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何东汉以来,入宫为寺人者不知繁几,但真正有名有姓的大宦官却十分稀少?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机遇不同,入不入得皇帝眼中是关键一点,另一方面便是宫外是否有家族为依仗,不说其他,袁赦能于宫中得势,不就有宫外袁氏的依仗。

    宦官需要家族帮助,家族需要宦官扶持,彼此相互依仗,所以,宦官得势后,必然会大肆提拔自家亲属子弟,除了谋财得利外,一方面响应皇帝号召凭此打压士人,另一方面就是增加自己家族的实力,因为即使他在宫内再强势,宫外没有家族支持,一样弱小不堪。

    因此,赵苞辱骂赵忠,根本不怕赵忠报复。赵氏乃是甘陵大族,刘宏大肆提拔他,也不无其背后赵氏的缘故。而赵氏族中对于赵忠入宫为宦官本就颇有微辞,但碍于这样对家族好,有他帮助,族内出仕子弟很多,所以除了赵苞这种原则性极强的人,其他族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如果此时,倘若赵忠真的报复赵苞,谋害他,甘陵赵氏原本就对他不满的人跳将出来,导致赵氏不与他往来,赵忠还能如此猖狂吗?说不得在宫内就会被其他一直向上位的宦官替代,毕竟任何利益团体都并非铁板一块,团体里的人与人之间都或多或少有裂缝,宦官集团也是如此。

    赵忠如果真的敢报复赵苞,就要想想看他事后还能不能取得甘陵赵氏的信任,毕竟谁都不能保证你会不会再害了另外的族人。同时也要考虑,他能不能在没有甘陵赵氏的外在帮助下,依旧能在宫中站住脚跟。不然,赵苞也只能忍着。

 第一百八十章 朝会初争

    马蹄轻轻踏在石板上,远方大汉皇宫的轮廓已然入眼,却是不远了。

    赵苞似乎疑惑往日甚少请假的伏泉昨日为何未来,而且观他样子不像是昨日突发疾病,便问道:“流川昨日何故未来?”

    “为救蔡议郎耳,不知明公今日愿出力乎?”伏泉并未遮掩自己昨日行为,赵苞人品他已十分熟悉,今日朝会要为蔡邕求情,多一个人则是多一份朝堂的话语权,毕竟赵苞说到底也是秩比二千石的五官中郎将。

    “哦?”赵苞听后先是一愣,未几便道:“蔡议郎关西大儒,遭奸邪所害,苞自当尽绵薄之力,助其脱厄。”

    伏泉喜道:“谢过明公,今日吾欲与百官共奏,求陛下开恩,到时请明公相助。”

    “一定。”

    不知不觉,皇宫已然到了,两人在宫门前下马,进宫后同僚渐多,不时有人与两人打招呼,免不了又是一番俗礼客套。

    崇德殿中,今日百官议事,其实并无大事,大汉此时并无外患,唯一内忧便是中央朝廷府库不足,仅此而已。如果说还有什么边疆大事的话,便是塞外传来消息,鲜卑已陷入内乱,三部鲜卑自相残杀,各部损失皆是不小。

    檀石槐死后,因他死得仓促,未立下继承人,而三部鲜卑诸部落首领,则为了自己利益,互相拥立檀石槐诸子,使得鲜卑部落联盟无可避免的陷入了一场为争位而自相残杀的闹剧之中。

    伏泉闻之,心里不由暗赞,当时贾诩所述之计已然成了,檀石槐一战而亡,根本不需要派死士去行刺了。而且如贾诩谋划的那样,鲜卑为了争位而内乱,更妙的是他的计谋也不需大汉派人挑拨鲜卑内部,没了檀石槐的压制,三部鲜卑部落里,野心勃勃的各部落大人都相互扶持檀石槐的儿子,为了争位而内斗,大汉可谓是平白少了北方边患。

    刘宏本来因为今日朝政无事,脸上无精打采,一点精神也没有,闻得鲜卑内斗,眼中一亮,又连番问了鲜卑诸事,看他精神气儿,显然兴致颇佳。

    众臣只以为皇帝又在拿自己和桓帝比了,心中沾沾自喜而已,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刘宏此刻心里却不仅如此,他已经在心里盘算了好久西邸自己的经费。此刻他更想超越桓帝,击败鲜卑不算什么,征服鲜卑,威震塞外,这才是他该做的。不过很显然,扣除鸿都门学的建造经费,以及他自己要造宫殿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看来他还要再加大西邸的卖官规模,不然,可能连出兵的经费都没有。

