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风韵-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曹友闻用兵犀利,先遣胞弟曹友万,率两千精锐将士,乘夜色由山间小道,轻装直趋青野原。然后虚张声势,忽然出现在蒙古军营寨之后,令蒙古军惊恐万分,一夜数惊。

    他在第二日率近万人到达,这也是朝廷在利州路的最后主力,分属御前诸军,乃原吴家遗留兵马,是蜀川最精锐力量所在。

    一场激战后,御前兵马战斗力相当强悍,曹家兄弟身先士卒,蒙古军败退,赵彦呐逃脱生天,回到利州路帅司所在利州,李易才得以见到赵彦呐,递上都转运的文牒。

    赵彦呐虽是制置使,对李易却不敢有半分懈怠,盖因李易是南霁云派出的,就算是没有正式官印文牒,也不是能轻蔑的,毕竟正式文牒不久就要下达。

    何况,听说此人出身神宵道,是天子御赐的经师,傻子都能看出天恩浩荡,就算换成了一身寻常玄衣,也不能否认其能量,还是谨慎对待较为妥当。

    “听说道长还是太乙宫?”赵彦呐谨慎地询问。

    李易明白赵彦呐质疑他未穿道袍,怎能做了南霁云的干办,甚至有些怀疑他的身份,平静地道:“在下奉旨跟随南学士西行,抵达蜀口因边事太急,只能事从权益。”

    这话,没有直接说为何,却明白无误告诉赵彦呐,自己是奉了赵官家旨意来的,事从权益代表了一切,你见过道士来军中观兵吗?没事不要点破身份。当然,还隐隐点出两淮兵入三京,他蜀川大军竟然不动,显然是天子隐隐有不满。

    赵彦呐也是相当的无语,他的确不看好收复三京,既然京湖坐观成败,他也有充分理由不去出兵。

    话又说回来了,人家史嵩之是权臣史弥远的侄子,又是正牌的进士出身,有着对话天子的资本,他不过是类省试的出身,的确有着先天不足,联想到天子宠信道士,在士大夫不太听话时派道士下来,道理上也能说得通。

    “呵呵,虏人不过是小患,不日就可退去。”

    李易相当的鄙夷,要说蒙古人是小患,那是真不知道何为心腹大患,他却没有去说破,淡淡地道:“在下来到军前,只是受南学士所托。”

    赵彦呐先生为主的想法,恰好进入了思维盲区,认定李易是借着南霁云的幌子,来到军前做天子间人的,没有几个士大夫会喜欢这个角色,道士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当下,也不便太轻慢,尤其是自己兵困青野原,要不是曹友闻奋力救援恐难得脱,就是如此也是灰头土脸,被天子抓到把柄可就麻烦了,当下温声道:“南学士是大儒,我自当明白,待会调拨几名伶俐士卒,听公事使唤。”

    他也不是傻瓜,听李易自称从贫道改为在下,自然想到对方要隐瞒道士身份,索性来个顺水人情。

    “多谢制阃。”李易感觉到赵彦呐态度软化,既然大面上的事情定下来,下面就是具体的地方层面事务,稍加斟酌才说道:“当年,制阃要招纳汪世显,若不是两府迟疑,恐怕局面就要大变,实在是太可惜了!”

    他对赵彦呐毫无兴趣,唯一看重对方之处,那就是接纳巩昌汪世显。便是这一点,赵彦呐也算是有独特眼光。

    汪世显乃金陇右便宜总帅,盘踞巩昌一带,治下民户十余万,拥有精锐三万骑,是一支相当有力的生力军。若被接纳成为边军,对守卫利州路,遏制蒙古军南下入川,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赵彦呐也是颇为感慨,李易的态度变化他能感觉到,是想四次上书请朝廷准许汪世显内服,却被郑清之驳回,自己竟然也没有主动变通,再去想当年意气风发时,斩杀吴曦部将,夔州路制置使禄禧,那种魄力一去不复返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8章 赶赴军中

    (全本小说网,。)

    李易对郑清之不以为意,不过是空谈的老儒,引入汪世显有弊端不假,能够善加利用绝对利大于弊,他客气却不满地道:“制阃乃朝廷西垂大帅,自能看出轻重,当此危急之际,谁能争取到汪世显,谁便可有锐卒三万,陇右诸蕃必然望风归顺。”

