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略- 第4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听说知府衙门前围着一群人,还点名要见朝廷来的御史大人时,回到盐课衙门的刘通就开始‘准备’了。

    起初,他也确实以为:衙役们口中的御史大人,就是指副都御史文博远,没想到先让樊文予先去了。

    樊文予与仲逸的交情特殊,这也让刘通抱了一丝最后的希望:不管知府衙门最终闹成如何,他只听仲大人的,毕竟他自己也是盐课衙门的人。

    该准备的早就准备好了,对一个视财如命之人来说,刘通的银票从来都是随时可以带在身上的。

    思来想去,刘通觉得自己定是属于那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人。

    门再次被打开,进来的却是一名御史:自然不是仲大人,也不是樊文予这位御史大人。

    “刘通,本官姓姜,是都察院的监查御史,听你们仲大人说……你都准备好了?”。

    这位监查御史缓缓来到桌前,身后跟着的是一名随从,笔墨纸砚早已备好。

    “这位大人?你是仲大人叫你来的?”,对着两个陌生面孔,刘通还是心有顾忌的。

    姜姓御史没有说话,他一旁的随从插话道:“废话,不是仲大人,我们怎么会来这里?”。

    刘通眼珠一转,立刻点头道:“既是如此,那便是最好的,实不相瞒……都准备好了”。

    刹那间的功夫,刘通脑中已飞速转过数圈:自己来这里只有仲大人知道,而那位御史开口就是‘你都准备好了?’。

    这句话,也只有仲大人知道。

    “一定是因为都察院插手知府衙门的事儿,仲大人觉得不方便出面,这才别人来”。

    还是因为仲逸与樊文予的关系,刘通就这么想当然了:这位御史是樊文予的人,自然也就向着仲大人了。

    能这样想,倒也不全是没有道理的,只是看上去‘很聪明’和真正的聪明,实际差距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远,而是相当的——远。

    “御史大人饶命,小的不是这个意思……你听小的给你解释……”。

    片刻之后,房间中传来了一阵哀求声,隔得老远都能听的出来:那是一种‘肠子都悔青’的感觉。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疏而不漏、疏而不漏也……

    天气不错,街上行人不少,店铺买卖依旧红火、小摊小贩忙活依旧,一派‘过日子’的景象。

    都察院副都御史文博远一到门口,知府衙门立刻一片安静,鸡犬不宁有一阵儿了,总算难得这一刻。

    “见过文大人”。

    樊文予说完这句,再与这位御史大人说几句,之后便退到了一边。

    知府衙门的同知、通判和推官等这才纷纷凑了上来,一身的哀求状:“文大人,曹知府突然没了踪影,此事……真不怨我们……当时,樊……樊大人也在场……”。

    行过大礼后,这几人上前就是一通解释,无非‘曹知府之前还好好的,过堂的时候,不知为何……他说腹痛,这便去了后衙……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

    之前樊文予甩袖而去,多少得罪了知府衙门的这几位大人,明着不敢来,言语间总是能表现一下吧?

    再怎么说,这样说多多少少能向樊文予‘推’一点责任。

    作用大小暂且不说,也算是一种——应对之策。

    这几人话还未讲完,文博远依旧板着个脸,而后直接开口道:“那还楞着干什么?快去找啊,找到人了才知到底是否与你们有关?好不好?”。

    那几人连连点头道:“是是是,文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们这便去找、去找……”。

    这下能好一点,至少这些人不敢再变着法的‘找不到’了。

    来到大堂,之前樊文予让人准备的东西依旧摆在这里,文博远目光扫了过来,依旧一脸的怒色。

    堂下还有不到十人的样子,应是之前围在知府衙门口的代表,他们见到文博远后,方才明白过来:这位才是他们要找的御史大人,甚至可以说钦差大人。

    这些人的道理很简单:要么看衣服,要么看其他人。

    从官服来看,明显文博远的更加精致一些,而在他身后毕恭毕敬的樊文予和知府同知等更是最好的证明:连这位左佥都御史大人还惧怕三分的人,岂能小的了?

