝闺女。”

    唐氏深以为然,又将这说辞给祖母听,唐老夫人仍有点舍不得,“满京城再也没有第二个孩子能有如此俊俏了。”

    感情祖母看中的只是楚家大郎的相貌!

    是年秋,周安带群臣打猎,突有大虎出现,楚大郎不顾自己安危挡在皇帝面前,徒手和大虎搏斗,之后侍卫赶来合力杀死老虎。

    周安问楚大郎想要什么封赏,周安便红着脸开口,要娶姚姑娘为妻。

    周安哈哈大笑,“这媒人朕早想做了,可惜你娘不同意。”

    楚大郎:“天地君亲师,臣自然是先听您的,再听阿娘的。”

    周安觉得这孩子长大必定是良臣,不仅同意了亲事,还赐了他一等侍卫的头衔,回宫后向刘美丽道:“这小子,我还想留着给咱们家纯纯呢!”本朝一等侍卫,可是正三品的武职,掌管廷宿卫以及随扈皇帝之事。

    刘美丽的长女,周纯,现年十二岁,封淑和公主。

    刘美丽干干一笑,“强扭的瓜不甜,咱们还是早早培养阿乐和淳淳吧。”

    让楚家女做了皇后,长子的地位才能更稳固呢!

    周安大悦,“也行!”

    叶锦辉手里那么多生意,就是皇帝也眼红得紧哪,真巴不得儿子早点长大,快点娶媳妇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童养媳之番外(一)遗言

    (全本小说网,。)

    宋家被诛杀之后,刘成方告诉张氏,“把南漳郡主接到你这边来吧。”他并不觉得自己对不起红英,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罢了。

    张氏:“这孩子,命硬哪,爹娘兄长都不在了,偏她还……”

    刘成方:“南漳第一次成亲,菁菁给你说孙第兴不可靠让你拦着别嫁,你倒好,只说她有父母,轮不到你做主;南漳第二次成亲,菁菁又找到你,说宋哲不可嫁,你亲自指了婚。二哥和二嫂一向最听咱们的劝,可你真劝过他们吗?”

    张氏本有些心虚的,可听到丈夫这般指责,不得不分辩道:“当时老三媳妇说了,红英把信物早给宋家了。”

    刘成方一下子火了,“老三那媳妇还不是你惯出来的,可你偏要听她的谁又有什么办法?”

    刺客藏在宋家是刘永瑞亲手抓到的,就算是皇后也无话可辩,张氏越发心虚,“张神医说了,皇上不能动怒,臣妾现在就派人把她接过来好了。”

    刘成方见张氏服了软,又道:“你有空,再给老三挑两房好的吧。以后有事,你多听老大和老大媳妇的。再怎么说,菁菁是你一手带大的,有这点情分在,就算是我哪一天真的去了,她必会让你安享晚年。”

    张氏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眉却竖了起来,“好好的,你说这些做什么!”

    刘成方知她是关心自己,所以也不计较她出言无状,只淡淡地安慰道:“我知道,当时纳徐氏和秦氏的时候你心里不愿意,但我不纳她们,百官那里不好交待,就算不是她们也会有别的人,你以后别为这个和菁菁拧着了,我的事她还管不着。长安以后若不想纳人你就由着他吧。大郎还小,很容易就掰过来了。活着的时候,我没能如你的意,死了我们还是会葬在一处的。”

    张氏听得满心酸涩,却又拼命的忍住了泪意,“咱们不说这个,你肯定是太累了,先歇一会儿,晚饭的时候,我让人把儿子们都叫过来,你们坐一起说说话也就好了。”

    顾家一倒台牵连甚广,皇帝又取缔了丞相,手上的事情堆积如山,确实觉得有些累,又见老妻一脸紧张,便点头道:“那我先歪一会儿,等他们来了,再让人叫我。”

    张氏先扶着刘成方上了床,替他盖好了被子,这才出来吩咐宫人道:“将太子、秦王、齐王和他们的王妃和孩子们全叫过来吧,今个儿刚好重阳节,大家都在一起好好聚聚。”然后又咐咐道:“要两桌菊花宴,螃蟹多上点。”

