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乱-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叛军追不上咱们。第二,杨玄感从洛阳分兵来保护黎阳,就等于咱们牵制了敌军,缓解了其对洛阳的攻势!”李旭点点头,承认自己的心思再次被宇文士及猜透。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宇文士及天资本来就聪明过人,阅历比自己深了更是不止一点半点。

    他微笑着走回主帅座位,举起令箭,一一派发出去。然后在鼓励或钦佩的目光中宣布,新的征程明天早晨开始,今晚,大伙还可以痛快地睡一个好觉。

    第二天,雄武营突然加速。

    大隋的官道旁边每隔百里左右都设有一个驿站。雄武营将士沿着官道狂奔,遇到一个驿站则停下来休息一次。每当大伙休息的时刻,宇文士及就带着亲兵以武牙郎将的身份,将驿站里的良马搜刮一空。而那些跑得精疲力竭,看情况跟不上大队速度的战马,则被宇文士及作为抵押,强行塞给了驿卒。

    “这可是大隋军马,好好喂,等我们的后卫慕容别将跟上来时交给他!放心,本将军不会贪污你的驿马!”宇文士及笑着向驿卒交代“对了,此事你可以如实上报,我姓宇文,表字仁人”。不用亮出他驸马督尉的身份,光宇文这个姓氏就让驿卒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大批的驿马和马料被征调入了雄武营中,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将士们的行军速度。

    当天夜里大伙只睡了不到三个时辰,第三天天不亮就又继续开始狂奔。很多战马在上午就脱了力,李旭命令跟不上大队的士兵更换坐骑,精疲力竭的战马则被他丢在了路边上,留给担任后卫的慕容罗来收容。

    下午,有些体弱的士卒也受不住了,脸色苍白,身体在马鞍上直打晃。宇文士及准许体弱者脱离了本队,集中在路边驿站中等待后卫收容。其余将士速度不减,继续沿官道向西南方疾驰。

    “咱们在跟杨玄感比速度,看他打下洛阳的速度快,还是咱们杀到黎阳城下的速度快!”长史赵子铭和校尉张秀这样给弟兄们做动员。“皇上刚刚赏赐过咱们,咱们不能知恩不报。咱第一个赶过去砸了杨玄感的饭锅,这么大的功劳朝廷肯定看得见!”

    “砸了他的饭锅!”士兵们哄笑着回应,泥浆和汗水流了满脸。没有人会料到他们有这样快的速度,两天以来,其他各路援军已经被雄武营拉开了二百多里。杨玄感的注意力应该全在官军主力那边,对这支刚刚转为府兵的小部队,他未必放在心上。

    即便叛军注意到这支飞速赶来的骑兵,他们的主将也难及时收到消息。李孟尝带领斥候搜索了大军前方十五里之内的范围,如果在官道上发现骑马向南飞奔的家伙,无论他是商人还是驿卒,统统拿下候审。

    雄武营不准许任何人沿着官道超过他们的队伍。脚下官道是前往黎阳方向的最佳路线,倘若沿途有人心向杨玄感,试图给叛军示警,也只能跟在大军身后慢慢赶。假如送信人越岭抄小路,他到达洛阳附近的时间肯定在官军到达黎阳之后。

    第三天夜里,雄武营在栾城附近收到了前方向北传递的紧急军情。荥阳守将是韩擒虎的旧部,不忍和故人之子动手,带领全城投降。韩世萼兵不血刃拿下了荥阳,转头向北,与顾觉合力去攻打虎牢关。

    “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李安远有些为自己的弟兄担忧。如果韩世萼再轻易地拿下虎牢关,雄武营就失去了赶往黎阳的必要。两天来,掉队的士兵已经接近七百。照这个速度减员下去,最后能赶到黎阳附近的兵马不会超过五千。

    五千疲惫之师,无论面对黎阳守军和韩世萼所带的叛军,都不堪一战。

    “我们必须赶过去,韩世萼未必能及时回师黎阳。即便他及时回师,叛军的情况和咱们一样累。”关键时刻,旭子突然表现得极其倔犟。

    他不想半途而废,无论对手是韩世萼也罢,元务本也好。是骡子是马,跑起来才知道

    “并且,叛军没有铠甲!”旭子尽力克制住内心深处的疲惫和软弱,大声说道。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十分渴望与韩世萼交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章 浮沉(12)

