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衙门的作用与中原常见的县衙大致相同,都是整座城市的行政中心。具有审理案件、清查户籍、收缴税款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包括武库、粮库、文件仓库等功能性建筑。除此之外,这个衙门更是较之普通县衙多了行政服务的功能。

    因为这塞外三城说白了,就是以经贸为核心的城市,以一座主城和两座卫星城组成。郭斌目前所在的主城内,酒馆、茶庄、客栈等一应建筑物俱全,若是不看行人的衣着打扮,说是中原的大城也毫不为过。

    而这座中心城市,除了衙门之外,最为核心的功能性建筑怕就是与衙门相对而建的交易行了。

    这个交易行中,聚集了整座城市中可以售卖的绝大多数产品,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相应的展柜。当然,想要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展柜,是要付出高昂的租金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城内最多也最基础的各种大型储物仓库了。

    交易行中的展柜,就像是各家商铺的门面房,里面摆满了作为样品的货物。这些货物中,有草原上出产的毛毡、羊毛、奶酪、黄油等制成品或者原材料,也有从中原运来的茶叶、服饰、美酒等奢侈品。甚至连临淄的绢帛、蜀地的锦绣、广汉的文杯这种在中原都称得上高档奢侈品的昂贵产品在这里都能买得到。

    另外,在中原地区极负盛名的阳翟服饰,在这里也有自己的展柜。毛呢的生产所需原料为羊毛,这里因为靠近毛呢的原料生产地,又具有丰富的汉人劳动力,阳翟服饰便抓住机会在城中建成了毛呢制作和成衣生产的车间。

    他们采用了后世成衣生产的方式,依照此时人们的体型将成衣分为几个尺码,以“小三、小二、小一、标准、大一、大二、大三”这七个尺码来标注,使得成衣的生产得以规模化。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郭斌看来,总算是初步有了后世服装厂的雏形。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改变,这后面可注入了郭斌极多的心血。其成果,最终也很让郭斌满意,这就是在后世工业化初期最常被提及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使得衣服的裁剪可以更加快捷,配合上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更可以使得成衣的生产兼顾效率和质量。

    在以往手工业生产的时代,一件衣服的生产和制作,往往从头到尾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从量尺寸,到裁剪布料、缝制衣物,往往都是由一个裁缝制作完成的。当然,这仅仅是针对此时的地主们说的,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们,可以摆脱衣不蔽体的命运已然要谢天谢地,哪里还会对其样式有什么要求?

    然而,这种一个人包揽了成衣制作所有流程的生产模式,其生产速度的低下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却注定了这种生产模式的落后性。这种生产模式,很难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

    郭斌来自后世的知识,甚至可以说是常识,在这个时候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先让阳翟服饰招揽的老师傅将一件标准体型的衣服裁剪出来,然后命人将这些衣服的“部件”,依照其形状、大小描下来。于是,裁剪的标准就这么确定了。

    后世衣料的裁剪,用的是电脑,如今没有这个条件,郭斌便让人直接依据衣料的标准命人制作了裁剪用的车床,以一块按照标准制作成型的切割刀具将布料整个儿裁剪出来。剩下的就是各个“部件”之间如何缝合,以及细节(如衣服上的扣眼,纽扣的安装等)的把控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此时的成衣样式有些单一,阳翟服饰之中只有阳翟县的制式军装出售,因此这种稍嫌笨拙的制作方法尚能满足需求。

    另外,关于衣服的缝合,郭斌更是提出了缝纫机的“构想”。虽然不晓得缝纫机是如何运作的,可郭斌至少见过缝纫机,同时他也知道缝纫机的巨大作用啊!因此他将这个设想交给司马徽,让他在阳翟县学中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式机械研究实验室,将对新式机械研究很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聚集起来。

    这种近乎墨家的所谓奇技淫巧,很不受主流社会的认可,因此在阳翟县学中成立的实验室,只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而聚集起来的较为松散的临时组织。

    其实缝纫机的原理并不太难,它只是需要一个思路,再加上一个不太复杂的线圈缝合系统便可完成。思路郭斌有了,连外形他都连比带划地搞了出来,剩下的便是如何完成这个线圈缝合系统的设计了。

    要不就说知识就是生产力呢,这个线圈缝合系统,最终在沉溺于郭斌所提出的力学三定律中的马钧手中得到了实现,他甚至通过几个联动轴制做出了“原始”的脚踏式缝纫机。

    虽然这个设计还略显粗陋,可没有人比郭斌更清楚这个设计的重要意义:它必将极大地提高成衣制作的速度,同时也必将改变成衣制作的生产模式。这种极高的生产效率,在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必将帮助阳翟服饰实现衣被天下的战略目标。

    因此,郭斌亲自下令,由伏龙山庄牵头,成立了伏龙山庄缝纫机制造厂,专门生产由马钧掌握核心科技的缝纫机,并且让马钧以技术入股,担任制造厂的技术顾问。由于缝纫机的巨大成功,使得马钧获得了极为丰厚的经济利益,其在伏龙山庄乃至整个阳翟县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钧的成功使得阳翟县中悄然兴起了一股大搞发明创造的热潮。看着人们不再对于所谓的奇技淫巧嗤之以鼻,郭斌也不得不感叹:“移风易俗的过程,在有的时候也是极迅速的,不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可能一个好的标杆,便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由郭斌提出,并在司马徽、马钧等人的努力下逐渐丰富和完善的力学三定律,在阳翟县大为火热,一时间成为受人追捧的显学。

    然而,工业化的道路是漫长的。受到成衣制作行业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刺激,郭斌意识到了一件极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度量衡的标准化。

    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实现了通用化。所谓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换句人话,就是两个规格相同的机器中的相同零件,是可以互换使用的。

    这就是通用化的前提:互换性。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经过修整就能任意地替换使用的性能。

    不要小看这个功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车。

    在秦朝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马车大小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人制作的同一款马车大小也各有不同。这个时候人们制作物件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其实用性,只要这个马车造出来能跑,并且能够保持多年不坏,就是个好马车。谁会在乎这个马车的车辐有几根,又或者是这马车的车轮有多大?能用就行了呗!

