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几,连番几刀砍在那盗贼身上,痛得他惨叫连连,直接跪倒在地上,而后面还有数刀凌厉袭来,眼看他是躲不了了,甚至可能连性命都没了。

    可是,就在此时,只听道路旁不远处传来一声大喝:“官府狗贼,莫欺吾弟兄。”

    还未反应过来,便见数人骑马飞驰而来,他们个个都有勇力,在马上左劈右砍之下,一下子就有十余人受伤,数人直接倒地,竟无人是他们一合之敌。等反应过来,便见那盗贼身边多了两个骑马的锦衣人,此刻他们下马,正欲将盗贼拉上马来。

    见此情景,这贼曹掾史怒火中烧,到嘴的鸭子怎么能让它飞了?挥刀便率先向那两盗贼砍去,不过这时又有四名骑马的锦衣骑士,提刀阻止,一番砍杀,约莫数十回合,官府役兵不及,被连伤数人,连那贼曹掾史也中了两刀。

    “未想江州役兵如此弱也,走!”

    听得一声鄙视的嘲讽之余,官府众人连忙转头望去。此时,他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盗贼身后还有一个锦衣少年,他手上正握着一柄他身高正够使用的长剑,要比一般常年人所用短一些,现在那短剑上也映着鲜血。显然,刚才一番冲杀,这少年也砍了人了,并且看他身上锦衣破损模样,他也是毫发无损。

    这群人到底是什么人?成年人如此就算了,怎么一个少年也有此武力?

    当然,那群贼盗显然不会给他们时间多加思索,再将那受伤盗贼和他细软抬上马后,先是一人先带受伤盗贼策马离去,其他人则断后,防御汹涌而来阻击的官府役兵。等到那盗贼撤去不久,这些断后的盗贼又杀退一番官府役兵,便掉转马头,扬长而去。

    整个过程那伙锦衣盗贼分工明确,有人救援,有人断后,根本不给对面武力有些羸弱的官府役兵机会。

    很快,地上只有受伤倒地的亦兵在痛呼,以及个个身上染血的役兵发呆的四处观望,连那贼曹掾史也是一样,他们辛苦追击的盗贼就这么跑了,就留下一匹他们带不走的受伤的大黄马。

    如果不是带不走,相信他们有人骑马的话依旧会骑走,什么都不会给他们剩下,这些锦衣人怎么这么强呢?

    知道缉拿无望的贼曹掾史命众人查验是否有人死亡,救治受伤同伴,好在这不是战场,除了两人重伤以外,其他人都是轻伤,倒是没人死亡,回去救治便好。

    所以之后才有那贼曹掾史带伤前来向伏泉哭诉请罪的事情,当然路上仔细一番思索后,这贼曹掾史越发觉得这伙人是荆蜀一带有名的身着锦衣的流寇,为了减小太守伏泉的问责,这贼曹掾史也不去查证,便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果然,伏泉听后,一番沉默后,也未多说,让他安心养伤,同时救治受伤手下,便让他离去了。至于捕捉那盗贼事情便放下,将盗贼母亲送回家,详说事情经过,勿让老人家再担心了,而那被劫的商人,便从郡署里出些钱,买了那已经没有的绢布便好。之后,就让这贼曹掾史推下。

    不过,这贼曹掾史显然不知道伏泉真正不责备他的原因。因为伏泉想起自己回城时遇到的那伙身上带血的锦衣人,当时只道是他们与人私下斗殴,放下戒心,再有那少年在旁言语,便信了大半,现在看来,是自己遭了那少年的道了,那伙人的确是锦衣贼盗无疑。

    宁甘?

    甘宁?

    原来自己所遇的少年便是后来东吴那只带百余人,便敢夜袭数万人驻守的曹营的甘宁,真是遭了道了,被那小孩迷惑了,未想这甘宁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胆色,逃离路上都不惊不慌的说谎。

    想来想,伏泉不禁哑然,如果不是有着胆色,他敢现在几人就去救一个被数十人包围的同伴,如果不是有这胆色,他会有后来百余人袭击魏营的故事吗?不论袭击结果如何,就冲这份胆色就令人佩服。

