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臣风流-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询道:“是啊,若有人徇私舞弊,朕定不轻饶。”

    罗光眼望和他交好的大司农吴渊,用眼神向他求助。

    吴渊出身乌县望族,为人傲慢,早就想跳出来反对了,只是罗光抢先一步,他一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这时收到罗光的信号,便道:“陛下,臣以为,程卫尉乃一介武夫,纳贤才乃国之根本,岂是程卫尉能置喙的?”

    吴渊憋了半天,一出口便进行人身攻击,立即让罗光松了口气,附和道:“大司农言之有理。”

    程墨笑道:“大司农既知纳贤才乃国之根本,又怎说某不能置喙?某也是国之重臣,九卿之一。”

    同为九卿,我的官职并不低你,你凭什么拿我的官职说三道四?

    公孙息马上道:“程卫尉说得是,大司马言语欠妥,怎能说开科取士是文官之事?”

    吴渊没好气道:“难道不是?如果按照执行程卫尉的方略,主考官岂不是由我等文官担任?难道你们懂得文章好坏么?”

    这个时代读书的人少,喜欢舞枪弄棒的,都不是读书种子,朝中的武将倒有一大半斗大的字识不了一萝筐,若是一身好武艺又熟读兵力的,便能居三军主帅了,但在武将中,这样的人毕竟少数。

    程墨道:“若是大司农畏为主考官,由某担任也可。”

    不少武将都笑出了声。吴朝文武之分并不如明清时代那么旗帜鲜明,武将转为文官的先例也不少,如周亚夫,带兵平定七国之乱后封列侯,又为丞相。以程墨受刘询信任的程度,要担任文官不过是一封诏书的事,有什么难?

    听到笑声,吴渊和罗光脸色很不好看。

    刘询道:“主考官之事,朕自会考虑,不劳吴卿费心。”

    任命主考官是皇帝的工作,你吴渊凭什么来抢?

    吴渊只好行礼请罪,道:“臣该死。”

    做什么不可以,非得和皇帝抢活干,可不是死罪?

    程墨笑道:“大司农心好大,看来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已无法满足你了。”

    一众武将都道:“看来我等有机会捞功劳了。”

    若是有人谋反,武将领兵平叛,便有功劳可捞。

    吴渊面如土色,浑身颤抖,以额触地,哆哆嗦嗦道:“臣不敢,臣罪该万死。”

    罗光也吓出一身冷汗,以后谁再说武将没脑子,他一定不同意。

    刘询摆手道:“程卿开玩笑呢,吴卿不必惊怕。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吧。”

    吴渊哪还敢再说?再说就要被下大狱了。

    罗光再望向自己身侧的同僚,文官们或是低下头,或是面无表情。今天完全败在猪队友手上啊,罗光愤愤,却无可奈何,只能散朝后回府和儿子商量接下来怎么办了。

    苏执率行响应,道:“臣等自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取尽天下英才。”

    看看吴渊的下场,便明白自己两边不得罪是多么英明了。苏执为自己危急关头的英明决定而沾沾自喜,脸上不自禁便有了些笑容。

    罗光回天无力,只好和一众文官一起行礼道:“臣等领旨。”

    吴渊直到刘询宣布散朝,摆驾出殿,才敢抬头。他额头触地的地方一滩水渍,却是刚才汗如浆下留下来的。

    罗光把他扶了起来,两人落在后面,待同僚们走得差不多了,才道:“你怎么能这样说话?”

    就事论事不成么,非要攻击程墨,这不是找死吗?

    吴渊刚刚在鬼门头走了一遭,惊魂未定之际,不仅没有得到好友的安慰,反而挨了埋怨,不免怫然不悦,道:“要不是你向我示意,我怎么会出声?”

    好在他没有第一个跳出来,要不然罗光一定不会帮他说话,大狱是坐定了。

    罗光如何不清楚他的脾气?何况自己跟他一样,嫉妒程墨如火箭般窜红,平日闲谈提到程墨,言语间多有鄙视不屑。他长叹一声,道:“陛下亲政,以后你我须和程卫尉多多亲近了。”

    要不然,这官就做不长啦。

    吴渊长叹一声,沉默不语。已经得罪了程墨,还有弥补的机会吗?只怕他会给自己小鞋穿啊。

    程墨和公孙息走在一起,两人已经走到院子里,公孙息站住了脚步,道:“听说匈奴内乱不止,正是出兵的良机,还请卫尉劝一劝陛下。”

    武将的功名都得出生入死,在战场上搏来,这样总不动兵,他上哪捞功劳?

