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包裹不沉,伏泉打开包裹,露出里面黑色的木匣,然后将木匣打开,接着说道:“此乃贼首黄贼首级,请陛下观之。”

    话语一落,崇德殿里,不管是坐于上首的刘宏,还是跪坐堂下的公卿百官,都是竖起眼睛往那伏泉所展示的木匣望去。当然,因为伏泉是专门给皇帝的看的,所以整个朝堂里,也就只有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宏本人,以及他身边的宦官宫女可以看到里面大概,而公卿百官,除非运气,不然一点儿也看不到。

    “善!卿真年少英才,国之肱骨也!”

    东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

    摘选自《后汉书》

 第三百九十三章 鲜卑内乱

    崇德殿内,朝堂里寂静一片,除了皇帝夸赞的声响外,再无一声,显得庄严而肃穆。

    木匣里,被打开的叛贼首领黄穰的首级依旧散发着一股难闻气味,虽然他的脑袋伏泉来时便用生石灰覆盖,可是架不住从庐江到雒阳的路短,有味道也十分寻常。

    刘宏在看完首级,夸赞过伏泉以后,便转头对着张让点头,示意一番,随后便见到张让立即对左右吩咐一句,未几,便有一寺人快速跑动,主动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圣旨交给张让。

    “令,巴郡太守泉尽忠职守,定黄穰之乱,加赐三百户食邑……”

    “臣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

    旨意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伏泉领旨谢恩,然后便是将那首级交给朝堂小寺人,这才离宫而去,他不是京官,将首级献出,便没了其他事情,自然不能继续待在朝堂,这朝堂终究还是雒阳城内的百官公卿的地盘。

    出了宫后,伏泉便先去城内安置他麾下那两千余兵卒的军营查看,与他同行还有伏泉的熟人中常侍吕强以及几名被派来护卫的羽林郎,这几人跟着来,自然是要宣读刘宏的旨意的。毕竟,伏泉有封赏,那些随他出川救援荆、扬二州拼死血战的兵卒将领,自然也不能少了赏赐,不过终究是外兵,而且人数众多,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去宫里的。

    吕强是皇后宋氏的心腹宦官,以宋氏和伏氏的关系,再加上伏泉以往在雒阳所做诸般事情都有吕强的帮助,可以说两人关系还算不错,一路之上之上自然有不少话聊。

    两人并肩策马而行,身后书名身着甲胄,披纱縠单衣,戴鹖冠,一脸认真不舍的目视前方,似乎生怕四周闯出刺客一样。伏泉哪里不知道他们的心思,无非是想在自己这个前任的羽林中郎将面前表现一番,毕竟自己立功无数,对于这些需要用军功才能升高位的羽林郎来说,可谓是仕途上升的捷径。

    随着伏泉这一次又因为战功得到皇帝垂青,朝中再无人敢质疑他的兵事才能,毕竟算上大汉年轻一辈的将领,有他这般功绩的少之又少,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军事上的造化,前途无可限量。

    伏泉想来自己这次被刘宏召入京师,恐怕自己不其侯府的家门会被人踏破吧,毕竟那些雒阳城中的豪门权贵们,家里有文事不行的子侄,只能托着关系将他们塞入军队,而要塞人的话,无疑伏泉这个大汉冉冉升起的将星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除非必要,推辞不了,或者其他原因,伏泉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军队里塞一个废物小祖宗不是?而至于身后这几个羽林郎,也不再伏泉考虑范围,因为莫看这些人穿着铠甲威武不凡的样子,但谁知道是不是样子货呢?终究随着皇帝刘宏开设了西邸之后,虎贲郎、羽林郎这些小郎官,选拔再也不那么严格了,滥竽充数之徒实在太多,他可不想带出一个“南郭先生”来,到时候上了战场,杀人都不敢,那可就笑话大了去。

    “君侯,皇后有话托奴婢代言,若得空,必去长秋宫一叙。”谈了不少伏泉走后雒阳城中的趣事,以及朝内情势后,吕强话题一转,对伏泉轻声说道。

    “诺!请吕常侍转告,泉必至。”伏泉初闻宋皇后要见自己,愣了一下,随即想到她一定是有要事相商,而且这事情不能让宋酆或者伏完等人知道,这才让伏泉单独去见她,赶紧回道。至于宋皇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告诉其他人,伏泉还真不知道,不过这事情一旦牵扯到皇室,甚至是皇后,就由不得他不小心了。

    想了想,伏泉还是试探问吕强道:“吕常侍可知皇后有何事唤吾?”