    可是秦朝建立后,规定车同轨,即马车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要相同。这种标准化,使得两辆马车的车轮可以互换。

    在以往,一辆车的车轴坏了,就必须要再寻找差不多的材料,重新加工一番,才可继续使用。而现在,你可以将一个车轮坏了而车轴完好的马车的车轴取下来,用在这个马车上,而不需要再进行多余的加工步骤。

    这种极大的便利性,应用于战场上时,更会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回收使用过的羽箭也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尤其是汉朝制式的羽箭,都是以铁熔铸而成,其穿透力和稳定性都是极高的。而其箭羽则都是特定的禽类羽毛制成,一支小小的羽箭,工艺却极为复杂。

    而回收好的羽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箭杆折断了,有的是箭羽脱落了,这时候零件的互换便凸显出来了。重新组装而成的羽箭,既保证了其杀伤力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成本。而这种方法,同时也极大地缩小了军用物资的运输成本,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想来,物资运输成本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影响,在这里是无需赘言了。

    而郭斌为了达成这种标准化,却是也做了极大的努力。

    虽然秦始皇在秦朝建立之初便充分展示了其雄才伟略,统一了度量衡,可是其最小度量单位也使得此时的度量误差很大。

    在汉朝,度量单位分为“分、寸、尺、丈、引”,《汉书·律例》记载:“度者,分寸丈尺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十分为寸,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根据专家考证,汉朝一尺等于231…235毫米,以230毫米为准,则一寸约为23毫米。因此,此时最小的度量单位,一分便是2。3毫米,较之后世的一毫米整整多了一点三倍。

    因此,在进行测量的时候,误差也是大了一点三倍。

 第二百一十七章 塞外三城(下)

    关于度量衡,汉朝廷自有一套成型而成熟的制度,既不需要郭斌过分的操心,也不是他能操心得过来的。(全本小说网,HTTPS://。)不过为了提高机械制造的精度,郭斌还是按照后世的长度单位,在其影响力能达到的范围内重新立定了尺子。

    这种重新定义长度单位的尺子,是从伏龙山庄流传出来的,最早用于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于是,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物因为尺寸精确而显得更加精准而精美。后来马钧所研制的缝纫机,也是以伏龙山庄学堂中的长度单位来计量的,再加上阳翟服饰,其布料的裁剪也是精确到了毫米。因此,更加精确的长度计量单位便随着伏龙山庄的优质产品,逐渐向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可以想见,有了更加精准的衡量单位,阳翟县会研制出更多的“精密仪器”,也会制作出更多的尖端产品。

    再说塞外三城内的交易行,交易行中的门面房中所陈列的,多是商铺的样品,前来谈生意的,也都是几十上百万钱的大买卖。用如今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话来说,交易行中的,都是批发商。

    这些批发商们有的来自中原,他们将中原的货物运到塞外,然后带着货物的样品来到交易行中向客户们推销。而有的人则来自草原,他们大多是草原中某个部落的首领的亲信,带着草原上生产的羊毛、奶酪、黄油等工业原料与制成品,在自己出资租用的展台上向来自中原的客商兜售。

    而无论是来自塞外还是来自中原,绝大多数的批发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他们在交易行中拥有门面的同时,在城内都租借了仓库,以储存货物之用。而这些仓库的所有者,自然便是颍川郡内的豪门大族了。

    通过这种方法,颍川豪族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便收回了投资的近四分之一,这使得他们无不欢欣雀跃,对于郭斌深邃长远的经济眼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因为城内的交易多为批发交易,其中涉及的金额很大,在这里,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商铺,每天的交易额可能便能达到几百乃至近千万钱。鉴于汉族与鲜卑人之间语言交流的障碍,同时也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塞外三城的交易合同非但用的全是汉文,其交易模式也区别于其他地方,以一种极特殊的自创的交易模式来进行。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双方进行交易时,必须要经过塞外三城官方的认证。

    因为鲜卑人与中原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尚属首次,双方心中都不甚托底。在鲜卑人的心目中,汉人狡猾多智,他们经常受到汉人的欺瞒,这便造成了鲜卑人对汉人的不信任感。

    另外,从中原贩运丝绸、茶叶等物,经历重重险阻前来塞外的汉人贸易队,出长城,进塞外,远离本国,天然便处于劣势。因此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在人身安全,交易平等性等问题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而塞外三城本就是郭斌的私人庄院,中原的商人们天然地便会抱团,聚集在塞外三城官方的周围,以寻求庇护。

    所以,在贸易双方都极端需要的情况下,充当和事老和中间人角色的塞外三城便名正言顺地将手伸进了双方的贸易之中。这种介入,无外乎是为双方的大宗交易做一个见证,以避免因为语言不通或者各种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不公平交易。

    在双方确定要进行交易的情况下,他们会前来向驻守在交易行的工作人员提出申请,而工作人员则会全程参与到双方的贸易之中,做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当双方都去对方的仓储区验好货物后,工作人员也会参与双方贸易合同的签订,只有经过贸易行官方工作人员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