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百鸟朝凤枪虽只十八招,然前十招俱是基础,并无固定招式,无论长枪大戟或是铁杖长刀均逃不出这十招去。另外这套枪法因所用兵器不同,招式也是千变万化:若使的是铁枪,自然大开大合,以拙胜巧,现在郭斌用木枪却似出洞灵蛇,招式愈发千变万化。也就是说,对手即便见过他用铁枪使这套枪法,换成木枪后也决计认不出来,这本就是一套不按套路出牌的功夫,因为她没有套路。

    有时那汉子明明用铁杖拦下郭斌木枪,岂知木枪劲力尚未使全,枪头一摆却是直扑面门而去;有时防着他这一招,待格挡过后立即后撤,木枪却如跗骨之蛆紧随而来,让他的杖法施展不开,当真是缚手缚脚,难缠得紧。

    又斗了一阵,见这套杖法难以取胜,那汉子忽地又换了一套杖法。只见他完全摒弃适才的灵活狠辣,杖法变得大开大合,铁杖夹着呼呼风声凶狠异常地猛攻猛打,显然是硬碰硬的打法。想是那汉子见郭斌年幼,欲以气力压制住他,然后一击制胜。

    郭斌嘴角一勾,也不惊慌,枪势愈加灵活,枪路也愈加刁钻不可捉摸。这时那汉子心中暗暗吃惊,原来郭斌的枪法中竟然融入了六合杖法的套路!郭斌木枪本就较之铁杖轻巧灵动,况且木制枪杆韧性好,变化多端,再加上六合杖法的险狡套路自是愈加的让人难以捉摸。欲以气力取胜,本是上佳的对策,可是木枪弹性上佳,铁杖即便击中也似不着力一般,高个汉子这一架打得实在是憋屈。

    虽然如此,郭斌欲取胜却也非是易事。铁杖本较木枪为短,格挡回护起来只有更加便利,那汉子激斗多时也不见气力衰竭,故郭斌欲凭借二把刀的六合杖法取胜,那却是痴人说梦了。只是郭斌的枪法却是变得愈加纯熟,见招拆招外加六合杖法的狠辣家数竟使得越发顺畅了,仿佛是在拿高个汉子练功。

    只见场中二人,一个似盘根老树,守得密不透风,另一个如潺潺流水,一次次地蹈隙而进。当真是杖来沉猛似山崩,枪去矫矢如游龙。又激斗了近百回合,两人还是奈何不了对方,心中也各自起了惺惺相惜之感,于是枪杖交击后便俱各后跃,跳出场外。众人正不解,郭斌与那汉子却抛下手中兵刃上前各自通报了姓名。

    那高个汉子哈哈大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兄弟好枪法,在下马元义,敢问兄弟高姓大名?”

    郭斌笑道:“在下阳翟郭斌,草字潜阳。果然一山更有一山高,马大哥的杖法可让人一见难忘啊。哈哈!”当下两人抚掌大笑。

    这一番激斗不仅关羽与白衣少年看得目眩神驰,围观众人也是心中暗暗佩服。

    董杏儿更是见两人一停手便似自己胜了一般直奔郭斌,只见她激动得小脸通红,一上来就拉着郭斌叽叽喳喳地又叫又跳。

    白衣青年正要过来相谢郭斌援手,突见董杏儿天真烂漫,不由心中情愫暗生。当下上前谢过郭斌关羽二人,道:“在下王越,草字安睿,多谢两位援手之德。”听到这名儿,关羽倒没什么,郭斌却是震惊了:“这就是历史上那个单挑无敌的剑客王越?没想到还是个小白脸啊。”

    当下郭斌道:“在下郭斌,草字潜阳。王兄气度不凡、剑术精湛,急公好义,在下甚是佩服。今日有幸得见,足慰平生。”

    又客气了几句,王越对董杏儿道:“在下王越,不知姑娘芳名,今日相见,幸何如之。”

    董杏儿对他行侠仗义教训太平道中人也很是赞赏,觉得他应该就是自己这一伙儿的了,便道:“我叫董杏儿,看你脸白净的很,功夫竟然还说得过去。”郭斌与关羽、郭全三人闻言相视苦笑。

    王越却上前继续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杏儿姑娘若是感兴趣,在下可以。。。”