    很快,鲜卑之时奏议结束,朝堂短暂寂静,刘宏便欲退朝。就在此时,伏泉起身出列道:“启禀陛下,臣闻卫尉质、议郎邕谏言奉公,忠秉直臣也,臣奏请免二人死罪……”

    一语而出,顿时在朝堂掀起一番涟漪,刘宏脸色皱眉,似乎对伏泉突然求情十分不满。只是还未有何话,突然朝堂之上陆续站出一大片人,起身附和,直谏朝堂,谏言他下令免除蔡质、蔡邕死罪,刘宏望之,大惊不已,心中更是感到一丝寒意,因为这些人多数可都不是一般人。

    车骑将军宋酆、太尉陈球、司徒袁滂、卫尉刘宽、太常张济、司隶校尉伏完、尚书卢植、光禄大夫杨赐、桥玄、马日磾、太中大夫段颎、五官中郎将赵苞、侍中杨奇等等,这还是朝中众臣,而那些闲散官员附和的就更多了,里面有依附外戚的,也有外朝士人的,这些人完全可以直接组建一个朝廷了。

    三公里面有两人,九卿两人,其他两千石高官更是不少,什么时候外朝士人如此团结呢?

    刘宏震惊不已,不过这还没完,他最信任的宦官,身边的中常侍吕强竟也主动求情,一时间他是胆战心惊。宦官、外戚竟然都和外朝士人一起,上书为蔡质、蔡邕求情,这可根本不是什么好消息,虽然这不乏有因为求情而暂时性的政治诉求的联合,但对于皇帝这种孤家寡人来说,最是见不得外戚、宦官和大臣一起联合,因为真要如此那便意味着权利被架空,是以刘宏一言不发,静静看着朝中局势,他要确定朝堂到底如何,是偶然因为蔡家叔侄的原因而暂时联合,还是这三方已经联合在一起了,如果是后者,他就要狠心大改朝中局势了,毕竟权利永远是帝王的禁脔。

    未几,将作大匠阳球起身出列道:“启禀陛下,卫尉质、议郎邕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其罪属实,依律当弃市,问罪斩之,天子圣喻,律法无情,如今明旨已发,刑期已定,岂容更改?”

    话语说完,殿内随后便有一群人起身附议,顿时涌起一阵附和之声,声势不比刚才弱,粗粗一看这都是宦官亲属势力,其中以大鸿胪刘郃,将作大匠阳球朝中官位最高,前者乃是九卿之一,后者却是类比九卿,秩二千石,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园林等的土木营建,非皇帝心腹不能胜任。

    刘郃、阳球两人之所以算宦官势力,皆因他们都是中常侍程璜的养女壻,而两人前者与蔡邕不和,后者与蔡质有隙,蔡家叔侄二人有此横祸,与两人脱不开关系。

    崇德殿内,一时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缓缓开始……

 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睚眦必报

    将作大匠阳球话语落下,坐于崇德殿上首的刘宏暗暗点头,的确,正如阳球所言,明诏既发,哪里能随意修改,这不是置皇帝和朝廷威信不顾吗?

    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今年已有四十余岁,刚毅脸容表明其性格的强势,他出身幽州渔阳大族,家中世代为望族并担任官职。他能击剑,习弓马,武艺不俗,但天性残酷,是个典型的杀人狂,后来又喜好法家的申、韩之学,性子变得越发严苛,睚眦必报。少年时郡吏辱其母亲,他便阴结少年数十人,杀辱母者并灭其家,由是知名。众所周知,汉代以孝治天下,所谓一孝遮百害,他屠人全家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因此被朝廷欣赏,举为孝廉,步入官途,补任尚书侍郎后,一下子从幽州边郡苦寒之地,进了京师最高的行政官署当差。

    入得官场后,阳球因精通过往典章制度,起草的奏章和判决意见,经常被尚书推崇信赖,后来便被外放高唐令。但因他严厉苛刻超过法理,平原太守将他拘捕并向朝廷弹劾阳球,不过正好赶上大赦被释放。之后阳球被司徒刘宠召为属官,成绩推为优异,因九江山贼作乱,连月未定,三府便共同向皇帝推举“有理奸才”的阳球前往平乱,朝廷便任他为九江太守。

    随后阳球到郡,先是定策平乱,剿灭了山贼,接着便逮捕了郡内奸恶官吏,将全部诛杀,令得九江吏治为之一新,民间也是路不拾遗,无敢犯禁者。不过之后调任平原相,赶上当时天下大旱,司空张颢上书列举长官属吏当中苛刻残酷和贪污受贿的人,将这些人全部免职。阳球乃是酷吏无疑,被征召去廷尉府受审,论罪当免职,不过刘宏念及阳球在九江时平乱有功,在他免职后未久,便拜他为议郎,现在又迁任为将作大匠,他可谓是深得皇帝信任。