    只是,伏泉再佩服甘宁,现在他是巴郡太守,却不能容忍甘宁如此肆意妄为。

    看来,得想办法收拾这伙锦衣贼盗了。

    夜色深深,伏泉望着屋里的灯火,眯着眼睛,幽幽想着。

 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仓古道议古今

    十月初,伏泉带着百余人走在米仓山旁小道上,这小道因山得名,名为米仓道。

    米仓道北端,这里险居岩侧,陡临深渊,看似险峻异常,但早有前人所雕刻的青石台阶一层一层供他们行走,倒也只是比平常道路稍难走许多而已。唯一让伏泉觉得不好的是这山里的米仓道有些太绕了,往往可以直线穿过的路,偏偏要多走好多弯路,实在麻烦不已。

    但想想也就释然了,古人受限于生产技术的影响,明显做不到后世那样遇山凿山,遇水劈水的建路能力,他们能做的只有避开翻越巍峨大山,采取“沿溪河成路,岭横越垭,陡峻盘旋,险绝而栈”的方法建造山路,所以才会这么绕。

    青石台阶上那斑驳的青苔,一段一段述说着前人建立此道的血汗,令人不住感慨先人不易,为了生存披荆斩棘,方才能有后人享得这山间小道。先秦时候,巴人开辟了这条古道通行,到了秦汉,这条古道不断修葺,经历一代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今日这米仓古道的规模。

    不然,没有这条道路,也不知这崎岖山路,又会让多少人丧命于此,魂落山林。

    伏泉他们一行从汉昌县而来,此刻将要往西南的阆中县而去,那里是伏泉这次巡视巴郡在板楯蛮乱时,被蛮人攻破的九县的最后一站。

    兵戈一起,战乱难安,百姓陷入苦海,田野荒废,各县粮食种子都紧缺,粮食是为了百姓填饱肚子而不至饿死,种子则是为了来年的农事生产不至于荒废。

    好在蛮乱时,那些板楯蛮也有所顾忌,知道这些汉人百姓不会和他们同伙,反叛汉朝,也害怕做的出格遭到汉朝打击报复,所以只是劫掠了粮食种子,只留给那些汉人少量的食物,既为了让百姓饿不死,也是为了不让这些百姓有力气反抗。

    不然若是那些板楯蛮人毫无顾忌,流贼一般毁坏百姓一切,裹挟那些百姓从贼,那便恢复便十分困难了。此时这九县虽然因乱损失严重,但也只是今年的农事损失而已,随着益州富裕的几郡、以及朝廷赏赐的钱粮到位,这九县也在慢慢恢复生机。

    当然了,朝廷赏赐的钱是郡府自己的,而益州其他几郡所运来的钱粮可是相当于和其他几郡借的,等巴郡府库充盈是要还的,毕竟巴郡可不是穷郡,往年还要接济益州南部郡县。

    “真蜀地要道也,今日方知太祖高皇帝屯兵得汉,据米仓为粮道,所为何也。若无此道,何以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哉?”伏泉观望着这饱含历史的苍凉古道,不由感叹说道,瑟瑟山风出来,凭多了几分悲凉的寒意。

    身旁一刚及而立的青年听了伏泉言语,赞同笑道:“明公所言极是,若无此道,纵太祖高皇帝依淮阴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略定三秦,控扼关中,无米仓转运巴蜀之粮,事难成也。”

    伏泉点头赞同道:“是也,太祖高皇帝入三秦,淮阴侯之计,米仓道之粮,缺一不可。”

    的确,若是没有这米仓道为刘邦出蜀转运粮食,他得关中,定三秦还真不容易。自古入蜀出川,大军出征都非常困难,毕竟蜀道难行,即使人安稳过了蜀道,可后勤却不一定。后勤不能及时运输,其他不说,没有粮食,一支军队,十成战力就要废了三成,当然如果以战养战倒不是不可以,不过以刘邦为了得到关中民心,从而“约法三章”,他敢如秦末起义那样以战养战,攻一城劫掠一城吗?

    当然了,也不是说不走这条古道运粮食不可,阆中县旁还有一条金牛道,也可以从蜀地出川入关中,不过它南起城都,过广汉、绵竹、梓潼,越大、小剑山,经葭萌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的全长约二千余里的路程,在蜀地绕了一大圈,明显比米仓道过汉中后直入关中要远得多了,扣除路上要运输粮食的民夫兵卒所食粮食,也不知最后能运入关中的粮食还能剩下多少?