    自有那眼尖的小太监,飞奔着去了。

    御膳房里都是些人精,见皇后宫里这么早就派人过来了,又说是两桌菊花宴,就知道是要全家团聚了,自是花空心思地想把这菊花宴给办好。

    今天本就是佳节,宫人一请,三个府上的人直接就出发了。

    “正准备过去呢,不防公公就过来了。”儿子们全都如是说道。

    不过进了坤宁宫的大门宫使就交待了,“小殿下们声音都小点,皇上倦了,正在休息呢。”

    东宫离得最近,到的也最早,别说大郎,就是二郎在外人面前也越来越有派头了,老成得很,一点声响都没弄出来。

    二郎甚至和大郎商量,“要不,咱们俩先去找珠珠儿玩一会?”

    大郎点头,吩咐跟着的人道:“等祖父醒了,早些告诉我们。”

    在大郎和二郎看来,小堂妹珠珠儿是个顶可怜的孩子了,天天跟祖母住一起,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大郎:想当年二郎小的时候,娘亲专门拉了好大一堆沙在院子里,任他在上面爬。二郎这小傻蛋,还把沙子丢到嘴里,也不嫌脏。还是本太孙看不过去,揍了他两顿,他以后再也不敢啃沙子了。

    可如今,珠珠儿摸一下树叶,祖母就大惊小怪,“千万别给她,万一吞到肚子不是闹着玩的。”

    小珠珠都快两岁了,天天还让人抱着,路都走不好。

    想二郎小时候,哪次不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算他偶尔想撒娇一下,嚎两嗓子吸引一下娘亲的注意,娘亲都装做没看到,只管坐那里用点心。二郎还没哭完,好吃的点心早就阿娘的肚子里了。

    自打那次之后,二郎摔倒了一下子就自己爬起来了。

    大郎正在走神,跟着的下人已经小跑着过来了,“禀太孙,秦王殿下和齐王殿下都过来了,皇上也醒了,正在问您呢。”

    一听到皇祖父问自己,大郎一下子来了精神,“问我什么?”

    “问您在哪儿。估计是想您了。”

    大郎:“把小郡主抱上,咱们过去吧。”说完话,他拉着二郎连走带跑,很快进了正殿。

    请过后过,便道:“皇祖父,您找我?”

    皇帝笑起来,“去看你们妹妹了?”

    大郎:“皇祖父英明,什么事都瞒不过您老人。”

    秦王和齐王平时都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挺好的,可跟大郎比起来,就有些不够看了,明明是一句拍马屁的话,也能讲得一本正经,严肃而又认真。

    皇帝听了这话,心情明显的好了不少,连脸上的疲倦都一扫而光。

    都是一个先生教出来,为啥人家太子妃就能把儿子教成这样呢?秦王妃和齐王妃如是想到。

    “二郎也跟大郎一起去了?”皇帝又问道。

    二郎笑眯眯地点头,“大哥怕吵着皇祖父休息,喊我一起看妹妹去了,我给皇祖父准备的有礼物呢。”

    皇帝兴致更高兴,“拿出来看看。”

    二郎看了一眼双喜。

    不多时,双喜就拎了一只虎皮鹦鹉过来了。

    二郎得意地看了皇帝一眼,吩咐那鹦鹉道:“还不快给皇祖父问安。”

    那鹦鹉似听得懂人话一般,“皇上万岁万万岁。”

    二郎虽然也爱端着,不过没他爹和他哥端得厉害,一见着熟人,话特别多,这会儿见皇帝高兴,话匣子就打开了,“皇祖父肯定不知道,这只鹦鹉啊,是孙儿去了好几回西市,一直到端阳节那天,才选中了它,我一看就跟它有缘,天天亲自教它说话。它可聪明了,什么话都会说。”

    刘成方:“那就留着给皇祖父解闷吧。”

    二郎:“我就知道您会喜欢的,等你看奏章累了,正好逗逗鸟。”