    好吧,今日绝对是撞大运的一天,不仅见到了御史大人,还见到了一位‘大御史’。

    曹知府跑了,文博远到了,堂下喊冤的人立刻看出其中端倪:知府衙门,今个儿真是要玩完了。

    “老夫就在这里等着,若是找不到那个曹知府,谁也不要打算回去”。

    文博远的语速很慢,但听的人却个个胆战心惊、为这位都察院的副都御史而担心,更为自己的‘屁股不干净’而担心。

    有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倒也不全是喜事,比如说在一片‘担惊受怕’中,也会觉得日头简直就是被人生生给‘挪动’了。

    文博远和樊文予品着茶水、自带的茶水,桌上那堆东西早已了如指掌,无须再重复。

    太阳渐渐西沉,众人的心也像这天气一样:越来越凉。

    事到如今,连傻子都能看的出来:曹春这个知府,早就逃出了知府衙门,甚至于大理城中也难觅起踪影,怎么去找啊。

    人家毕竟是一任知府,若是铁了心要逃的话,岂能被你轻易捉到?

    知府衙门几个头头此刻连死的心都有了:摆在桌上的那些状子,不止说到了曹春,也提到了他们几人的名字。

    “文大人、樊大人,天色不早了……晚饭有点什么?不管怎么说,饭总是要吃的,若是有个闪失……下官们可担待不起啊……”。

    短短这么几句,还是同知开的头,通判和推官各自补充一句,三人凑成这么一句‘完整话’。

    “当然要用些饭菜了,否则,怎么继续审案?”。

    门口传来一个声音、一个熟悉的声音,众人回过头来,却见一个比未入流还‘未入流’的家伙走了进来。

    若非因给文博远留下一个‘深刻印象’;若不是因与樊文予很熟悉的话;若不是仲大人在场的话,程默一个小小的跟班,绝不敢这么‘大言不惭’。

    当然,他是带着一个好消息来的:“文大人,曹知府找到了……”。

 第696章 不信治不了你(上)

    晚饭就这么胡乱的吃了,不在于味道、只为填饱肚子才能继续做事而已。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即便是个纯粹的大胃王,此刻的心思也绝不会在饭菜上。

    知府曹春找到了,仅此一项便足以令人振奋,只是这个默默的程默还带来一个消息:与曹春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人,是被一起‘抓’来的。

    这个人的名字叫冯三保,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封书信、两个‘信使’。

    相比再好的下饭菜,这个消息就是最‘霸道’的一味。

    端坐正堂的是文博远、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领着钦差的头衔,对一个小小的知府衙门来说,这是足够有分量的。

    左佥都御史樊文予、盐课提举司提举仲逸坐于一旁,对于他们二人的出现,无人觉得不妥,顺理成章的事儿。

    曹春要倒霉了,同知、通判、推官也跟着倒霉,一群倒霉蛋而已。

    “威武”声后,曹春被带了上来,与他一起的,还有被派去‘送信’的两个衙役、一身布衣的衙役。

    “文大人,下官是被逼无奈,请您明察”。

    还未等文博远开口,曹春先开始‘喊冤’:他们势力太大,下官无能为力。

    这么一说,身后那两名衙役也急忙跪道:“文大人,我们二人也是被逼无奈,事到如今,小的们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抓了进来”。

    曹春缓缓转过身,一脸的怒色,竟大骂道道:“混账东西,枉我平日里对你们这般信任,来人啊……”。

    或是因没有下跪的缘故,角色未转换过来,曹春再次抬起头时,这才发现:此处,已经不是他说了算。

    这时,樊文予上前道:“曹春,你身为知府,为何在过堂之时逃离?快从实招来”。

    这是早就能想到的问题,曹春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知府,方才的慌乱只当是一时错觉而已,此刻也该清醒了些。

    来的路上,他早已想到‘对策’:“回樊大人的话,这不?门口有那么多人堵着,其中大多是因下官之前断过的一些案子,刑狱纷繁,下官难免有所疏忽,这才出此下策——暂时避避”。

