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聊天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聊天群-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魁奇听得再次张大了嘴巴,他没想到,皇帝的胃口如此之大,都有点让他瞠目结舌了!不过越是这样,他就越是喜欢,也越是激动。抱上了皇帝的大腿,有整个大明作为后盾的话,说不定还真是可以的。

    他并没有多少政治意识,因此也没想更多,光是对未来的畅想,就已经让他的脑袋忙不过来了。

    这一次,过了好一会后,他才回过神来,立刻回应道:“只要有足够的人,足够的船,罪人肯定能做到!”

    回答了之后,李魁奇又清醒了一些,就马上补充道:“不过这船必须是好船,罪人要看过,改造过的船才可以。就……就官船厂那些造出来的船,罪人实在看不起……”

    他开始还犹豫了会要不要说,可随后想着将来的事情,心中一横,便有啥说啥了!在说话的同时,他偷偷打量皇帝的脸色,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就讲得更顺溜了。

    “还有,人也要是熟手才行,江海里泡大的,用起来都顺心,否则就是船再好,这人不行,也是白搭!”

    提出了这两个要求后,李魁奇便不往下说了,看着皇帝,静待皇帝说话。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这就是老手,讲得都是重点,这些他都同意。因此,在李魁奇说完之后,他沉吟片刻,便缓缓地说道:“船倒是好说,有你交上来的那些钱,朕会下旨几个船厂造船。至于造什么船,船的质量如何,都可以由你说了算,你验收通过才算合格。至于人么……”

    这个事情就有点难办,崇祯皇帝稍微停顿了一下又道:“朕准许你召集尽可能多的旧部为朝廷所用。不过所有人必须经过新军训练,得到新式监军的同意才能正式成为水师的一员。另外……”

    李魁奇前面都听懂了,皇帝给他那么大的权力,他也很是开心。不过听到后来,就有点迷糊了,新军训练?新式监军同意?这是啥意思?这时候,皇帝还在说话,他也不敢问,只好憋在心里。反正这事也不急,慢慢地自己终归会知道。

    “登莱那边应该有不少熟练的水手,嗯,朝鲜应该也不少,你都可以去招得来……”崇祯皇帝说到这里,思路更清晰了一些,便看着李魁奇道,“朝鲜正有战事即将开始,你且先去向登莱巡抚报到。朕亦会下旨给登莱巡抚,东江能看上的水兵你尽管挑,还有朝鲜的水兵,你也可以尽量招募。总之,朕要得水师,必须尽可能快地成型。如若还有不足,再招募普通渔民之类的进行训练。”

    这就是朝廷真正重视的好处了,资源一下就多了。李魁奇为海盗的时候,钱财,也就是船只的问题并不大,关键是他的手下,懂得打海战,最好是经历过海战的熟手,就是再多也不嫌多。毕竟这样的人手,太难得了。

    但皇帝就一句话,李魁奇能想象到,自己的手下一下就会扩张起来,甚至有可能超过郑芝龙都不一定。

    一想到这,李魁奇恨不得这些事情马上实现,而后领兵南下,好好地再会一会郑芝龙。呵呵,你也有今天,哦,不是,我李魁奇回来了!

    李魁奇想着,连忙答应。这时候,皇帝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都绝对不会皱下眉毛的。

    于是,李魁奇暂时领游击职衔,马上赶去东江。而他的手下刘金生,则有了正式的锦衣卫小旗的身份,带着旨意去福建巡抚处报到,名正言顺地代李魁奇招募旧有老人。

    看着李魁奇欣喜地退出殿去,一直旁观不语地温体仁,有点担心地奏道:“陛下,水师出海,朝廷便很难控制。这李魁奇乃海盗出生,朝廷如此费心费力组建的水师,万一他有了异心……”

    话没说完就没再往下说,不过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崇祯皇帝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

    (全本小说网,HTTPS://。)

    只听他回答温体仁道:“他的手下,会比较多东江和朝鲜水兵,不全是他的老部下,这是其一。另外朕其实已经说过,这支新的水师,将参照大明陆军第一师的编制进行,每船都有监军,另外暗中安排些厂卫,再用些其他手段,朕不怕他有异心!”

