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有限,赶路要紧。

    出了陶家小院,仲逸缓缓上马,不由的回头望了一眼,感慨颇多:若我大明子民皆能有勇有谋,那将是怎样一个场面?

    高手在民间,千里马不缺,伯乐也不缺,缺的是千里马能够遇到伯乐,且能为它找片广阔的天地。

    “陶朔,今日我们的任务就是在通往福州的道上,赛一次马”。

    ……

    “仲大哥,前面就是满天云,此山虽没有雄伟,但在当地也了不得”。

    陶朔指着前面群山一片,再次向仲逸解释道:“这一带山多,唯独凤凰山和满天云了”。

    满天云?

    仲逸不由得再次望着远远的那片密林。

    满天云是本地人叫的,此山本名叫乌云岭,山中大多以石块为主,中间一条窄窄的走道,如同一条大大的裂缝,将此山一分为二。

    从地面仰望,可见一线天。那怕是青天白日,一片白云飘过便再也看不到阳光,故名满天云。

    路边一个简易木棚,仲逸吩咐陶朔将马匹栓到棚下,他不由的问了一句:“除主道外,要通往福州,就这一条路?”。

    如此一问,陶朔立刻笑了起来:“主道就这一条,若要绕开,那可越走越远了,这一带山多,道路崎岖,这条主道也花了不少功夫才修好的”。

    雨滴噼噼啪啪拍打着木棚,边缘一条条的雨水连成细条,地面溅起丝丝水雾。

    见仲逸不言语,陶朔只得继续道:“仲大人,我都说好多次了,若从凤凰山脚下,沿着水库向西走,再越过小南山,就是乌云岭,穿过那条峡谷,再往东走,就可再次回到大道”。

    末了,陶朔笑道:“仲大人,若是这样绕着走,要多走几十里地呢”。

    这话一点都不假,这一带群山环绕,地势陡峭、道路崎岖,要生生开一条道,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好好好,这次绝对听清了”。