    岂料吕强看了眼四周,眼神玩味道:“于君侯而言,乃大喜之事!”说完,吕强却不在说话,显然话中有话,让伏泉暗中恼恨这没卵子的货也太奸诈了,活该他没卵子。

    后来,也不知想到何事,吕强又对伏泉道:“强闻君侯麾下多能征善战之士,陛下数日之内,必会大阅诸军,以备北上,望君侯多加准备,不让何屠户抢了威风!”

    嗯?阅军?北上?还牵扯到何进?

    伏泉脑子一阵问号,不知道这吕强到底在说什么,但从他话语里,伏泉却是听出一丝信息,似乎皇帝命令自己带领这平乱的两千余精兵入京,可不是单纯为了报捷犒赏的,因此连忙再问道:“吕常侍可否言明其中诸事?”

    吕强听后诧异的望了伏泉一眼,似乎没想到伏泉竟然会这么问,随即细想片刻,回问了伏泉一句道:“君侯莫非不知北方诸事乎?”

    “未闻。”

    “怪不得!”吕强流露一丝恍然之色,随即想到伏泉也是刚刚平乱结束,就带兵连忙赶着期限入京,能关心北方边事才怪,这才继续回道:“据三边急报,自鲜卑胡酋檀石槐死后,其诸子争位,鲜卑三部大人支持不一,如今自相残杀,鲜卑已大乱矣……”

    一语说完,伏泉诧异,随后恍然,怪不得刘宏要让自己带外兵入京,怪不得吕强要自己做好准备北上,并且在刘宏阅军时胜那何进一筹,一切都是因为刘宏要准备出塞伐鲜卑,以尽他三年前没有实现的愿望。

    那就是扫平鲜卑,一方面大汉数年边患,另一方面就是证明他自己一点儿也不比桓帝差,毕竟虽然三年前伏泉和赵苞率军大破鲜卑,甚至斩首鲜卑首领檀石槐,这一点是比桓帝做的好,但他们终究还是没有灭了鲜卑。

    如今,一直耿耿于怀的刘宏在知道鲜卑内乱后,自然不会浪费这个好机会,肯定是要召集精兵,然后北上出塞,好好的利用这一次鲜卑内乱的机会,彻底消灭鲜卑这个大汉自扫灭北匈奴后,日渐崛起的边患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杨甘将相和

    和吕强入得军营,随着旨意传出,一轮封赏结束,伏泉也就和关羽、黄忠等将领交代一些必须要注意的事情后,便和吕强等人在自己麾下众将帅兵卒齐呼“陛下万岁”的大喊声中,离开军营。

    既然回了雒阳,伏泉自然不可能再呆在军营,不说其他,此生至亲的长辈伏完、刘华都在不其侯府,他如果敢待在军营不去不其侯府居住,说不得明天伏完就要被刘华强逼着,带人把他拉回不其侯府去,然后再给他安一个“不孝、不尊长辈”的骂名,这可不是伏泉能够承受得起的。

    朝廷的封赏倒是丰厚,想来是这次平乱,没有调动京师的重要部队,让刘宏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兵可以调动调整,毕竟这次差点又一次波及大汉东南半壁的叛乱,平乱也只有荆州、扬州的本地郡兵,以及伏泉所率的益州巴郡兵马而已。

    益州巴郡出征的援军里,伏泉是汉军主将,被加了三百户食邑,其余并无封赏,看似是少,其实也代表朝廷无法妥善安置他而已。毕竟本身伏泉就已经是列候加一郡太守了,现在虽说是平了一场大乱,但这功绩显然让他再升个台阶有些不够,而且又因为伏泉升官升得也快,朝廷自然要有所考虑,因此自然要压一压,只是象征性的给他提了食邑以示嘉奖。

    当然了,伏泉对此也是无所谓,而且如果要是真的让他再因功升官,那就有些太可怕了,毕竟能再升官的话,在如今刘宏还未开放州牧的时代,他也只能去京师为官,而能满足他的也只有三公九卿了。很明显,在大汉三公九卿都有严格限制的时代里,让他一个还未及冠的人登上如此高位,除非刘宏和满朝诸公的脑子秀逗了,才会选择如此封赏。

    况且,若是真的入京为官,这也明显和伏泉想在黄巾之乱前,掌控一地,待大乱之后,以不世之功疯狂捞取政治资本的策略不符合,所以还得感谢朝廷的封赏,虽然就是可有可无的三百户食邑而已。