    顿了顿,崇祯皇帝又说道:“李魁奇说郑芝龙击败了他,以后将独大海上,这事确实要防。就下旨给福建,令郑芝龙北上,朕亦要见一见这人。”

    温体仁一听,心中一动,连忙问道:“陛下是要将他先行拘押?”

    对于郑芝龙这种人,要拘押,甚至要杀他,理由多得是。而且朝中文武百官对于这样的人,都是比较轻视的。就如同嘉靖年间的大海盗汪直,就是被朝廷假意招安后干脆利落地杀了,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摇摇头道:“朕看情况吧,应该不会杀。否则他的手下很可能再度叛去,各自为盗,亦是为祸东南,这种情况并不是朕想看到的。如今他还未尝独霸之滋味,且眼下他还有红毛夷要对付,并未做到真正的一家独大。朕所设想的最好的情况,是朕令他再独自成立一水师,和李魁奇互为均衡,互相牵制。不过究竟如何,等朕见过郑芝龙再说。”

    温体仁听了,略微一想,便躬身拜服道:“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稍微一想,便吩咐温体仁道:“卿可将此份奏章发于邸报,试探各方反应。另外暗中去旨何乔远,朕欲封其为户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坐镇闽地,总督浙、闽、粤三地,专职开海一事。着他先行准备,等时机成熟,圣旨便到!”

    想了想,他又再补充道:“着刘金生沟通何乔远,有事即报于温卿和朕知。”

    温体仁听得心中暗喜,看来崇祯皇帝开海的决心很大。如此一来,海税有了,如果真能达到那海贼所说数目的话,自己这个首辅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了。于是,他便拜服而去,按皇帝旨意,前去忙碌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咨询了户部,最后给出的回复是:这开洋通商事宜,该部既称不便,著照常禁之。为此,何乔远后来还上了一份奏章请开海禁疏,不过一样没有得到朝廷同意,最终抑郁辞世。

    崇祯皇帝在温体仁走了后,回想这个事情的经过,发现自己以前的印象似乎有点不对,至少对于明末海禁方面的事情印象不对。

    在他后世灵魂的印象中,大明禁海,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东南海贸商人为了走私暴利而唆使朝廷禁海。然而,就明末这段时期来说,海上纵横的乃是郑芝龙集团。一如李魁奇所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最为得利的也是郑芝龙集团,而不是东南走私商。

    对于这个时期,海上全是海盗,还有西夷。走私商人出海是要冒大风险的,除非他是海盗和西夷的后台。但从历史上看,郑芝龙的背后并没有明显的后台,他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已。

    一如何乔远所说,禁海之策,其实是有损东南海商的利益。货物不能出海,不但东南沿海各省份之间的货物流通没有了海路而交通乏力,高了成本,少了利润。更关键的是,出海因为没有朝廷水师的护航,海盗多如牛毛,交保护费算是好的,更有可能连人带船都被劫走,这种就亏大了。

    这也就是说,至少明末禁海这个锅,让东南商人,或者说走私商人来背是有点冤枉的。之所以一直禁海,还是古之官员所奉行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之策引起的。提倡开海禁,可毕竟做海贸生意的,只有十之一二才会成功,其他甚至连命都没了。这种事情要是被政治对手攻击,很容易威胁到官途的。

    也正是如此,何乔远在奏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开海虽然有各种不好,为此甚至还举了读书的例子,但其收益对朝廷绝对是有利的。

    这其中,其实还点中了一个官僚阶层的要害。确实,开海对朝廷有利,但对个人并没有好处。因此,大明的大部分官员才不会做没好处的事情,做多错多,乌纱帽有没有危险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至于对朝廷有利,那又关他们何事?

    这样的事情,古今中外,其实比比皆是,不过明末特别多。大明的灭亡,这个原因占了很大的比例,实在是令人痛惜!

