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聊天群-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都不知道能不能接济上。”

    魏木兰是不懂军事,不过她当年能当头牌,自然不是只有姿色,因此听卢象升这么一说,马上就醒悟道:“中丞是在担心粮食?”

    “是啊,没有粮食,不要说出岛打建虏了,原本稳定下来的军心都可能会重新不稳。”卢象升有点担忧地点点头。

    魏木兰一听这么严重,便马上提议道:“要不我向皇上禀告下情况?”

    “不用!”卢象升一听,连忙制止道,“京畿之地也没有余粮,不要让皇上为难了!”

    魏木兰听了,秀眉微皱,那皮岛怎么办?

    正在这时,卢大忽然进来禀告道:“老爷,刘都司来报,说他麾下出岛的夜不收回来了,带来了朝鲜的一名把总,有紧急军情,有关粮食的。要不要见?”

    卢象升一听,毫不犹豫,立刻吩咐道:“都带来!”

    “是!”卢大回应一声,大步转身而出。

    天色已是大亮,李德明跟在都司刘兴治的身后,他又发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原本的时候,皮岛这些将领都是住在各自的宅子里,可这一次,竟然是在军营里见到了。

    更让他感觉意外的是,这军营和上次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次的军营,就很有军营的样子,不像以前,就和难民营差不多。

    走到中军时候,前面的都司刘兴治站住,转身吩咐一句道:“你们在这候着,等本将去禀告中丞大人!”

    说完话,他就进去了。

    但李德明却呆住了。什么,中丞大人?难道是登莱巡抚?他会在皮岛,还在军营中?

    顿时,他的脑袋里满满地都是疑问,一脸地不可置信。

    和他一起站着的刘源根见了,一下便明白他在想什么,心中有点得意,便低声对他说道:“就是我家中丞大人在里面,一会你就见到了。之前因为军规不能说,不过说了你也不信!”

    “……”李德明哑然,还真是登莱巡抚在里面,大明的巡抚竟然这么厉害了?

    浑浑噩噩中,他进入了中军帐,真看到了一名穿巡抚服饰的高大文官,犹如天神一般。一时之间,心中再无别的念想,全是敬畏。

    在等到登莱巡抚问朝鲜情况时,李德明才回过神来。顿时一脸悲切,控诉建虏在朝鲜的罪行,最后连连磕头,乞求天朝上国派兵救救藩国属民。

    卢象升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根据李德明所说再细细地问建虏情况。

 278 拭目以待

    (全本小说网,HTTPS://。)

    “中丞大人,建虏所抢粮食在义州堆积如山,可我朝鲜军民却已到饿死边缘,再没有粮食,朝鲜亡国都不远了。”李德明几乎是哭泣地跪拜在地,“还请中丞大人出兵,打下义州!”

    朝鲜整个西部的粮食,几乎都被建虏抢了,全部堆放在义州,那这粮食数量,肯定很多。如今东江也急需粮食,这吸引力,就算是卢象升,那也是眼睛一亮。

    不过他也就是眼睛一亮而已,并没有马上说话,依旧沉默不语,显然还在考虑中。

    李德明见了,就生怕卢象升不同意,便连忙又说道:“只要中丞大人能打义州,我家将军说了,甘愿为前锋,和建虏决一死战!”

    卢象升一听,抬头看他问道:“在义州附近,你们能有多少兵力?”

    李德明听了,转头看看站在一边的刘源根,知道自己没法撒谎,便实话实说道:“回中丞大人,我家将军手下还有一千左右的兵力。”

    说到这里,看到卢象升眉头一皱,他连忙又补充道:“但周边还有我朝鲜的很多义兵和壮丁,数目估计在一万左右。建虏在义州就只有五千人而已,中丞大人,只要我们两国联手,一定可以打下义州的!”

    “哼,说得好听!”边上的都司刘兴治一声冷哼,而后抱拳向卢象升禀告道,“中丞大人,那些朝鲜兵的战力,比我东江以前都不如。贪生怕死,建虏未至,便已闻风而逃,指望他们打建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听这话,李德明急了,红着眼睛对刘兴治道:“都司可要考虑到,狗急能跳墙!如今我朝鲜军民已没有吃的,再逃下去只有饿死,我们一定会拼死一搏的!”