    没等他说完,董杏儿便转头叽叽喳喳地找郭斌说话去了,只剩王越略显尴尬地苦笑。

    这时马元义带着先前的矮子过来,对郭斌道:“郭兄弟,这位是唐周兄弟,随为兄多年,适才唐兄弟忧心焦急,差点伤了王越兄弟,实在是报歉得很。”唐周也上前道:“适才看马大哥危险,在下一时心急,实在是多有得罪了。”

    郭斌听了,心中冷笑:“马元义、唐周,肯定是他们没错了,历史上就是唐周告密才害死的马元义。哼哼,刚才这个唐周分明是动了杀心,看来他也是心思深沉之辈,不可小觑。”

    当下郭斌也是满面笑容地道:“马大哥太客气了。”

    王越也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今日有幸识得这众多英雄,不如由在下做东,就去这家酒馆共饮几杯如何?”

    众人轰然叫好。

    马元义这时转向酒馆掌柜的,抱拳道:“我这几位太平道的朋友酒后粗鲁,冒犯贵店,在下奉上三千钱以作赔偿,还请掌柜的不要见怪才好。”掌柜的忙道不敢,又命后厨整治好酒好菜不提。

    众人俱豪杰之士,郭斌、关羽、王越与马元义聊得颇为投契,马元义为人豪爽耿直,又懂得分寸,王越潇洒从容,为人也甚豪爽。席间众人欢呼畅饮,直到深夜方才散去。

    回到房中,郭斌问关羽道:“如何?”

    关羽道:“马元义为人耿直,虽是太平道中人,却也值得一交;王越外示豪爽,然心中必有所图。”说到这里就停下了,显是不屑说唐周如何。

    郭斌道:“这个唐周心思深沉,似有重大图谋,需要小心应对。我看他今日已露杀心,只是他与王越显然是初见,又无甚仇怨,何以欲下杀手呢?全子,你跟他聊得怎么样?”

    郭全道:“斌子哥所言不错,这个唐周心思机敏,我跟他聊了一夜也没套出他什么话,确实应该小心应对。”

    董杏儿道:“我看那王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哼,上来就一直找本姑娘说话。”

    郭斌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原来席间众人聊起来,知道三方均欲前往京城,遂说定结伴进京,只是看这勾心斗角的样子,这一路上可有的受了。

    太祖之洛阳,遇王越、马元义、唐周,遂结伴同往。

    ……《太祖本纪》

 第二十三章 太学

    次日一早,众人启程向洛阳行去。(全本小说网,HTTPS://。)

    郭斌与马元义、关羽三人一路骑马畅聊,王越则追着董杏儿大献殷勤,搞得她头大不已,郭全一路上跟唐周瞎侃,这俩人不阴不阳的互相套着话。所幸偃师距离京师洛阳不远,第二日一过午便到了。

    经过这一路同行,郭斌、关羽与马元义愈发投契。据郭斌所知,历史上这个马元义负责联络京中宦官权贵,并组织荆州和扬州的几万太平道北上邺城集结,并准备举事的各项事宜,说是太平道的总经理也不为过。只是在举事前被唐周告发,车裂于洛阳。

    从历史记载来看,这位一直被忽视的太平道人在太平道中地位应该是十分尊崇的。他肯定深受张角器重和信任,手腕高超,组织能力也超强。在那个年代,组织几万人穿越半个中国,完成一次战略大转移,无疑是一项极难完成的浩大工程。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豪杰之士竟然被唐周害死了,可见唐周心思之深沉缜密,也可看出唐周谋划此事已久,绝不会是临时起意。

    郭斌与马元义越聊越是相得,对马元义的开朗豁达与精明干练也很是欣赏,可一想到黄巾之乱对中国造成的巨大破坏,想到黄巾起义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光明,提醒的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下去。

    一行人中除了关羽、马元义与唐周,众人均首次进京,看到高大巍峨的城墙,郭全与董杏儿夸张地张大了嘴,就连一贯风骚儒雅的王越也难掩眼中的兴奋与憧憬,郭斌却看了几眼就继续扭头与关羽、马元义聊起天来。

    关羽见郭斌如此,心中暗暗佩服:“主公喜怒不形于色,首次进京却丝毫不见踌躇与不适,果然是人主之姿。”

    马元义暗道:“郭兄弟武功既高,眼界又开阔,胸中自有锦绣,更难得小小年纪便不卑不亢,实在是人中龙凤。若能拉他进入我太平道,他日举事,助力必然不小。”

    郭斌却暗道:“瞧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哥可是爬过长城的人,南京的明长城也去过多次,洛阳城墙就把你们吓住了?”