    伏泉见阳球出言,随即出声道:“启禀陛下,臣伏思前事,邕与大鸿胪郃屡屡不合,素不相平,未闻其罪。臣窃闻市井传言,陛下前番奏议诣金商门,邕之言语皆为外人所知,诸臣无不忌惮,是以结怨颇多。今邕已上书诘状,虽言语激烈,句句却乃清明之言,陛下应以审思,是故臣请陛下择良臣重审此案,以防此中另有冤情,致陛下不察,清正贤明之臣蒙冤。”

    前番在宋酆府邸,伏泉已得到宋果授意如何解救蔡邕,显然因为蔡邕上书自辩解的言语十分激烈,令得皇帝十分不喜,不然如果没有那“大不敬”之罪,蔡邕还不会被问斩。

    如果此时强硬的向刘宏求情,要求他改变判决的话,一定会引起刘宏的不满,所以此时最好的解救办法便是要求皇帝派人重新审理此案,毕竟大臣感觉案子审理不公再审,这也不会让刘宏丢了面子,刘宏明白其中另有隐情,一定会同意重新审理。

    需知刘宏虽然亲政日久,但因为久养于深宫寺人妇女之手,十分爱耍些小孩子性子,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身边所有人都宠着他,听他话,顺着他心意来,而一旦自己心理不顺,就会将自己以前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重新设定,这一点,纵观刘宏日后不论是生活还是政策,都可以见到端倪。

    因此宋果才会让伏泉如此救援,毕竟对于刘宏来说,只要不是宦官言语蛊惑,他很多事情做得都是对的,而之所以刘宏在很多政策方面愿意听信宦官,很大的原因便是宦官熟悉刘宏心理,与朝堂上一副死谏模样的衮衮诸公比起来,刘宏显然更愿意听取宦官的话。

    刘宏听了伏泉言语,不住点头,想起那日金商门奏对时,蔡邕所献奏章,心中也对这等直臣有愧,毕竟奏章内容泄露早已传开,要说他一点风声都没听过那也不可能。而且蔡邕诘状的奏章也提到,他是因为指名道姓的批判了朝中重臣,得罪了不少人,想到此处,刘宏心中不忍,这事说到底他自己也有责任,便打算应允,派人重审此案,只是话还未说出口,殿内便又传来言语,打断了他。

    “议郎邕身为人臣,不敬天子,大不敬之罪无可辩也,依罪弃市问斩。卫尉质教侄不利,邕诘状上书,不加规劝,亦当斩之。”阳球脸色不善,一副恶人之相,见伏泉与自己作对,声音坚硬,怒气冲冲道。不过他毕竟是在朝堂几度沉浮的老官僚了,一眼就看穿伏泉此语的深意,根本就不抓蔡家叔侄是否被含冤诬陷的话题,直接以蔡邕上书诘状时,言语不敬皇帝的把柄,死死的咬住不放,臣子不敬皇帝,不斩如何谢罪?同时又牵连他早就要杀的蔡质,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伏泉听后立即回道:“夫以世宗神武,政治清明,文治武功,威加海内,至晚年时,亦免糊涂。宠信佞臣,不进谏诤忠言,臣子稍有不敬,便诛杀灭族,牵连甚广,致使公卿百官人人自危,无人敢进忠言。孝武皇帝自此言路闭塞,忠直之人难见圣颜,奸邪佞臣蒙蔽圣聪,方终有‘巫蛊之祸’,天家不幸,父子相残。荀子曰,‘中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今议郎邕诤诤逆耳之言,虽有不敬,然陛下英明,不下世宗,须知忠言逆耳,岂可随意诛杀正直之臣,覆孝武皇帝前车之鉴。若前车已覆,朝堂奸佞之臣充斥,陛下不知宫外之事,后果难测,故臣躬请陛下降旨,谅邕不敬之言,择选良臣复查,再议卫尉质、议郎邕之罪。”

    话语落下,朝中顿时一片寂静,不过很快有机灵者,外戚门下之人跟着大呼附和。不过更多人则是噤声嘘言,比如卢植、杨赐等直臣,即使今日也是为就蔡邕出言,此时却是不发一言。

    为何?

    因为伏泉说的这话,可是无耻到了极点,虽然是为了就蔡邕辩解,可他却是满嘴跑着火车,拐弯抹角的夸皇帝,这让一直反对皇帝种种作为的他们怎么受的了?

    伏泉话里说刘宏英明不下汉武帝,这不是赤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