    “呵呵……”刘兴治一脸的不屑,显然并不信他的鬼话。

    李德明见了,还要再说时,却见卢象升一挥手道:“朝鲜虽已和伪金结为兄弟之邦,可一直心系大明,这点连我大明皇上都是知道的。既然如此,本官身为登莱巡抚,便不会坐视不理。你且退下,午后时分,便给你一个答复!”

    李德明听了,又惊又喜,不过基于卢象升并没有明确表态,他连忙提醒道:“中丞大人,要是建虏把粮食运走,就什么都没有了,大人,要快啊……”

    侍立在侧的卢大没让他再说话,示意李德明跟他出去。但李德明尤不甘心,一边走,一边继续大声说道:“大人,千万不能让建虏把粮食运走啊!大人,千万……”

    等到他一出帐,刘兴治立刻抱拳向卢象升说道:“中丞,朝鲜那战力,还是些溃兵,人数就算再多,也没一点用啊!”

    “不用担心,本官明白!”卢象升知道他想说什么,回应他一句后,皱着眉头想了会,便问一直站在边上的夜不收刘源根道,“把你看到的情况仔细地说说。”

    刘源根一听,立刻禀告了他出岛后看到的情况。包括朝鲜地方上的近况,溃兵,义兵等等乱局。

    中军大帐外,李德明随着卢大走着,经过一处校场时,看到一队队精壮的明军士卒正在站队列。只要打过仗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是精锐!

    看着看着,李德明便走不动了。卢大发现,不由得转身皱眉说道:“快点走,别磨蹭了!”

    谁知他这么一说,李德明反而不走了。他站定身子,一脸决然地大声说道:“还请这位将军禀告中丞大人,我朝鲜军卒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只要中丞大人出兵救我朝鲜,我家将军定会领数万军队舍命和建虏拼命!中丞大人若要不信,某虽只是朝鲜军卒中的普通一员,却能向中丞大人证明之……”

    说到这里,他忽然抽出一把匕首,猛地一刀扎进自己的肚子。

    卢大开始还有点不屑地听着,脸上有点不耐烦之色。没想到他突然来这么一下,顿时吓了一跳,连忙上前去夺匕首。

    李德明脸色惨白,忍着疼痛,用坚定地语气说道:“这位将军,我朝鲜不怕死的人还……还是有很多的,一定……一定会拼命的!”

    卢大夺下了他的匕首,捂着拥出来的鲜血,脸色严峻地命令身边的两名手下道:“快,送他去救治!”

    李德明还不想去,挣扎着说道:“将军,请……请向中丞大人进言……”

    校场上正在站队的军卒看到这一幕,都有点吃惊。离得近一点的人,则听到了那人的说话,顿时眼神中就带了佩服了。

    卢大手中拿着带血的匕首,看着李德明被抬远,皱着眉头想了会。按他的本意,他是不愿他人来左右自家老爷的。可这人竟然敢豁出自家的命,也多少是条汉子。虽然看他衣服穿得厚,似乎死不了,但这份意志……

    想了一会,他决定还是据实传达,相信老爷自有决断。

    正在这时,卢大忽然听到中军帐方向传来鼓声,这是击鼓升帐了。他连忙赶回去,在众将到来之前,向卢象升禀告了刚才的情况。

    卢象升听了,看了眼魏木兰叹道:“朝鲜朝廷无能啊!”

    听到这话,卢大不管,他有点关心地问道:“老爷,我们出兵么?”

    卢象升听了点点头道:“那些粮食决不能让建虏都运回去,还有,我们东江也需要粮食!”

    一听这话,卢大吃了一惊,连忙提醒道:“老爷,可义州有五千建虏!精锐之军,不是靠数量能打得过得啊!”

    这也就是卢大作为卢象升的心腹之人,才敢当面这么说。

    卢象升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缓缓地吐出了十六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卢大听了一脸懵逼,不知道老爷说得是啥。不过他见卢象升似乎很自信,便也放心了,反正跟着老爷干便是。

    魏木兰一听旁听了整个过程,而后简略地把主要情况在聊天群中做了禀告。崇祯皇帝看到,不由得很是赞赏,那就拭目以待,看卢象升在辽东能不能玩出什么花吧!