    其他人则各有封赏,王谋、杨洪、秦川等人因献策有功,皆赐郎官,关羽、黄忠、严颜、徐晃等人本都为司马,只不过有别部司马和杂号司马之分,如今都被提为别部司马。当然了,原本就是别部司马的关羽、黄忠二人,却都被加封为了关内侯一职,也算是区别对待嘉奖。

    其中还有甘宁,本为盗贼,此番功过相抵,不过念他此番苦劳甚多,再加上杨洪等人的支持,一番表奏,朝廷看在面子还是将他的杂号水军司马封成了别部司马。

    将帅都有嘉奖,兵卒自然也不差,除了军营有酒肉犒赏以外,刘宏还下旨每人按级别不同各赏钱财若干,也算是对这些外军离乡入京的补偿吧。对此,伏泉想到史书记载,说刘宏贪财,与民争利,甚至天下大乱也不肯出钱犒军的事情,感觉真是无稽之谈,或许这皇帝真的爱财到了极点,但是很显然,肯定没有史书说得那么抠门无比。

    想想看,汉末边疆几乎年年有战事,在还没有发生那件几乎动荡整个大汉的黄巾之乱前,可不是后来军阀混战,只要有口粮食就为你卖命的。大汉的兵可都是职业兵,没钱不可能为你卖命。既然如此,在刘宏开设西邸将钱看得死死后,如果什么军费都不肯出,恐怕根本不需要黄巾起义,就是边疆那些没钱的兵卒都会揭竿而起,提前灭了中央。

    扯得远了,反正伏泉麾下这些兵卒是因此对朝廷感恩戴德不得了,比之前番战胜黄穰叛军后,伏泉得到陆康同意,用庐江郡署的府库犒军更加兴奋,毕竟郡府库再怎么样,也不会有中央朝廷的钱袋子多不是?

    当然了,虽然从将领到兵卒各有赏赐,但是想到大汉至今固有的将领克扣军饷的潜规则,伏泉还是嘱咐关羽、黄忠等人一定要严查,不得使一人贪污,别人军中如何他管不到,但自己的军里绝对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伏泉深知,要想让兵卒效死,就得让赏罚严明,施恩他们。

    想到当时被伏泉任命核查诸军的战功的杨洪,竟然和他推荐甘宁的功绩,言道其功仅次于关羽、黄忠等武将,就让伏泉觉得诧异,毕竟杨洪和甘宁,两人之间说来应该有些龌蹉才是。

    因为甘宁自从攻下蕲春县后,伏泉为了不让自己手下那群水军有所损失,便委任甘宁在后方,谨守城池外,再运输粮草器械,保证后勤。不过,这次大军入京,巴郡水军里,也只有甘宁一人随伏泉进京而已,其他人则带着伏泉搜集的荆、扬二州的大船,回了巴郡。

    一番询问,伏泉才知杨洪如此作为的缘由,他当时说道,不能因一己之私而废公事,甘宁在大军火焚叛军粮草时,一直照顾大军后勤,未使得大军有后顾之忧。而且,大军刚刚登陆时,也是甘宁带着水军直破贼军,不然巴郡兵可能连上岸都难,就更别提取灭贼了。

    所以,不要看甘宁似乎在这场战役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所做的贡献不小,就好像后世的nba,有人负责进攻,也有人负责防守,但也有人负责策应一样,贡献都不小,但往往在场上做脏活累活,策应之类事情的运动员不被重视,可是认真说起来,他们的贡献也是一点不比那些攻击得分手差。

    有的人,往往不起眼,却经常承担重要的职责,这也是后来伏泉认同的原因,最终也就有了伏泉带甘宁入京的事情发生。

    当然了,一向人待他已礼,自己必待他已诚的甘宁,在知道这件事后,专门学习廉颇负荆请罪,裸露上身,背负柴薪,去当时杨洪在庐江所住的官舍请罪,毕竟当初他曾派人刺杀杨洪的。

    杨洪对此却是一笑了之,混不当一回事,直言“皆为汉臣,当思为君主报效,岂能因私怨徇私?”

    两人就此和好如初,倒是演绎了一番将相和的剧情,倒是令伏泉欣喜,终究部下团结,才是他这个主君最爱看到的事情。

    在小事情上面,臣子结党,立小山头,争取各自的地位,问题倒是不大,终究这也是主君的权衡之术,而在大事情上,若还是进行山头党争的话,最终坏的是整个集体,所以由不得伏泉不高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