    樊文予脸上怒色,却强压了下来,转而向他身后的两名衙役问道:“说,他让你们送的什么信?送给何人?所为何事?”。

    末了,他补充一句:“听着,你二人只是普通衙役,文大人断案向来公道,只要你们能如实招来,自然会从轻发落”。

    那两名衙役相视一眼,而后竟争相恐后道:“是曹知府让我们去大空寺的,信是送给冯三保的,说的是“都察院的人来了,尽快设法周旋,否则鱼死网破……”,说的主要还是盐务……”。

    曹春猛地回头,再次不能自已:“好啊,你们两个度崽子,竟然偷看信件,忘了本官是怎么说的?”。

    一名衙役辩道:“那……我们也要留一手……为自己保住一命”。

    回过神了,仅看没人的位置,又是一脸的尴尬。

    书信被呈了上来,当初冯三保看后便欲销毁,恰巧来了一名僧人说着什么事儿,两个衙役趁机调换信封,留在了自己身上。

    春江水暖鸭先知,久在衙门,这两个衙役早就知:大难临头各自飞,还得要准备一条后路。

    细细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你一个知府,为何要插手盐务?从事招来”。

    还是樊文予他再次开口道:“曹春,文大人是钦差,都察院有纠察之责,今日你在劫难逃,若懂得我大明律法,还是乖乖招了吧”。

    若说曹春不懂律法,恐怕他自己都不信,在做知府之前,他也曾是刑部的主事、郎中,也是三法司之一的出身。

    “下官有错,咎由自取,自知在劫难逃,……无话可说”,曹春这会儿倒是说的很清楚。

    无话可说?这是早就盘算过的:仅凭目前这一封书信恐怕还难以知罪,这一点,即便没有在刑部呆过,也不会不懂。

    至于门口围着那些人,连同桌上那些状纸、文书等,即便逐一核实,可以摘掉他的乌纱,但绝不会有死罪。

    插手盐务不假,但若是没有证据,只能就此作罢,而因盐务所得的银子,自然也就无从追查。

    曹春已经做了属于他的打算:即便没了乌纱,做个富人,反正都这把年纪了,权当提起告老还乡。

    昔日刑部的郎中对决昔日的刑部郎中,如今做了都察院佥都御史的樊文予,立刻品出了这块硬骨头的味道:又硬、又臭。

    文博远一脸正色,他心中再明白不过:这一幕,怕是在那些人围着衙门口时,曹春早就想好了。

    “带冯三保”,樊文予看懂文博远的意思,也就暂时‘放过’曹春。

    站班的衙役被再次一惊,这种惊讶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曹春,甚至更重。

    冯三保是谁?在当地都的称呼一声‘冯爷’的人,莫说一个小小的知府大人,听说此人进出布政司和按察司衙门,就像进他们家似的。

    此外,听说此人在京城,也是有些门路的……

    “跪下”。

    冯三保刚被带了进来,文博远身边一名随从立刻喝道:“听到没有?”。

    动动眼眶,冯三保眼珠子瞪大老大,之后又恢复神情道:“这位大人,能否先说一句?朝廷有个正六品的‘承直郎’,你可知晓?”。

    承直郎,正六品,可升承德朗,属于文散官,仅有品阶,并无具体职务而已,冯三保就属于此类。

    冯三保当然知道这一点,他如此一说无非表明自己可以不下跪而已。除此之外,便是他那‘能量不小’的一个佐证。

    还好说,是个正六品,若是个荣禄大夫,那还不得上天了?

    咳咳,冯三保依旧站在那里,那站姿和脸上的得意劲儿似乎告诉众人:还不得给搬把椅子吗?

    文博远不予理会,一如既往例行问询,一旁的书吏飞速记录。

    “冯三保,你一个散官,一会儿整出大空寺,一会又插手盐务,到底想要干什么?”。

    文博远继续道:“难道,你不知道我大明还有个‘大明律’吗?”。

    对这位老御史大人早有耳闻,冯三保却并不像别人那样的毕恭毕敬。

    “回文大人的话,大明律当然知道了,只是我什么也没做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