    崇祯皇帝想了一阵子,不由得暗自叹息,同时也有点警醒。对于开海所带来的好处,必须利益均沾。其海税收入,不能如何乔远所说,就用于闽地军费。

    对了,还有一点,何乔远用以前的例子说,万历年间开海后一年的海税收入,有两万多两。之前时候,或者因为白得这么一笔收入而高兴。但如今可不行,与李魁奇所说相差甚远。

    崇祯皇帝仔细考虑了下其中原因,其实也不难明白。究其原因,肯定是不少人偷税漏税所致。而这,或许是以后要重点严查的地方,也是开海后最大的难题。

    呵呵,虽然海盗那样收取保护费,可海贸还能让郑芝龙年入千万,从这足以证明,这商税收得太低,偷税漏税也太严重了!

    大明税收的国策,还是要从田赋上向商税上转移,减轻农民的压力才行!

    一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方才回过神来,不由得有点好笑。自己召了温体仁过来商议无主田地的事情,没想到说着说着就说到海事上了,结果海事有了眉目,这无主田地的事情,倒是忘得一干二净,呵呵!

    于是,崇祯皇帝不得已又召来温体仁,说起田地这个事情。

    温体仁闻言,亦是一笑。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这无主之地亦可归入全国范围清丈土地范围。”

    崇祯一听点点头,这事之前就已经明确要进行的。因此,他追问道:“温卿,清丈土地之事可能实行否?”

    “陛下,臣和内阁同僚有过商议,宜以万历年间为依照进行,熟门熟路,有事半功倍之效!”温体仁显然已经成竹在胸,立刻回答道。

 358 清丈土地

    (全本小说网,HTTPS://。)

    史称“万历清丈”的全国范围丈量土地活动,最终取得了成功,也使得张居正在其后有了改革的依据。有这样的例子在,温体仁再来一次,自然就驾轻就熟了。

    说起来,当时的万历清丈,一开始张居正也没想到能成功。他的最初打算,也只是针对部分地区的皇亲勋贵庄田进行丈量。但没想到,福建丈量土地却异常顺利,这给了张居正信心,最终就在福建丈量成功的经验和以前丈量的经验上总结,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温体仁不用崇祯皇帝再问,就详细禀告道:“臣刚想过,此事也还是以福建作为试点最佳,就让福建巡抚忙于此事为好……”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中带有一点意味深长的味道。崇祯皇帝稍微一愣,随后明白过来,温体仁是觉得福建巡抚是如今郑芝龙的靠山。如今朝廷要对付郑芝龙,要开海禁,能让福建巡抚去忙其他事情,确实是个好计策。

    因此,崇祯皇帝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其中意思,不过他还是有点不解,问温体仁道:“既然已有万历清丈为依据,为什么不一起向全国推广,还是要采用试点呢?”

    就算一起向全国推广,福建那边,照样让福建巡抚负责,他一样要忙这事。

    温体仁笑了下奏道:“陛下,此试点非彼试点也!”

    “什么意思?”崇祯皇帝有点不明白了。

    只听温体仁解释道:“陛下,万历清丈,虽然好处多多,但其丈量一事上,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臣之试点,即是在万历年间《清丈条例》八条的基础上再加以改进,而后先行一个试点,确认可以后再试行两个点,四个点……如此扩大到全国。这清丈一事,急不得的!”

    “清丈田地过程中,宗室豪强阻挠一事无可避免,因此朝廷须得严惩之,地方官吏做事,亦要赏罚分明。不过不强求新增多少田亩,多与少之原委,亦据实上报。而后令人核实。确认无误后,定夺业绩。此法如若一下全国推广,怕是顾不过来!”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一次是有了经验,那些宗室豪强再用以前的手段阻扰的话,不管明面还是暗地里的,都会有对付的经验。而这样做,也能杜绝万历年间地方官为了业绩而虚报亩数,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放卫星。

    可以说,温体仁的这个措施,算是谨慎为主的做法。

    大明清丈土地,在洪武年间之后,就是万历年间了,如今才过去多少年,又再次清丈土地,算是有不小的优势。有万历年间的鱼鳞册参考,当能更进一步掌握全国的土地情况。

    崇祯皇帝脸色有点严肃,认真地对温体仁说道:“卿尽管把这事做起来,有朕在,你不用任何顾忌!”

    他说这话,就是想给温体仁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