 279 边军军饷之难题

    (全本小说网,HTTPS://。)

    从聊天群退出来,崇祯皇帝想想朝鲜的事,其实归根结底也还是一场粮食战争。不管是建虏入朝鲜的初衷,还是朝鲜硬抗着建虏的原因,或者卢象升不得不战的根源,粮食就是个关键词。

    目前国内来说,其实也是在进行一场粮食的战争。要解决西北民乱,就是要有足够多的粮食,能让西北老百姓能活下去。京畿之地也是如此,一定要有粮食。还有各地灾害,其实都是因为粮食紧缺与否的原因。

    然而,眼下还处在小冰河时期,并将一直持续十多年以上。气候的反常,对于粮食的减产,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可以想象到,以后会一直缺粮。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牵挂起南洋那边的情况如何,有多少国家能运来粮食!呵呵,要是不给粮食,信不信朕为了粮食发起战争,直接先抢了,至少不能让国内因为缺粮而大面积地造反!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自然又想起了重灾区陕西。之前朝议答应三边总督杨鹤的钱是该拨出去了。

    如今户部库房差不多有三千万两白银,曹化淳从苏州抄了马家还有知府、知县相干人等,差不多也有一千万两。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暗叹一声,大明的大盐商比起范永斗这般大走私者,财富甚至还要多,真是让人羡慕啊!

    现有国库中,看着银子会是多少年来的最多,可要用的地方也多啊!这其中至少有三千万两要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股本。这是能生金蛋的鸡,钱是越多越好,希望能借助银行这个金融工具,来全面带动大明的内政建设。不过也只能给三千万两。剩下的钱,必须要救急了。

    想起救急两字,崇祯皇帝的头就又疼了。就陕西来说,救灾的事儿还相对容易,就按之前议定的,给钱,在周边购粮,集中使用,集结灾民之力进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边军的军饷呢!是给钱还是给粮?这个问题其实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边军除了自足之外,朝廷所发,乃是折本色,也就是给粮这些。但这些因为路途遥远且险峻,消耗太多,后来就改成了折银,就是直接发放银两了。

    但在嘉靖九年,许多官员如户部官员议履侍郎张琏,总制王琼,给事中张润身和陈侃等人,就上奏指出,陕西灾荒之年,折银的话,有银无粮,官军不得实用,要废掉折银之法。

    甚至更激进的是,崇祯皇帝刚刚在前些天接见过的茅元仪,这人不愧是写有《武备志》的人,军事理论很有一套。那天谈到这个问题时,茅元仪激进地认为:折银之法是陕西边军的军饷严重不够用造成士卒诸多问题的元凶。

    崇祯皇帝记得很清楚,当时茅元仪激动上奏:“今足边储之法,如开屯田、中余盐、催民运、严仓收之外,尚有折银一法。正德间户部侍郎冯清奏改,西安、延绥、庆阳等府粮草皆征折色银两解边。夫以三钱一石之粮,即以三两一石折之,而银不可食,究竟粮必贵至四两五两,即不至四两五两,而衣金玉死者比比矣,此作俑者当追戳也!”

    对于他的这个观点,崇祯皇帝不是很认同。就征纳本色而言,有佥报牛车、夫役起解、廒司仓给、收领刁难等诸多不便和弊累。再从历史进程来看,实物改为货币支付,也是历史趋势。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不可置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但灾荒之年,茅元仪也没说错。这就是矛盾,崇祯皇帝想着,不由得就头疼。归根结底,还是大明的生产力不发达啊!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也无心办公,信步走出了大殿。

    “陛下,外面冷,还是……”轮值的太监高时月恭声劝谏道。

    崇祯皇帝摇摇头,迎着扑面而来的寒风道:“无妨,冷他一冷,脑子反而清醒些!”

    高时月一听,就知道陛下遇到难题了。他犹豫了会,最终还是没开口,只是让手下拿来一件披风,给皇帝披上。

    崇祯皇帝也不管他,心中想着陕西的事情,只是信步走着,慢慢地便到了御花园。

    站在结冰的湖边,看着严寒肆虐下的御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