    想到自己去年路过巩州,就传闻汪世显和蒙古军议和,到了现在还不见真正投效,说明人家依旧在迟疑,要是朝廷能体现出诚意,事情未尝没有变化,或许真是最后的机会。

    赵彦呐可笑不已,摇头道:“可惜朝廷不许开关接纳。”他是曾经拒绝北上的,李易的到来让他感觉天子的疑心,就更不能率意行事了。

    李易并不以为意,前怕狼后怕虎,能有何作为?当即冷笑道:“开关接纳?关口马上便被虏人叩开,我料不错,制阃再无决然,恐怕叩关之人,便是汪世显无疑。”

    “所言有理,却无可奈何。”赵彦呐何尝不知其中利害,虽郑清之评价他不堪大用,却也算久经军旅,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常闻开僖年间,蜀川危机,制阃振臂一呼,手刃叛逆,一时为蜀川俊秀之楷模,在下亦是敬仰万分。”李易语气激情,道:“今军情紧急,制阃兵力本就处于劣势,万一虏人捷足先登,后果不堪设想。”

    “我辈中人,应以家国为大,个人进退算的了什么。制阃应当机立断,不管朝廷可否,开关迎接汪世显,先斩后奏。”李易作了最后的努力。

    “在下曾得官家召见,拒纳汪世显多在陇右奉金正朔,摇摆不定并非官家本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需制阃决然独断,以诚心待之,陇右诸蕃敢不效力?”

    赵彦呐大惊,李易给他的震撼委实不小,作为边臣竟不顾朝廷,接纳数万金军遗兵,胆量之大令他咂舌。

    “制阃若采纳,在下愿赴巩昌。”李易一脸坚毅。

    “兹事体大,断不可率意行事。”赵彦呐还是拒绝了。

    李易大为失望,对赵彦呐不再抱任何希望,决然告退而出,道:“听闻曹太尉治军有方,在下想去看看。”此时,他心急如焚,赵彦呐作为四川五路最高率臣,做事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他虽身为干办,连开关接纳权力也没有,再好的谋划也无济于事,失望之下只能寄希望于曹友闻。

    曹友闻乃宝庆二年进士出身,在天水军保卫战中,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不顾武人身份低微,毅然右转为武职,开创州学教授从容之例,可谓宋开国第一例,其心令人敬佩。

    “既然你要去,那也无妨。”赵彦呐知道李易不甘心,有些话却不能拿到明面上说,既然你身负赵官家的秘密使命,索性就顺水推舟,要能说服曹友闻开关,得了便宜自己能分好处,坏了事那就不要管我心狠手辣了。

    李易不以为异地笑了,既然来到利州路的前线,不去看看大名鼎鼎的曹友闻,不望前方转悠岂不是可惜!

    不过,当他来到了军前,两处都转运使司招牌,意外地不好用了!

    曹友闻身为阁门宣赞舍人、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官位虽高却不见得让李易不能相见,毕竟他代表四川都转运。说白了,就是上面下来的监督官,有奏事权力。

    一般情况下,作为禁军主帅对待这类官吏,无论怎样想,都要郑重接待的,至少不给几分颜面却是不好。

    但是,曹友闻终究没给面子,借故有事由御前前军统制官曹友万出面。

    李易并未介意,相反,他清楚曹友闻的故意不给面子。

    关外前哨战,赵彦呐表里不一,致使沔州失守,关外四州安抚司公事兼知沔州高稼殉国,青野原之战又观望救援不出,若非曹家兄弟血战,胜负尚不知。

    最不堪的是,利州战事中,四川制置使司一干人,碌碌无为又傲慢无比,对待各路颐指气使,自然不会得好。

    前方连连战败,与制置使司有莫大的干系,曹友闻憋气泄愤,也是情有可原,他还是从赵彦呐那里来的,怎么可能被人家给好脸看,哪怕是都转运使司的干办。

    “公事莫怪,却不知来军中,有何贵干?”