    李旭知道众将校畏惧什么。韩世萼背后的家族虽然不如其他降敌将领背后的那样强大,但韩世萼本人,却是个早已名声在外的青年才俊。据说此人在兵法方面的领悟能力和武技方面的造诣,在十多年前就得到过楚国公杨素的称赞。这些年来由于天下太平,他虽然没得到什么单独领兵的机会,但才名却越传越广。有人甚至信誓旦旦地肯定,二十年后,待大隋老一辈将领陆续作古,韩世萼将继承宇文述成为军中第一人。其余少年才俊,如来护儿的五子来弘、虎贲将军罗艺等等,皆不足道。

    旭子不相信韩世萼的用兵能力真的如传说中那么强。并且,对方的名气越大,越令他心里升起跃跃欲试的念头。从军之后,他已经接触过一些有名望的贵胄子弟,如李建成、宇文士及等。经验告诉他,这些人除了对官场风云的洞察力敏锐一些外,其他方面,都和自己差不多。他们也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也有胆怯和失去冷静的时候。面对危机时也会惊慌失措,冷汗直流,无论外在表现和内心感受,普通人什么样,他们也什么样。

    “如果我在野战中击败韩世萼!”李旭忍不住幻想,目光就像少年时在书院,总是希望取得比同门师兄更好的成绩般热烈。他不畏惧韩世萼的名头,至于对方的家世,如果不是雄武营主动攻击他,而是他带着叛军追杀过来,韩氏家族再不讲理,也不能要求雄武营挨打不还手吧?

    抱着这种心态,他带领着雄武营疯狂赶路。沿途每天都有人和战马支持不住掉队,但剩下的士卒却越来越精干。开始长途奔袭的第六天傍晚,雄武营终于在一个名叫安阳的小县城内停下了脚步。此地距离黎阳只有一百多里路,距离汲县渡口也不到二百里。大军的行踪,已经无法继续隐藏,所以李旭和宇文士及干脆让士兵们进入县城,好好地养精蓄锐。

    新一天到来后,雄武营分成两部分。主力兵马偃旗息鼓,沿安阳至黎阳的官道悄然行军。另有三百多名身体状态已经无法参加战斗的士兵由别将李安远带领,打着雄武营的旗号继续向汲县渡口赶路,摆出一幅即将攻取汲县,切断黄河南北两岸叛军联系的姿态。

    当大军经过汤阴县时,宇文士及和李旭发现自己的疑兵之计实属多此一举。敌军不会上当的原因不是由于其主将多聪明,而是自安阳致永济渠之间的宽阔地域,除了几个孤零零的堡寨和四门都用石块塞起来的汤阴城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人烟。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也不会有叛军的斥候和细作在附近隐藏。大军行动被泄漏的可能更是无从谈起。

    实际上,即便杨玄感真的在那些已经没有人居住的村庄里埋伏下细作,那些人也分辩不出雄武营是官军,还是响应杨玄感号召从附近赶往洛阳助战的土匪。自从杨玄感在黎阳举起了“义旗”后,河南诸郡隐藏在深山野岭的土匪马贼全都下了山。这些人打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的旗号,四下劫掠,逼良为盗。不到一个月,各自的队伍就都膨胀了数十倍。其中规模最大者如韩相国部,人数已经达到十多万。即便那些规模稍小些的,人马数量也在一万之上。

    经历连续数日的长途行军,此刻李旭和宇文士及二人麾下的士卒还有五千出头。比起横行乡里的土匪流寇的规模来,他们简直就是一股微不足道的小马贼。外表上,这伙人除了战马的数量多一些外,也的确看不出与流寇有什么区别。特别是身上那身脏兮兮的铠甲,还没有叛军身上的帆布甲光鲜。附近规模大一点的绺子发了财都知道弄些锦缎来,给头目们做件干净整齐的绵甲、战袍,而这些叫化子般邋遢的骑兵,却自称是大隋官军,试问天下谁人敢信?