    然后二郎又讲起养鹦鹉的心得,大郎偶尔拆一下弟弟的台,用齐王妃的话说就是:大嫂家那两个阴险狡诈的小鬼头,将你们的皇祖父全霸占住了。

    不过,二郎也没和他皇祖父聊多久,很快到了开宴的时候。

    皇帝一高兴,又给大郎和二郎各赏了一盘菜。

    大家吃吃喝喝,时间过得极快,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宫里灯火通明,宴席撤了下去,换上了热茶。

    二郎拉了拉刘永安,悄声道:“我和皇祖父说了好几句,他都没应声,不知是不是睡着了。”

    九月的夜已经有些冷了,刘永安怕他爹受凉,忙拉了离他最近的刘永瑞,“咱们把爹搀到床上去吧。”

    兄弟俩一人扶了一只胳膊,“爹,儿子扶着您到床上去吧。”

    刘成方没有做声。

    刘永安就看了一眼跟过来的二弟一眼,示意他帮着抬。

    哪想一直把人放到床上,睡着的人仍是没有出声。

    张氏看儿子们把丈夫抬进来,心里越发没底,忙道:“你爹怎么了?”

    刘永瑞悄声道:“母后请勿担心,父皇刚才和二郎聊斗鸡,聊得可开心了,估计是困了。”

    刘永安:“还是宣御医来看看。”

    负责刘成方医案的仍旧是陈大夫,他现在已经是太医院的院使了,除了管理太医院,就是专门负责帝后两人的身体情况。

    为此刘成方特意在离皇宫最近的地方赏了他一处宅子。

    双喜亲自过去,很快将人请了进来。

    陈院使一抓起皇帝的手,冷汗顺着额头下来了,“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悲切的声音传遍整个坤宁宫:“皇上驾崩——”(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童养媳之番外(二)沈溶

    (全本小说网,。)

    国不可一日无君。

    老皇帝死后,太子继位,号泰昌,尊其母张氏为太后,封妻王氏为皇后。

    昔日随太子北伐的将士们们自是高兴得溢于言表,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皇上,大刀阔改变陋习,哪能不需要人手?

    新皇又是仁爱之君,无论官职大小,只要踏踏实实做好差事年底都多发了一个月的俸银,高高兴兴迎接新年。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处于齐王府内的齐王妃,望着一眉弯月,泪水消然滑落,却不敢让任何人看到。就像昨天,出嫁女回娘家,她却已经没地方去了。

    当日,齐王带兵围了宋家抓到了刺客,接着顾家也倒台,齐王妃和齐王就已经相敬如冰了。齐王妃本以为自己使些小性不搭理丈夫,他就会在皇上面前帮娘家的求情的,岂料她在跪在丈夫面前,也仍旧换来了满门抄斩。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婆婆也不怎么理她,只顾拉着大腹便便的王菁说话。

    人比人,气死人。

    和王菁相比,她简直无一是处。

    她的娘家倒了,而王氏的兄长王卫平则直接成了皇子们的夫子,虽然只是六品的修撰,但出入皇宫就像出入自己家的园子一般,王卫平的儿子更是直接娶了定远侯府的嫡长女沈明珠。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让齐王妃气愤的,最让她气愤的是刘永安已经做了皇上,却以守孝为名,拒绝了选秀。

    王菁如今已经三十几岁的人了,硬是赶在老皇帝死之前又怀上了,据说新皇上除了上朝之外,每天就在宫里陪着皇后。

    可齐王妃也不得不承认,三十好几的皇后现在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或者可以说比之前更有女人味了。

    有好几次,齐王妃甚至想问问皇后,她是不是有什么可以使人变年轻的丸药,可皇后见了她,总是淡淡的,不冷不热,让她根本没有开口的余地。

    更让齐王妃想不通的是,齐王和太昌帝明明是亲兄弟,为什么太昌帝只守只王氏一个女人,而齐王却有着二侧妃三妾室,其中有三个妾是太后娘娘直接塞进去的。

    当时,她不过是婉转的说了声现在是父亲的孝期,太后便冷冷地告诉她,“这正是你父皇临死前的意思。”

    反正人死了,还不是这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