    刚进城门,便见有个小子上来攀住郭斌马缰,叫道:“斌子哥,你们可算是到了,大伯让我们几个蹲在各个城门处等你两天了,所幸今天让我给等着了。”原来是郭家庄的虎子,在京城酒楼做事。

    郭斌也很高兴,忙下马问众人在京师近况,郭全这小子则早下马跟虎子打闹在一起了。

    就这样,众人便在城门口分别,王越与马元义自有去处,郭斌与二人互留了住址,便各自分开了。

    虎子带一行人来到一处大宅院,只见正门匾额上书“郭府”二字,进去一看,层层叠叠的全是屋宇,一进一进的全是院落。其间草木缤纷,山水相应,蝴蝶蹁跹,鸟雀齐鸣,郭斌暗叹:“这简直就特么的旅游区嘛。”

    见众人疑惑,虎子忙道:“这是大伯让找的,是从一个致仕的老大人手中转过来的。说在京城办事,一点排场还是要的。”

    众人这才恍然,却见董杏儿一脚踢开一个院子的院门,道:“从此这是本女侠的院子了,不得本姑娘允准,谁也不准进。”说罢娇哼一声,便进屋洗漱休息去了。

    郭全也疯了似的又叫又跳地冲进一个院子,狂呼道:“这是我的院子了,谁也别跟我抢!”

    郭斌与关羽只有相视苦笑。

    待安顿好后,郭斌叫虎子来,同去卢植与蔡邕府上送上名刺,好约期拜访。在两家门房坐了半个多时辰,递上帖子便回了。

    当夜,蔡邕在一大堆上门拜谒的名刺中看到了郭斌的一手行书。见此书虎卧凤阙,畅达腴润,自成一体,心中一惊,遂打开名帖。

    书略曰:

    “学生颍川郭斌再拜言,蔡议郎足下:臣尝闻,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土地教化使之然也。是以王设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臣又闻,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自圣朝世祖武皇帝惟儒术而独尊,至今三百余载,然文以谬误,理以穿凿者众。”

    看到这里,蔡邕不自禁地缓缓点头。

    “先生以旷世之逸才,百变之体法,正经文于太学,传儒宗于当事,垂后代之法,张大德业,浩然无际。冀澄河之远日,忘朝露之短年。学生每思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小子鲁钝,本阳翟一寒门,蒙司马德操先生垂爱,忝立门墙。今将进京,得蒙先生赐字潜阳。先生教之以谆谆,嘱之以切切,并书信一封,特命代转足下。祈先生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若得拨冗坌以见,则小子三生之幸也。学生郭斌,谨再拜。”

    蔡邕边抚髯边点头,见郭斌提起他平生最得意的《熹平石经》,竟以《诗经》作比,心中高兴。看到竟然是颍川司马德操的学生,他只有震惊的。司马德操为人清雅,与人为善,有知人论世之能。然平生很少收徒,此次收了这么个徒弟,定有过人之处。

    看这郭斌的一手行书,蔡邕暗暗点头:“早年德操并不善于书道,却不曾想如今竟能自成一家,教的学生竟也能写出如此好字。只是这字潇洒飘逸,自由豁达,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又似乎与德操中庸方正的性格不甚相符。”

    当下写了回帖,定下时间,命下人第二日送走。

    写给卢植的名刺就不能这么文绉绉的了,卢植师从于马融,郑玄也是经其介绍得以拜马融为师。身为经学大师的卢植,也曾参加《熹平石经》的编写,可是不喜欢作词赋,反而于政事很是精通,甚至曾两次平定扬州九江郡的蛮族叛乱。要说后世与之同类型的儒学大师,应该就是王阳明了。

    因此郭斌名刺中只写了受恩师司马德操所托送信一事,并没有那么多的歌功颂德,文辞平平,殊少文采。

    卢植看到名刺后,先是如蔡邕一般震惊于郭斌的一手字,看到受司马德操的托付前来送信,心中想道:“我与司马德操相交几十年,他为人虽谦和中庸,却是外圆内方的性子,很少收弟子,难道此人果有惊世之才?”

    随即点点头,想道:“只看这一手字,非有大毅力便练不出来。”当下提笔写了回帖,约定后日相见。

    郭斌第二天一早便收到蔡邕的回帖,见蔡邕约定明日巳时,便将帖子奉还,道:“请回去转告蔡议郎,承蒙不弃,郭斌定准时前往。”

    然后便带着关羽与董杏儿、郭全,去茶馆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