    李家集、蒋家寨、周家庄,先后有三四个结寨自守的村落看到雄武营后就点起了报警的狼烟。他们把官军当成了土匪,用长弓大弩远远地问候。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汤阴县,见到雄武营靠近城墙,该县县令先是命人向城外射了一通乱箭。然后亲自登上城楼,请教前来打劫的好汉们需要多少孝敬才肯离开,如果数量合适的话,汤阴县令愿意出自己的家产为百姓谋条活路。如果数量太多,汤阴县就宁愿战到最后一个男人倒下。

    李旭和宇文士及也没时间跟这些人解释,带着弟兄们绕城而过。在汤阴县东南五里外,众人穿过横跨永济渠的浮桥,转道向南。

    乱兵如匪,旭子现在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用词的准确。自从过了永济渠,空气中就一直弥漫着或浓或淡的恶臭味道。他清楚这种味道的来源,去年前往马砦水送粮时,那些被高句丽人垒城骨宝塔的人头上就散发着类似的味道。

    这种味道一次次冲撞着他的理智,几度将手伸向黑刀,他又强忍着怒火将手扯开。距离叛军的老巢已经很近了,将士们不能再像前几天那样急行军。他们需要慢慢前行,在行军途中恢复近日来消耗掉的体力。

    “理由都会很动听,包括抢劫和杀人!”宇文士及尽力用平和的语言安抚主将的情绪。他也被杨玄感的作为惊呆了,虽然那些百姓在他这种世家出身的子弟眼中贱若蝼蚁。可如果蝼蚁们如果都死绝了,接下来要饿死的就是蚁王、蚁后和蚁兵。同一个蚂蚁窝遭了灾,大伙谁都跑不掉。

    “希望他们将来有勇气面对自己造的孽!”李旭喃喃地回了一句。他不想再为生擒某些人或阵斩某些人再费心思了。除了恩师杨夫子外,这些人都该死。不管他们是谁的儿子,家族曾经为大隋立下过什么功劳。

    就在他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要被怒火烧焦了的时候,在距离目的地五里左右,斥候发现了敌军的旌旗。

    “呜――呜――呜!”警报声接连从远方传来,旭子带住了战马,右手握住了渴血已久的黑刀。

    呜呜呜,警报声越来越急,折磨着人的精神。派往前方的斥候陆续跑了回来,除了校尉李孟尝直接冲向中军之外,其他人都远远地避开本军正面,打马向侧翼绕去。跟在斥候带起的烟尘后,是一股巨大的烟柱,遮天蔽日。

    “敌军出城迎战,大概三万余人,打得是黎阳郡守元务本的旗号,基本全是步卒,有少量战马,不到百匹!”李孟尝气喘吁吁地汇报。在斥候头领这个位置上,他做得非常尽职。李旭点点头,示意他已经完成了任务。然后把黑刀高高地举了起来,斜指向前:“抢站前方那个斜坡,向左前方列攻击阵形!“

    “将军有令,抢战前方那个斜坡,向左前方列攻击队形!”传令兵们从旗牌官手中接过令旗,高举起来,大声叫喊着向队伍后方驰去。

    整队人马骤然加速,飞卷过原野,抢在敌军之前冲上右前方的一个缓坡。以主帅为中央散开,列出一个巨大的牛角形阵列。

    大隋兵马以团为基本单位,战时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如果训练有素且士卒人数满额的话,五军可以再变化出雁阵、缺月、锋矢、利锥等二十余种阵型。而眼下雄武营的训练程度远没达到随意变阵的地步,所以只能勉强摆出一个牛角形。分出左右两翼和中军,以应对战场上的变化。

    “快,快点,麻利着!“亲兵校尉张秀气喘吁吁,催促着周大牛等人从马背后的行囊中找出一面干净的大纛旗,绑在长槊上,由几个人合力举直,重重地插入地面。

    “大隋”“雄武”旌旗两侧,四个金色的大字迎风飘舞。

    “雄武,雄武!”李旭纵马出列,在军前挥刀呐喊。四千余人立刻跟进,用横刀和长槊举出一片钢铁丛林。

    对面的烟尘慢慢凝固,叛军陆陆续续停了下来,一边议论着,一边用惊诧地目光看向了山坡上高高飘扬的战旗。

    ‘敌军训练程度很差!’李旭在心中快速做出了判断。‘他们的兵器很差,铠甲很差,队形很差,主将?’他目光看向对方中军,却看到一群身穿锦缎的家伙。

    杨夫子的笔记上,隋军突然遇到缺乏训练的陈军,采取的战术极其简单。

    “敌军没准备,咱们一鼓而破之。一会儿,我带左翼骑兵直捣其中军,士及兄从侧面绕过去,击其后路!”李旭回过头来,对着宇文士及命令。目光转向张秀,他的话变得严厉,“你,带着大牛他们几个守旗,人没死光,战旗就不能倒!”

    “怎么又是我―――遵命!”张秀抗辩了半句,后半句话被李旭的目光硬压回了肚子。

    宇文士及却仿佛受了什么打击,反应速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