    程墨道:“陛下刚刚亲政,不宜出兵,这话武威侯休要再说。”

    公孙息也明白,霍光刚退,群臣还未对刘询心悦诚意,诚心归附,这个时候妄动刀兵,徒增动荡。他以为程墨年轻,想拿程墨当枪使,没想到程墨不好忽悠,不由干笑两声,道:“是我太过心急了。”

    看来,程墨并不像传言说的那样,有勇无谋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12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雪越下越大,雪花直朝衣领子里钻,冷风刮在脸上,跟刀似的。

    程墨不愿意在院子里站着,对公孙息道:“告辞了。”

    公孙息从小练武,身体强壮,风雪刮在脸上,落在身上,就跟挠痒痒似的,没半点知觉。他还想跟程墨多多亲近呢,道:“卫尉有闲么,某想去公庑坐坐。”

    程墨的公庑在未央宫南边,出了宣室殿再走一刻钟就到。

    “我手头还有公务要处理,今天没空呢。”程墨含笑道:“以后得便,一定邀武威侯过府喝酒。”

    公孙息年过四十,早就不在羽林卫任职,这时想和程墨走动,却徒然觉得两人之间有极大的年龄代沟,玩不到一块去。他心里感叹,脸上露出笑容,道:“好,我静待卫尉佳音。”

    心里打定主意,不管是喝酒还是押/伎,一定要和程墨成为兄弟。

    齐康拿伞候在一边,待程墨转身走了几步,便跟上去,为他撑伞,道:“苏丞相在公庑等卫尉。”

    苏执今天还算配合,要是他率领文官集团反对,只怕连刘询都压制不下。程墨加快脚步,去了公庑。

    “卫尉今年已经二十了吧?”苏执笑吟吟地和程墨见礼,道:“可曾举行冠礼?如若不弃,老夫愿为卫尉冠礼的主持人,赠上表字。”

    霍光也曾说为程墨举行冠礼,赠表字的话,只是程墨二十岁生日的那段时间,刚好霍书涵为了他离家出走,霍光一气之下,没再理会他冠礼的事,直到现在,程墨也没举行这成/人礼,更没有表字。

    程墨不知苏执为什么突然提这个,笑着请苏执坐下,道:“我已经二十二岁了,这冠礼不举行也罢。”

    难不成再补办一次?

    苏执不免有些遗憾,又说起开科取士之事,道:“不知卫尉怎么想到这么周全的办法?”

    难道你想转做文职,和我争丞相之位么?丞相是皇帝的副手,由皇帝任命,凭程墨和刘询过硬的交情,若他有意于丞相之位,苏执还真得被撸下来。

    原来是为这个。程墨笑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治国不易,我等只需尽力辅助陛下,让国家强盛即可。”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苏执又道:“只怕朝中还有不少人反对科举。”

    只是皇帝看了你的奏折立即表态同意,反对的人来不及发表意见,毕竟像罗光那样敢驳逆圣意的臣子只是少数。苏执这是好心提醒了。

    程墨点头,道:“有阻力是必然的。不过,今年实行,会试和殿试最快也得后年春天才能举行,若这段时间,有人向陛下举荐贤才,只要有真才实学,想必陛下会接纳。”

    也就是说,自此官二代再也不能以举察入仕了。身为官二代,年纪轻,比不得那些大儒。

    苏执道:“听闻罗司徒第三子罗明聪明好学,是少见的良才,卫尉若能举荐罗明,想必罗司徒不再反对科举。”

    苏执只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本身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他这是劝程墨向罗光递橄榄枝,把罗光的儿子安排好了,新制度的实行便少了一股强劲的阻力。

    程墨似笑非笑看着苏执,感觉这位丞相很有和平使者的风范,巴不得天下太平。刘询亲政,正是恩威并施的时候,罗光自己跳出来找死,程墨怎么会拉着?他道:“多谢丞相提醒。”

    你放心,我定然会阻止刘询接纳罗明的。程墨心道。

    苏执又说了半天闲话,多是些家长里短,程墨搞不清楚他来做什么,又不好下逐客令,只好陪着他闲坐。

    雪更大了,院子里的树木全笼罩在白茫茫中。祝三哥进来禀道:“卫尉,可要加强防务?”