    曹友万一身紫绫戎服,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对待李易礼数有加,却又警戒一二,七分笑容中隐有三分不好。

    李易暗赞果是名将世家子弟,无论从气质还是涵养上,都无可挑剔。全不是草莽出身武人粗气,至少表面上礼数周全,哪怕是拒人千里之外,也让人挑不出半点不是。

    能够以两千将士,一夜间穿越险峻山道,敢于对数万蒙古军发动逆袭,其坚韧、智谋、勇气,不能不令人尊敬。

    一路看御前利州军营寨部署,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心下更有敬佩。

    他的笑非常真诚,坐下后温声道:“在下新来利州,对军务颇为生疏,闻曹太尉领军有方,屡建战功,敬仰之下,特前来拜会,也有讨教兵法之意。”话说,他并没有张扬自己身份,也就是赵彦呐知道,却不会主动对外宣扬,毕竟还有南霁云的脸面在,用道士也不是太光彩的事情,大家同僚还要稍存体面,前方次一层的将校不知,也并非那么突兀。

    话是说的挺好,曹友万见李易笑眯眯,却看不透对方心思,道:“公事客气了,可惜家兄不在军中,待来日再与公事论道。如今战事正酣,军中多有不便,制置使司行辕不日南下,公事还是早些回归,以免制阃惦念。”

    话说的很客气,却又非常直白,如今正在打仗,作为都转运使司干办,没事还是别乱跑,呆在安全的地方挺不错,能对你那么客气说话,称呼声公事,完全是看都转运的面子。

    老子就如此不堪?李易心下稍有不爽,强压浑身的不快,仍是一副笑脸道:“在下奉命观利州兵事,自然要留于军中。在下虽不才,也习得几年弓马枪棒,想来自保无虞。”

    “公事竟能上马弯弓?”曹友万眼前一亮。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9章 比箭术

    (全本小说网,。)

    李易点了点头,接近武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枪棒弓马,至于武林的说法,那不过是清末民初几十年的称呼,当不得真的,如今可是江湖草莽游侠儿,还是朝廷极力防范的存在,毕竟侠以武犯禁,不能不让当权者忌讳。

    曹友万一笑,目光掠过些许鄙夷,起身道:“正好闲暇,公事可敢于在下比试?”

    “既然太尉说了,有何不敢。”李易一笑,行、上套了,那就玩玩好了。

    “来人,备马去校场。”曹友万豪爽地大手一挥,又对李易笑道:“骑射乃我辈根本,还看公事本事。”

    “请。”李易暗笑不已,小样,为求乱世自保,老子真是下了苦功夫,多年道门的养气可不是白学的,只要不打是打仗,校场上绝对不失分。

    他们来到寨子边缘空地,算是一处训练用的校场,却见一名头戴银冠,身穿素白戎服的将领,快步过来高声道:“二哥,在做甚?”

    曹友万眼前亮堂,欣喜地道:“老三,咱哥俩陪王公事练练骑射。”

    曹友谅?相貌亦是堂堂,身高八尺、伟岸有力,标准的美男,李易感觉不虚此行,曹门三忠烈一下子见到两个,他心情一片大好,当即抱拳笑道:“原来是三将军,在下李易,为南学士差遣漕司暂代干办公事。”

    来着正是曹有谅,时任利州御前选锋军同统制,亦是一员猛将,他却不知李易来历,见对方有礼有节,也不敢有任何托大,当即回礼后道:“在下有礼。”

    “老三,你先献献丑,让公事点评一二。”曹友万眉头上挑,神情相当的自负。也是,自曹友闻散尽家财招募壮士,兄弟三人皆在军中,要论骑射还是曹有谅最精,不然也不会领选锋军,那可是妥妥地冲锋陷阵角色,非猛将不能充任。

    曹有谅一怔,估摸不透二哥之意,只好道:“就请公事指教。”不得不说曹家兄弟家教甚严,他们并不以身份凌人。

    “不敢。”李易打算好了,他不求能与曹家兄弟争锋,只要能展现自己实力就行了,这年头军中以实力服人,士林以文章扬名。

    曹有谅接过效用递来的黑漆弓,拿过三支无羽箭,缓缓走到箭场,神色颇为轻松。

    二石半力的黑漆弓,非孔武有力的武士,不要发射箭矢了,甚至连弓弦也拉不开。

    曹有谅在箭靶百步外停下,长长吸了口气就张弓搭箭,姿势极为标准,几乎连看也不看一气呵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左右人众纷纷点头称是。

    一支无羽箭如流星般射去,却见他动作毫不迟疑,第二支无羽箭以在弦上。

    三箭连发,动作流畅无比,竟无一丝空隙,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没有等众人回过神来,效用高举箭牌,兴奋地喊道:“三箭皆中靶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