    仲逸抖落抖落雨披,再次跨上马背,继续前行。

    ‘吁……’,才走了不大会功夫,仲逸一声叫喊,紧紧拉住缰绳,立刻扭过头来:“陶朔,昨日过来时,河面之水也没这么高啊?”。

    二人身后是一座小桥,小木桥。

    陶朔不以为然道:‘你说这个啊,仲大人就是仲大人,一看就不知道乡下的难处’。

    说到这里,陶朔干脆跳下马背,站到桥头边:“这不?这两天下雨,河面自然要涨了,夏天的时候,遇到暴雨,河水直接漫过地面啦”。

    仲逸拿着皮鞭,立刻开始比划起来:“那干嘛不扩修呢?”。

    这一说,陶朔几乎要乐了:‘扩修?这一块都是土坯,若要加固,就得左右继续开挖,可挖的越深、越宽,需要的木料、石料就越多,夯底、搭桥……’。

    不用说,又是银子的事儿。

    “仲大人,这还真不是银子的事儿,你看到了吗?”。

    陶朔指着正西方向的南湖说道:‘仲大哥,西边就是水库,一旦决堤,再好的桥,也保不住要冲垮……’。

    仲逸沉默半天,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那也要修啊……’。

 第443章 平地起风

    傍晚,军营。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结束三日的外出探查后,仲逸终于回到军营。

    “仲大人,俞将军、戚将军外出查营,请仲大人自己到后院用些饭菜,二位将军归营后,小的立刻前来禀报”。

    守门军士向仲逸一通解释,还不忘提醒他:该用晚饭了。

    “那英勇千户所的林千户呢?”,仲逸正欲转身,却不由得问了一句师兄林宗武。

    那军士用同样的语气说道:“回仲大人的话,林千户也一同去查营了,连日下雨,就怕出什么意外……”。

    末了,军士指着后院的方向,说了一句:“仲大人,用晚饭在后院,亮灯那间大屋。俞将军有令:无论将军、文官、还是士卒、差役,都一起用饭,不开小灶”。

    好好,如此甚好,仲逸缓缓向后院走去。

    自从下了凌云山,就是蠡县县衙,入仕之后,一直在翰林院当差,怎么说都是文职,与将士们一起吃大锅灶,还是第一次。

    在浙江时,戚继光也有同样的规定,只因随行的右都御史、参军文博远年事已高,才特殊照顾,饭菜都是一样的标准,只是端了上来而已。

    ……

    “吆,这不是翰林院的仲大人吗?”。

    才进大伙房,仅是负责打饭的,就有一个百户所的‘兵力’,其中专为英勇千户所准备饭菜的老康头,还是认出了他。

    ‘来点什么?仲大人?’,老康头指着面前两大木盆:一份素菜,一份肉骨汤,主食是一大桶米饭。

    再看看一旁吃饭的军士,那叫一个狼吞虎咽:满满一大碗,如同倒进胃里,连同大骨汤,立马解决。

    仲逸看的入神,一旁的老康头不由笑出声来。

    ‘康伯,就来一份骨汤,再来一个馒头就行’,仲逸小心的拿起饭盆,生怕老康头手一抖,就给打多了。

    “哎,你们听说了吗?咱们大明还有一位高人,堪比开国元勋刘伯温……”。

    几名军士正在七嘴八舌的说着话,仲逸不由的凑了过去。

    “什么刘伯温?人家姓仲,叫仲云寒,是很厉害的谋者,早年间,辅佐过多位将军,那是一个足智多谋,简直神机妙算”。

    听的此言,仲逸手中汤碗差点要洒在地上,他急忙将脸迈过去,尽量避开别人眼线。

    “什么神机妙算?太没境界了,人家著了一部兵书,除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外,对我大明的地形、军情,皆有详细描述,简直神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这时,一名瘦瘦高高的军士站了起来,满意的摸摸嘴巴:“历朝历代,军中将士编排不同、所遇敌军不同、地形不同,作战手法自然有所差别”。

    “对啊,所以说,这位仲大人的兵书,才更为难得,尤其对北虏南寇,作战经验都是实打实的,十分难得啊……”。

    “什么仲大人,人家早就隐居了,你能找到吗?”。

    一名百户站了起来,朝大家挥挥手,向众人吩咐道:“就一刻钟吃饭的时间,还堵不住你们的臭嘴,快给老子回营去……”。

    哇,狼吞虎咽海吃一顿,就为腾出点时间闲聊几句?

    众人一听此言,纷纷站了起来,才走几步,却又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

    “这不是……,仲大人吗?”。

    那名百户立刻笑脸嘻嘻道:‘仲大人,你姓仲,那位传奇谋者也姓仲,你是否听说过兵书之事?’。

    此事事发突然,毫无防备,也只能先应付这个场面了。

    端起骨汤,仲逸慢慢将馒头掰碎,一脸轻松道:“诸位兄弟,我们这个‘仲’姓,虽不是什么大姓,但说起来也有不少人呢,江苏有、浙江有,河南有,怎么会都能知道呢?”。

    “也是,也是”。

    军士们纷纷点头,那名百户笑道:“也是啊,那位仲谋士,都是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们眼前的仲大人才二十出头,怎么会知道呢?”。

    “仲大人,兄弟们就是好奇而已,你可千万不要介意,军中都是这样,和你开玩笑,就是没拿你当外人”。

    那名百户单手一挥:“弟兄们,走啦”。

    这时,仲逸急忙上前一步,追问了一句:“你们说的那位仲谋士,……,他是哪里人?”。

    这个?人群中,一名军士插嘴道:“听说,好像是北直隶一带的,具体是哪儿,就不得而知了,都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

    仲逸双眉紧皱:“北直隶,我怎么没听过?在我们山东济南府,也有姓仲的……”。

    “仲大人是济南府的?就说嘛,我们也是才知道的”,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才知道?你们听谁说的?”。

    “就听说的呗,传着,传着,就慢慢知道了……”。

    仲逸微微点点头,不由的打趣道:“那我得好好打听打听,说不定,他与本官祖上有什关系呢……”。

    哈哈哈,众人在一片欢笑声中匆匆离去。

    仲逸低头看看骨汤,馒头泡的稀巴烂,汤凉了下来,半点胃口提不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福建才几天的功夫,在浙江时没听过,在京城时没听过。