    若是有人趁视线不明混水摸鱼,岂不危险?程墨道:“我正要叫你过来吩咐,传令下去,防务升为二级。”

    自程墨执掌羽林卫后,把防务划为三级,日常防务是三级,加强警戒为二级,若有刺客或是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升一级,到了一级的时候,便是格杀勿论了。

    祝三哥行礼退下,传令下去,顿时宫中各处多了不少羽林郎的身影。

    苏执不好意思再呆下去,起身道:“卫尉公务繁忙,老夫这就告辞。”

    程墨送他出了公庑,吩咐小内侍为他撑伞,然后出去巡视一番,看众同僚各就各位,便去宣室殿。

    刘询坐在御案后批奏折,得报程墨来了,道:“快宣。”待程墨进来,笑道:“大哥总算来了,朕等你半天啦。”

    程墨把苏执去找他闲话的事说了,道:“陛下找我有事?”

    “朕等大哥一块儿吃饭呢。快摆膳。”刘询最后一句话是对小陆子说的。

    小陆子躬身应了,吩咐下去,很快便有内侍提了各式食盒进来。每个食盒分两层,上层放菜,下层装了沸水,这样可以保证食盒里的菜一直热着。

    热腾腾的菜端上来,程墨告了罪,坐在下首,两人吃完了饭。

    对刘询的心理,程墨多少猜测到一些,不过是一直受霍光压制,终于在朝堂上一言而决,心里兴奋,想找人分享快乐。

    同一时间,已经回府的罗光正和儿子罗明在书房说话。

    罗明今年二十五岁,是罗光所有儿子中最聪明有野心的一个,罗光原来的计划,是扶罗明上位,以保家族荣耀。

    霍光掌权时,他托苏执向霍光举荐过罗明,但霍光以罗明年纪尚轻,须磨砺几年为由,没有任命他官职。

    罗光本想刘询亲政,罗明的机会来了,没想程墨竟然在刘询亲政第一天提出科举制,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他自然要反对。可是当堂反对无效,还把好基友吴渊害得差点入狱,这就真是棘手了。

    “三郎,你看接下来怎么办?”把早朝上的事告诉罗明后,他问。

    罗明五官端正,身高七尺五寸,算得上相貌堂堂。他少年时,罗光曾三顾茅庐,请求大儒杜晴收他为学生,跟随杜晴学习三年。昭帝在位时,程墨曾向昭帝举荐杜晴为帝师,说起来,他和昭帝还是同窗呢。为此,他认为自己一定会受重用,只要有人向刘询举荐,他定然能出仕。

    “父亲勿忧,我即刻去拜访程卫尉,看他怎么说。”他胸有成竹道。

    以他的才学,何愁不能折服程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13章 救人

    风雪天黑得早,程墨出未央宫,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夹着雪漫天飞舞,刮得人眼睛睁不开。路上没有行人,只有他和侍卫们放缓马速朝家赶。一行人摸黑赶路,谁也没说话,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呼地响。

    黑子突然道:“阿郎,好象有人呼救。”

    风雪夜,若是有人露宿街头,怕是要冻死了。程墨勒住马,凝神细听。众侍卫见他勒马,也跟着停下来,马踏声骤歇。

    风声中隐约有人带着哭腔喊:“救命!救命啊!”

    程墨道:“去看看。”

    黑子奉命下马,朝声音来处走去,在刚刚经过的槐树下停下脚步,从怀里取出火折子点亮,以袖挡住风雪,防火折子被吹熄。

    火苗跳跃,程墨等人总算隐约看到槐树下有一团黑黑的东西,不停蠕动。黑子离得近,看清是一个人,正是这人呼救。他二话不说,提了这人的衣领便走,来到马前,道:“阿郎,是一个老翁。”

    “带回府。”程墨说着,双腿一夹马腹,策马而行。

    黑子答应一声,把老者横放在马上,翻身上马,追上程墨。

    霍书涵和顾盼儿得报程墨回府,赶忙迎了出来,赵雨菲也要跟出来,霍书涵不让,道:“风雪太大,你还是在屋里等着好了,我们和五郎一起过来。”

    门帘刚挑起,风夹着雪直往屋里灌,赵雨菲挺着大肚子,走路不方便,还真有点怵,听霍书涵这么说,也就应了,吩咐春儿传膳,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