    那青年随后又叹道:“可惜‘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大汉初兴,亦是淮阴侯命丧夷族之时。不知淮阴侯当日可曾后悔于这米仓道中,应文终侯所诺,复返汉营,否则其遁归西楚,亦不会因此身死而族灭。”

    淮阴侯不必多说,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三大名将之一的韩信是也,而文终侯则是指汉初三杰的另一人,酂侯萧何,“文终侯”是他的谥号。当年韩信不满刘邦不用自己,出逃汉营,萧何连忙追回,若是韩信离去,刘邦能不能夺得天下还不一定呢?

    “子敕慎言,自古‘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此事终涉太祖隐秘,切勿多言,”伏泉不想再讨论这有些犯忌讳的话题,一言绝了身边这青年的话题。

    毕竟这事情涉及到汉代开国皇帝,虽然大汉不禁私言,但像伏泉这样的地方太守若被传出私下议论刘邦,终归是不好,说不得被人弹劾一个大不敬之罪。而且更何况刘邦说到底还是伏泉的外亲祖辈,这事情传扬出去,说不得他还得被人弹劾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头,那可真是飞来横祸了。

    “宓孟浪,请明公勿怪!”那青年估计也反应过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连忙赔罪道。

    伏泉知他初入仕途,还未明白官场规则,并未怪罪,招呼众人继续前行。

    山路漫漫,不知不觉便远远看到一座小城轮廓,倒让一路走来的众人凭白多了力气,毕竟他们走得久了,也非常劳累,急需找一地方休息。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与伏泉相谈刘邦和韩信之间君臣恩怨的人叫秦宓,字子敕,乃是董扶离去半月后,前来巴郡入仕的益州青年俊秀。他长得相貌堂堂,浑身散发一副儒雅之气,眼神中更有一股精明的睿智,透出精光。

    秦宓初来时,伏泉便与他交谈,发现此人的确善辩,而且学识渊博,想想也是,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怎么能够和别人争辩呢?当下,伏泉便拜秦宓为五官掾,让他随行自己左右。

    五官掾是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无固定职务。能担任辞职者,一般为太守的心腹左右手,地位与考绩郡内官吏功绩的功曹史不相上下。

    伏泉让秦宓担任此职,自然不是让他做各曹之间的救火队员,哪里缺了人手,他就被派到哪里应急,给他这职位只是为了表示对秦宓的尊重。

    毕竟秦宓擅长的还是舌辩,伏泉用他,就如董扶所言那样,是为了和巴郡的板楯蛮人交涉而已,但若交涉无疑需要给秦宓一个合适的官方身份,而且所给地位一定不能低,低了板楯蛮人可能不会接受,这样一来,五官掾无疑对他极为合适。既不用将秦宓彻底定位某一官职,也不会因为位低而让板楯蛮不愿相谈,秦宓对此倒没有意见,仿佛早已预见,便欣然应下了。

    此番朝廷赏赐钱财,以及益州诸郡救济的钱粮一到,伏泉便带秦宓随行,一路巡视在板楯蛮乱时,被攻破的九县,为的就是到阆中后,让他在自己招募蛮兵时添为助力,防止发生一些不可测的意外,坏了大事,以防万一。

    不久,前方一座形如乌龟的城池出现在众人面前,说它是城池,其实倒更像是个石寨,用石头堆积在山林要道,建造成防御的寨子。其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东临大通江河,南北皆为深溪,东南下长岭陡落,形如蜂腰,独西南二径,凌险转折而上,诚一夫当关之势,其上平行,可容数万人。

    这城便是得汉城,因其地险峻扼秦蜀咽喉、雄镇巴西要冲,得汉城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刘邦以此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以米仓为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故以此命名为得汉城。

    伏泉望着那蜀地险隘,不断感叹,若据此城,只需千余兵马,粮草充沛,一心驻守,足可挡数万大军不得寸进,任你是名将再生也只能徒呼奈何!

    览兴已尽,伏泉加快脚步,带着一行人准备入城休息,走出不远忽见一群小儿跨着竹马,手持木质小弓于一株大槐树下喊叫起来。

    一行人本未留意,毕竟是小孩子喊叫而已,他们之中谁小时候没这般聚在一起和幼时好友聚集嬉闹。只是当他们猛然间听见有童子唤太守伏泉名字时,众人诧异,纷纷望向那群小儿。伏泉自己也是心中惊奇,不由缓了缓步子,回头观望那群小儿再做何事。

    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