    若这个消息是从京城传来,或许有多种可能,毕竟京城情况复杂,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保不住是谁干的。

    一旦此事先是从福建开始传的,那就另当别论。

    眼下,福建一带抗倭大战在即,说起师父兵书之事,绝非偶然。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哎呀,仲大人,你原来在这儿呢,让我到处找,走的时候,干嘛不告诉一声呢?”。

    程默刚收拾完住处,就匆匆来找仲逸,这个时候,他也饿的差不多了。

    “快,你马上去打听,我要见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大人”。

    仲逸心中再明白不过:若说打探消息,没有人比锦衣卫更牛了。

    程默刚拿起一只大碗,立刻放下,不由的拍拍脑门:“嗨,差点把正事忘了,两位将军回营了,叫你过去呢”。

    仲逸微微一怔,进而问道:‘那林千户呢?林千户回营了吗?’。

    “回啦”,程默干脆自己拿起饭勺,满满盛了一碗:“仲大人,我把饭拿回去吃,你有事随时吩咐”。

    仲逸拔腿就走,单手挥挥:‘不用啦,你慢慢吃吧’。

    ……

    “是有这么回事,我已派人秘密调查,师妹也打听过”。

    林宗武刻意望望窗外,压低了声音:‘此事,俞将军和戚将军也是知道的……’。

    刹那间,仲逸立刻缓过神来:‘对,二位将军做的对……’。

    林宗武微微一顿,脸上立刻有了笑意:“好,有你这句话,师兄心里就有底了,等师妹回来,先让她回凌云山,请示师父后再说”。

    “不”,仲逸急忙制止道:“师姐不可回去,此事来头不小,贸然行事,正好中了某些人的圈套”。

    二人正说着,却听门外军士来报:俞将军请二位大人过去议事。

 第444章 地形与军心

    夜幕,大营。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一张硕大的地图,俞大猷、戚继光、林宗武,纷纷走上前来。

    作为参军协理的仲逸,熟悉地形之后,正式进入‘大军师’角色。

    同样外出查看地形的,还有英勇千户所的林千户,不过,他走的水路。

    两军对峙,要权衡多种因素,如兵法所说,那一方君主更加贤明?将帅更有才能?那一方占尽天时地利?那一方奖罚更加分明?

    等等……

    除双方实际兵力强弱外,如何巧妙运用地形,就变得极为重要。

    空城计、草船借箭、上方谷之战,即便演义,若没有特殊地形,恐怕也难以完成,至少不会如此精彩。

    特殊的地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扭转交战双方原本形成的态势。

    三国魏蜀吴,蜀国一带,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东吴被称为‘江东’,地形而言,岂能少的了那一条江?

    有此地形,并非最后必然夺得天下,但就一时而言,至少可成‘易守难攻’之势,当毫无疑问。

    浙江、福建一带的地形,已经被查看多次,无论当地驻军,还是后到的林宗武、仲逸,配以地图,简直可以说烂熟于心,尤其沿海一带。

    当此之时,最为难以把握的,便是如何确定倭贼在何处登岸?

    眼下又逢秋雨连连,道路湿滑,内河水面上升,兵器、粮草受潮,战马出行亦受限。

    更有甚者,火炮、火枪,甚至于弓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本来的威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此而言,所谓‘天时地利’对双方的影响是一样的。

    每逢战事,除兵力、地形、粮饷外,最难以把握的,还有一样,那便是军心。

    若说双方固有兵力强弱已成态势,巧妙运用地形可以扭转局势的话,而军心的调动,才是最为考验将帅的。

    历朝历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天时地利或有之、对方将帅庸俗或有之,但高昂的士气、钢铁般众志成城,军心决不可乱。

    否则,即便地形再有利,占尽天时地利,也回天无术。

    有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良将,将士们自然会上下一心,剩下的,就看仲逸这个军师了。

    三国时期,在一次战事中,曹操曾遇到一个难题,他分别询问荀彧、郭嘉、程昱,而三人的意见不尽相同,且每人各有各的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